厨房里面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4. 电磁炉怎么工作?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 的。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 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 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 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5、厨房中的能量转换
电饭煲煮饭 微波炉加热 电灯 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转化为内能
3. 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 塞时,为什么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很长 一段时间后瓶塞又很难拔出来? 瓶内的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 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为什么不灌满能更
好地保温?保温瓶如何保温的?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用木塞防止热的 传导;瓶胆内抽成真空防止了对流;瓶 胆内表面用银白色防止了辐射。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 厨房中的连通器?
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连通器、厨房里下水道的 弯管
2.菜刀的刀刃为什么很薄?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为什 么有凸凹花纹?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如图所示的菜刀在离刀口不远处 有一排透气孔.使用这种菜刀有什么 好处?
生饺子的重力大于浮力(生饺子的平均密度 大于水的密度),熟了后重力等于浮力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等炊具的柄为什 么用木料或塑料制成? 它们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2. 吃火锅时为什么麻辣锅比三鲜锅先开?
麻辣锅中的油多水少,油层阻碍了水分的 蒸发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为什么冬季刚出锅的肉汤,看到汤面没有 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 电饭煲煮饭、电炉子炒菜、电水壶烧开 水是利用电流的什么效应工作的?能量如何 转化?通过什么方法改变食物的内能?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厨房物理现象知识点总结

厨房物理现象知识点总结厨房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而厨房里的种种现象往往涉及到丰富的物理知识。
本文将从热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对厨房物理现象做一个总结。
一、热学现象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的微观颗粒(原子或分子)之间因温度差异而进行的能量传递。
在烹饪过程中,热传导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炒菜、煮汤等过程中,热能通过锅底传递到食材,使其变热。
同时,在使用炉具时,热能也通过热传导从火源传递到锅具上。
2. 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质因温度升高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在厨房中,常见的热膨胀现象包括热水壶里热水的膨胀、炉火下的锅具的膨胀等。
利用热膨胀原理,设计了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等厨房工具。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质因温度高而发出的热能辐射。
在烤箱、微波炉等厨房电器中,热辐射起到了加热食物的作用。
此外,在烧煤气灶、电磁灶等炊具中,热辐射也是完成加热的主要方式。
4. 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能。
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热容决定了加热的速度和均匀度。
比如,水的热容很大,所以煮熟一锅水需要较长时间。
5. 相变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所伴随的热现象。
在厨房中,最常见的相变是水的汽化和凝结,比如蒸菜、煮饭等过程中涉及到了水的相变的问题。
二、光学现象1. 折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因介质密度的不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洗菜时水龙头喷出的水流在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折射,这一现象也被称作“水的折射”。
2. 反射反射是指光在与界面发生作用时,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在炒菜时使用的炒锅,当光线照射在其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使用镜面光亮的锅具来炒菜的原因之一。
3. 散射散射是指光线在与介质中微观颗粒作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在煮汤和炖菜时,食材中的微观颗粒与光线作用,使得煮好的菜色泽有所变化就是一种散射现象。
三、力学现象1. 力的作用在厨房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力来完成一些操作,比如搅拌食材、擀面皮等。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24页精选文档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小的厨房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
不信请看下面的例子:一、液化石油气。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逐渐代替了煤炭成为厨房中的主要燃料。
与煤炭相比,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大、污染小的特点。
液化石油气是将石油气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后装到钢罐里的。
使用时液体喷出,迅速汽化转化为气体燃烧,这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高压锅。
高压锅采用了特殊的密封装置,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可以知道,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
这样在做饭时,不但饭熟的快,而且还可以节省燃料。
三、微波炉。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这种无规则运动就越快;反过来,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物质的温度就越高。
微波炉能产生微波,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以每秒24亿次的速度变换,引起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它们互相摩擦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方便的烹饪食品。
简单的说其原理为: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四、电冰箱。
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我们经常把食物放到冰箱中,为什么冰箱能保持低温呢?原来电冰箱利用了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内的“热”,“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面。
制冷剂是一种既易汽化又易液化的物质。
汽化时吸热,就像搬运工将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五、菜刀。
我们使用的菜刀刀刃很薄,这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以便更快的切割食物,而刀把却比较粗大,这是为了减小它对手的压强。
菜刀把上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使用时增大摩擦。
六、抽油烟机。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内的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它应用到空气流速越快,其压强越小的物理知识。
七、开水瓶。
开水瓶中间为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状态,并镀上银或铝,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玻璃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热量传导厨房中最直接的物理现象就是热量的传导。
比如,我们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炉灶,它能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锅底,然后再传导给食物。
热量的传导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热分子的碰撞来实现的。
在炉灶上加热一个锅子时,炉火的热量通过炉具的金属传导到锅子上,使得锅底的温度逐渐升高,从而加热锅中的食物。
另外,炉灶上的炉火也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这是热效应的体现。
在炉火上烧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会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从而使得食物加热。
这也是热力学中的热传递的一个实例。
2. 吸热与放热在烹饪过程中,食物和烹饪用具会发生吸热与放热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把食物放入烤箱中烤制时,食物会吸收热能,使得食物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这就是吸热的过程。
而在炒菜时,锅底释放的热能会传导到原料上,使得原料温度升高,同时锅底自身的温度会降低,这就是放热的过程。
此外,冰箱也是常见的吸热和放热的场合。
冰箱内部的制冷系统会吸收冰箱内部的热量,使得冰箱内部温度降低,而释放出来的热量则会通过散热器传导到室外,这就是冰箱的放热过程。
3. 相变在厨房中,相变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水的沸腾和凝固就是相变的实例。
当我们把水放在炉子上加热,当水温升至100摄氏度时,水会开始沸腾,此时水会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气态。
而当我们把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时,水也会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固态,即结冰。
另外,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变。
比如,在烹饪工艺中,当面团在高温下烤制时,面团中的水分会发生汽化,使得面团变得酥脆。
而在制作冰淇淋的过程中,牛奶、糖和香料混合后在低温下凝固成冰淇淋的过程也是相变的实例。
4. 导热和隔热在厨房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烹饪用具,比如炒锅、烤盘、烧水壶等等。
而这些炊具的热传导性和隔热性直接影响着食物的烹饪效果。
热传导性好的炊具可以迅速传导炉火的热量,使得食物迅速加热;而隔热性好的炊具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使得食物能够均匀受热,提高烹饪效果。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1. 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 排气扇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 厨房的炉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1.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 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 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反之亦然。
7.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1.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上下。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防止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厨房里面的物理知识
河南省镇平县涅阳一初中:梁英丽为了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要求,近两年我们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从课本到课本、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挖掘物理中的素材,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生活中。
例如我们讲课时列举的跟厨房有联系的物理知识就有如下事例:
1、烧开水时,水开了,揭开锅盖后,我们常看到气泡上升,变大。
这是因为气泡里的水蒸气质量一定时,越往上距水面的深度越小,气泡受到的压强变小,所以气体体积增大了。
2 、冬天厨房里如果长时间不使用,遇到气温很低的天气时,自来水管易冻裂。
这是因为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导致水管胀破。
因此寒冷的天气,要将水管中的水放空,才能避免水管冻裂。
3、为什么煮熟饭菜揭开锅盖时,冬天看到的“白气”浓,而夏天淡。
这是因为气泡里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时易液化。
冬天气温低,水蒸气遇冷急速液化成浓浓的“水珠”,即“白气”浓,而夏天锅盖外气温高,水蒸气不易液化,所以“白气”很淡。
4、我们揭开烧水的锅盖后,同温度的水蒸气比开水烫手还要严重。
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手时发生液化,液化放热的缘故。
5、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后,剥蛋壳时不易粘带蛋白,是因为刚煮熟的鸡蛋温度高,放入冷水中后会降温收缩,而蛋白比蛋壳收缩程度大,所以会将蛋壳与蛋白分离,使他们之间有微小的间隙,所以剥起来就容易。
6、中午在厨房里炒菜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菜香。
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香气”是因为油分子运动的缘故。
这就是扩散现象。
7、用盐炒菜,一会菜就咸了;用盐腌菜,几天菜才咸。
原因是炒菜时温度高,盐分子扩散快;而腌菜时,温度低,分子扩散慢,所以要很长时间才咸。
8、瘪进去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烫一下后就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中的气体在热水中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使球壳鼓起来了。
9、生饺子总沉在水底,熟了后能浮在水面,是因为生饺子内气体体积小,当在水中煮时,饺子里的气体膨胀使饺子体积增大,熟饺子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浮出水面。
10、同质量的稻草和木柴都完全燃烧,木柴能烧开水的质量比稻草多。
这是因为木柴的热值比稻草大。
11、煤气做饭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用电饭煲做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12、点燃的煤油灯产生的废气,揭开锅盖后的热气,总是往上窜,这是因为这些气体比周围的空气温度高些,受膨胀后的密度比周围的气体密度小,所以上窜。
13、切菜的刀刃要磨得很薄,是为了增大压强;刀柄上一般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14、电炉丝通电后热的发红,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丝不怎么热,是因为电炉丝与铜丝是串联,电炉丝的电阻比铜丝的电阻大的多,根据焦
耳定律Q=I²Rt,可知当电流、通电时间都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大。
15、电饭锅、电炉、空调等大功率的用电器往往不能同时使用,这是因为,同时使用时,干路中的电流过大,保险丝易熔断,造成停电事故。
16、在有酒的瓶子背后放一鸡蛋或别的物体后,人隔着酒瓶看到的鸡蛋等物体都放大了。
这是因为有酒的瓶子相当于凸透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17、在空气中看装有水的桶底,比没有水时看到的浅;在盛有水的碗中插一根筷子,看上去水中的筷子变弯了,这些都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
………………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有观察生活的意识,总能找到学生熟悉的物理素材设计成作业,形成学习物理的新情境,这样的例子,学生熟悉,易于理解、接受,学生就不再认为物理抽象、难学。
多一些这样的例子,学生易记忆,兴趣浓,能够调动学生研究物理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必有好的教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