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粘膜活检
提高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例 的选择标准难 以确 定。国际上舍 弃 3级 分级而 采用 2级 分级标准 , 经过 2 0余 年 的讨 论 , 准确 的应用 2级分级 系统 , 必需熟悉和掌握其病理 形态标 准 , 避免 过诊断 和不足诊 断 , 同时 2级分级对于早期 胃癌 的检 出和治疗也具 有实 际应用 价值 。 随着 内镜技术的发 展 , 内镜下 治疗 在我国也逐 步开 展 ,
谨 , 给 临 床 处 理 带 来 了不 少 困难 , 别 是 对 内镜 下 治 疗 病 也 特
《 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 和遗传学 》 分册提 出 胃黏膜 癌前病 变
的诊断标准 , 应用 了“ 皮 内瘤 (n apt l l epai) 并 上 it ei ei ols ” r h an a 的术语 。上述 国际分类 和诊断标准一再修订 , 目的是希 其 望能制定一个适用的 、 重复性 高的 、 理医师 和临床 医师 都 病 接受的共识 标准 , 同时也说明虽然 胃黏膜活检是常规工作 中
临床与 实验病理 学杂志
JCi x ahl 0 0D c2 ( ) l E pP to n 2 1 e ;6 6
・4 ・ 67
提 高 胃黏 膜 活 检病 理 诊 断 共识
朱 明华
关键 词 : 胃黏 膜 ; 组 织 检 查 ; 理 诊 断 ; 皮 内瘤 ; 型 增 生 活 病 上 异 中 图分 类 号 : 7 R5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9 (0 0 0 04 0 10 — 3 9 2 1 )6— 67— 2 2 0 和 20 0 0年 0 6年 在 井 冈 山 和 上 海 召 开 了 二 届 全 国 慢 性 胃
作 者 简介 : 明 华 , , 授 。T l(2 ) 17 7 0 E m i: hh 2 0 朱 男 教 e:0 1 8 83 0 , - alm zu 00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PPT课件

10
4.萎缩:萎缩指胃固有腺减少,分为两种类型:(1)化生性萎
缩:胃固有腺被肠上皮化生腺体或被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2) 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纤维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 胞浸润引起固有腺数量减少。萎缩程度以胃固有腺减少各1/3来计 算。 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
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局限于胃小凹区域的肠上皮化生不能计入萎缩。黏膜层出现淋巴滤泡的区域不用于 评估萎缩程度,应观察其周围区域的腺体情况来决定。所有原因引起黏膜损伤的病 理过程都可造成腺体数量减少,如活检取自溃疡边缘,腺体减少不一定代表萎缩性 胃炎。标本过浅未达黏膜肌层者可参考黏膜层腺体大小和密度以及间质反应情况推 测是否萎缩,同时加上取材过浅的评注,提醒临床医师仅供参考。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
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内镜科
1
一、关于内窥镜下活检的建议
1.常规胃黏膜活检:建议取5块活检
2块取自距幽门2~3cm的胃窦处(1块取自胃小弯远端,另1 块取自胃大弯远端) 2块取自距贲门8cm处的胃体(1块取自胃小弯,1块取自胃 大弯) 1块取自胃角。取自不同部位的标本应该分开放置,并将部 位标记清楚。
11
5.肠上皮化生:
轻度:肠上皮化生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以下;
中度:肠上皮化生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的1/3~2/3; 重度:肠上皮化生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的2/3以上。
AB-PAS染色或免疫组织化学CD10、MUC2对不明显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很有帮助。 以AB-PAS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预测胃癌发生危险性的价值仍有争议。
胃粘膜活检要点整理

如果2块、3块组织中仅一块见萎缩, 怎么报?
根据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萎缩呈灶状分 布的特点,即使活检块数少,但只要病理活检
发现有萎缩,就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但需注意取材于糜烂或溃疡边缘的组织多为
修复性腺体,易当成萎缩。
胃镜能不能诊断萎缩?
直到现在,消化界的同仁都还认为:萎缩性胃 炎的诊断仍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即胃固有腺体 有减少时才能确诊。
2006年《共识意见》还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 的问题,包括根除Hp是否可逆转胃黏膜萎 缩和肠化生,Hp毒力基因在其感染后不同 临床结局中的作用,Hp感染在淋巴细胞性 胃炎、胃黏膜巨肥症(Menetrier病)和自身免
疫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贲门炎的特点, 以及补充硒预防胃癌的剂量与剂型等。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凭内镜发现黏膜下血管显露、皱襞变平甚至消 失,或者黏膜呈颗粒或小结节状,而无病理组
织学依据时,不能肯定为萎缩,
还是要按照病理学依据诊断萎缩性胃炎。
胃镜取材
胃角、胃体下部小弯侧
萎缩或肠化生经常以胃角部最重, 不典型增生的好发部位。
取材的块数≥5,有利于准确判断。 然而,胃镜医生没有耐心取5块的,能取2块就不错
关键是观察胃黏膜的固有腺,从细胞上讲 关键看是否有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减少,加 上炎症细胞及纤维间质增生的情况诊断萎 缩。
5.肠腺化生:
肠化部分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以下 的为轻度、1/3~2/3的为中度,2/3以上为 重度。
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殊染色片上未见。
轻度:偶见或小于标本全长1/3有少数Hp。 中度:Hp分布超过全长1/3,而未达标本全长2/3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1-02-03T07:38:04.913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0期作者:韩雪松[导读] 分析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CG)的效果。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西大同 037000)【摘要】目的:分析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CG)的效果。
方法: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91例慢性胃炎(C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兰索拉唑,n=45)和观察组(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n=46)。
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胃黏膜功能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AS(胃泌素)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GⅠ(胃蛋白酶原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Ⅱ)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兰索拉唑与胃苏颗粒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病,改善胃黏膜功能,且安全性高,可临床使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兰索拉唑;胃苏颗粒;临床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0-0055-03慢性胃炎(CG)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引发胃脘胀痛、嗳气等症状,损害患者身心健康。
兰索拉唑为治疗该症的常用药,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消除幽门螺杆菌,控制病情进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药起效缓慢,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疗法有着辨证论治和多靶点有效治疗的独特优势,常用制剂胃苏颗粒,具有疏肝理气、滋阴养胃之功效。
基于此,本研究将兰索拉唑与胃苏颗粒联合应用于CG病患者,旨在探究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91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慢性胃炎

诊 断 与 治 疗
• 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
慢性胃炎
滨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定 义
胃炎是指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 变,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分类: 急性胃炎 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 变,表现为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 症细胞浸润
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能区分肠化亚型,但 肠化亚型对预测胃癌发生危险性的价值仍有争议。
小肠型和完全型肠化亚型无明显癌前病变意 义,大肠型肠化的胃癌发生危险性增高,从 而引起临床的重视。但新悉尼系统提醒肠化 亚型预测胃癌发生危险性的价值有争议,只 限于研究.
病理组织学
近年研究显示肠化亚型预测胃癌发生 危险性的价值有限,而更强调重视肠 化范围,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 性越高。
内镜学
• 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特殊类型胃炎的分类与病因和病理有关,包括化 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 胞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
内镜学
• 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
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
胃体为主。
内镜学
• 根据内镜所见难以作慢性胃炎严重程度 的分级
诊 断 与 治 疗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 应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国内外均推荐对 H.pylor 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行根除治 疗。因此,有消化不良症状的H.pylor 阳性 慢性胃炎患者均应行根除治疗。根除 H.pylori 可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对预防消 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或 消除消化不良症状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
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随访复查分析

2 结 果
2.1 病 理结 果 5 748例 胃镜 活检 组 织 中 ,胃黏 膜 组织形态大致正常 84例 ,占 1.5%。无法评估 112 例 ,占 1.9%。急性 胃炎 217例 ,占 3.8%。包 括急 性 出血性 胃炎 、急 性 糜 烂 性 胃炎 (应 激 性 胃炎 )、蜂 窝织 炎性 胃炎 、腐蚀 性 胃炎 、缺 血 性 胃炎 ,临 床 外 检 中均少 见 ,比较 常见 的是感 染性/糜烂 胃炎 。慢 性 胃
近年随着临床筛查中仿真内镜、放大内镜 、超声 科 、解 放军第 159中心 医 院病 理科 、解放 军第 152中
内镜 等多种 新 型 胃镜 的应 用 ,使 得 胃镜 活 检组 织 病 理 学诊 断 的规范 化显 得尤 为重 要 J。全 球 范 围 内 胃镜活检病理学检查均最 为常见 ,由于各级 医院的 制 片技 术不 同 ,各级 医师 的诊 断水 平不 同 ,导致 活检 组织 病 理学 诊 断 的不 规 范极 易 漏诊 或误 诊 等 J。 本 文 收集 5 748例患 者 内镜 活检 组 织 ,合 计 11类 病 变 ,从 临床信 息 、活 检部 位 和数 量 、活检 组 织 观 察 步 骤及 内容、病理学诊断等进行分析 ,除大致正常、无 法评估和肿瘤 3类病变未进行 随访复查统计外 ,其 他 8类 病 变 中的 3 288例 患 者 进行 随访 复 查 ,强 调 了不 同病 变 的随访 及 随访 时 间 、治 疗 后 转 归 的跟 踪 等 ,从而提高 胃癌 的早期诊 断率 、减少 漏诊和误诊 率 。
解放 军第 159中心医院病理科 ,驻马店 463000 解放军第 152中心医院病理科 ,平顶山 467000 解放军第 252中心医院病理科 ,保定 0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 附属医 院胃肠病 中心 ,洛 阳 471003 作 者简介 :王仰坤 ,男 ,主任医师。E.mail:dr.wyk@163.cor n
慢性胃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胃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慢性胃炎概述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临床常见。
其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等。
目前,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英文名称:chronic gastrit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慢性胃炎波及黏膜全层或呈活动性,出现癌前情况甚至胃癌具有一定家族聚集性。
发病部位:胃,腹部。
常见症状: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
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和毒物、自身免疫。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慢性胃炎有向胃癌发展的可能性,需要关注癌前病变情况及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1、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1)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以及血清存在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
(2)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萎缩病变是多部位发生的,通常以胃窦部为中心。
2、基于病因分类可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分类可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二、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三、慢性胃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慢性胃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考试题库三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考试题库三1、单选男性,48岁,纳差,乏力二年,伴间断鼻出血、牙龈出血,近1个月腹胀、双下肢水肿。
4小时前食烙饼后突感心慌、出汗,并呕吐暗红色血液200毫升,来急诊查血(江南博哥)压80/55mmHg,心率120次/分,脾肋下3.0cm,对该患者应立即采取哪项措施()。
A.冰盐水洗胃B.静脉输注酚(止血敏)C.紧急手术D.快速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E.口服云南白药正确答案:D2、单选巨大溃疡下列不符合的是()。
A.直径大于2cmB.胃溃疡常发生于前壁C.药物治疗效果等,可恶变D.易发展为穿透性,顽固、疗效差E.X线检查可误为憩室,但胃镜易作出诊断正确答案:B3、单选确诊慢性胃炎的主要依据是()。
A.年龄B.X线钡餐检查C.粪便隐血试验D.Hp检查E.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正确答案:E4、单选男性,60岁,因胃溃疡合并多次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营养性并发症不包括()。
A.体重减轻B.溶血性贫血C.腹泻D.脂肪泻E.骨病正确答案:B5、单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轻度腹泻、青光眼和高血压,应选用下列何种药物治疗()。
A.生胃酮B.阿托品C.颅痛定D.硫糖铝E.氧化镁正确答案:D6、单选应用抑酸药,致使pH 根除幽门螺杆菌时()。
A.>3B.>4C.>5D.>6E.>7正确答案:C7、单选十二指肠溃疡黏膜防卫力量削弱,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球部常有胃窦上皮化生B.胃窦黏膜分泌黏液的能力,远比十二指肠强C.球部胃窦上皮化生为Hp定植且引起球炎创造条件D.球部化生的黏膜炎症时制造HCO能力减弱E.前列腺素缺乏时必然使黏膜对胃酸侵袭的易感性增强正确答案:B8、多选关于根除Hp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除Hp可选用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其中必须含有铋剂B.雷尼替丁铋盐复方制剂(RBC.可代替PPI用于根除HpC.青年患者可安全使用PPI+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方案D.初治失败的患者宜行Hp药敏试验E.胶体次枸橼酸铋的常用剂量为480mg/d正确答案:B, D, E9、多选慢性胃炎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肿瘤性,发生浸润、转移的风险高,局部/手术切除
界限截然 结构混乱,常见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大小差距显
著 细胞核多形性明显,近圆形且不规则,深染,核浆
比增大,易见明显核仁 单层或多层排列,方向混乱,极向消失 病理性核分裂 不确定浸润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疑浸润”
发生浸润及转移的风险增加 内镜或手术局部切除
第五类
浸润性癌 侵及粘膜下或更深的癌
有很高风险浸润至深层并发 无手术禁忌情况下尽快手
生转移
术
无上皮内瘤变
正常组织、化生性黏膜、炎症性黏膜、增生 性黏膜等
糜烂、溃疡、增生性息肉等再生性改变/反 应性改变时,能判断为非肿瘤性改变的
表面成熟
增生性肠化,有表面成熟
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
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肿瘤性,进展为癌的几率低,随诊或局部切除
界限清楚 腺体拥挤、密集 多数为圆形、椭圆形腺体,很少有复杂的分支/乳头
状结构 细胞核杆状、拥挤,深染,无明显核仁 呈单层或假复层,位于腺管的近基底部,极向保留 核分裂可增多,无病理性核分裂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构异常明显,细胞多形性小
癌
出现浸润
单个或小团肿瘤细胞出现在间质中,无腺管样结构
广泛的筛状,广泛复杂多分支的腺管样结构,腺体 互相融合呈迷路状
黏膜内浸润癌/黏膜内癌 黏膜下浸润癌
促纤维增生间质反应 组织学类型,脉管瘤栓,Her-2检测
癌,小团细胞浸润
筛状结构,广泛时可诊断癌
小结
慢性胃炎需对不同部位的标本分别从5方面评估 上皮内肿瘤及其前驱病变的评估依据维也纳
/WHO 2010分类原则 规范化、良好的固定及制片是做出准确诊断的
基础 胃粘膜活检的病理诊断要结合临床、内镜信息
Thanks
避免“不典型增生”的词语,而应用描述性词语,如“不典 型性改变”、“反应性不典型性”等。
异型增生(dysplasia):上皮有明显的细胞和/或结构异常,
肿瘤性质,无固有膜浸润。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m):细胞和结构的
异常,肿瘤性增生特征,但尚无侵袭性生长的证据。 胃黏膜的上皮内瘤变与异型增生含义相近,推荐使用“上
反应性改变,充血、炎症背景,肠化,结构规则,上皮表面成熟
反应性改变,充血、炎症背景, 结构规则,上皮表面成熟
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
不能确定是反应性改变还是肿瘤性病变 可疑形态异常细胞太少 – 重新活检 糜烂或炎症背景太重 – 抗炎治疗后随诊活检 组织挤压、损伤明显 – 重新活检 连切、免疫组化、会诊
4 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5 粘膜内浸润肿瘤/粘膜内 癌 6 浸润性癌 d
a 包括浸润性及非浸润性癌;b 包括非浸润性可疑癌及非浸润性癌; c 包括粘膜内癌及浸润更深的癌;d 指浸润至粘膜下层或更深的癌
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
胃肠道上皮性肿瘤维也纳分类(2000年)
分类
第一类
无肿瘤/异型增生
第二类 第三类
皮内瘤变”的诊断用语。
分类基于维也纳/2010版WHO
WHO,1978
轻度异型增生 中度异型增生 重度异型增生 癌
修订维也纳分类,2000 1 无肿瘤/异型增生 2 不确定肿瘤/异型增生 3 粘膜低级别肿瘤 4 粘膜高级别肿瘤
5 浸润性癌 d
WHO,2010 1 无肿瘤/异型增生 2 不确定肿瘤/异型增生 3 低级别上皮内肿瘤
6-8块,非坏死区
确定病变范围:
依临床需要
病理取材、制片的建议
严格核对,避免污染 及时、充分固定标本,固定时间6-48小时 取材时滴加伊红以免包埋时丢失 在包埋时尽量立埋组织 每张切片应至少有6-8片组织
上皮内肿瘤及其前驱病变
不典型性(atypia):反应性的增生,无肿瘤性质。
不确定肿瘤/异型增生
粘膜低级别肿瘤 (低级别腺瘤/异型增生)
第四类
粘膜高级别肿瘤
4.1 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 4.2 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4.3 可疑浸润癌 4.4 粘膜内癌
病变性质
包括正常,反应性,修复性, 增生性,萎缩性及化生性上
皮
病变的性质不确定
肿瘤性病变,但发展为浸润 癌的风险低
处理原则 选择性随访 需要随访 内镜切除或随访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 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主要容
内镜活检 病理取材、制片 胃炎的病理诊断 上皮内肿瘤及其前驱病变的病理诊断
内镜取材的建议
无可疑肿瘤:常规5块活检 可疑早期肿瘤:
病变2cm以下 – 1-2块 病变超过2cm,每增加1cm增取1块 病变与正常交界处
倾向进展期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