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汪洋恣肆、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________的突兀困惑感。

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足以引发人无穷的________。

“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_______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 )。

这不仅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

如果说《逍遥游》是以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的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主要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篇文章______,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堪言状联想脍炙人口相得益彰B.不可名状遐想脍炙人口相辅相成C.不可名状联想朗朗上口相得益彰D.不堪言状遐想朗朗上口相辅相成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还是十分费解,这《齐物论》究竟说了些什么B.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十分被人们所费解C.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D.不知说了些什么的《齐物论》,让人感到十分费解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逍遥游》是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B.《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C.既然说《逍遥游》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用了寓言、比喻的庄子思想的框架D.如果说《逍遥游》是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XX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XX年3月10日上午)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个性、人权、自由和尊严等一直是深受关注的重要概念。

在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在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自由主义本身进行反思的学者中,努斯鲍姆是表现比较抢眼的一位。

努斯鲍姆一方面坚持平等、正义、尊严等普遍原则,并且认为一种自由思想理当能够同女性主义思想相互兼容。

她指出,自由政治思想传统的核心是人的一种双重直觉:所有的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都拥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

这种价值的基本来源就是一种在两者间进行道德选择的力量,一种由根据自身对需要的评价来规划生活的能力所构成的力量。

与此相联系的是,人们道德上的平等则使他们能够获得社会和政治上的平等,而前提就是,尊重和提升选择的自由,尊重和提升人作为选择者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究竟什么是人权的问题上,努斯鲍姆却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看法不一,她从性别的角度对此予以质疑。

努斯鲍姆曾对罗尔斯等当代自由主义理论家的基本人权概念进行了反思和检讨,认为由于性别上的盲点,自由主义先辈理论家所提出的“人权”概念值得怀疑和商榷,因为它.很容易成为男权话语的一部分,并在社会实践层面上融入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性别压迫机制。

而这恰恰与自由主义所要求的社会正义相矛盾。

于是,努斯鲍姆向自由主义倡导的所谓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概念发起了挑战。

她认为,自由主义坚持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作严格的区分,却不分缘由地把家庭划归私人空间,主张国家和法律不应干预包括家庭在内的私人空间。

但是,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和事务不能算是公共空间,那么有关个人权利和正义的概念就会在所谓的私人空间中失去效用,而恰给在这一领域,性别是至关重要的。

自由主义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如此界定,引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家庭暴力是否违反人权和正义?所以,努斯鲍姆特别指出,哲学和法律必须在考虑性别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人权,必须重新认识和界定什么是私人空间和什么是公共空间。

江南十校联考试题及答案文科语文

江南十校联考试题及答案文科语文

江南十校联考试题及答案文科语文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涣散涣然冰释涣然一新涣然若失B. 翩跹翩翩起舞翩若惊鸿翩然若惊C. 缱绻缱绻缠绵缱绻悱恻缱绻难舍D. 峥嵘峥嵘岁月峥嵘不屈峥嵘岁月稠2.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15分)(1)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2)文中提到的“xx”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解释。

(5分)(3)作者在论述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仿写。

(6分)原句:春天,是一首温柔的诗,唤醒沉睡的大地。

仿写:秋天,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其含义是什么?(5分)(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xx的哪些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3)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5分)2.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3)文章的结尾部分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10分)(1)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5分)(2)请指出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效果。

(5分)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10分)(1)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2)请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5分)四、作文(共20分)1. 请以“xx”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分)参考答案:一、1. C2. (1)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自己的遭遇而感到悲伤。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江南十校化学语文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江南十校化学语文答案

2025“江南十校”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A项,根据原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可知,“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实践之外,还有“他们的天才条件”。

2.B【解析】B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应该是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3.B【解析】B选项“概括人的认识过程”,体现了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体现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践论》弥补了荀子认识论的局限性,赋予了它新时代的形式”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循环。

A选项,只是体现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C选项,只是表明通过实践发现真理;D选项,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说,是一种静态的,结论型的,方法论模糊的,缺乏发展过程的认识实践论。

4.①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能够服务并指导实践。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以指导艺术创作的实践,并且让文艺作品代表时代风貌并引领时代风气。

②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此,社会生活也应该成为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5.①艺术的阶级性,决定了艺术创作者应该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艺术观,否则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出现偏差,就会失去生命力。

②艺术创作者需要深植于生活,把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以饱满的热情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刻画当代最美人物和奋斗不息的人生。

③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能够服务并指导实践,经过艺术创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加工,让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并引领时代风气。

6.C【解析】“有一缕烟从嘴角挤到眼眶中来,泪水热辣辣地淹没了村子和家……”由此可知“此刻泪水热辣辣地流出来”不是因为“想起昨日队长的到访”。

7.D【解析】A项“暗示了他对队长的怨恨”错;B项“意境和情感表述一致”错,《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陶渊明归隐的喜悦之情;C项“口涎”与“弧线”不构成比喻。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下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下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下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陈师道②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其政治上接近元祐党人。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徐州地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B.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C.第四句写诗人回家之后伫立门前,晚风吹动衣衫,顿生凉意,让人怅惘不已。

D.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

,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

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2024年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一模卷语言文字运用I汇编附答案解析

2024年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一模卷语言文字运用I汇编附答案解析

2024年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一模卷语言文字运用I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龙文化历史悠久, A 。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 B 的创世之神,齐名盘古;或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繁衍人类;或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一统天下;或协同大禹治理江河,泽及后世。

鉴于我国神话传说与历史起源难以隔离的关系,可以说,所有的 C 、华夏儿女,都蒙受过龙的福祉。

在古代社会,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龙的精神体现了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被奉作水神,总司灵泽,因此,龙的精神又包括了造福苍生的精神。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有着腾飞、振奋、开拓、进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又增添了踔厉前行,奋发有为的内涵。

①中国是龙的家园,龙文化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婚丧礼仪、服饰冠履、岁时节令,龙都占据着醒目的位置,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

③适逢龙年,作为“龙的传人”,当秉承龙的精神,弘扬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

④18. 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20. “无边春色来天地,有志金龙越古今。

”这副对联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血栓病发病率高,隐匿性强,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毛细血管血栓等。

那么,血栓究竟是怎么来的? A ,就像流水在河道里流淌。

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有瓣膜控制开关。

如果水流缓慢,极易导致泥沙沉积,河床堵塞,就会使河水泛滥成灾。

同理,血液中若是血脂稠、凝血因子多,血细胞自然会大量堆积黏合在血管里, B 。

安徽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实关注提升中国电影品质赵卫防国产电影已经走过了粗犷式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提升艺术质量的时期。

“新主流大片”等现实题材影片以丰富的类型、扎实的叙事、充沛的人文含量、多样的艺术探索获得了较高的艺术质量,为提升当下国产电影艺术质量提供了重要启示。

由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的“新主流大片”,是近年来国产现实题材影片中的重要构成,也是最能显现其艺术成就的作品。

“新主流大片”中有历史题材影片,但更多作品如《湄公河行动》《救火英雄》《空天猎》《中国推销员》《拆弹专家》《红海行动》《战狼》系列等为现实题材。

这些影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盈的艺术成就。

首先,这些影片延续了主旋律电影中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主流价值观,更对其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如《红海行动》用三个层次诠释了爱国主义.探究其多元性和深刻性。

第一个层次表现的是蛟龙突击队对集体同胞的解救。

这与大量同类题材影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并无区别。

第二个层次的表现则突出了对个体同胞(邓梅)的解救。

影片以这种表现,凸显了国家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对每位同胞个体生命的尊重,其以人文厚度获得的国家层面价值远远超过表层的人员损失,是至高无上的。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以来,欧阳中石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在老家泰安,他感叹泰山拔地而起的高大、巍峨,▲ 于树木的丰茂、葱郁,也深刻认识到它自古以来作为五岳之首的独特象征意义,▲ 写下《泰山颂》。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个例子充分证明,(▲ )。

文艺表达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说教。

每一个文艺门类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表现体系,艺术家需要长期▲ 其中,经过刻苦训练和细心揣摩,才能确保文艺作品传情达意的准确、妥帖、雅致和蕴藉。

那些不关创作本身的无聊表演与炒作,那些不加节制的人情吹捧,在强大的时间长河面前必将▲ ,唯独留下那些安静、踏实、苦干的身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倾心信笔沉溺黯然失色B.倾力命笔沉溺黯然销魂C.倾力信笔沉浸黯然销魂D.倾心命笔沉浸黯然失色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B.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B.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有了现实生活的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就有了C.不管有没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学作品都有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D.哪怕没有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都会有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XX年3月10日上午)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个性、人权、自由和尊严等一直是深受关注的重要概念。

在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在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自由主义本身进行反思的学者中,努斯鲍姆是表现比较抢眼的一位。

努斯鲍姆一方面坚持平等、正义、尊严等普遍原则,并且认为一种自由思想理当能够同女性主义思想相互兼容。

她指出,自由政治思想传统的核心是人的一种双重直觉:所有的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都拥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

这种价值的基本来源就是一种在两者间进行道德选择的力量,一种由根据自身对需要的评价来规划生活的能力所构成的力量。

与此相联系的是,人们道德上的平等则使他们能够获得社会和政治上的平等,而前提就是,尊重和提升选择的自由,尊重和提升人作为选择者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究竟什么是人权的问题上,努斯鲍姆却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看法不一,她从性别的角度对此予以质疑。

努斯鲍姆曾对罗尔斯等当代自由主义理论家的基本人权概念进行了反思和检讨,认为由于性别上的盲点,自由主义先辈理论家所提出的“人权”概念值得怀疑和商榷,因为它.很容易成为男权话语的一部分,并在社会实践层面上融入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性别压迫机制。

而这恰恰与自由主义所要求的社会正义相矛盾。

于是,努斯鲍姆向自由主义倡导的所谓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概念发起了挑战。

她认为,自由主义坚持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作严格的区分,却不分缘由地把家庭划归私人空间,主张国家和法律不应干预包括家庭在内的私人空间。

但是,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和事务不能算是公共空间,那么有关个人权利和正义的概念就会在所谓的私人空间中失去效用,而恰给在这一领域,性别是至关重要的。

自由主义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如此界定,引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家庭暴力是否违反人权和正义?所以,努斯鲍姆特别指出,哲学和法律必须在考虑性别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人权,必须重新认识和界定什么是私人空间和什么是公共空间。

只有这样,自由主义才能对家庭暴力、性别暴力等社会问题作出有效的合理的解释。

事实上,自由主义的先驱约翰·密尔早已看到了性别问题对社会正义的重要挫,并从法律、家庭和情感等角度对社会如何压迫女性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他的论述对1 9世纪欧洲和北美的女权主义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奇怪的是,像罗尔斯这样的英美当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者却恰恰忽略了性别问题。

努斯鲍姆据此认为,由于哲学基础概念的性别盲点,罗尔斯《正义论》中的许多普遍主义立论是站不住脚的。

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尽管在许多时候论及性别问题,但在讨论基本哲学概念的时候,往往没有把性别因素考虑进去。

因此,努斯鲍姆强调,女性主义应该拓宽自己的思路,不必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局限在当代思想资源的范围里,而应该从自由主义的源头出发,总体把握自由和正义的概念,需要重新去解读密尔;同时,对权利、对作为自由主义理论基石的个体进行性别认定。

努斯鲍姆明确指出,人权思想实际上可以被解释成是一种道德标准的反映,从原则上来说,人权应该是每个人的事。

(选自陈威《与汉娜·阿伦特比肩的博学才女》,有删改)1.下列关于第二段画线句子中“它”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自由主义的先驱者反思和检讨“究竟什么是人权”等的问题。

B.罗尔斯等当代自由主义理论家先入为主地界定基本人权概念。

C.自由主义先辈理论家所界定的基本人权概念值得怀疑和商榷。

D.自由主义先辈理论家提出的基本人权概念存在性别上的盲点。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努斯鲍姆指出,只有尊重和提升人作为选择者的价值,才能保障所有人获得社会、政治上的平等。

B.努斯鲍姆认为,知不分缘由地把家庭划归私人空间,家庭暴力、性别暴力等则很难得到合理解释。

C.努斯鲍姆认为,约翰·密尔对自由和正义概念的把握比罗尔斯、查尔斯·泰勒等人更具有预见性。

D.努斯鲍姆指出,可用“一种道德标准的反映”解释人权思想,就原则而言,人权应是每个人的事。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何一种自由思想都不应该同女性主义思想相矛盾,是努斯鲍姆坚持的普遍原则。

B.从性别角度重释人权与正义的概念,是努斯鲍姆对自由主义本身进行反思的重点。

C.重新认识和界定什么是私人空间和什么是公共空间,是努斯鲍姆质疑问题的起点。

D.引导我们重新解读自由主义的先驱约翰·密尔,是努斯鲍姆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吾为此惧,闲①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删改)【注】①闲:捍卫。

②诐:偏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治:治理。

B.孔子惧,作《春秋》惧:忧虑。

C.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怪罪。

D.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易:改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坏宫室以为污池秦亦不以城予赵C.知我者其惟《春秋》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驱猛兽而百姓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论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危害大于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人们会变成野蛮的夷狄,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0分)(1)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译文:(2)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译文:(3)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卖花声·雨花台①[清]朱彝尊②袁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①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

白门湾、大长干、小长干均在南京。

②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9.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君子坦荡荡,____。

(《论语》)(2)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库》)(4)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6)纵一苇之所如,____。

(苏轼《赤壁赋》)(7)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8)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杏黄月[台湾]张秀亚杏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努力的爬行着,企望着攀登树梢,有着孩童般的可爱的神情。

空气是炙热的,室中储蓄了一天的热气犹未散尽。

电扇徒劳的转动着。

桌上玻璃缸中的热带鱼,活泼轻盈的穿行于纤细碧绿的水藻间,鳞片上闪着耀目的银光。

这是屋子中唯一出色的点缀了,这还是一个孩子送来的,他的脸上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将这一缸热带鱼放在桌子上:“送给你吧!也许这个可以为你解解闷!”鱼鳞上的银光,在暮色中闪闪明灭,闪烁一阵子,然后黯然了,接着又是一阵闪光……,她想,那不是像人生的希望吗?但这些细碎的光片又能在人们的眼前闪耀多久呢?杏黄月渐渐的爬到墙上尺许之处了,淡淡的光辉照进了屋子,屋子中的暗影挪移开一些,使那冷冷的月光进来。

门外街上的人声开始嘈杂起来,到户外乘凉的人渐渐的多了,更有一些人涌向街口及更远的通衢大道上去,他们的语声像是起泡沫的沸水,而隔了窗子,那些“散点”的图案式的人影,也像一些泡沫——大的泡沫,小的泡沫,一些映着月光的银色泡沫,一些隐在黝暗中的黑色泡沫,时而互相的推挤着,时而又分散开了,有的忽然变大了,闪着亮光,有的忽然消灭了,无处追寻。

忽然有个尖锐而带几分娇慵的声音:“月亮好大啊.快照到我们的头顶上了。

”接着是一阵伴奏的笑声,苍老的,悲凉的,以及稚气的,近乎疯狂的:“你怕月亮吗?”玻璃缸中的热带鱼都游到水草最密的方向去了。

街上的嘈杂的人语声、欢笑声,暂时沉寂了下来。

谁家有人在练习吹箫,永远是那低咽的声音,重复着,重复着,再也激扬不起来了。

月亮也似仍在原来的地方徘徊着,光的翅翼在到处扑飞。

门外像有停车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到门边……她屏止了呼吸倾听着。

那只是她耳朵的错觉,没有车子停下来,也没有人来到门前,来的,只有那渐渐逼近的月光。

月光又更亮了一些,杏黄色的,像当年她穿的那件衫子,藏放在箱底的已多久了呢,她已记不清了。

没有开灯,趁着月光她又将桌子上的那封老同学的信读了一遍,未了,她的眼光落在画着星芒的那一句上:“我最近也许会在你住的地方路过,如果有空也许会去看看你。

”也许……也许……她脸上的笑容,只一现就闪过去了,像那些热带鱼的鳞片,悠然一闪,就被水草遮蔽住了。

水草!是的,她觉得心上在生着丛密的水草,把她心中那点闪光的鳞片,那点希望都遮住了。

她怏怏的将信叠起,塞在抽屉底一些旧信中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