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技术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技术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题目技术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内容及特点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安全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TBT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标准(SPS)及其它任何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归纳起来,TBT具有以下特点。

1. 广泛性从TBT所涉及到的产品来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从TBT影响的过程上看,涵盖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TBT所涉及的领域上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贸易技术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等各个方面。 2 隐蔽性它不像关税壁垒那样,有一个量化指标,也不同于进口配额、许可证,有直接的数量限制。贸易技术壁垒往往隐蔽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环保等合法外衣之下,甚至利用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掩盖其实施贸易壁垒的真实意图。 3 复

杂、灵活贸易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X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改进,各国所制定的标准愈加精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在技术规定和标准设计上费尽了心机,不断地变化花样。 4 争议性强

贸易技术壁垒之所以争议性强,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各国在维护人类健康、安全及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各国的工业化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因而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对外贸易中各国都坚持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结果不同国家间难以协调,容易引起争议。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实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充当了贸易壁垒。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1)阻止境外产品可能对境内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如缺乏相应的贸易壁垒措施,境外产品的大量进入势必对境内相关产业形成冲击,致使市场均衡被破坏,即外部因素致使国内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整个市场平均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因市场环境的不断恶化而被迫退出市场,从而形成对境内相关产业的损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经济和产业结构形

成破坏性的冲击,因此,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必需的。

(2)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

采取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特别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取得国际认证,是调整和优化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工具。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条款的实施也有助于规X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为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3)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采取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特别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取得国际认证,是调整和优化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际贸易领域,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用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即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而另一方面,又同时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增长亮点。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引发了众多的国际贸易纠纷。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其在纵深X围的扩大日益对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双边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则更是层出不穷,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当一XX取技术性贸易壁

垒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口时,受限国将同样采取报复措施,使得国际贸易中摩擦纠纷越来越多。(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受限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遭受极大的影响。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限制性很强。(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扭曲了技术规则的本来面目,阻碍了国际贸易。(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制订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限制其进入本国市场。从而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商品不受多少限制地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入发达国家时则受到越来越苛刻的各种限制,势必导致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日趋加剧。

3 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1)加大对技术经济产业的支持和宣传力度。目前,技术性强的制成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大,绿色倾向也越来越强。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接轨,中国需要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尤其是我国的大中企业,对国际产品标准要赋予更多的关注,这是打开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2)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就政府来说,应完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和求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规X

各类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当前我国立法的一项迫切任务。要充分利用“标准守则”的原则,制订切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尽快理顺技术法规与其他经济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3)通过技术引进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众所周知,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质上是国家间技术差异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的技术供给能力有限,要应对和跨越国外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必须十分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4)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适当采取迂回战术。

通过合资、对外投资、并购等手段,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利用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东南亚、东欧各国、拉美及中东等新市场。(5)追求技术创新,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实施高科技发展战略。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是高科技壁垒,对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为此,企业应加速提高技术水平,建立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商务部.我国出口受技术壁垒的影响加剧[N].经济日报,2006-06-05.

[2]何大纲,冯宗宪.技术壁垒及其跨越方式[J].XX交通大

学学报,1993.[3]施用海等.应对新贸易壁垒[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 作者:邵来安, Shao Laian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83 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 英文刊名:INQUIRY INTO ECONOMIC PROBLEMS 年,卷(期):2005(5)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11条) 1.张锡嘏.卢进勇.王福明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 2001 2.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组入世一年来全球贸易摩擦状况及我国面临的形势[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 2003(06) 3.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3(12) 4.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4(03) 5.浦华林解析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期刊论文]-对外经贸实务 2004(07) 6.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04(09) 7.施用海.邵宏华认识新贸易壁垒[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研究 2002(01) 8.王领透视中日贸易摩擦[期刊论文]-经济管理 2002(05) 9.查看详情 10.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3(12) 11.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4(03)引证文献(16条) 1.阚大学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阚大学.吕连菊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3.李细妹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遭遇反倾销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应对之策[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9(5) 4.吴聪颖谈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5) 5.耿丹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外资 2009(2) 6.孟庆珍.由晓霞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34) 7.王骏后配额时代的我国贸易摩擦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江苏商论 2008(11) 8.宁继鸣.谢志平.王海兰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经济贸易的意义[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 2008(5) 9.田颖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7(31) 10.张世广我国企业的反倾销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北方经贸 2007(8) 11.陈伟.孙迟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7(1) 12.陈健.唐琳.徐松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1) 13.余朝锡关注重大问题办精品期刊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近几年编辑工作回顾[期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状况分析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陷入大幅减速的和深入调整,而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减产和破产,大量外汇储备也遭受严重损失。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来说,必须对国际经济 环境的巨大变化具有清醒认识。因此,中国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须及时正确地对中国外贸发展进行思考和调整。本文立足于经济危机的大背景,就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及对xx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展望 和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针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运行分析: (一)进出口增速低位趋稳,“稳外贸”措施初见成效。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进口13470.8 亿美元,增长4.8%,回落21.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83.1亿美元,

增长39.1%。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增长7.2%、8.5%和3%。在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前期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出口增速低位反弹,出口增速从8月的2.7%回升至9.9%,进口从8月的下降2.6%转为增长2.4%,当月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8548.3亿美元,增长8.3%,高出同期整体出口增速0.9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6.7%提高至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40.6亿美元,增长6.4%,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1%和46.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38.6%和9.8%。(三)对发达国家出口明显分化,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随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零售市场回暖,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2581.6亿美元,增长9.6%。受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2504.6亿美元,下降5.6%。对日本出口1125.1亿美元,增长4.5%。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以及出口企业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和南非出口额分别为1447亿美元、325.8 亿美元和107.2亿美元,增长16.6%、14.5%和10.8%。前三季度,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7.7%和2.1%,自日本进口下降6.5%。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伴随这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长期贸易顺差的问题,近些年,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多国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来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所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认识,通过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同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是当前我国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壁垒战略调整区域合作 正文: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长期存在着对欧美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贸易顺差,这对于很多国家本土企业是挑战,在经济复苏的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各国更多的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仅2009年上半年度全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11467.1亿美元,相比1978年的206.4亿美元番了五十多倍。随之而来,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需较弱,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测的各种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国际贸易组织的一些不利政策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在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的时候,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很好的利用相关规定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另外,这种不利地位还体现在我国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也不完善,不能良好的管理整个出口领域和贸易市场。 3.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混乱我国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的表现主要是低价竞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仅使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也造成外贸出口额增长并没来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利润日益低薄,已到了出口成本的边缘。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实现利润盈利,反而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等条款,以及各种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扩大出口,导致贸易发展环境日趋恶化。同时,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廉价劳动力加工实现的,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难以应对技术壁垒。 4.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且长期贸易顺差自改革开放以来到去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出口贸易的过快增长,高额贸易顺差,对国际市场的压力加大,由此引发贸易摩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造成了压力。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很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二、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现状和特点: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当前所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也更加复杂。 1.方式上来说,贸易摩擦已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从美国为保护钢铁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而起用“307”条款的贸易保护,到欧盟带有特定人权色彩的以劳工保护借口进行的贸易纠纷,贸易摩擦的方式开始以隐性方式存在。同时方式也越来越多变,通过所谓的特保调查,反补贴调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率分析论文

题目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取得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贸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中心议题.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圆满句号。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统一,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

的贸易利益,达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在 显得日益重要。 一.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摩擦;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论文摘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成为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 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 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二)经济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向”。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中欧、中美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和重视。例如,欧盟便以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过快、威胁到欧盟成员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导致失业上升为由,对中国产品设限,并且增加其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数量。 (三)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行业、劳工团体等利益集团对国家的政治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相关产业利益集团在历次贸易摩擦中都在以各种资源和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他们的贸易政策。贸易摩擦常常演变成复杂的政治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它可能还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手段。2005年12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向欧盟提出中国汽车发展政策的所谓“六大问题”,并在2006年3月份,欧盟还与美国一起就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向WTO起诉中国。可见,利益集团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影响巨大。(四)出口产品结构因素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现将近期我国理论界关于贸易摩擦原因的探讨做一综述,以便于读者了解有关研究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对网络检索到的2004年到2006年11月的有关贸易摩擦的文献进行整理。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具体搜索方法是对该网2004年以来的期刊分别作“贸易摩擦”、“贸易争端”、“经贸摩擦”的题名检索,共检索到271篇可供参考的文献,其中基本涵盖了国内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两年多的全部相关研究成果。 一、外部共性原因引发贸易摩擦 (一)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姜跃春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贸易摩擦激化的根本原因,而由于WTO某些规则的模糊性,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蒋学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会激烈碰撞。作者通过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与现代战略性贸易理论比较,表明现代理论强调国家政策保护对贸易发展、利润重新分配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摩擦。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吴凤娇认为,给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崛起所设置的战略壁垒,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否认,而不仅仅是贸易壁垒层面的技术问题。李金玲、李晓燕认为,WTO成员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首先要推定调查对象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否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当中国政府或企业不能对此充分证明时,进口方就会随意选择替代国价格判定其倾销行为成立与否。刘立权、范陈玉认为,欧美基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发起的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之际,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发展外贸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本文着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行业间以及各不同性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的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 【Abstract】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when the foreign tra de is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ime goes by,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 Finally,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measurements solve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 ructure. 【Key word】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The cargo trade Service trade Use foreign capital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对外贸易及所面临的摩擦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与令人注目的成绩相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贸易环境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目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贸易摩擦呈现出进一步加剧之势。 下面是一组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 1980—1989年,我国被外国投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倾销共65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1388起的4.7%。 1990—1999年,我国被国外投诉倾销共308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2321起的13.3%。 2000年—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586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2225起的26.3%,其中,仅2005年—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338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974起的34.7%。 2003年-2012年9月,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58起,涉案金额68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以上数字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可谓迅猛增多,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变成世界贸易摩擦大国。 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及被施加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居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之首,中国是现行反倾销措施的最大的受害国。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遭遇各国加强自我保护的政策,不可避免地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案的案件数量、金额、涉案产品的品种呈大幅扩大的趋势。 二、贸易摩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一)关于反倾销摩擦 根据世贸反倾销的规定:一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成本价,或低于国际市场售价,则构成倾销。然而欧美国家不是依据世贸关于倾销判定的一般规则,而是基于“替代国政策”这一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判定的特殊规则,对中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否作出裁定的。在替代国政策下,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平的成本和价格,由于受国家干预,不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不能被用来作为判断倾销的依据。而是另外找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替代国)的价格,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倾销与否的判断依据。欧美国家基于这个政策对中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否做出的裁定,很多情况下是有失公允的,因为他们经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作为中国的替代国,人为地夸大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倾销幅度。 欧美国家反倾销法的另一个显著的不公正之处当属“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定”问题了。尽管入世以来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欧美国家以种种苛刻的理由,一直未在总体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欧美国家利用论文联盟,使其成为限制中国的手段,事实上导致了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待遇。 (二)关于“特保”引发的摩擦 “特殊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对市场进入的限制,根据这一条款,但特定产品的进口增加对成员国国内工业造成严重损害和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可以对其征收临时关税或数量限制。中国在入世时签署了特别限制条款,据其规定,世贸成员国有权以“造成市场混乱”为由,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2009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经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中国轮胎进口扰乱美国市场,随后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限制性关税。对从中国进口轮胎湿湿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30%,第三年25%。 但美国对中国轮胎的设限,并没有完全遵循世贸规则的相关规定,世贸组织要求特保措

近年来中国贸易依存度变化

国际贸易

浅析中国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国贸易目的地集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战略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攀升等诸多弊端。 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进出口额增长迅速,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增长最快的。 表二中国贸易依存度(单位:%) ID:进口贸易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e ED:出口贸易依存度Export Dependence 表三中国与其他大国外贸依存度比较(单位:%)

与世界其他大国外贸依存度进行比较,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高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也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大国高。如表2,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脚步的深入,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就高居不下,2001年的外贸依存度为44.0%,而美国、日本、印度与巴西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仅为19.0%、18.2%、1 9.5%与23.2%。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表明了经济开放度提高,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积极深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开放,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外贸持续发展,外贸依存度也相应不断上升。 (二)经济全球化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重要原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带来的贸易转移,使得外贸依存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迅速提高阶段,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2.5%提高到59.2%,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三)贸易方式因素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直接原因。1991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我外贸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2008年占41.1%。由于加工贸易一进一出重复计算,加之相对于一般贸易,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只体现在国内增值部分,这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若剔除加工贸易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则会大幅下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GDP包括服务业,进出口只是货物贸易,服务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相对被高估。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超过75%,而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0%左右,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 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