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碎屑岩的成分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组成。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组成。
陆源碎屑岩是指由陆地上的碎屑物质在风化、侵蚀、运移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颗粒状矿物、碎屑和胶结物等。
颗粒状矿物是陆源碎屑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其种类、粒径和形状等特征对岩石的性质和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石英是最常见的颗粒状矿物,其含量可达到50%以上。
其他常见的矿物包括长石、云母、角闪石、绿泥石等。
碎屑是指由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不同大小的颗粒状物质。
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可以将碎屑分为粗砾、中砾、细砂、粉砂等不同的级别。
碎屑的种类和含量也对岩石的性质和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胶结物是指由水、矿物质等物质形成的充填和胶结岩石颗粒的物质。
其中,水是形成胶结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可以使岩石颗粒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增加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矿物质也可以在胶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质可以充填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使岩石更加紧密。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组成成分外,陆源碎屑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和其他杂质。
有机物质一般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遗体和排泄物等,其含量较低。
而其他杂质包括沉积岩中的颗粒状矿物和化学物质等,其含量和种类与地质环境有关。
总体来说,陆源碎屑岩的组成十分复杂,其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十分复杂。
通过对其组成成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陆地地质环境的演化和岩石形成的过程。
03第三章碎屑岩的成分

碎屑岩的成分
陆源碎屑岩 :是指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
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沉积(少量化学搬运沉积)和 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陆源碎屑岩按其结构特征和组成物质可分为: 碎屑颗粒和填隙物两大类。前者又分为矿物碎屑和 岩石碎屑;后者又分为杂基、胶结物、自生矿物和 孔隙。
盆内碎屑(鲕粒)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东河砂岩薄片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一节
碎屑成分
碎屑物质的含量与粒度的关系
在碎屑岩中,碎屑物质的含量与粒度分布有一定关系,某种成 分的颗粒常常只出现在某一定粒级范围内。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一节
碎屑成分
四、成分成熟度
成分成熟度:碎屑岩的成分接近于终结产物的程度称为成分成 熟度。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一节
碎屑成分
碎屑岩显微镜下照片(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东河砂岩薄片)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一节
碎屑成分
(3)石英的来源:深成中酸性岩浆岩、片麻岩、 片岩以及石英岩等含有大量的石英,是碎屑石英 的主要来源。 (4)“单晶石英”指碎屑颗粒为单一的石英晶体, “多晶石英”指的是碎屑颗粒为2至多个石英晶 体的集合体。 (5)不同来源的石英往往有不同的包裹体、形 态、消光现象等,这些能表徵母岩类型的微观标 志称“标型特征”。
其它胶结物有:
硬石膏、石膏、黄铁矿,以及高岭石、水云母、 蒙脱石、海绿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第二节
填隙物
⑴、硅质胶结物: (石英、蛋白石、玉髓)
硅质胶结物 石英次生加大
硅质胶结物 石英次生加大
方解石胶结物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三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其特点由底向上至顶部颗
粒逐渐由粗变细,除了粒度变
化外,没有任何内部纹层。主
要由浊流形成。
2.6 韵律层理 在成分、结构和颜色方面的 不同的薄层作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而组成的。 成因:物质搬运或产生方式 有规律地发生交替变化造成的。
(1)潮汐环境中的韵律层理
(2)季节性变化产生的韵律
层理
一、流动构造
斜层理。
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3cm)、中型
(3~10cm)、大型(10~200cm)和特大型
(>200cm)交错层理。
(1)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大型 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2)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 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 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常见于海、湖浅水地 带及三角洲地区。
成因: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
厚度:小,一般数mm~数cm
层系—由许多在成
分、结构、厚度和产状
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
合而成。
它们形成于相同的
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 性(成分、 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 层或性质不同组成因上 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 其间没有明显间断。也 称层组。
(一)波痕 (二)冲刷痕 (三)压刻痕 (四)其它表面痕迹
(五)层理
(六)叠瓦状构造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
(一)负载构造 (二)球枕构造 (三)滑塌构造 (四)包卷层理(构造)
(五)碟状构造
(六)坑丘构造
准同生变形构造是指在沉积作用的同时或在
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变形所
形成的各种构造。
2.2 波状层理
(1)特点: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
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2

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四、粗碎屑岩的分类
分类原则:粒度、形状、成因、地理位置等,理想的 分类是成因分类但很难做到,常用多级分类 1、 按圆度: 砾岩:圆状或次圆状>50%(占碎屑含量) 角砾岩:次棱角状或棱角状>50% 砾岩是长期搬运的正常沉积物,而角砾岩的成因则多种:构造作用 、火山作用、溶解作用 2、按砾石的大小 巨砾>256mm 粗砾 256-64mm 中砾 64-4mm 细砾 4-2mm 当砾石分选差时,可用混积法命名
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四、粗碎屑岩的分类 3、按成分:单成分砾岩:单一成分大于75% 复成分砾岩:每种成分小于50% 4、按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 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岩层中间 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 5、按成因: 河成砾岩 海成砾岩 冰川角砾岩 崩积角砾岩 岩溶角砾岩 构造角砾岩等
本次课程的砾岩分类表
中碎屑岩—砂岩
一、砂岩的成分特征
2、填隙物的成分:
杂基:粘土和小于0.03mm的细碎屑颗粒; 胶结物:铁质、钙质和硅质为常见。
二、砂岩的结构特征
具典型的陆源碎屑结构
三、砂岩的构造特征
发育各种层理、层面、同生变形构造和虫孔等
中碎屑岩—砂岩
五、砂岩的分类
1、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首先必须选择在客观上能鉴定而又最能联系岩石成 因的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第二,应当考虑分类方案既适 用于野外工作,又适用于室内研究。
细碎屑岩—粉砂岩
三、特殊的粉砂岩-黄土
黄土是一种未固结的粉砂岩,浅黄色、棕黄色、褐色或红色, 呈土状,是一种半固结的多孔粉砂。 主要成分以石英含量最多>50%,还有长石,结晶的Cc矿物,少 量的白云母20-30%,粘土矿物 10-20%,重矿物 5% 成因:风成的、冰积的、洪积的、冲积的 多数人认为:河流洪积平原堆积的风成粉砂。 常具水平层理:沙纹层理、包卷层理 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及东北的南部和华东的 北部。
09 第三章-2-碎屑岩储层

典 型 孔 隙 类 型 模 式 图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一)碎屑岩的矿物成分
碎屑岩的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它们对储集层 的物性影响不同。
一般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储集物性好,这主要是因为: 长石的亲水性比石英强,长石表面的薄膜比石英厚且不易 移动,其次石英抗风化力强,表面光滑而长石抗风化力弱, 表面常有次生的高岭土和绢云母,易于吸附油气,甚至吸 水膨胀堵塞油气。 因此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的储油物性好,但是,若长 石砂岩中的长石颗粒风化弱,其储油物性同样可以较好。
但具体孔隙类型的划分,各家观点不尽相同。
邸世祥(1991)根据孔隙产状和溶蚀(溶解)作用的分 类方案,将孔隙按产状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又从溶蚀作用 角度相应的分出四种溶蚀类型,共8种类型: ⑴ 按 产 状 ⑵ ⑶ ⑷ 粒间孔隙 粒内孔隙 填隙物内孔隙 裂缝孔隙 从 溶 蚀 作 用 角 度 ⑸ ⑹ ⑺ ⑻ 溶蚀粒间孔隙 溶蚀粒内孔隙 溶蚀填隙物内孔隙 溶蚀裂缝孔隙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以及未有胶 结好的砂层,其中又尤以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储层分布最 广、储油性最好。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所谓粒间 孔隙是指具有颗粒支撑的碎屑岩在碎屑颗粒之间未被杂基 充填、胶结物含量较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
此外还有:次生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因胶结物重结 晶而造成),矿物的解理缝,层理缝,层间缝等等。
(二)岩石的结构
沉积物沉积时所形成的粒间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发育 程度主要与颗粒的粒径、分选程度、磨圆程度和填集程度 有关。
根据目前资料统计表明:理想等大颗粒的岩石物性和 粒径无关。但在复杂的自然界中一般孔隙度随着粒径的加 大而减小,而渗透率则随粒径的加大而增大。这是因为细 碎屑磨园差,颗粒支撑比较松散,而粗碎屑在搬运同样距 离时,磨园好沉积时排列紧密,故而细碎屑比粗碎屑孔隙 度大,但细碎屑孔喉小,流体渗滤阻力大,故其渗透率较 粗碎屑又低。
沉积学 第三章 碎屑岩的结构

2. 次生孔隙 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受次生溶解作用形成的孔隙,
也包括岩石因破碎或收缩造成的缝隙。
次生孔隙是最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
3. 孔隙的演化 原生孔隙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性质不很稳定的组分溶解 岩石破碎和收缩
次生孔隙 ↓
次生孔隙发育带 ↓
有效的储集空间
四、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类型 1.支撑方式、胶结类型:
(三)粒度参数 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度的集中趋势 Mz=(φ16+φ50+φ84)/3 中值Md是累积区县上50%对应的粒径。 标准偏差和分选系数——分选程度 σ1=(φ84-φ16)/4+(φ95-φ5)/6.6 So=P25/P75 偏度(SK1)——判别粒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正、负偏态 峰度(尖度)——频率曲线尖锐程度
颗粒磨圆度分级标准
磨圆度
颗粒形状
差
较差
中等
较好 好 ∣
极好
尖棱角状 棱角状
次棱角状
次圆状 圆状
滚圆状
(五)颗粒的表面结构
碎屑颗粒表面形态 成因:机械磨蚀作用、化学溶蚀和沉淀作用 类型:
1.霜面:似毛玻璃,表面模糊、不透明。 2.磨光面:光滑的磨亮表面。 3.刻蚀痕和撞击痕 :碰撞形成
(六)颗粒的组构
第二节 碎屑岩的结构
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结构, 以及其间的关系。
沉积岩鉴别、描述、分类命名的依据,成因分析的重要标志。
一、 碎屑颗粒的结构 (一)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
(1)体积值:同体积球体直径。 (2)线性值——直观测量
含大(A)、中(B)、小 (C)三个直径 实际工作中常用线性值。
碎屑岩的成分

3、铁质胶结:赤铁矿、褐铁矿。
砂岩中的氧化铁物质,一部分是与碎屑颗 粒同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原始孔隙充填物 (即沉积~同生阶段生成的)。另一部分铁质 是含铁矿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不断被孔隙水分 解,从而将氧化铁释放出来。
(一) 矿物碎屑:
目前已发现的碎屑矿物约有160多种、最常见 的约20种。但在一种碎屑岩中,其主要碎屑矿物通 常不过3~5种。
1、 石英:
石英抗风化能力很强,既抗磨又难分解,同时 在大部分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石英含量又高,因此, 石英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碎屑矿物,尤其 在较细的碎屑岩(砂岩及粉砂岩)中含量相当高 (平均含量可达66.8%)。
石英在沉积岩中,一般呈不规则粒状,完整晶 形极少见,灰白或烟灰色、常因胶结物的浸染光 泽不明显。
(1)来自深成岩浆岩的石英:
来自中酸性深成岩的石英,常含有细小的液体、
气体包裹体,或含一些岩浆岩副矿物包裹体,很浑
浊。常表现明显的波状消光 。
矿物包裹体
颗粒细小,
自形程度高,
排列无一定
方位。尘状
气、液包裹
(三)盆内碎屑:
盆内碎屑是指在盆地内生成的碎屑,不是陆地搬 运来的(但其物质成分可以是陆源的)。相对于陆源 碎屑而言,盆内碎屑又称为内源碎屑。
盆内碎屑主要是:碳酸盐鲕粒、化石碎屑、泥质 内碎屑、球粒、内碎屑等。
(四)碎屑岩中颗粒大小与碎屑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化学沉淀物质:胶结物和自生矿物。
(一)自生矿物:指在同生、成岩、后生阶段生 成的矿物。
自生矿物的特点:自生矿物可形成于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介质环境。但其共同特点是:成分一般较单一、 结晶颗粒较小,清洁透明、晶形完好。
沉积岩石学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锆石 绿帘石 角闪石
金红石,绿帘石,绿泥石,石榴石
各类岩石的轻重矿物组合
母岩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安山岩和玄武 岩 橄榄岩和辉长 岩 重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尖晶石 蓝晶石 锆石(圆) 矿物组合(包括部分岩屑) 锆石 榍石 正长石 辉石 安山岩或玄武岩岩屑 铬铁矿 十字石 基性岩岩屑 磷灰石 微斜长石 角闪石 中性和基性斜长石 橄榄石 基性斜长石 硅线石 紫苏辉石 蛇纹石 石榴石 电气石 黑云母 酸性斜长石 轻矿物 石英
酸性喷出岩岩屑
镇川1井 , h8, 千枚岩 燧石
镇川1井,山2,石英岩,燧石
三、盆内碎屑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中经常含少量盆内碎屑
或称内源碎屑,主要是碳酸盐鲕粒、球粒、内碎屑和化 石碎屑,其次是泥质内碎屑,有时随着碳酸盐颗粒的增 加也可过度为含陆源碎屑的颗粒碳酸盐岩(石灰岩或白 云岩)。
成分成熟程度:以碎屑岩中最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表示 A. 轻组分——Q/(F+R)
主要包裹体、波状消光、颗粒大小、颗粒形态、边缘特征主要等来判断 石英的来源。
(1)来自深成岩浆岩的石英
(2)来自变质岩的石英(片麻岩、片岩)
(3)来自喷出岩的石英及热液岩石的石英 (4)再旋回石英
深成岩浆岩中的石英
来自喷出岩和古老沉积岩的石英 来自喷出岩的石英 具六边形β、破裂纹、 熔蚀港湾状
来自老沉积岩中的 石英圆度好、常见 次 生 加 大 边 。
岩屑类型
岩屑类型
岩屑类型
榆24井,2682m,粉砂岩岩屑
桃6井,3340m,石英岩岩屑
夏2井,4717m, 流纹岩岩屑
镇川1井,二叠系,石英砂岩岩屑、千枚岩屑
燧石
千枚岩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陆源碎屑岩各论(Discription of the Clastic Rocks, Respectively)学时:6学时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砾岩、角砾岩、粗碎屑岩、单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底砾岩、层间砾岩、滨岸砾岩、河成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滑塌角砾岩、岩溶角砾岩;砂岩;粘土岩。
碎屑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概念: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解作用。
2、基本原理砾岩和角砾岩的各种分类方案、砾岩和角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砾岩和角砾岩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砾岩和角砾岩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各类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特点及其形成环境,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通过砂岩资料研究物源区构造背景。
粘土岩的一般特征,粘土岩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及其与油气关系。
碎屑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压实作用形成的各种现象、压溶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所产生的结果、交代作用的原理及识别标志、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的形成、碎屑岩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砾岩和角砾岩的基本概念、砾岩和角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粘土岩的结构与构造,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及其与油气关系;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与溶解作用等沉积后作用的机理。
教学思路:逐节从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出发,介绍分类原则、分类、不同分类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首先是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首先介绍砾岩和角砾岩的概念及宏观特征,然后介绍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不同类型砾岩的特征及形成条件,最后简要介绍砾岩和角砾岩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其次介绍砂岩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然后重点讲解砂岩的分类,并且较详细地介绍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最后简要介绍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砂岩的研究方法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再次是粘土岩,从其物理特性讲起,然后介绍粘土岩的矿物成分,重点讲解粘土岩的结构、构造与分类、以及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及其与油气关系,最后简要介绍粘土岩的研究方法。
最后沉积后作用,结合大量的显微照片,从各种现象入手,重点讲解各种沉积后作用的机理、识别标志,最后介绍碎屑岩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主要参考书: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六、七、八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六、七章,地质出版社,1986.3、郑俊茂,庞明编著《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4、Schmidt, V., and D. A. Mcdonald 著(1979),陈荷立,汤锡元译.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21-32.5、翟光明等著.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一).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90-193. 复习思考题:1、试述砾岩和角砾岩的五种分类方案及命名原则。
2、试述底砾岩和层间砾岩的特点、成因及环境意义。
3、试总结滨岸砾岩、河成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滑塌角砾岩和岩溶角砾岩的异同点。
4、克里宁(1948)、福克(1954, 1968)和裴蒂庄(1975)的砂岩分类方案的优缺点。
5、评述本教材采用的砂岩的四组分三端元分类体系的原则、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案。
6、总结对比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在成分、结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条件(母岩、气候、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特点。
7、砂岩中长石含量的大地构造意义?8、试述石英含量极高(95%)的石英砂岩的形成条件。
9、试述杂砂岩的沉积条件。
浊流沉积中主要是砂屑岩还是杂砂岩?10、试对粉砂岩的一般特征进行成因解释。
11、地壳上分布最的一类沉积岩是哪一类?12、试述粘土岩的定义、一般特征及主要物理性质。
13、试述粘土岩结构、构造及形成条件。
14、粘土岩如何分类命名?手标本如何定名?15、粘土岩成岩作用与石油生成之间的关系如何?16、粘土岩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用途。
17、简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的含义以及在岩石薄片中的识别标志。
18、试述砂粒间的缝合线状接触是怎样形成的?19、何谓溶解作用?何谓胶结作用?它们在岩石薄片中如何识别?20、试述砂岩中氧化硅胶结物的类型、特征及形成环境以及氧化硅胶结物的可能来源。
21、试述碎屑岩中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含义、发生的时期、交代作用的证据、常见的交代作用类型。
它们产生交代作用的介质条件是什么?22、何谓重结晶作用?常见重结晶作用的类型有哪些?重结晶作用与交代作用有何区别?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砾岩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砾岩和角砾岩合称粗碎屑岩,习惯上常常把>2mm的碎屑岩称为粗碎屑岩。
主要由砾岩和角砾岩组成,作为填隙物的基质总是存在的,常见大型斜层理及递变层理,一般搬运距离比较近。
二、砾岩的分类1、根据砾石圆度的分类:可分为砾岩、角砾岩。
2、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细砾岩、中砾岩、粗砾岩、巨砾岩。
3、根据砾石的成分分类: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
4、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的分类:底砾岩、层间砾岩、层内砾岩。
三、主要成因类型及实例(重点)滨岸砾岩,河成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滑塌角砾岩,岩溶角砾岩。
砾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据R.G.沃克,1975)a(p)a(i)代表砾石长轴A平行水流长轴呈叠瓦状排列A(t)b(i)代表砾石长轴垂直水流,中轴B呈叠瓦状排列四、研究方法和意义1、研究方法砾岩的研究方法有野外(岩心)和室内之分,但应强调野外阶段的研究,因为砾岩通常根据外貌就能很好地识别。
野外研究工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粒度和分选,砾石成分,砾石的磨圆度、球度及表面特征,杂基的成分结构特点,构造特点,砾石层的产状与其他岩层的关系、以及在平面上分布情况。
2、研究意义常作为沉积间断的标志和划分地层的依据;有助于了解地质发展历史,如地壳运动情况、古气候条件、冰川的存在等;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砾岩本身就是矿石;未胶结或中等胶结的砾岩常常是含水层,也可以含油、气。
第二节砂岩及粉砂岩一、砂岩的分类(一)三组分体系(简介)主要介绍克里宁(1948)的分类和福克的分类(二)分类方法1、分类原则和依据2、分类方法教材采用裴蒂庄(Pettijohn,1987)的分类方案,为四组分三端元分类体系,四组分指的是杂基、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端元指的是石英、长石和岩屑。
教材中的砂岩分类方案二、砂岩的主要类型(一)石英砂岩类石英砂岩最突出特征是石英碎屑占95%以上,含有少量长石和燧石等岩屑。
重矿物含量极少,往往不超过千分之几,且多为稳定组分,通常由极圆的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等组成,有时有钛铁矿及其衍生的白钛石。
长石主要是微斜长石、正长石和钠长石,通常在大多数比较细粒的石英砂岩中至少含少量长石。
岩屑可能只包括少量磨蚀好的燧石和石英岩等,这些岩屑虽然含量很少,但可能是寻找来源区的线索。
根据胶结物的成分,可将石英砂岩进一步分类和命名,如铁质石英砂岩、钙质石英砂岩及硅质石英砂岩等。
在硅质石英砂岩中,根据胶结物性质又可划分以下三种:硅质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大部分碎屑石英具次生加大现象;沉积石英岩:几乎全部碎屑石英具次生加大现象。
石英砂岩主要发育在稳定的地台区,因此,通常认为石英砂岩标志着稳定大地构造环境,并进而表明基准面的夷平作用以及长期的风化作用。
(二)次长石砂岩又叫长石质石英砂岩,是向长石砂岩的过渡,长石的含量多于岩屑,一般为5~25%,而岩屑<15%。
(三)次岩屑砂岩又叫岩屑质石英砂岩,这类砂岩是向岩屑砂岩的过渡类型。
其中石英含量大于50%,岩屑含量有所增加,但不超过25%。
(四)长石砂岩(五)岩屑砂岩类(六)杂砂岩类将杂砂岩定义为杂基含量>15%的砂岩,在分类上与净砂岩并列,进一步分类和命名原则与净砂岩相同。
杂砂岩一般富含石英,有不同比例的长石和岩屑,通常含少量云母碎屑。
石英一般有棱角,常有显著的波状消光,通常构成碎屑部分半数左右。
(七)砂岩用于物源区构造背景的研究砂岩的成分直接受物源区的影响,而物源区与沉积盆地之间的关系则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这实际上也就是板块构造活动控制了各类砂岩以及其它沉积岩类的出现与分布。
迪金森的QFL、QmFLr.OpLvLs.QmPK图解(转引自曾允孚等1986)三、粉砂岩(简单介绍)四、砂岩的油气储集性能及其与岩性的关系(简单介绍)五、砂岩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第三节粘土岩一、概念和基本特征粘土岩是指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50%)的沉积岩。
粘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沉积岩总量的60%,它是重要的生油母岩,我国许多大型油气田的生油岩多是粘土岩,而且它的渗透性极差,可作为油气储集的良好的盖层。
二、粘土岩的主要物理特性(简介)非渗透性、吸附性、吸水膨胀性、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粘结性、干缩性等。
三、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粘土岩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次为陆源碎屑矿物、化学沉淀的非粘土矿物及有机质。
其化学成分以SiO2、Al2O3、H2O为主,次为Fe、Mg、Ca、Na、K的氧化物及一些微量元素。
(一)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是一种含水的硅酸盐或铝硅酸盐,可分为非晶质和结晶质两类。
后者又分为层状和链层状两种结构类型。
最常见者为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分类简表(二)非粘土矿物非粘土矿物包括陆源碎屑矿物和化学沉淀的自生矿物。
陆源碎屑矿物中有石英、长石、云母、各种副矿物。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石英,呈单晶出现,圆度差,边缘较模糊,多分布于不纯的粘土岩中。
(三)有机物质(四)粘土岩的化学成分四、粘土岩的结构、构造和颜色(一)粘土岩的结构1、按颗粒的相对含量划分按粘土质点和粉砂(砂)相对含量划分的粘土岩结构类型2、按粘土矿物的结晶程度及晶体形态划分: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3、鲕粒及豆粒结构4、内碎屑结构5、残余结构(二)粘土岩的构造粘土岩的构造分宏观和微观两种类型。
(三)粘土岩的颜色四、粘土岩的分类和主要类型(一)分类表4-4 粘土岩的综合分类高岭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岩,海泡石粘土岩,泥岩及页岩第四节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一、砂、砾沉积物(岩)的沉积后作用砂、砾岩积物(沉)的的沉积后作用类型主要有:机械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及溶解作用等。
(一)压实和压溶作用机械压实作用类型示意图颗粒的接触类型(二)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微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胶结作用是沉积物转变成沉积岩的重要作用,也是使沉积层中孔隙度和渗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