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1课时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二 新人教版必修2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②农业时期 土地的不可移动
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 相对稳定性,但人口 数量的增长又进行了 为寻找新的土地的迁 移。
开发北大荒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③工业社会时期
广州火车站的民工潮
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
场的重新配置,要求
劳动力不断进行迁移
,已达到上述配置的
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A1→B1、C1→A2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
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
空间移动(行政区变化) A
时间较长(大约1年以上)
A2
改变住所 C
B
A1
B1
C1
荒漠化与移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 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 的重要意义,因而也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 个重要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 展、特别是制造业发 展的基础。
本溪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个人对生活 或职业需求的 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共32张PPT)

课后作业
选做一:你认为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有条件移民,你最想
移居哪里?理由是什么?
选做二:人口迁移会给迁入区和迁出去分别带来哪些影响?可以以农
村和城市为例进行说明。
(以上二选一,写在作业本上,字数不少于500.)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5年9月,土耳其海滩上飘着的一具3岁叙利亚小难民的尸体,他
一批叙利亚难民下跪祈求边防士兵让他们入境。 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们那种对“新”生活的 极度渴望。但是两个士兵的身躯阻挡住了他们的 “希望”,那身躯是那么庞大,那么无法逾越……
为逃离无情战火,成千上万中东难民离开家乡,涌入欧洲寻求庇护,处境让人心疼。
当我们在家安逸地享受假期的时 候,地球的另一边正面对着战火, 家没了,命没了,妻离子散……
随后出现的是向澳大利亚的移居,第一支抵达澳的是800名英国囚犯。
蒙古兵主南战侵场:黄河流域
忽必烈攻打南宋
人口南迁(湖北、浙江、江苏等)
主战场:长江流域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口南迁(广东、广西、福建等)
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 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 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变化。
欧洲由净迁出——净迁入 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净迁出 北美和大洋洲仍然是净迁入区。
金完颜亮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 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叙利亚难民到欧洲避难;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下南洋 据估计,18世纪的50年中,欧洲迁往其它各州的移民将近100万,其中仅英国就占了2/3.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 北京市区的同学到北师大附中读书。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 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 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标准课件)

思考探究: (1)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 (2)除了“走西口”,我国近代还有哪些人口迁移? 答案:(1)国内人口迁移。 (2)“闯关东”“下南洋”等。
[自主学习]
1.概念
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2)国内人口迁移。 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沙漠化加剧)
• ⑧“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课堂小结]
•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 、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环境恶化
•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收入待遇
•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政治变 革、战争、宗教、教育
2.美国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如下表所示:
二战之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项目
表现
原因
20 世纪 80 年 有计划、有组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
代中期前 织地进行 的户籍管理制度
流量增大,流
20 世纪 80 年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
向发生明显
代中期后
影响
变化
[反思归纳]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
政 治 社会变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
革 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 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知识青 年大量返城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 起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 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 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 人教版必修二 (1)

劳动力 东西部 自发为主
农村 城市
经济差距
贫困区 发达区
3、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1)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2)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3)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思考: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对于迁出地 利:缓解了当地的人口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社会 的联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弊:造成了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乡村城市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矿产
• 古代人类”逐水草而居“
水
• 改革开放后大量人口从内地向东部迁移
经济因素
•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口从东部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 土地
• 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战争因素
• 美国东北部的人口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西欧、北 迁入地区
亚、非、 美、西亚、经济发展
拉等
北非等
快,西亚 北非石油
战以 短期流动的
资源的开
后 人口增加
发
调整了劳 动力了空 间分布不 均的状况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
象。
古代
建 成立到20 国 世纪80代 后 中期
20世纪80 代中期以 来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时 特点 间
迁出地 迁入地区 原因 区
意义
19 以集团 世 性、大 纪 批的移 以 民为主 前
旧大陆 (欧、 非、亚)
新大陆 欧洲的殖 (美洲、 民主义扩 大洋洲 张、新大
在客观上开发 了新大陆、传 播了工业文明, 也改变了人种
等) 陆的开发 的空间分布。
正式:人口迁移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 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 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客背着回家的行李从检票口赶往火车
政 治 因 素
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谈谈西 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 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
生态环境因素
三峡工程淹没陆地面积约632平方千米,涉及湖北 省、重庆市的20个市(区)、县。到2009年,三峡工 程建成时,规划移民113万人,有12座县城、114个集 镇和1 599家工矿企业以及大量港口、码头等行政单位 和基础设施需要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 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迁移的要素:
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定居地。
时间限度 :一般在一年以上。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
A
A2
B A1 B1
改革开放以后
民工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 方 : 利 大 于 弊 反 方 : 弊 大 于 利
看看2006年的春运
左图:农民工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回家路途 右上图:爬窗上火车 。沈阳市铁路局预 计,将有 2万余名农民工乘坐专列从沈阳 回家
北京首趟春运临客昨晚发车超员 20%
1月 19日,由于京广铁路郑州段大雪,造成由北京西站开 出的 20多列客车延误、 10多万旅客滞留车站。
二节人口空间变化PPT课件

表现: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 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路大规模的“民 工潮”。
2021/3/8
11
4、人口迁移的运用
1、A、B、C表示三个不同的地区,箭头表示人 口的移动方向。以下哪几种人口流动方式属于人口 迁移?
A1
A2
A
B
A1
B1
A2
A1
B1
C1
A2
C
C1
2021/3/8
②、不同时期的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前 二战后
2021/3/8
5
19世纪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影响: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2021/3/8
6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
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以务工
2、试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2021/3/8
16
谢 谢!
2021/3/8
17
2021/3/8
18
2021/3/8
19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2021/3/8
14
4、人口迁移分类的运用
4、从迁移方向看,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
型是( )
A、农村→农村
B、农村→城市
C、城市→农村
D、城市→城市
5、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 B、人口流动主要是政治性迁移 C、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小城市到大城市 D20、21/3/人8 口流动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引发的自发性迁移 15
2021/3/8
11
4、人口迁移的运用
1、A、B、C表示三个不同的地区,箭头表示人 口的移动方向。以下哪几种人口流动方式属于人口 迁移?
A1
A2
A
B
A1
B1
A2
A1
B1
C1
A2
C
C1
2021/3/8
②、不同时期的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前 二战后
2021/3/8
5
19世纪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影响: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2021/3/8
6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
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以务工
2、试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2021/3/8
16
谢 谢!
2021/3/8
17
2021/3/8
18
2021/3/8
19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2021/3/8
14
4、人口迁移分类的运用
4、从迁移方向看,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
型是( )
A、农村→农村
B、农村→城市
C、城市→农村
D、城市→城市
5、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 B、人口流动主要是政治性迁移 C、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小城市到大城市 D20、21/3/人8 口流动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引发的自发性迁移 15
课件20:1.2人口的空间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
阅读课文第8页和第9页的内容,以及图1.9“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 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完成表格。
阅读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 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 要原因有:宗教;国土辽阔;自然环 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密度及数 量较少;经济发达、个人需求等。导 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 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 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地的开发、 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阶段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至 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阶段 特点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频繁地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至 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 比较低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加
迁移方向
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 各 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平原到长江流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 域和珠江流域;“安史之乱”:人口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大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 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 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 靖 康 之 难 ” : 人 口 继 续 南 迁 。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
西北和东北
原因
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 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 改革开放政策
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
课件26:1.2人口的空间变化

• 影响因素 • 美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的迁移 影响因素
• 概况 • 类型 • 影响
课堂练习
右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城镇某年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若四个城镇人口规模相当,则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排序为
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2.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
会最多的是
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政策优惠)
③90年代后期向东部迁移人口增多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首都变迁)
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美国反恐战争)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亚、非、欧→大洋、美洲等;
➢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以后
➢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 拉美、亚、非→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
➢ 迁入区经济发达;
步发展。
即时演练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下图为 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 映人口迁移情况。完成1→2题。
即时演练
1.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即时演练
1.20年来,深圳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人口迁移
• 案例一:二战前15-19世纪的国 际人口迁移。
• 案例二: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新大陆发现后,世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路线主 要有哪三条?
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 地有哪些?概括出当今世界移民潮的主要特点。
二、国内人口迁移
• 案例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 案例二: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
国内人口迁移。 • 案例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哪里?
1.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出省区有哪些、迁入省区有哪些?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 3.促使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人 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C
C1
C2
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大学生寒暑假回家乡探亲; 4.伊拉克难民到叙利亚避难; 5.农民工季节性的外出打工和返乡; 6.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大学生寒暑假回家乡探亲; 4.伊拉克难民到叙利亚避难; 5.农民工季节性的外出打工和返乡; 6.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 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迁移的要素:
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定居地。 时间限度 :一般在一年以上。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Aຫໍສະໝຸດ BA2A1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