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理解原电池的电化学原理教学内容1.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由两个不同金属和一个电解质组成2.原电池的组成–阳极:反应负极,通常采用锌或铝–阴极:反应正极,通常采用铜或银–电解质:负责离子传递,通常是酸溶液或盐溶液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原电池中,金属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流–阳极上的金属原子离子化为金属离子,并释放出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从阳极流向阴极,产生电流–阴极上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吸收电子4.例子:铜锌电池–以铜为阴极,锌为阳极,硫酸为电解质–锌发生氧化反应:Zn(s)→Zn2+(aq)+ 2e-–铜发生还原反应:Cu2+(aq)+ 2e- → Cu(s)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原电池的概念,如电池的应用2.介绍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并展示原电池的示意图3.解释原电池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4.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5.以铜锌电池为例,具体说明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7.模拟实验:使用实物或实验视频演示原电池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路,观察电流的流动情况8.总结:复习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强调原电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习•探究不同金属和电解质对原电池电压的影响•研究原电池的内阻、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课后作业1.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相应示意图2.调查一种原电池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该应用注:本教案旨在车主古迹课堂的场景使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苏教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苏教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苏教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写教案不能一模一样,要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机灵才智和缔造力,教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那么详细应当如何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教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1一、学习目标1、驾驭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2、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3、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二、学问重点、难点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三、教学过程引入: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锈的吗?新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试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试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试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告试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视察其指针的改变。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快速反响放出H2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响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形成条件:①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电路探讨: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响?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响?(可以取锌片四周的溶液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

)结论:在锌片四周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探讨:可能造成此现象的缘由?俩金属片上的反响式的书写。

结论:在Zn上:Zn–2e-=Zn2+在Cu上:2H++2e-=H2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我们把: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两极反响的本质:还是氧化复原反响,只是分别在两极进展了。

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响正极得电子被复原发生复原反响试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试验④。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参考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参考教案
教学
课题]
专题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节题
第三课时电解池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电能转变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解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3、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还原性Fe>Ni>Cu)﹙﹚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2e—== Ni
5.请分析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流向:
[活动与探究] P19
1.CuCl2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
2.通电前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状态有何不同?
3.CuCl2溶液在通电过程中两极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4.完成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
[小结]
1、在叫电解。
将称为电解质。
2、电解池工作原理:电源正极相连的为极,发生反应,电源负极相连的,发生反应。电解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极移动,
1.(03上海)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
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2.(07上海)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苏教版化学选修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word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word教案

专题1 第2单元 第3课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电解某盐溶液时在阴阳两极上必然相等的是( )A .析出金属的物质的量B .析出金属的质量C .通过的电子数量D .放出气体的体积【解析】 电解池的阳极上必然可不能析出金属,A 、B 项不成立;阴、阳两极若同时放出气体,放出气体的体积不必然相等,如用石墨电极电解食盐水时两极放出气体的体积相等,若用石墨电极电解Na 2SO 4溶液时,阴、阳两极放出H 2、O 2的体积比为2∶1,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2.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 不变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 -,故溶液pH 减小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解析】 电解稀H 2SO 4,实质是电解水,因溶剂减少,H 2SO 4浓度将增大,故溶液的pH 变小;电解稀NaOH 溶液,尽管OH -在阳极放电,但H +同时也在阴极放电,其实质一样是电解水,溶液的浓度也将变大,故溶液的pH 变大;电解Na 2SO 4溶液,其实质也是电解水,在阴极和阳极别离析出H 2和O 2,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而非1∶2;电解CuCl 2溶液,在阴、阳两极上别离析出Cu 和Cl 2,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 D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刻后,再加入必然量的某种纯净物(方括号内物质),能使溶液恢复到原先的成份和浓度的是(多选)( )A .AgNO 3[AgNO 3]B .NaOH[H 2O]C .KCl[KCl]D .CuSO 4[CuO] 【解析】 分析电解反映的原理,在两极析出什么物质(固体或气体)。

相当于什么物质离开反映体系就加入什么物质,即可使溶液完全恢复。

A 选项,4AgNO 3+2H 2O=====通电 4Ag +O 2↑+4HNO 3,离开反映体系的物质是4Ag +O 2,相当于2Ag 2O ,因此应当加入适量Ag 2O 才能恢复(加入AgNO 3,会使NO 3-的量增加)。

选修四 原电池教案

选修四 原电池教案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教案标题:选修四原电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学习原电池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案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电池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2. 提问:你们知道原电池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场景?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2. 介绍原电池的结构: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组成和作用。

3.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能。

4. 分析原电池的优缺点:稳定性高、容量大、使用寿命长,但成本较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原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实验步骤:a. 连接电路:将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导线连接,将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灯泡上。

b. 观察实验现象:打开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c. 讨论实验结果:为什么灯泡会亮起?这是原电池的作用吗?3.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知识讲解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问题:除了原电池,还有哪些其他类型的电池?它们有什么不同?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作业要求:请学生在家自行查找一种实际应用中使用原电池的例子,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2. 提示:可以考虑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或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操作、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案设计合理,步骤清晰,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教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原 电 池一、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课前导学1.概念原电池是把原电池是把 能转化为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电极。

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_________溶液。

总结为“氧化还原是核心,两极一液成回路”总结为“氧化还原是核心,两极一液成回路” 3.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以锌铜原电池为例电极名称电极名称 负极负极 正极正极 电极材料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电极反应式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总反应式总反应式电子流向电子流向 从______流出沿导线流入______ 电流方向电流方向 从______沿导线流向______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中离子移向 盐桥含饱和KCl 溶液,K +移向移向 极,Cl -移向移向极自 学 检 测1.分析下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中Mg 均作负极均作负极B .①中Al 表面产生气体,②中Al 表面有固体析出表面有固体析出C .①中Al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D .②中Al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 +Cu 2+===Zn 2++Cu ,该原电池可能为( )A B C D 正极正极 FeCu Zn Al 负极负极ZnZnCuZn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 CuSO 4 H 2SO 4 ZnCl 2 CuCl 23.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苏教版选修4“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4“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反应 : 2 H + 2 e 一 = H T, 铜棒表面 冒
气泡 。电子从锌棒流向铜棒 , 故电流表指针 发生偏转 , 溶
液 中 阳离子 向正极 移动 , 阴离 子 向负 极移动 , 形 成闭合
回路 。 设计意 图: 通过复习 以稀硫酸为介质 的 C u — z n 原 电 池, 迅速唤醒 已学知识 。
了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动手能力 。 二、 教 学 目标
1 . 知 识 与 技 能
[ 知识 回顾 ] 播 放水果 电池 视频 , 视频 中用 1 2 8 0瓣
的橙子给手机充 电 , 场面非常震撼 。
[ 教师 ]同学 们 ,刚才 的视频 中蕴藏着什 么化学原
理 ?
f 学生 回答 ] 原 电池原理 。
还 原 反 应设 计 原 电池 、
关键词 : 单液原 电池: 盐桥 : 双液原 电池 : 优化设计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0 5 4 6 ( 2 0 1 3 ) 0 4 — 0 6 2 — 0 3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8 — 0 5 4 6 . 2 0 1 3 . 0 4 . 0 2 7

教学设计 ・
苏教 版选修 4“ 原 电池工作原 理" 教 学 设计
步 月华 李胜 荣
( 江苏省丹 阳高级 中学 江 苏 丹 阳 2 1 2 3 0 0 ) 摘要 : 以“ 水果电池” 视频 引入 . 复习单液原 电池工作原理, 根据反应 “ Z n + C u “ = Z n z + C u ” 学生 自主设计单液原 电池 . 通过观 察 实验现 象发现 问题 , 学生提 出疑 问, 师 生共 同讨论 , 找到解决方法—— 架设盐桥 。最后学 以致用 , 根据 自发进行 的氧化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件:专题1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件:专题1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有一纽扣电池,其电极分别为Zn和Ag2O,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池的
总反应为Zn+Ag2O+H2O===2Ag+Zn(OH)2。
(1)Zn发生___氧_化____反应,是__负__极,电极反应式是_Z_n_+__2_O_H_-__-_2_e_-_=_=_=Z__n(_O_H__)2__。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活学活用
题目解析
3. 如图所示,X 为单质硅,Y 为金属铁,a
先由氧化还原反应确定正极和负极,
为 NaOH 溶液,组装成一个原电池,下
再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确定电极反应
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式。硅、铁、NaOH 溶液组成原电池 时 , Si 为 负 极 : Si - 4e - + 6OH -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2.写出下表中原电池装置的电极反应和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1)


稀硫酸
(2)


硝酸银
(1)正极反应_2_H__+_+_2_e_-_=_=_=_H_2_↑___;负极反应_F_e_-__2_e-_=_=_=_F_e_2_+___; 总反应方程式___F_e+__H_2_S_O_4_=_=_=_F_eS_O__4+__H_2_↑ 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极反应__2_A_g_+_+__2_e-_=_=_=_2_A_g_____;负极反应_C_u_-__2_e-__==_=_C__u2_+_____; 总反应方程式_C__u_+_2_A_g_N_O__3=_=_=_C_u_(_N_O_3_)2_+__2A__g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第2单元第1课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有关原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解析】在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当有比Zn活泼的金属与Zn组成原电池时,一般Zn作正极。

【答案】 C2.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解析】Fe为负极:Fe-2e-===Fe2+;Ag为正极;2H++2e-===H2↑,Cl-的浓度基本不变。

【答案】 D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解析】由原电池总反应式:2Fe3++Fe===3Fe2+,可知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Fe3++2e-===2Fe2+,所以只有A项符合要求。

【答案】 A4.某原电池,将两金属X、Y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现Y电极质量增加,则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A .X 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 4溶液B .X 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 2SO 4溶液C .X 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 4溶液D .X 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 2SO 4溶液【解析】 将金属X 、Y 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而被还原,若使Y 极质量增加,四个选项中,只有A 正确;X 是负极;Y 是正极,电解质是CuSO 4溶液。

【答案】 A5.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多选)( )A .CH 4(g)+2O 2(g)=====点燃CO 2(g)+2H 2O(l) ΔH <0B .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l) ΔH <0C .CO 2(g)+C(s)===2CO(g) ΔH >0D .2FeCl 3(aq)+Fe(s)===3FeCl 2(aq) ΔH <0【解析】 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 、D 项可以;B 项中是复分解反应不可以;C 项中ΔH >0为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C6.判断下列装置,哪些能形成原电池且电流计发生偏转( )【解析】 原电池形成条件是①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作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外电路形成闭合回路,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均可形成原电池。

要使电流计发生偏转,电子必须由导线流过形成电流。

【答案】 A7.下列关于如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解析】原电池只有正、负极之分,没有阴、阳极,故A错误;锌比铜活泼,作负极,电极本身溶解,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表面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氢气,铜片质量不变,B错误;电流应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C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答案】 D8.(2009年上海高考)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分析航标灯的电源结构,活泼金属铝合金作负极,相对不活泼金属Pt—Fe 合金作正极,电解质溶液是海水。

铝合金作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 A9.如下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 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解析】本题涉及原电池的有关知识。

当两种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一般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中Fe的活动性强于Cu,Fe发生氧化反应,铜丝上发生吸氧腐蚀,使得周围显碱性,酚酞变红,A、C均错误。

b中Al的活动性强于Fe,所以Al作负极被氧化成Al3+,无气体放出,Fe作正极,铁钉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 B10.以锌片和铜片为电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氢气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C.锌片溶解了1 g,铜片上析出1 g氢气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了1 mol【解析】Zn、Cu作电极,以H2SO4为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2e-1 mol 1 mol 1 mol2 mol65 g 2 g故通过2 mol电子时,溶解1 mol Zn片,同时铜极产生1 mol H2,消耗1 mol H2SO4。

【答案】AD二、非选择题1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表。

装置现象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正极反应式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析】由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反应现象可知电极的活泼性:A>B,B>C,D>A,故D>A>B>C。

①中正极为2H++2e-===H2↑;②中正极Cu2++2e-===Cu;③中正极反应为:2H++2e-===H2↑。

【答案】2H++2e-===H2↑Cu2++2e-===Cu2H++2e-===H2↑D>A>B>C12.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________。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铁圈和银圈仍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装置是一个Fe为负极、Ag为正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

【答案】(1)D(2)原电池反应Fe+Cu2+===Fe2++Cu,生成的铜附着在银圈上13.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

如2Fe3++Cu===2Fe2++Cu2+,可以写成:氧化反应:Cu-2e-===Cu2+;还原反应:2Fe3++2e-===2Fe2+。

(1)根据以上信息将反应3NO2+H2O===2H++2NO3-+NO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一反应的“半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O2+2H2O+4e-===4OH-,则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3NO2+H2O===2HNO3+NO,通过分析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为正极反应,因此“氧化反应”式为2NO2+2H2O-2e-===2NO3-+4H+,“还原反应”式为NO2+2H++2e-===NO+H2O。

(2)本题已给出了两个“半反应式”,因此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将二式合并,即得总反应式:CH4+2O2+2OH-===CO32-+3H2O。

【答案】(1)2NO2+2H2O-2e-===2NO3-+4H+NO2+2H++2e-===NO+H2O(2)CH4+2O2+2OH-===CO32-+3H2O14.(能力PK题)(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②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N A=6.02×1023mol-1,电子电量为1.60×10-19C)【解析】(1)由锌片、银片、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很显然锌片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银片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重为47 g,说明锌片反应掉13 g,根据总反应式可知消耗的Zn和产生的H2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①V(H2)=13 g65 g·mol-1×22.4 L·mol-1=4.48 L②通过导线的总电量=13 g65 g·mol-1×2×6.02×1023 mol-1×1.6×10-19 C=3.85×104 C 【答案】(1)Zn-2e-===Zn2+2H++2e-===H2↑(2)①4.48 L②3.85×104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