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灯浮和烟雾信号救生圈使用方法

合集下载

救生圈及救生绳的使用方法

救生圈及救生绳的使用方法

救生圈及救生绳的使用方法
救生圈及救生绳的使用方法如下:
1. 救生圈的使用方法: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可将救生圈抛投给落水者。

注意不要对准落水者进行抛投,以免砸中落水者。

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应保持头部高于水面,身体浮于水中。

使用救生圈时,若需下水救援,应携带救生圈,提高救援成功率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保护自身安全。

2.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
可通过抛投的方法施救。

救生绳采用浮力绳材质,能正常浮在水面上。

救生绳一头为塑料圈,便于溺水者抓取,一头为主锁,当溺水人员昏迷时,可用主锁锁住溺水者身上的合适位置,拉回岸边。

使用救生绳时,应尽量降低自身重心,采用后弓步。

此外,如果落水者已陷入昏迷,可以使用救生杆、救生绳等工具进行救援。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趴在地面上使用救生杆进行救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阅读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一帮大佬吵起来了:驾驶台救生圈就是需要4kg?

一帮大佬吵起来了:驾驶台救生圈就是需要4kg?

一帮大佬吵起来了:驾驶台救生圈就是需要4kg?这几天,业内有两拨人吵起来了,一方是船东和船级社,一方是业内比较知名的一位PSCO。

几个老朋友,把材料发给老编,希望老编给个意见。

先说下老编的观点:文为时而作,写文章、表达观点都是个人的事情,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无论对错,都要允许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同意别人的观点,自己写一篇驳一下,无伤大雅。

高人如:苏轼与王安石不对付、鲁迅和郭沫若世仇、钱钟书不喜欢林徽因,爱恨情仇,相爱相杀,自有佳话。

我们自然不能跟这些大家相提并论,但是基本底线是一样的,背后捅刀子,挑惹是非,四处拱火,总是不好的,甚至有的人找各种关系要求杂志社删稿,那就太过了。

总的来说,有帮糟老头子坏的很,不让人说话,PSCO发的文章被删了,有的朋友把截屏发给我,希望老编分析下背后的逻辑,老编反正也是被一帮糟老头子围殴多次了,撩骚一下,不打紧。

{吵啥?}发文的这位PSCO长期活跃在老编群里,争论的起因是他在中国船检发文讲:驾驶台两侧快速释放救生圈的质量是4KG,多了少了都不行。

论证的过程比较繁琐,应该是不经常写文章。

反对的观点是:这个快速释放救生圈的重量应该是大于4KG。

吵到最后的结果是,杂志社顶不住,把文章给删了事实上,无关对错一篇文章都容不下么?航运界的胸怀呢?{为啥?}有花才有果,事出必有因,吵的根源是啥呢?船级社检验发证按照的是4KG以上的标准,现在PSCO说标准只能是4KG。

如果这位PSCO说对了(请注意老编说的是如果)那么,船级社就错了船东要更换4KG的救生圈,救生圈厂家的认证要重新做,产品要大面积召回……更有甚者,船级社相关部门领导,说不定要被追责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船级社作为船检技术的金字塔,收费做产品认证,如果标准都搞错了,等于后院被抄了,丢钱事小丢人事大所以,争论的背后是利益和话语权{真相?}删文章,解决不了问题讲清楚事实才行,对吧?这也是老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知道救生圈,有四种:带自发烟雾信号和自亮灯组合的快速释放救生圈、带可浮救生索的救生圈、带自亮灯的救生圈、普通救生圈其中,带自发烟雾信号和自亮灯组合的快速释放救生圈,是本文争论的焦点关于这个救生圈,业内的争论有两点:一是:这个救生圈与烟雾信号设备之间的绳子长度要多长?有无法规依据二是:这个救生圈要多重?首先我们要知道,设置这个救生圈的目的是:船舶航行时,一旦人员落水,释放该圈,用来指示落水人员的方位,以便快速开展搜救。

消防救生圈的产品说明

消防救生圈的产品说明

1.浮力要求能承受14.5公斤的铁块在淡水中浮达24小时。

2.救生圈从30米高度的投水试验,不得有损坏和永久性变形,其属具性能性不受影响。

3.救生圈应为橙黄色,四周装有救生扶手索。

4.应能在-30ºC ~+65ºC (243——338k)的气温范围内存放而不损坏,在-1ºC到+30ºC (272——303k)的水温范围内正常使用,并具有抗腐蚀性能,能经受海水、阳光、石油产品和霉菌等的侵袭。

5.救生圈的外径不大于760毫米,内径不小于440毫米。

6.救生圈被烃类火焰包围2秒钟后,离开火源应不持续燃烧。

7.至少总数50%的救生圈配备电池式自亮灯浮1只,其发光强度应不小于2烛光,并能持续42分钟,以便夜间指示位置。

自亮灯浮除电池式外还有化学自燃火焰式,但油轮只能使用电池式灯浮。

8.船长45米及以上的客船和75米及以上的其他船艇,每舷至少配置带自发烟雾信号救生圈1只,能匀速发出橙黄色浓烟,持续时间至少15分钟。

能见距离在2海里以上,以便白天指示位置。

9.救生圈上必须连有直径6毫米,长度为28米以上的合成纤维浮索作为救生索。

水域救援装备基础理论与使用方法

水域救援装备基础理论与使用方法

水域救援装备基础理论与使用方法水域救援是一项挑战性极高的任务,为了有效地开展水域救援工作,救援人员需要熟悉水域救援装备的基础理论和使用方法。

以下是水域救援装备的基础理论与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浮救设备1.救生圈救生圈是水域救援中最常用的浮救设备之一、救生圈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圆形的浮体,通常由发泡材料制成。

使用救生圈时,救援人员应站在离溺水者较远的地方,向溺水者投掷救生圈,并用绳索将其拉回岸边。

2.救生衣救生衣是一种能够保持人体浮力的装备,通常由防水材料制成。

救生衣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能,能够在水域工作中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在使用救生衣时,救援人员应将其穿在身上,并确保紧固带固定牢固。

二、救援工具1.救援绳索救援绳索是一种特殊的绳索,其强度和耐磨性更高于普通绳索。

救援绳索通常用于救援人员与溺水者之间的连接,以确保救援的安全进行。

在使用救援绳索时,救援人员应注意正确的绑扎方法和绳索的使用状态。

2.救援拖曳器具救援拖曳器具是一种用于将溺水者从水中拖离的装备。

常见的救援拖曳器具有救生筏和浮筒等。

在使用救援拖曳器具时,救援人员应确保其固定好,并在拖曳过程中保持均衡和稳定。

三、通讯设备1.水上无线对讲机水上无线对讲机是水域救援中的必备通讯设备,能够在水上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讯连接。

救援人员在使用无线对讲机时,应注意保持频道的清晰和信号的稳定。

2.浮标式信号装置浮标式信号装置是一种将救援人员的位置信息传递给其他救援人员的装备,通常由浮标和信号灯组成。

使用浮标式信号装置时,救援人员应按照规定的信号方法进行操作,并确保信号的可见性和可辨识性。

四、救援舟艇救援舟艇是一种用于在水域中进行救援任务的工具。

常见的救援舟艇有救生船和冲浪艇等。

在使用救援舟艇时,救援人员应了解舟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并确保人员和舟艇的安全。

使用水域救援装备时,救援人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装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方法,确保能够正确使用装备。

带有灯浮和烟雾信号救生圈使用方法

带有灯浮和烟雾信号救生圈使用方法

带有灯浮和烟雾信号救生圈使用方法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带有自亮灯浮和橙色烟雾信号
救生圈使用方法
在本船驾驶台的两侧配有两只与救生圈、自亮灯浮同时使用的橙色烟雾信号,型号为:KM83,发烟时间15分钟,有效期为三年半,(本船目前所配的橙色烟雾信号的有效期为:2001年7月—2004年12月),其使用方法如下:
1.按箭头方向,信号上盖的拉环上备有一根细绳,其另一端系在固定物上或附近的栏杆上,其下盖的细绳系于救生圈上;
2.平时应将自亮灯浮同样系于救生圈上;
3.当有人落水时:
3.1.迅速拉开存放橙色烟雾信号和自亮灯浮救生圈固定架上的安全插销,救生圈会迅速离开架子而滑落水中;
3.2.救生圈在滑落时,同时带动橙色烟雾信号,使系于固定物上的细绳拉开信号的上盖,与自亮灯浮一起随救生圈滑落水中。

注:自亮灯浮内装有1#电池6节,发光时间为2小时,应经常检查,使其保持正常发光,救生圈自重4.7 Kg。

LSA国际救生设备规则_中文

LSA国际救生设备规则_中文

LSA-国际救生设备规则_中文附件国际救生设备(LSA)规则目录前言第I章通则1.1 定义1.2 救生设备的一般要求第II章个人救生设备2.1 救生圈2.2 救生衣2.3 救生服2.4 抗暴露服2.5 保温用具第III章视觉信号3.1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3.2 手持火焰信号3.3 漂浮烟雾信号第IV章救生艇筏4.1 救生筏的一般要求4.2 气胀式救生筏4.3 刚性救生筏4.4 救生艇的一般要求———————————————————————————————————————————————4.5 部分封闭救生艇4.6 全封闭救生筏4.7 自由降落救生艇4.8 具有空气维持系统的救生艇4.9 耐火救生艇第V章救肋艇5.1 救肋艇第VI章降落与登乘设备6.1 降落与登乘设备6.2 海上撤离系统第VII 其他救生设备7.1 抛绳设备7.2 通用应急报警和有线广播系统1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前言1 本规则的目的是为《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III章所要求的救生设备提供了国际标准。

2 1998年7月1日或之后,按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本规则的要求将是强制性的。

任何对本规则的进一步修正都将根据该公约第VIII条的程序规定予以通过并生效。

2第I章通则———————————————————————————————————————————————1.1 定义1.1.1 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1.2 有效离开船舶:系指自由降落救生艇在自由降落后,不用其发动机而离开船舶的能力。

1.1.3 自由降落加速度:系指在自由降落救生艇降放期间登乘者所经受的速度变化率。

1.1.4 自由降落的核准高度:系指救生艇被批准的最大降落高度,从静水表面量至救生艇处在降放状态时救生艇最低一点。

1.1.5 降落滑道角度:系指船舶处于正浮时,救生艇滑道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

1.1.6 降落滑道长度:系指救生艇尾部至降落滑道低端的距离。

本船SOLAS训练手册

本船SOLAS训练手册

SOLAS 训练手册TRAINNING MANUAL海昌大连HAI CHANG DALIANSOLAS 训练手册目录1.救生衣穿着法2.浸水服使用说明3.救生保温用具穿着说明4.救生艇释放和回收操作规程5.如何启动救生艇艇机6.救生艇自动洒水装置操作说明7.救生艇吊钩复位操作说明8.双向无线电话使用说明9.红光降落伞使用说明10.红光火焰信号(艇内)11.橙黄色烟雾信号12.手提火箭型救生抛绳枪13.信号镜使用方法14.卫星应急示位标15.雷达应答器操作说明16.救生筏释放程序(无静水压力释放)17.救生筏释放操作与登筏方法(含静水压力释放器)18.静水压力释放器使用方法19.可浮救生环20.救生圈使用方法21.求救方法与信号22.海锚的使用23.火警操作说明24.艇内压缩空气的使用25.回收索与固艇索使用说明1.救生衣穿着示意图1、将救生衣套在颈上,系好颈带2、绳带背后交叉绕过从旁边眼环里穿出3、在前边把绳带收紧打死结4、灯和哨使用方法2.浸水服的穿着说明—象穿连体工作服一样穿着。

PULL ON AS YOU WOULD A PAIR OF COVERALLS —戴好帽子。

PULL HOOD OVER HEAD—拉上拉链和脸罩。

CLOSE ZIPPER AND FACE FLAP—如需要再穿上救生衣。

DON A LIFEJIACKET WHEN REQUIRED—进水时,脚先进。

ENTER WATER FEET FIRST3.救生保温用具穿着说明使用说明:1. 从塑料包装袋中取出保温用具;2. 完全展开保温用具;3. 进入保温用具(有可能应脱掉鞋子,脚先伸入);4.除脸部外包裹全身.4. 救生艇释放和回收操作规程1.系好艇首缆2.确认安全销已经去除3.放登乘梯至水面4.释放救生艇至登程甲板5.登艇6.人员按编号坐好,并系好安全带7.关闭所有舱盖,打开艇内通风开关8.确认螺旋桨附近清爽9.对照说明确认所有开关处于可以启动位置,发动艇机10.释放救生艇至水面11.操作艇内释放钢丝,控制刹车,尽快放艇至水面12.操作艇内脱钩装置,脱钩13.解除首缆14.操纵救生艇离开事故水域救生/助艇救起落水人员后返回船舶,为了使救生/助艇能迅速归位,便于对落水人员的进一步就治,必须严格遵守下列操作规程:1.船舶应降低船速,调整航向,使救生艇处于下风侧;2.救生/助艇适时接近船舶;3.迅速带上吊艇钩(最好同时带上双钩,否则应先带前钩);4.船上迅速启动吊艇机或迅速手摇使艇离开水面;5.小艇到位后固定艇架固定销;6.固定固艇索;7.关停艇机;8.人员离艇.收放小艇风险注意事项:1.船舶高速运行时不得放艇,且放艇时小艇要处于下风舷2.放艇时尽量避免靠近舷边,谨防落水3.小艇入水后方可脱钩,未入水不得取下自动脱钩装置插销4.靠近船舶一侧艇门禁止打开,谨防夹伤5.吊艇钩未挂妥时,不得起吊,起吊前关闭所有艇门,艇员系好安全带6.救生艇自动洒水装置操作说明1.救生艇在水面上时,确认救生艇门窗关闭2. 拉起自动洒水装置拉杆,即可启动7.救生艇吊钩复位操作说明脱钩后吊钩是处于躺下位置。

LSA-国际救生设备规则_中文版

LSA-国际救生设备规则_中文版

附件国际救生设备(LSA)规则目录前言第I 章通则1.1 定义1.2 救生设备的一般要求第II 章个人救生设备2.1救生圈2.2救生衣2.3救生服2.4 抗暴露服2.5 保温用具第III 章视觉信号3.1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3.2 手持火焰信号3.3 漂浮烟雾信号第IV 章救生艇筏4.1 救生筏的一般要求4.2 气胀式救生筏4.3 刚性救生筏4.4 救生艇的一般要求4.5 部分封闭救生艇4.6 全封闭救生筏4.7 自由降落救生艇4.8 具有空气维持系统的救生艇4.9 耐火救生艇第V 章救肋艇5.1 救肋艇第VI 章降落与登乘设备6.1 降落与登乘设备6.2 海上撤离系统第VII 其他救生设备7.1 抛绳设备7.2 通用应急报警和有线广播系统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前言1 本规则的目的是为《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III 章所要求的救生设备提供了国际标准。

2 1998年7月1 日或之后,按经修正的《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本规则的要求将是强制性的。

任何对本规则的进一步修正都将根据该公约第VIII条的程序规定予以通过并生效。

第I 章通则1.1 定义1.1.1 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1.2 有效离开船舶:系指自由降落救生艇在自由降落后,不用其发动机而离开船舶的能力。

1.1.3 自由降落加速度:系指在自由降落救生艇降放期间登乘者所经受的速度变化率。

1.1.4 自由降落的核准高度:系指救生艇被批准的最大降落高度,从静水表面量至救生艇处在降放状态时救生艇最低一点。

1.1.5 降落滑道角度:系指船舶处于正浮时,救生艇滑道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

1.1.6 降落滑道长度:系指救生艇尾部至降落滑道低端的距离。

1.1.7 规则:系指包含在公约附则中的条款。

1.1.8 要求的自由降落高度:系指船舶处在其最轻航行状态从静水表面量至救生艇处在降放状态时的救生艇最低一点之间的最大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有自亮灯浮和橙色烟雾信号
救生圈使用方法
在本船驾驶台的两侧配有两只与救生圈、自亮灯浮同时使用的橙色烟雾信号,型号为:KM83,发烟时间15分钟,有效期为三年半,(本船目前所配的橙色烟雾信号的有效期为:2001年7月—2004年12月),其使用方法如下:
1.按箭头方向,信号上盖的拉环上备有一根细绳,其另一端系在固定物上或附近的栏杆上,其下盖的细绳系于救生圈上;
2.平时应将自亮灯浮同样系于救生圈上;
3.当有人落水时:
3.1.迅速拉开存放橙色烟雾信号和自亮灯浮救生圈固定架上的安全插销,救生圈会迅速离开架子而滑落水中;
3.2.救生圈在滑落时,同时带动橙色烟雾信号,使系于固定物上的细绳拉开信号的上盖,与自亮灯浮一起随救生圈滑落水中。

注:自亮灯浮内装有1#电池6节,发光时间为2小时,应经常检查,使其保持正常发光,救生圈自重4.7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