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交换机设置

合集下载

以太网交换机设置

以太网交换机设置

如何配置以太网交换机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一、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2)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Windows 9x的超级终端等),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9600bp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类型为VT100。

如图2-2至图2-4所示。

(3)给以太网交换机通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的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Quidway>)。

(4)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

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二、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如果用户已经通过Console 口正确地配置了以太网交换机管理VLAN 接口的IP 地址(在VLAN 接口视图E下使用ip address 命令),并已指定与终端相连的以太网端口属于该管理VLAN(在VLAN 视图E下使用port 命令),这时可以利用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然后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

(1)在通过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Console 口在交换机上配置欲登录的Telnet 用户名和认证口令。

说明:Telnet 用户登录时,默认需要进行口令认证,如果没有配置口令而进行Telnet登录,则系统会提示“password required, but none set.”。

可用下面的命令配置用户登录口令。

<Quidway> system-view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Quidway-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xxxx(xxxx 是欲设置的Telnet 用户登录口令)(2)建立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以太网口通过局域网与以太网交换机的以太网口连接。

H3C S5600简易配置

H3C S5600简易配置

H3C S5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手册H3C S5600交换机典型配置【管理方式】S5600交换机支持通过Console口(串口)管理、配置管理IP后用Telnet/Web方式管理,以及通过标准的SNMP网管系统进行管理。

建议用户尽量使用命令行方式(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对交换机进行配置管理,包括Console口及Telnet方式。

对于Web方式及网管系统,用来观察监控交换机的运行情况可以,用来作为配置的手段,不建议使用。

一、Console口管理方式1. 连接配置电缆第一步:将配置电缆的DB-9孔式插头接到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的PC的串口上。

第二步:将配置电缆的RJ-45一端连到交换机的配置口(Console)上。

2. 设置终端参数第一步:打开PC,并在PC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3.1的Terminal,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 NT/Window2000/Windows XP的超级终端)。

第二步:设置终端参数(以Windows XP的超级终端设置为例)。

参数要求: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选择终端仿真为VT100。

具体方法如下:点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进入超级终端窗口,点击“”图标,建立新的连接,系统弹出如下图所示的连接说明界面。

超级终端连接说明界面在连接说明界面中键入新连接的名称,单击[确定]按纽,系统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界面图,在[连接时使用]一栏中选择连接使用的串口。

超级终端连接使用串口设置串口选择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如下图所示的连接串口参数设置界面,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

串口参数设置串口参数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进入如下图所示的超级终端界面。

超级终端窗口在超级终端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属性]一项,进入属性窗口。

H3C_S3600系列交换机配置

H3C_S3600系列交换机配置
算路径开销,选择较为“强壮”的链路,阻塞多余的链路,将网络 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型网络结构。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一分。
STP 的基本原理
STP 采用的协议报文是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桥协议数据单元
),也称为配置消息。
STP 通过在设备之间传递BPDU 来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 BPDU 中包含了足够的信息来保证设备完成生成树的计算过程。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1/1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一分。
配置系统名
用途
用户名是设备的名字,目的是让用户更加方便 的使用设备. 配置命令
sysname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一分。
接口描述
用途 接口描述是为了指明接口的一些属性,如是什么接口,
■ 用途
通过镜像来抓取网络流量,帮助分析网络问题.
■ 配置命令
monitor-port Ethernet 0/1 both (监控端口) mirroring-port Ethernet0/2 both(源端口)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一分。
目录
■ 基本命令 ■ 交换 ■ 网络管理 ■ 安全管理
【举例】 # 将以太网端口Ethernet1/0/1 设置为Trunk 端口。
<H3C> system-view
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H3C] interface ethernet1/0/1 [H3C-Ethernet1/0/1] port link-type trunk
H3CS3600系列交换机配置

H3C s1526说明书

H3C s1526说明书

设备管理
支持 Web 网管 支持通过 Console 口进行简单地管理
说明: 端口 25 和端口 26 为千兆上行端口。这两个端口编号下分别有一个 10/100/1000Base-T 自适应以太网端口(简称为电口)和一个千兆 SFP 光模块接口(简称为光口),光口和电口不能同时生效。若同时使用, 由于光口的优先级较高,光口有效,电口无效。
1.2 功能特性
S1526 具备丰富的功能,其功能特性请详见下表。
H3C S1526 智能以太网交换机 用户手册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产品简介...............................................................................1-1 1.1 概述 ....................................................................................1-1 1.2 功能特性.............................................................................1-1
10/100M 端口:支持 2 组,每组最多 4 个端口 1000M 端口:支持 1 组,每组最多 2 个端口 百兆端口和千兆端口不能混合端口汇聚
MAC 地址表
地址自学习 MAC 地址自老化时间可设(缺省为 300 秒)
1-1
H3C S1526 智能以太网交换机 用户手册
第 1 章 产品简介Biblioteka 项目描述ii
H3C S1526 智能以太网交换机 用户手册
目录
第 5 章 安装TCP/IP协议...................................................................5-1 第 6 章 IP地址配置 ...........................................................................6-1

(完整版)H3C5120完全配置手册

(完整版)H3C5120完全配置手册

02-登录交换机配置目录1 登录以太网交换机1.1 登录以太网交换机方法简介1.2 用户界面简介1.2.1 交换机支持的用户界面1.2.2 用户与用户界面的关系1.2.3 交换机用户界面编号1.2.4 用户界面公共配置2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2.1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简介2.2 通过Console口登录交换机的配置环境搭建2.3 配置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公共属性2.4 Console口登录配置任务简介2.5 认证方式为None时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配置2.5.1 配置过程2.5.2 配置举例2.6 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配置2.6.1 配置过程2.6.2 配置举例2.7 认证方式为Scheme时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配置2.7.1 配置过程2.7.2 配置举例3 通过Telnet/SSH进行远程登录3.1 通过Telnet进行远程登录3.1.1 通过Telnet登录简介3.1.2 Telnet配置环境搭建3.1.3 配置Telnet登录方式的公共属性3.1.4 Telnet登录配置任务简介3.1.5 认证方式为Non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3.1.6 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3.1.7 认证方式为Schem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3.2 通过SSH进行登录3.2.1 通过SSH进行登录简介3.2.2 通过SSH进行登录配置4 通过Web网管登录4.1 通过Web网管登录简介4.2 通过Web网管登录配置4.3 Web用户显示4.4 通过Web网管登录举例5 通过NMS登录5.1 通过NMS登录简介5.2 通过NMS方式登录组网结构6 Telnet业务报文指定源IP6.1 Telnet业务报文指定源IP简介6.2 配置Telnet业务报文指定源IP6.3 配置Telnet业务报文指定源IP显示7 对登录用户的控制7.1 对登录用户的控制简介7.2 配置对Telnet的控制7.2.1 配置准备7.2.2 通过源IP对Telnet进行控制7.2.3 通过源IP、目的IP对Telnet进行控制7.2.4 通过源MAC地址对Telnet进行控制7.2.5 配置举例7.3 通过源IP对网管用户进行控制7.3.1 配置准备7.3.2 通过源IP对网管用户进行控制7.3.3 配置举例7.4 通过源IP对Web用户进行控制7.4.1 配置准备7.4.2 通过源IP对Web用户进行控制7.4.3 强制在线Web用户下线7.4.4 配置举例1 登录以太网交换机1.1 登录以太网交换机方法简介用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登录以太网交换机:●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通过Telnet或SSH进行远程登录●通过Web网管登录●通过NMS登录1.2 用户界面简介1.2.1 交换机支持的用户界面在S5120-S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中,AUX口(Auxiliary port,辅助端口)和Console口是同一个端口,以下称为Console口,与其对应的用户界面类型只有AUX用户界面类型。

H3C S3600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命令手册-端口基本配置

H3C S3600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命令手册-端口基本配置

目录第1章端口基本配置命令.......................................................................................................1-1 1.1 端口基本配置命令..............................................................................................................1-1 1.1.1 broadcast-suppression............................................................................................1-11.1.2 copy configuration...................................................................................................1-21.1.3 description...............................................................................................................1-41.1.4 display brief interface..............................................................................................1-51.1.5 display interface......................................................................................................1-61.1.6 display loopback-detection......................................................................................1-91.1.7 display transceiver-information interface..............................................................1-101.1.8 display port............................................................................................................1-111.1.9 display unit............................................................................................................1-111.1.10 duplex..................................................................................................................1-131.1.11 flow-control..........................................................................................................1-141.1.12 flow-interval.........................................................................................................1-141.1.13 giant-frame statistics enable...............................................................................1-151.1.14 interface...............................................................................................................1-161.1.15 jumboframe enable.............................................................................................1-171.1.16 loopback..............................................................................................................1-171.1.17 loopback-detection control enable......................................................................1-181.1.18 loopback-detection enable..................................................................................1-191.1.19 loopback-detection interval-time.........................................................................1-201.1.20 loopback-detection per-vlan enable....................................................................1-201.1.21 mdi.......................................................................................................................1-211.1.22 multicast-suppression.........................................................................................1-221.1.23 port access vlan..................................................................................................1-231.1.24 port hybrid pvid vlan............................................................................................1-231.1.25 port hybrid vlan....................................................................................................1-241.1.26 port link-type........................................................................................................1-251.1.27 port trunk permit vlan..........................................................................................1-261.1.28 port trunk pvid vlan..............................................................................................1-271.1.29 reset counters interface.......................................................................................1-281.1.30 shutdown.............................................................................................................1-281.1.31 speed...................................................................................................................1-291.1.32 unicast-suppression............................................................................................1-301.1.33 virtual-cable-test..................................................................................................1-30第1章端口基本配置命令1.1 端口基本配置命令1.1.1 broadcast-suppression【命令】broadcast-suppression { ratio | pps max-pps }undo broadcast-suppression【视图】系统视图/以太网端口视图【参数】ratio:指定以太网端口允许接收的最大广播流量的带宽百分比,取值范围为1~100,缺省值为100,步长为1。

04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

04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

4.1 以太网基础 以太网简介z 以太网由Xerox 公司PARC 研究中心于1973年5月22日首次提出x I c以太电缆分接器接口电缆收发器站点接口控制器终端器以太网系统的真正开端是在夏威夷岛上建造的用于无线电通信的ALOHA 系统。

对于采用广播信道的网络而言,最为关键的一个设计问题就是如何给各个站点分配信道的使用权。

ALOHA 是夏威夷大学的Norman Abramson 和他的伙伴们发明的一种全新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其基本思想很简单:用户只要有数据要发送,就让他们发送。

由于广播的反馈性,发送方只要侦听信道就可以知道发出的数据是否被破坏,如果被破坏,发送方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重发数据。

区别于传统的静态信道访问方法如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LOHA 可以很好的处理数据通信的突发性,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后来,为了尽量减少冲突的发生,在ALOHA 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

其中在ALOHA 基础上加入了载波监听的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改进。

第一个CSMA/CD 系统是由Xerox PARC 建造的一个2.94Mb/s 的系统。

这也是第一个被称为以太网(Ethernet )的系统。

1CSMA/CD 规定了一个想传输数据的节点必须执行如下步骤:1、监视信道直到其空闲。

2、传输数据,并监视信道看是否有冲突发生。

3、如果检测到冲突发生,停止传输,发出一个冲突产生信号,再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再回到第一步。

这个随机的时间依如下规则选择:如果数据包冲突了n (n<16)次,则此节点以相同的可能性从0 ,1,..... ,2n - 1中随机选一个数K ,然后等待K * 512 比特时间(例如:在10Mbps 以太网中,1比特时间=10-7秒),如果n>15,则放弃发送。

H3C S2126-EI以太网交换机 操作手册(V1.02

H3C S2126-EI以太网交换机 操作手册(V1.02
第 2 章 VLAN配置 ...................................................................................................................2-1 2.1 VLAN配置 .......................................................................................................................... 2-1 2.1.1 VLAN配置任务简介 ................................................................................................. 2-1 2.1.2 VLAN的基本配置 ..................................................................................................... 2-1 2.1.3 VLAN接口的基本配置.............................................................................................. 2-2 2.1.4 VLAN配置显示......................................................................................................... 2-3 2.2 配置基于端口的VLAN ........................................................................................................ 2-3 2.2.1 配置基于端口的VLAN.............................................................................................. 2-3 2.2.2 基于端口的VLAN典型配置举例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一、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2)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Windows 9x的超级终端等),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9600bp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类型为VT100。

如图2-2至图2-4所示。

(3)给以太网交换机通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的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Quidway>)。

(4)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

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二、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如果用户已经通过Console 口正确地配置了以太网交换机管理VLAN 接口的IP 地址(在VLAN 接口视图E下使用ip address 命令),并已指定与终端相连的以太网端口属于该管理VLAN(在VLAN 视图E下使用port 命令),这时可以利用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然后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

(1)在通过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Console 口在交换机上配置欲登录的Telnet 用户名和认证口令。

说明:Telnet 用户登录时,默认需要进行口令认证,如果没有配置口令而进行Telnet登录,则系统会提示“password required, but none set.”。

可用下面的命令配置用户登录口令。

<Quidway> 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Quidway-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xxxx(xxxx 是欲设置的Telnet 用户登录口令)
(2)建立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以太网口通过局域网与以太网交换机的以太网口连接。

(3)在微机上运行Telnet 程序,输入与微机相连的以太网口所属VLAN的IP地址。

(4)在终端上显示User Access Verification,并提示用户输入已设置的登录口令,口令输入正确后则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Quidway>)。

(5)使用相应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

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说明:
a. elnet 配置交换机时,不要删除或修改对应本Telnet 连接的交换机上的VLAN 接口的IP 地址,否则会导致Telnet 连接断开。

b. net 用户登录时,默认访问命令级别为0 级的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