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主族金属-碱金属的氧化物及过氧化物(解析版)
主族元素性质

XeF2 + H2O == Xe + ½ O2 + 2HF
精选版课件ppt
24
精选版课件ppt
25
O2 + PtF6 == O2+[PtF6]- (二氧基阳离子盐)
精选版课件ppt
26
氧族元素
BrO3F较 ClO3F更活泼且被碱所水解:
精选版课件ppt
13
11. 卤素互化物 卤素互化物:XX’n,n=1,3,5,7,X’的电负性更大
(1)一般为抗磁性 (2)空间构型与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用价层电子对 互斥理论判断) (3)不稳定,熔沸点低,强氧化剂 (4)易水解:BrF3 + 2H2O=3HF + HBrO2
氯、溴和碘均应有四种类型的含氧酸:HXO、 HXO2、HXO3、HXO4,它们的结构见下图:
卤素原子和氧原子之间除有sp3杂化轨道参与成键外,还 有氧原子中充满电子的2p轨道与卤素原子空的d轨道间所成的 d-pπ 键。 特殊:ClO2(sp2),形成大键,35。
精选版课件ppt
氟原子没有可用 的d轨道因此不能 形成d-pπ 键。 7
④分子卤化物的水解得什么产物,应根据两种元素的电负性来确定。
NC l3 + 3H2O = NH3 + 3HOC l
当达到最大共价数时,像CCl4或SF6对水可以完全是惰性的,这仅是
动力学因素而不是热力学因素的结果。而SeF6和TeF6在常温下即水解, 这是由于中心原子半径大,空间上有利于水分子的进攻而实现的。
盐Ag5IO6的阴离子结构均精为选八版课面件p体pt 。
8
5. 卤化物的溶解性
IA族元素氟化物(除LiF外)和AgF、HgF2、SnF2易溶于水。 AgCl、CuCl、AuCl、TlCl和PbCl2难溶,PbCl2热的时候溶解度大。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实验报告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实验报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第I 条第十七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1.1 氧化物:普通氧化物(O2-)过氧化物(O22-)超氧化物(O2-)和臭氧化物(O3-)。
所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有普通氧化物。
除Be外都有过氧化物。
Na,K,Rb,Cs,Ca有超氧化物。
Na,K,Rb,Cs,有臭氧化物。
在空气中燃烧时,Li,Be,Mg,Ca,Sr形成普通氧化物,Na,Ba为过氧化物,K,Rb,Cs为超氧化物,Na,K,Rb,Cs(除Li的碱金属)的干燥氢化物燃烧形成臭氧化物。
(记法:越活泼的金属燃烧,氧的价态越高。
)碱金属氧化物颜色从上到下增大,碱土金属都是白色。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热稳定性从上到下降低。
1.2 溶解性:阴阳离子半径相差较大的离子型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相近的溶解度较小,即相差溶解。
(半径小的阴离子如F-,OH-,则阳离子越大溶解度越大;半径大的阴离子如I-,SO42-,CrO42-,反之)1.3 硝酸盐:热分解产物碱金属的硝酸盐(低温)MNO2+O2(亚硝酸盐+氧气)碱金属的硝酸盐(高温)M2O+N2+O2(氧化物+氮气+氧气)锂的硝酸盐Li2O+NO2+O2(和碱土一样)碱土金属的硝酸盐MO+NO2+O2(氧化物+二氧化氮+氧气)(PS:高温的碱金属盐可看成是亚硝酸盐高温下的分解)1.4 碳酸盐:碱金属碳酸盐热稳定性大于碱土金属,分解产物MO+CO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碳酸盐热稳定性越下越大(PS:弱酸盐都可溶于稀的强酸)1.5 硫酸盐:碱金属皆可溶,碱土金属越下溶解度越小。
(BaSO4重晶石)1.6 离子的难溶盐:LiF,锑酸钠,高氯酸钾,酒石酸氢钾,高氯酸铯。
MgCO3,CaCrO4,SrCrO4,BaCrO4,1.7 氢气制备:碱金属和钙锶钡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篇二:实验22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实验22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一、实验目的1.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
专题2-2:主族金属-铍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系列二主族金属专题2 铍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以硅铍石Be4Si2O7(OH)2和绿柱矿Be3Al2Si6O18等矿物存在。
绿柱石由于含有少量杂质而示出不同的颜色。
如含2%的Cr3+离子呈绿色。
亮蓝绿色的绿柱石称为海蓝宝石,深绿色的绿柱石称为祖母绿。
(1)铍表面易形成氧化层,减小了金属本身的活性。
根据对角线规则,Be与Al的性质相似,这一点与Li 和Mg的相似性原理相同。
铍相同是典型的两性金属。
(2)还原性:它与O2,N2,S反应,生成BeO,Be3N2和BeS。
它与碳反应生成Be2C碳化物(与Al4C3同类,类似的还有BeCl2和AlCl3均为共价化合物,易升华,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其他碱土金属的碳化物都是MC2型。
2Be + O2=====2BeO,3Be + N2=====Be3N2,Be + S=====BeS(3)类比学习Be与Al的性质的相似性①二者均不仅能溶于酸溶液,也能溶于碱溶液,放出H2。
但铍、铝与冷的浓硝酸接触,发生“钝化”现象。
Be+2NaOH+2H2O===Na2[Be(OH)4]+H2↑或Be+2NaOH===Na2BeO2+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或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二者的氢氧化物均为两性氢氧化物,易溶于强碱溶液。
Be(OH)2+2NaOH===Na2[Be(OH)4]或Be(OH)2+2NaOH===Na2BeO2+2H2O;Al(OH)3+NaOH===Na[Al(OH)4]或Al(OH)3+NaOH===NaAlO2+2H2O。
③铍、铝的盐都易水解。
如BeS+2H2O Be(OH)2+H2S,而Al2S3也有相同的性质(4)制备①还原BeF2,用此法制备存在许多困难,该反应强烈放热甚至会导致爆炸。
且最终体系内物质沸点结晶,导致Be与MgF2分离比较困难。
BeF2 + Mg=====MgF2 + Be②电解熔融盐。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五)——碱金属.

(4)碱金属能发生焰色反应(钾呈紫色,钠呈黄色)。
(5)碱金属氧化物(M2O)都是可溶性碱性氧化物,具有其通性。
(6)碱金属过氧化物(M2O2)都具有漂白性。
(二)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钠及其化合物(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性质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其重点是:①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②Na2O2与H2O、CO2反应的原理,会从电子转移角度来解释,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量差在计算中的应用。③NaOH为中学阶段最常用的碱性试剂,常跟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反应,跟两性单质、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反应,跟盐的反应和在有机反应(卤代烃、酯类水解)中的应用。④Na2CO3和NaHCO3在与酸反应时的原理、快慢及消耗酸的量(或生成CO2的量)的大小比较。特别是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混合顺序不同,反应原理也不同。高考题除在选择题中对这些知识直接考查外,还利用这些知识结合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编制推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以Na2O2与H2O(或CO2)反应,产生氧气设计综合实验,也是高考的热点。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由上表中第Ⅳ组数据可以确定所用的HCl(aq)的浓度为mol·L-1
(4)依据上表所列数据以及天然碱的化学式,讨论并确定上述实验中CO2(标准状况)体积V(mL)与样品质量Wg之间的关系式。
19. (1)分别写出由氧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B.钾和钠的焰色分别为紫色和黄色C.碱金属都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并放出氢气D.碱金属的熔点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升高2.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活泼性最弱B.一定条件下,Cl2与H2的反应比I2与H2的反应更剧烈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3.下列关于Li、Na、K、Rb、Cs的比较,错误的是()A.它们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它们单质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4.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Li ~ Cs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对应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B.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C.它们对应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D.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5.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开发锂的用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锂是较轻的金属B.LiOH的碱性比NaOH弱C.锂的化学性质比钠活泼D.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奥运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 .NaCl 与Na 2CO 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 .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7.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2M O (M 指碱金属元素)B .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C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它们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 .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锂8.下列对于第IA 族元素叙述错误的是( )A .锂、钠、钾的单质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C .锂、钠、钾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D .不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在水溶液中得到单质钾9.对于核电荷数为37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其单质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钠剧烈B .其碳酸盐易溶于水C .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D .其氢氧化物不能使Al(OH)3溶解10.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铁与水蒸气反应:()2232高2Fe +3H O g Fe O +3H 温B .加热金属锂:224Li O 2Li O +C .焦炭与石英砂反应制粗硅:22↑高温C+SiO Si+COD .硫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 S CuS +11.某同学探究金属Na 与CO 2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B .白色固体是Na 2OC .实验说明CO 2具有氧化性D .金属Na 着火不能用CO 2灭火12.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B .其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强C .其阳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加,氧化性逐渐减弱而还原性逐渐增强D .其单质均能在O 2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二、填空题13.(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_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_____个电子;卤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得到_______个电子。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五)_碱金属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五)——碱金属●考点阐释1.以钠为例,了解典型碱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4.掌握钠的几种最重要的化合物(NaOH、Na2CO3、NaHCO3等)的性质和用途。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2年春,19)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2.(2001年全国理综,13)将a g含NaOH样品溶解在b mL 0.1 mol·L-1的硫酸中,再加入c mL 0.1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NaOH相对分子质量为40)A.[(b-c)/125a]×100%B.[(b-2c)/125a]×100%C.[(b-c)/250a]×100%D.[(8b-8c)/a]×100%3.(2001年,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熔融状态不导电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4.(2001年,5)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邓稼先B.四光C.华罗庚D.侯德榜5.(2000年春,25)用1 L 1.0 mol·L-1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23和HCO-3的浓度之比约是A.1∶3B.1∶2C.2∶3D.3∶26.(1999年,6)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A.打、小打B.胆矾、绿矾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D.纯碱、烧碱7.(1998年,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8.(1997年全国,8)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
高考化学讲义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中频)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Na 2O 2、NaOH 、Na 2CO 3、NaHCO 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高频)3.了解碱金属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
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主要性质及保存钠⎩⎪⎪⎪⎪⎪⎨⎪⎪⎪⎪⎪⎧物理性质:ρ=0.97 g/cm 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质软,熔点为97.81 ℃,沸点为882.9 ℃化学性质⎩⎪⎪⎪⎪⎨⎪⎪⎪⎪⎧与O 2反应⎩⎨⎧⎭⎬⎫4Na +O 2===2Na 2O 2Na +O 2=====△Na 2O 2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与H 2O反应⎩⎪⎪⎨⎪⎪⎧现象:(1)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2)熔:说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3)游: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气体推动所致(4)响:说明反应剧烈(5)红:说明反应生成碱(滴加酚酞试液)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与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uSO 4+ 2H 2O===Cu (OH )2↓+H 2↑+Na 2SO 4保存:少量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式Na 2ONa 2O 2阳、阴离子个数比 Na +与O 2-之比为2∶1 Na +和O 2-2之比为 2∶1氧的化合价-2-1颜色 白色 淡黄色与H 2O 反应 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O 2↑ 与CO 2反应 Na 2O +CO 2=== Na 2CO 3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应用供氧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碳酸钠写出上述序号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②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③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2.碳酸氢钠写出上述序号①、③、④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HCO 3+HCl===NaCl +CO 2↑+H 2O②Ca(OH)2过量:HCO -3+Ca 2++OH -===CaCO 3↓+H 2OCa(OH)2少量:Ca 2++2OH -+2HCO -3===CaCO 3↓+CO 2-3+2H 2O ③NaHCO 3+NaOH===Na 2CO 3+H 2O ④2NaHCO 3=====△Na 2CO 3+CO 2↑+H 2O碱金属和焰色反应1.碱金属元素(1)物理性质:颜色导电导热性 密度熔沸点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良好Li→Cs:呈增大趋势,但ρ(K)<ρ(Na) 逐渐降低(2)化学性质: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H 2O===2KOH+H 2 2.焰色反应(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应用于检验某些元素的存在。
专题2-7:主族金属-碱金属的氧化物及过氧化物(原卷版)

系列二 主族金属专题7 碱(土)金属的氧化物与过氧化物一、氧化物(1)制备:除锂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Li 2O 外,其它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都不是普通氧化物M 2O 。
在含氧量不足的空气中可以制得这些碱金属的氧化物,但条件不易控制,难于制得纯净氧化物。
因此以外的碱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一般可以用碱金属单质或叠氮化物还原其过氧化物、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制备。
2Na + Na 2O 2===2Na 2O ,10K + 2KNO 3===6K 2O+N 2,3NaN 3 + NaNO 2===2Na 2O+5N 2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可以通过其碳酸盐、氢氧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的热分解来制备。
(2)颜色:碱金属的氧化物从Li 2O 到Cs 2O 颜色逐加深:Li 2O 白色,Na 2O 白色,K 2O 淡黄色,Rb 2O 亮黄色,Cs 2O 橙红色。
碱土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白色。
(3)稳定性:总体趋势,同族从上到下依次降低,熔点也按此顺序降低。
碱土金属离子半径小,正电荷高,其氧化物的晶格能大,因而其熔点比碱金属氧化物的熔点高得多。
(4)化学性质:碱金属和多数碱土金属氧化物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并放出热量,如Na 2O +H 2O =====2NaOH ,CaO +H 2O =====Ca(OH)2。
经过煆烧的BeO 和MgO 极难与水反应,它们的熔点很高,都是很好的耐火材料。
经特定过程生产的轻质氧化粉末是一种很好的补强材料,常用作橡胶、塑料、纸张的填料。
二、过氧化物(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中除了铍之外其它元素都能形成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含有过氧链(-O -O -),可以将它们看成是过氧化氢的盐,与水反应可以理解为过氧化物的水解。
最重要的过氧化物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钡。
(2)为获得纯度高的Na 2O 2,需要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
工业上是将钠加热熔化,通入一定量的除去二氧化碳的干燥空气,维持温度在180-200℃之间钢即被氧化为Na 2O ;进而增大空气流量并迅速提高温度至300-400℃,即可制得纯净的Na 2O 2黄色粉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二 主族金属专题7 碱(土)金属的氧化物与过氧化物一、氧化物(1)制备:除锂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Li 2O 外,其它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都不是普通氧化物M 2O 。
在含氧量不足的空气中可以制得这些碱金属的氧化物,但条件不易控制,难于制得纯净氧化物。
因此以外的碱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一般可以用碱金属单质或叠氮化物还原其过氧化物、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制备。
2Na + Na 2O 2===2Na 2O ,10K + 2KNO 3===6K 2O+N 2,3NaN 3 + NaNO 2===2Na 2O+5N 2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可以通过其碳酸盐、氢氧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的热分解来制备。
(2)颜色:碱金属的氧化物从Li 2O 到Cs 2O 颜色逐加深:Li 2O 白色,Na 2O 白色,K 2O 淡黄色,Rb 2O 亮黄色,Cs 2O 橙红色。
碱土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白色。
(3)稳定性:总体趋势,同族从上到下依次降低,熔点也按此顺序降低。
碱土金属离子半径小,正电荷高,其氧化物的晶格能大,因而其熔点比碱金属氧化物的熔点高得多。
(4)化学性质:碱金属和多数碱土金属氧化物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并放出热量,如Na 2O +H 2O =====2NaOH ,CaO +H 2O =====Ca(OH)2。
经过煆烧的BeO 和MgO 极难与水反应,它们的熔点很高,都是很好的耐火材料。
经特定过程生产的轻质氧化粉末是一种很好的补强材料,常用作橡胶、塑料、纸张的填料。
二、过氧化物(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中除了铍之外其它元素都能形成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含有过氧链(-O -O -),可以将它们看成是过氧化氢的盐,与水反应可以理解为过氧化物的水解。
最重要的过氧化物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钡。
(2)为获得纯度高的Na 2O 2,需要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
工业上是将钠加热熔化,通入一定量的除去二氧化碳的干燥空气,维持温度在180-200℃之间钢即被氧化为Na 2O ;进而增大空气流量并迅速提高温度至300-400℃,即可制得纯净的Na 2O 2黄色粉末。
4Na+O 2=============180-200℃2Na 2O (不稳定) 2Na+O 2=============300-400℃Na 2O 2(稳定)。
其他元素的过氧化物都是用间接方法制得的。
例如制备BaO 2是在室温下以氨水为介质,使Ba(NO 3)2和H 2O 2反应:Ba(NO 3)2+3H 2O 2+2NH 3·H 2O===BaO 2·2H 2O 2+2NH 4NO 3+2H 2O ,然后加热到383~388 K ,脱去H 2O 2即得到BaO 2。
要注意比钠更活泼的碱金属钾、铷、铯不可以用此法,因为会生成超氧化物。
(3)低温和碱性条件下,用氯化钙与过氧化氢反应可以制得近白色的含结晶水的过氧化钙。
含结晶水的过氧化钙在超过100℃温度下脱水可生成黄色的无水过氧化钙CaO 2。
(4)实验室经常用BaO2与稀硫酸反应制备H2O2:BaO2 + H2S04=====H2O2 + BaSO4(5)过氧化物为粉末状固体,易吸潮。
它与水或稀酸作用,生成过氧化氢,2Na2O2+2H2O=====4NaOH+O2↑;也都可作氧化剂、氧气发生剂和漂白剂,氧吧多数采用CaO2作为氧气发生剂;可与CO2反应并放出O2,2Na2O2+2CO2=====2Na2CO3+O2;(6)过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3Na2O2 + Fe=====Na2FeO4 + 2Na2O;遇到强氧化剂时也会体现出还原性,2KMnO4 + 5Na2O2 +8H2SO4=====K2SO4 + 5Na2SO4 +2 MnSO4 +8H2O三、超氧化物KO2(超氧化钾)(1)KO2是很强的氧化剂,与H2O剧烈反应生成O2和H2O2:2KO2+2H2O===2KOH+H2O2+O2↑,2H2O2===2H2O+O2↑,总反应式为4KO2+2H2O===4KOH+3O2↑(2)KO2也能与CO2反应放出O2:4KO2+2CO2===2K2CO3+3O2因此,KO2能用来除去CO2和再生O2,常用于急救器中。
【习题1】w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增重mg,若w<m,则下列组合一定是( )①氢气和甲醛①一氧化碳和甲醛①甲烷和乙二酸①甲烷和一氧化碳①甲烷和乙醇①乙醇和氢气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答案】A【解析】混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重的实际质量即混合物中H2和CO的质量,即只要混合物可以表示成(CO)m•(H2)n,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质量等于原物质的质量,若碳原子有剩余,则增重质量大于原质量,即w<m;①H2和HCHO无论何种比例混合,都可以表示成(CO)m•(H2)n,故①不符合题意;①CO和HCHO无论何种比例混合,都可以表示成(CO)m•(H2)n,故①不符合题意;①CH4和HOOCCOOH以2:1比例混合时可以表示成(CO)4•(H2)5,故①不符合题意;①CH4和CO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都会有C原子剩余,故①符合题意;①CH4和C2H5OH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都会有C原子剩余,故①符合题意;①C 2H 5OH 和H 2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都会有C 原子剩余,故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
【习题2】某溶液含有①NO 3-、①HCO 3-、①SO 23-、①CO 23-、①SO 24-五种阴离子。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A .①①B .①C .①①D .①①①① 【答案】A【解析】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HCO 3-与OH -反应生成CO 23-,所以HCO 3-离子浓度减小,CO 23-离子浓度增大;Na 2O 2具有强氧化性,将SO 23-氧化为SO 24-,则SO 23-离子浓度减小,SO 24-浓度增大;NO 3-浓度基本不变。
故选:A 。
【习题3】探究Na 2O 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已知:H 2O 2H + + HO 2-、HO 2- H + + O 2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①、①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 .①、①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 .①、①中KMnO 4与MnO 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D .通过①能比较酸性:HCl >H 2O 2【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探究可以看出,试管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试管①中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产生气体,溶液褪色,则体现了过氧化氢的还原性;试管①中过氧化氢与氯化钡发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钡沉淀与稀盐酸,试管①中过氧化钡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硫酸钡沉淀,试管①中探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A. 试管①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试管①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产生的气体均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项正确;B. ①中的反应机理可以认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①中过氧化钡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硫酸钡沉淀,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因此两个试管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C. ①中KMnO4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KMnO4体现氧化性,而①中MnO2则起催化作用,两个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均由过氧化氢的量决定,因溶液是等分的,但①中过氧化氢全部被氧化①中的过氧化氢发生歧化反应,所以产生气体的量不相同,C项正确;D.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属于二元弱酸,而盐酸属于一元强酸。
试管①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钡沉淀,不是可溶性的盐溶液,则不能证明盐酸与过氧化氢的酸性强弱,D项错误;答案选D。
【习题4】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晶体,能潮解,难溶于水,可与水缓慢反应,不溶于乙醇,易与酸反应,常用作杀菌剂、防腐剂等。
根据题意,回答相关问题。
I.CaO2晶体的制备:CaO2晶体通常可利用CaCl2在碱性条件下与H2O2反应制得。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CaO2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1)三颈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步骤①中洗涤CaO 2·8H 2O 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CaO 2含量的测定:测定CaO 2样品纯度的方法是:称取0.200g 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水和15mL2mol·L -l HCl ,振荡使样品溶解生成过氧化氢,再加入几滴MnCl 2稀溶液,立即用0.0200mol·L -l KMnO 4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5.00mL 标准液。
(3)上述过程中使用稀盐酸而不使用稀硫酸溶解样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前加入MnCl 2稀溶液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样品中CaO 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I 制得的晶体样品中CaO 2含量偏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l 2+H 2O 2+2NH 3·H 2O+6H 2O=CaO 2·8H 2O↓+2NH 4Cl(2)该反应放热,防止温度升高导致H 2O 2分解和氨水中氨气挥发 向过滤器中注入乙醇至浸没沉淀,待乙醇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3)生成的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样品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催化作用(4)-+2+224225H O +2MnO +6H =2Mn +5O +8H O 45.0%(5)部分CaCl 2溶液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a(OH)2 、部分CaO 2与水反应生成Ca(OH)2或烘烤CaO 2·8H 2O 失水不够完全【解析】(1)由题可知,三颈烧瓶中CaCl 2在碱性条件下与H 2O 2发生反应生成CaO 2·8H 2O ,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l 2+H 2O 2+2NH 3·H 2O+6H 2O=CaO 2·8H 2O↓+2NH 4Cl ;(2)H 2O 2受热易分解,氨水受热易挥发,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 2O 2和氨水的热稳定性都较差,温度过高会导致其分解,影响产量和化学反应速率;因过氧化钙可与水缓慢反应,不溶于乙醇,因此可选用乙醇进行洗涤,实验室洗涤沉淀的操作为:向过滤器中注入乙醇至浸没沉淀,待乙醇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3)若选用稀硫酸则CaO 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CaSO 4会覆盖在样品表面,使反应难以持续进行,MnCl 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4)滴定过程中酸性高锰酸钾与双氧水反应, Mn 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至+2价,H 2O 2中O 元素从-1价升高至0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该离子方程式为:-+2+224225H O +2MnO +6H =2Mn +5O +8H O ↑;滴定过程中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n=25 ⨯ 10-3L⨯ 0.02mol/L= 5⨯10- 4 mol ,根据守恒关系可知:n(H 2O 2)= n(CaO 2) = 2.5n(KMnO 4)= 1.25⨯10-3mol ,样品中CaO 2的质量分数w(CaO 2)=31?.251?0mol ?72g /?mol?.0.2g-⨯⨯ ⨯100%= 45%; (5)部分CaCl 2溶液与浓氨水反应导致反应物未完全转化,同时还会导致最终固体中含有部分Ca(OH)2杂质,会使CaO 2含量偏低;部分CaO 2与水能反应生成微溶物Ca(OH)2会导致生成的CaO 2含量偏低;烘烤CaO 2·8H 2O 失水不够完全导致固体质量偏大,最终导致计算CaO 2含量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