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拉舞曲教案
霍拉舞曲-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霍拉舞曲-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霍拉舞曲及其特点;2.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3.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和舞蹈的乐趣;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2.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和舞蹈的乐趣;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在动中体验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简短的讲解和示范;2.分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改进;3.个别指导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霍拉舞曲在音乐中的地位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学习主体部分(1)学习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包括:步法、手势、转身等。
(2)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注意对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元素的把握,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舞蹈技巧和原则,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和魅力。
3. 合作演出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合作演出,并互相欣赏、评价和改进。
4. 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和舞蹈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2.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和舞蹈的乐趣;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七、板书设计霍拉舞曲-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3.学习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6.教学评价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比较高,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认真学习,互相交流和帮助,从中体验到了音乐和舞蹈的美。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反馈比较有限,希望今后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霍拉舞曲初中教案

霍拉舞曲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聆听和分析,《霍拉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舞蹈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霍拉舞曲的相关知识。
2. 分析《霍拉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教学难点:1. 霍拉舞曲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音乐中的舞蹈氛围的体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霍拉舞曲的相关图片、音乐家简介、舞曲分析等。
2. 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霍拉舞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霍拉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2.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初步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舞蹈元素。
二、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霍拉舞曲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教师讲解霍拉舞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情感等。
三、音乐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霍拉舞曲》,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情感。
2. 教师通过PPT展示音乐图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曲的结构。
四、舞蹈体验(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霍拉舞的基本动作。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跟随音乐进行舞蹈练习。
五、音乐创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霍拉舞曲。
2. 学生分组合作,用乐器或声音模拟霍拉舞曲的氛围。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霍拉舞曲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霍拉舞曲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舞蹈体验中的表现力。
3. 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创新意识。
霍拉舞曲-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霍拉舞曲-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说出霍拉舞曲的歌曲特点和起源。
2.能正确模仿霍拉舞曲的动作和节奏。
3.能全面了解霍拉舞曲在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特点和起源。
2.舞蹈动作和节奏的模仿和表现。
3.知识的全面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歌曲的介绍霍拉舞曲是一种源于罗马尼亚的传统欧洲舞曲,起源于一种农民舞蹈。
早期的霍拉舞曲通常是在庆祝各种节日或社交场合中跳舞的。
2. 舞蹈动作和节奏1.舞蹈动作:手中握有手帕,身体跳动、扭动,配合跳步前进或后退。
手和脚的节奏一致,一起动作。
2.节奏:放松自然的“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的跳动简单,而且非常容易上手。
3. 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霍拉舞曲是欧洲民间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舞曲通常在绘画、文学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中被频繁地运用。
其中,电影和绘画尤为突出。
霍拉舞曲所传达的民间情感也经常被国际社会所引用。
四、教学方法1.观看生动有趣的视频或电影相关片段,让学生从实际运动和情节中感受霍拉舞曲的特点和气质。
2.辅助教学软件和交互式视频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重点要求和难点。
3.实践性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了解并领会舞曲表达的内涵和节奏。
五、教学参考1.《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2.《电影名称》3.互联网文献六、教学反思霍拉舞曲教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存在感的音乐舞蹈教学,通过多媒体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知到霍拉舞曲的华美和动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感知和了解霍拉舞曲的节奏和气质,并在表现中进行实践,从而达到对舞蹈动作的熟练掌握。
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霍拉舞曲的环境和氛围,感受欧洲文化的魅力。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特点和舞步。
2.学习并掌握对应舞蹈动作,并与音乐节奏相配合。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霍拉舞曲音乐曲目。
–二年级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能力。
2.学生准备:
–适合舞蹈表演的服装和舞鞋。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欣赏
•首先播放霍拉舞曲音乐,让学生先欣赏一遍。
•引导学生注意曲调、节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
•解说音乐背景和起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
2. 舞蹈学习
1.引导学生学习熟悉霍拉舞曲的舞步,学生手拿椅子,跟随音乐的节奏来回移动,进行热身活动。
2.教师模仿舞蹈动作,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跟随教学。
3.将所学到的舞蹈动作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练习。
3. 舞蹈表演
•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其他学生欣赏,评价和鼓励表演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掌握霍拉舞曲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进行演练。
•难点:掌握舞步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五、教学总结
•在教学之后,回答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在他们自己的课余时间里,进行良好的表演和分享。
六、体会与反思
•教师需要仔细的布置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
•通过欣赏音乐和跳舞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身体的联系,提高行动协调性和音乐领悟能力。
第二单元霍拉舞曲、康沃尔的早晨(教案)

4.知识拓展:简要介绍其他国家的民间舞蹈音乐,如西班牙的弗拉门戈、俄罗斯的芭蕾舞曲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霍拉舞曲和康沃尔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对我国及世界民间音乐的认知。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实验操作。学生将尝试结合霍拉舞曲的节奏和康沃尔音乐的旋律,创作一段小曲子。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音乐片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霍拉舞曲和康沃尔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霍拉舞曲的节奏型和康沃尔音乐的装饰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旋律模仿等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霍拉舞曲或康沃尔音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音乐传达快乐情感?”
-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纳和尊重不同文化,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二单元霍拉舞曲、康沃尔的早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过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放松?”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霍拉舞曲和康沃尔音乐的奥秘。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霍拉舞曲》教案3.doc

《霍拉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充满炽烈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了解本首乐曲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能随各个主题音乐节奏做出适当的反应。
3、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乐曲无穷动式如鸟鸣般婉转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小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霍拉舞曲》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二、听《霍拉舞曲》1、初步聆听,感受《霍拉舞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播放小提琴《霍拉舞曲》、木琴《霍拉舞曲》)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
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霍拉舞曲》《霍拉舞曲》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迪尼库作于1906年。
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
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再次整体聆听再来仔细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三、总结下课通过《霍拉舞曲》,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
在下节课中,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好奇吗?那就等待下一节音乐课吧。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习手击鼓和舞蹈动作,并与音乐结合;3.学习团队协作和沟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4.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1.霍拉舞曲的手击鼓和舞蹈动作;2.与音乐的结合;3.团队协作和沟通。
三、教学难点1.收集并播放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效果;2.整合舞蹈和鼓击动作;3.确保团队协作和沟通。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提前准备好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2.准备好鼓和其他舞蹈需要的道具。
2. 理论知识学习1.讲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该曲风在卡拉茨·赫鲁普附近城镇盛行的原因;2.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进行聆听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该曲风的独特魅力。
3. 实践操作环节1.学习手击鼓,教师演示基本鼓击动作,并带领学生跟随练习;2.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学习华尔兹舞蹈以及其他舞蹈动作;3.整合舞蹈和鼓击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展现出完美的协作和默契。
4. 学习反思环节1.调研不同文化地区的舞蹈特点,加深对不同音乐和舞蹈文化的理解;2.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舞蹈和鼓击动作等方面的进步,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现。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演、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主要包括鼓击动作的准确性、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团队协作和默契度等。
六、教学延伸1.邀请民间舞蹈工作者、音乐大师等来校授课和演讲,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不同的舞蹈和音乐文化;2.在学生的文化课中,适时地融入更多的舞蹈、音乐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霍拉舞曲 教案

霍拉舞曲教案教案标题:霍拉舞曲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霍拉舞曲,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和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蹈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霍拉舞曲音乐2. 教学视频或演示材料3. 舞蹈练习空间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霍拉舞曲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兴趣。
技巧和动作学习:1. 向学生展示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包括手臂的摆动、脚步的跳跃等。
2. 通过教学视频或演示材料,让学生观看和模仿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分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
团队合作和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编排一段霍拉舞曲表演。
2.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的机会。
3. 指导学生进行团队排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成果。
总结和评估:1. 回顾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估,包括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表演的整体效果。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表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或舞团成员来学校进行霍拉舞曲的专题讲座或示范表演。
2.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所学的霍拉舞曲。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步骤的安排和实施,帮助学生掌握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并培养他们的舞蹈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拉舞曲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霍拉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聆听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能够掌握本首乐曲中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并能随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反应。
3、在音乐活动中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舞曲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
在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表演
随着《恰利利恰利》歌曲音乐的律动,师生进入教室。
二、导入乐曲。
整体感受
(放舞曲,学生聆听。
)
设问: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适当做总结。
)
三、音画相融,融会贯通
1、教师点击图谱,学生聆听观看。
2、聆听乐曲第一主题,随教师点第一段图谱,并记住图中走过的路线。
3、复听第一主题后,请学生用自制沙锤摇奏出音乐中的长音,并用短音XX节奏为音乐打出节拍,由教师指挥。
再听一遍,全体独立完成。
4、听第二段音乐(b+c主题),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节拍,长音处摇晃双手或轻轻跺脚,短音处拍手、腿、肩等。
教师点第二段图谱。
5、复听第二段音乐。
6、聆听第三段音乐(b+c主题变化与重复)。
这段音乐长音最多,请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长音。
教师点第三段图谱。
7、复听时,教师不点图谱,学生独立完成长音与节拍的表现。
8、听第四段音乐(即第一主题再现),请学生点动图谱,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第几主题音乐旋律相似。
9、再听结尾句。
教师:音乐是突然结束的,还是一点一点渐弱、渐慢结束的呢
学生:突然结束。
10、为结尾进行定格造型的表演。
教师:你能为这突然结束、戛然而止的结尾音,摆一个突然定格的造型吗
11、播放结尾句,进行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与精彩表演。
四、全曲表现,提升情感
1、教师根据图谱将五种乐器加入到长音和节拍的节奏表现中,乐器逐段增加,表现出音乐高潮的不断推进。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表演。
2、揭示课题。
教师告诉学生,本课欣赏的乐曲叫《霍拉舞曲》(课件出示)。
3、介绍“霍拉舞”。
教师:“霍拉舞”是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跳时可达数百人,也是当地在举行热闹欢腾的乡村舞会时跳的一种节日的大型舞蹈。
跳时人们搭着肩围成一个大圆圈,一起向左、向右,使圆圈逐渐旋转,充满了炽烈欢腾的乡村欢乐气氛。
4、观看《霍拉舞》视频。
5、师生共跳霍拉舞,以提升情感。
6、教师带领学生边舞边离开教室。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