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卷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â)B 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ã)步履蹒跚(pán)C 畜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îu)扪心自问(mân)D 顺遂(suí)什锦(shí)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â)【参考答案】 A【试题分析】B项,和huî稀泥,C项,扪mãn心自问,D项,顺遂suì。
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lî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嚼舌头”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
C项中的三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
试题难度中等。
【备考提示】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如“栅”、“解”;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畜”;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露”;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吱”只有方言“吱声”中读bâ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如“扪”。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骛恣意桎梏恣意妄为B. 摒当斡旋恣睢恣情纵欲C. 摒除斡旋恣肆恣意妄为D. 摒当斡旋恣肆恣情纵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
C.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那座山像一头沉睡的狮子。
D. 那片云彩像一匹奔跑的骏马。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
B.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一切值得热爱的事物。
D.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她虽然年长,但是知识浅薄。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她虽然年长,但是知识渊博。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答案:1. C2. A3. A4. C5. B二、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 答案解析)-(7439)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试题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臵。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一、手指兄弟兄弟十个两组(十指个展手心外)图1-1。
生来个子有高低(翻动两手手心向内)图1-2。
老大长得最粗壮(两手伸拇指)图1-3。
老二生来有主意(两手伸食指)图1-4。
老三长得个子大(两手伸中指)图1-5。
老四生来没出息(两手伸无名指)图1-6。
老五别看个子小(两手伸小拇指)图1-7。
拉起勾来有本事(两手小指互勾)图1-8。
老大碰碰头(两手大拇指相碰)图1-9。
老二碰碰脸(两手食指相碰)图1-10。
老三弯弯腰(两手中指上下运动图1-11。
老五伸伸腿(两手小指伸展运动)图1-12。
大家拍手把歌唱(两手拍掌)图1-13。
握紧拳头有力气(握双拳举双手)图1-14。
东一捶(右手捶左手心)图1-15。
西一捶(左手捶右手心)图1-16。
南一捶(右手捶左手背)图1-17。
北一捶(左手捶右手背)图1-18。
二、手指睡觉老大睡了(两手心向上,拇指弯曲)图2-1老二睡了(食指弯曲)图2-2。
大个子睡了(中指弯曲)图2-3。
你睡了(无名指弯曲)图2-4。
我睡了大家都睡了。
(小指弯曲,同时两手心转向下方)图2-5。
小不点醒了(小指伸直)图2-6。
老四醒了(无名指伸直)图2-7。
大个子醒了(中指伸直)图2-8。
你醒了,我醒了(食指、拇指先后伸直)图2-9。
大家都醒了(两手相互拍)图2-10。
三、手指宝宝两个大拇指(两手成拳相对,拇指伸直)图3-1。
比比一样高(两拳相合,拇指并在一起)图3-2。
相互点点点(两手拇指向前弯曲)图3-3。
接着弯弯腰(两手拇指向前弯曲)图3-4。
两个小拇指(两拳打开,两手小拇伸直)图3-5。
一样都灵巧(两手小指弯曲运动)图3-6。
相互拉拉勾(两手小指反复互勾)图3-7。
点头问问好(两拳成竖起两手小指相互弯屈运动)图3-8。
食指(弹食指)图3-9。
中指(弹中指)图3-10。
无名指(弹无名指)图3-11。
样样事情离不了(两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弯曲运动)图3-12。
摊开双手数数数(两手心向上,十指伸展)图3-13。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免费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澄澈(chéng)轻佻(tiāo)豁免权(huò)舆论哗然(huá)B.甄别(zhēn)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dūn)C.苍穹(qióng)朱遂(suì)扁桃腺(xiàn)拈轻怕重(zhān)D.跛脚(bǒ)菁华(jīng)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渺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者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她到在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物料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辽宁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卷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韩超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2010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解析一、1.答案:C。
本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汉字字音,应该说不难,只要能够认真复习课本,就答出本题。
A中的“厉兵秣马”中的“秣”的读音错误,应该是“mò”;B中的“倾轧”中的“轧”读音错误,应该是“yà”,D中的“解剖”中“剖”的读音应该是“pōu”。
2.答案:B。
A中的成语“始作俑者”的意思是:“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明显感情色彩不合。
B中的“移樽就教”的意思是:“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符合句义的要求。
C中的“声情并茂”的意思是:“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明显对象不合。
D中的“附庸风雅”的意思是:“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明显感情色彩和对象都不合。
3.答案:B。
A中的“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是句式杂糅,可以改为“我们斟酌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是“我们斟酌后拟以大师的儿子的说法为标准。
”C中的“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并列的两部分无法并列,建议改成“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D中的错误比较隐蔽,它在“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中的“采取”没有宾语,属于成分残缺。
4. 答案:A。
这类试题解的时候其实是有规律的,首先要知道它好象是语句,实际是一个文段阅读,也许就是高考的阅读化体现吧。
它应该遵循着文段的规律,注意段落内部的要求。
分析第一句和第六句,就会发现第一句的前面有个“也”,而且与第六句说的是同一个话题,因此两句不能分开,顺序是6、1,排除了B、C选项。
从题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可以知道第二句是该文段的中心句。
D中,将4放在6和1的后面,明显不顺。
二.5.答案:C。
在完成这类试题的时候,得明白它其实是考信息的筛选和判断。
A的内容在文章之间有下面的解释“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就可以做出判断。
B中的内容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有“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就可以判断。
C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有“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
D中的内容在文章有“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据此就可以作出判断。
6. 答案:D。
A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解释:“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认真的分析就可以判断。
B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解释:“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C中有这样的解释:“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根据这样的解释就可以知道选项是正确。
D的内容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解释:“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根据这些内容,就可以知道该项是错误的。
7.答案:A。
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语句:“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对照A 项内容就可以知道人家并没有提到“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
因此是错误的。
三、8.答案:B。
“宠”在高中语文中是没有“重用”的意思的。
而且将该义项回归原文,就会发现根本就说不通,因为该句的意思是“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所以该选项是错误的。
9.答案:B。
实际的训练中,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弄明白题意,不知道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内容。
“非凡胆识”的意思是“超过一般胆量和见识,不寻常胆识卓绝”,依据这样的理解来看选项,就可以明白选择的标准。
然后再观察选项,就可以发现可以采用少数来决定答案。
①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就可以说的是他看到元朝朝政衰颓凋敝而做的事情,表现了他的见识,显然符合题义的要求,据此就可以淘汰CD两项。
⑥句在文中是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说的话,他没有求饶而是义正词严的警告对方,表现了他的胆识,应该选。
所以决定了答案是B项。
10.答案:C。
和原文相符的内容是“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它的意思是:“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擅长史事,裁汰剔除烦秽,大力修改。
修完《元史》后,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
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善于开导。
”对照就明白C项的答案是与原文不符合。
四、11.说明:文言文翻译是学生丢分比较严重的题,原因很简单,除了基础知识没有落实之外,不明白高考阅卷的基本要求,高考翻译考查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按点采分,而采分点往往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主要知识,往往是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教师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必须训练学生能够在考试时尽快识别发现采分点,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限。
(1)译文参考:时逢元朝派遣脱脱征军饷。
脱脱用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采分点主要是:会、危言,以也应该在考虑的范围内。
(2)译文参考:上天已经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确实要取代你元朝。
你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争夺光明呢!采分点主要是:既、讫、馀烬第一题中,大意基本通顺得3分,两个采分点每个1分。
第二题,大意基本通顺得2分,三个采分点每点1分。
12.(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在完成本试题时,学生最可能的错误就是使用说明性的语言进行解答,其实这样的答案最好采用描绘性的语言可以引起阅卷教师的关注;还有就是弄不明白“是怎样描写的”的实质是要求考生答描写的方式和方法,具体讲就是要求考生答出“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如何使用的”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描写了素蝶有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我以为考生如果答成下面的答案也应该算对:作者采用细节描写,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素蝶的活动情态。
或者是: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2)分析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识别分析。
由于本诗歌是写景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而在写景诗歌中,作者是通过强调景物的特征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需要提醒的是,诗歌中有时候作者为了更好的抒情,要使用议论抒情,这是判断作者情感的最直接的语言。
诗歌中,作者调动相应的笔法,描写了素蝶的动作。
分析作者笔下的素蝶形象的特点,结合结尾的议论抒情语句,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作者的情感来。
说到表现手法,考生能够快速判明是间接抒情,但到底是借物抒情呢还是托物言志,一般不好判断,如果作者说的是自己一时的喜怒哀乐,那就是抒情,但如果表达的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或者说与作者自己的经历有着,明显的关联,而且命题者给出了相应的注释,那么就可以判断是托物言志了。
本诗中,作者强调的是素蝶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不同的活动方式,而且是轻松自然,从容应对。
尤其是最后一联,四非常明确的议论抒情语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希望得到一个美好的依靠物。
结合注释明白这是表达自己的希望的。
答案参考:这首诗歌通过对素蝶活动情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歌鉴赏: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附: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13.说明:今年的背诵非常简单,都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
历年的高考复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复习,许多教师轻视语文课本,只注意什么复习资料,其实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文言文复习资料,尤其对于背诵而言。
还有就是初中的语文,也应该纳入高考复习的范围。
答案:1)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2)渐车帏裳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可以为师矣落霞与孤鹜齐飞五、14.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段落作用的判断。
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强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而细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而且在判断目的时候,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
其实判断最好的解释就是作者自己的话。
关于这个细节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