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能源的概念

能源概念能源是指可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物质或能量形式。
它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条件。
一、能源种类能源主要分为有机能源和无机能源,有机能源是指有机物质形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等;无机能源是指无机物质形成的能源,如核能、水能、风能等。
1.有机能源有机能源是以有机物质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或其他方式的转化而产生的能源。
它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等。
(1)煤煤是一种有机能源,是由古代植物经过地质变化而形成的碳质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煤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目前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2)石油石油是一种有机能源,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经过地质变化而形成的碳氢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石油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它可以用于产生电力、燃料油、汽油等,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
(3)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有机能源,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等组成,是由古代植物和动物残体经过地质变化而形成的。
天然气可以用于产生电力、燃料油、汽油等,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
(4)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是指以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或其他方式的转化而产生的能源。
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用于生产电力、燃料油、汽油等。
2.无机能源无机能源是指以无机物质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或其他方式的转化而产生的能源。
它是一种清洁能源,主要有核能、水能、风能等。
(1)核能核能是指以核反应为原理,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能量产生电能的能源。
它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用于产生电力、燃料油、汽油等。
(2)水能水能是指以水的动能为原理,利用水流的动能产生电能的能源。
它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用于产生电力、燃料油、汽油等。
(3)风能风能是指以风的动能为原理,利用风流的动能产生电能的能源。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一、能源的概念与分类1.能源:能源是用来产生能量的物质资源,是维持和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2.能源分类:a)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b)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转换和利用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汽油、煤油等。
二、能源的转换1.能源转换的定义:能源转换是指将一种能源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能源形式的过程。
2.常见能源转换方式:a)热能转换:如火力发电、蒸汽机等。
b)机械能转换: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c)光能转换: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池等。
d)电能转换:如直流电机、变压器等。
三、能源的利用1.能源利用的定义:能源利用是指人类利用能源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
2.能源利用的途径:a)直接利用:如烧煤、烧油、烧天然气等。
b)间接利用:通过能源转换和传输,将能源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如电力、热力等。
c)储存利用:将能源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进行利用,如蓄电池、水库蓄水等。
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 conservation1.能源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
2.能源 conservation:能源 conservation 是指在能源利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改进,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五、能源转换和利用的技术发展趋势1.高效化: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的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2.清洁化:降低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3.可再生能源化: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力度。
4.智能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
六、我国能源政策与战略1.坚持能源节约优先,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2.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
3.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05
CHAPTER
未来能源展望
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转型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 源技术的发展,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 生深刻变革,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清 洁、可再生能源转型。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能 源领域也不例外。未来能源的发展必 须符合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要求。
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目录
CONTENTS
• 能源概述 • 传统能源 • 可再生能源 • 新能源 • 未来能源展望
01
CHAPTER
能源概述
能源的定义
01
能源
能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它包括化
石燃料、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02 03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能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 键因素之一。能源的供应和需求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风能泵是一种新型的风能利用技 术,通过风力驱动泵,将水或其 他液体提升到高处。
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板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 能。
太阳能热水器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 能,为家庭提供热水。
03
CHAPTER
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木 材、农作物废弃物、动物粪便等)作 为燃料或原料进行能量转换的一种能 源形式。
地热能
地热能是指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进行发电或供暖的一 种能源形式。
输标02入题
地热能具有可再生性,因为地球内部的热能是由地球 形成时的剩余热量所构成的,并且地球内部的热能会 不断地通过地壳传导能源,其排放的污染物较少,且不 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

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
能源是指能够产生有用能量的物质或物理系统。
它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用于满足人类的能量需求。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能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传统能源:传统能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
这些能源在历史上被广泛使用,并且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源源不断地被自然界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的优势。
3. 非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是指一旦使用后无法再生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这些能源的储量有限,且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能源的度量通常使用以下几个单位来衡量:
1. 焦耳(J):焦耳是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基本单位,定义为把1牛顿的力沿着1米的距离移动所做的功。
2. 千卡(kcal):千卡是热力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定义为将1千克水的温度提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3. 千瓦时(kWh):千瓦时是常用的电能单位,定义为1千瓦
的功率持续运行1小时所产生的能量。
能源的度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不同能源之间的能量含量和使用效率。
能源与化学-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PART 03
可再生能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太阳能
利用方式
局限
太阳能可以通过光伏发电、光热利用 等方式进行利用,其中光伏发电是目 前应用最广泛的方式。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太阳能 的利用效率会受到影响,同时光伏发 电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
优势
特点
02
水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建设水力发
电站需要大量投资,且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应用
03
主要用于发电、灌溉等领域。
风能
定义
风能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 发电机叶片转动,从而带 动发电机发电。
特点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对环境影响较小。但风能 利用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 件限制较大。
应用
能源是促进生态 应对气候变化等。
PART 02
传统能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化石燃料
定义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遗骸在长 期的地质过程中形成的可燃矿物 质,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特点
化石燃料储量丰富,能满足人类长 期能源需求。但其燃烧会产生大量 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 造成严重污染。
应用
主要用于发电、工业、交通等领域。
核能
01
02
03
定义
核能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 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特点
核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无 排放污染等优点。但核能 利用存在放射性废料处理 和核安全风险等问题。
应用
主要用于发电、军事等领 域。
水力发电
定义
01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驱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能源的分类与利用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煤气、蒸汽、汽油、柴油、酒精、沼气、氢气、激光、焦炭等。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
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常规能源: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能源的利用能源利用的现状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特别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这些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能源利用的未来趋势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3.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动汽车、天然气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能源的利用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则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能源分布图一
再生能源 非再生能源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 温泉
地热发电
(三)按获得的方法对能源分类
1.一次能源(天然能源)。 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而不改变它的形态的能源。它
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例: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石油、天然气、植
物秸杆、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等。 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
三、世界各种能源探明储量排名
2010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排名前十国家
2010石油探明可开采储量排名前十国家
2010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前十的国家
2012全球煤炭产量前十国家
全球可开发水能资源前十的国家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发电量前十的国家
2013年世界十大核电站国家
2009年全球铀矿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家
过去认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会形成城市热岛, 并因全球性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也日益受到关注。
(六)按能否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对能源分类
1.商品能源。凡能进入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能源。 例: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 2.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秸秆等农业废料和人畜粪便 等就地利用的能源。
(七)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对能源分类
沼气发电
沼气发电 沼气火炬
沼气发电 沼气家用
(四)按能否作为燃料对能源分类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能源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能源一、能源概念与分类1. 能源的概念:指能够做功的物质或物理的手段,通常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2. 非可再生能源:指不能自行再生且数量有限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 可再生能源:指一定时间内能够再生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二、能源的转化与利用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能源转化原理:能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常见的能源转化包括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3. 能源利用效率:指能源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常用公式为利用效率=有用能源输出/能源输入。
三、化石能源1. 煤炭: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主要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2. 石油: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包括原油、天然气等,主要用于汽油、柴油的生产及燃料。
3. 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能源,主要用于燃料、城市燃气等领域。
4. 化石能源的问题: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需逐步转向清洁能源。
四、可再生能源1.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 风能:风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3. 水能:水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水力发电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包括水轮发电、潮汐能等。
4. 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环保、不可枯竭等优势,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能源与环保1. 节能减排: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是环保的重要举措,包括限制机动车排放、提倡低碳生活等。
2. 温室效应:人类开发利用化石能源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六、能源与社会经济1. 能源对经济的影响: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供应充足会促进经济发展,而能源紧张将制约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能源的概念1、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
2、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
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
因此可以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
3、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能源的分类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法。
(一)根据来源分为3类:1、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如潮汐能。
(二)根据能源的产生方式分类1、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如柴草、煤炭、石油(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核燃料等。
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
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二次能源,即人工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把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来的能源),如氢能、焦炭、洗煤、电力、煤气、蒸汽、洁净煤、激光、沼气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三)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按现阶段使用的成熟程度)1、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
如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占全部能源生产消费总量的90%以上。
2、新能源(非常规能源、替代能源)近若干年来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
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新能源并不是新发现的能源,而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经过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的那些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
“常规”与“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们的内涵将不断发生变化。
核能算不算新能源按照联合国UNDP的划分方式,核能并不包含在新能源中,但是核能是新能源似乎是我们常识性的东西,原因何在?一方面是不同的划分方式,联合国认为新能源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而另一种通常的定义是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目前尚未得到广泛使用,技术上不太成熟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这一定义也是有道理的,与国家当前发展情况能更好的对接),我们通常讲核能是新能源,很大程度是基于这种考虑,但这也是一种基于中国国情的说法,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其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同,叫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核能,在法国就是常规能源,在中国就是新能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很多新能源随着利用的程度和比例的增加,也会变成常规能源,比如大中型水电。
类别常规能源新能源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水力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地热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沥青砂核裂变燃料核聚变能量二次能源煤炭制品石油制品发酵酒精沼气氢能电力激光等离子体(四)根据能源性质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
现正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而且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
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一旦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
(五)根据能否造成污染分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1、污染型能源(非清洁型能源)即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2、清洁型能源(使用时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六)根据能源的形态特征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
(七)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1、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
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均限于商品能源。
2、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秸秆等)。
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约为0.6太瓦/年,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
据估计,中国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约合2.9亿吨标准煤。
(八)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人们对一次能源又进一步加以分类。
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10%),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90%)。
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
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质。
核能的新发展将使核燃料循环而具有增殖的性质。
核聚变的能比核裂变的能可高出 5~10倍,核聚变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核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
(九)根据能源的使用性质分1、含能体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能源,其特点是可以保存且可储存运输,如煤炭、石油等。
2、过程性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不能保存、难于储存运输,如太阳能,电能。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能源,但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交叉关系。
三、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
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通过制订或查阅全国或全地区的能源平衡表,其计算公式为:全国(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期初库存量+一次能源生产量+能源进口量(调入量)-能源出口量(调出量)-能源期末库存量。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
能源消费总量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三部分。
⑴终端能源消费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
⑵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与产出各种能源产品之和的差额,是观察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损失量变化的指标。
⑶能源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能源在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放散量。
————终端能源消费(energy end-use)按照OECD/IE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0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成立于1961年,目前成员国总数34个,总部设在巴黎。
)的定义,终端能源消费是终端用能设备入口得到的能源。
因此终端能源消费量等于一次能源消费量减去能源加工、转化和储运这三个中间环节的损失和能源工业所用能源后的能源量。
————中间环节损失包括选煤和型煤加工损失,炼油损失,油气田损失,发电、电厂供热、炼焦、制气损失,输电损失,煤炭储运损失,油气运输损失。
————在我国能源统计中的情况在中国能源平衡表统计中,按等价值计算的终端能源消费中只扣除选煤、炼焦、油田、炼油、输配电损失,未扣除发电损失和能源工业所用能源。
因此,计算得出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远高于按照国际通行准则计算得出的数量。
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1)谁消费、谁统计。
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
企业的能源消费,在时间、工艺界限上,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标志,即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就计算消费;何时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何时计算消费量。
(3)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不应重复计算,应扣除二次能源的产出量和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量。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应根据具体的指标规定将某些耗能工质包括在内)。
(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
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他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燃料油不计算产量,那么作为中间产品的燃料油也不计算消费量(如果燃料油计算产量,那么也要计算消费量)。
标准燃料和标准煤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
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采用热量来做为能源的共同换算标准。
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
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煤、标准油、标准气等。
我国以煤为主,采用标准煤为计算基准,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际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
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