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的特色优势探讨
蒙医及其用药特点

蒙医及其用药特点苏 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100700)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为本民族的生息繁衍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民族医学。
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吸收藏医、印度医学和汉医学的知识,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和指导下,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医学,并以其独特的疗术和用药方法长期以来为本民族乃至我国各族人民的健康服务。
本文着重介绍蒙医用药的特点。
一、生药———纯天然药在长期的临床医疗过程中蒙医系统地掌握了应用生药的办法。
这就是将植物药、木本药、动物药、矿物药、珍宝类药的个别药进行炮制加工解毒之后将原料药除去杂质筛选研成稠粉,打成水丸,装胶囊或以散剂、汤剂的形式应用。
这样保持了药物的原成分不被破坏,而且还应用钴60消毒井进行低温消毒,其卫生消毒程度也是可靠的。
二、剂量小、服用方便、价格便宜一剂药按1.5—3g给,若加早午晚三种药引子量(各1.5-3g),一天的量共为9-18g。
当然这种给药方法是很少见的。
一般常规情况下一天加药引子1-2次,这样每日的药量就是7.5-15g。
由于剂量小,所以服用和携带都比较方便。
只要用少量开水就可服一剂药,这与西药的口服用药比较接近。
再者由于剂量小,自然价格就要相对便宜,既经济又实惠。
三、系列给药方法蒙医给药一般采用早、午、晚三个时辰给药的方法。
这三个时辰被称为早“赫依”的时间,午“希拉”的时间,晚“巴达干”的时间。
“赫依”为偏凉,“希拉”为偏热,“巴达干”为偏寒。
根据在这三个时辰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用三种不同的药物,如早可用偏热的药,午偏凉的药,晚偏温的药。
这样的给药方法根据生物钟原理顺应了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关系。
所以药物到体内所起的作用恰是人体抗病所需要的。
四、系列给药的奥妙所在蒙医诊病投药过程就是将自然、人体、病邪、药物四者对立统一的关系有规律地协调起来的过程。
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蒙古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和药学传统。
蒙古医药文化融合了蒙古族传统医学、藏医学、汉医学等多种医学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体系和医药文化,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在草原上,蒙古族生活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常年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疾病和伤痛时有发生。
蒙古族就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法。
蒙古族尤其重视对本民族疾病的治疗,所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民族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医学体系。
蒙古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也开始吸收和融合汉医学、藏医学等其他民族的医学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蒙古医学体系。
在蒙古族社会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中,也对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族崇拜自然,崇信神灵,认为疾病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不良影响,所以在治疗疾病时,蒙古族医生通常会结合自然崇拜和祈祷仪式,以期求得疾病的康复。
蒙古族的萨满信仰也对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古族萨满在治疗疾病时通常会进行祭祀、驱鬼、念咒等一系列仪式,这些仪式都融合了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了蒙古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蒙古医药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蒙古医药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蒙古医药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了一些蒙古医药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将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纳入了国家医学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一些蒙古医学院校也得到支持和发展,确保了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国际交流方面,蒙古医药文化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一些蒙古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积极与国际医学界进行合作交流,将蒙古医药文化的特色向世界展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蒙古医药文化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影响,为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蒙医护理特色优势及未来展望

患者给予营养易消化饮食为宜ꎬ忌用酸㊁辛㊁热㊁锐性的饮食ꎮ尤其病程久者ꎬ身体虚弱ꎬ饮食以补养肝肾食品为宜ꎬ多吃些有营养㊁易消化吸收的饮食ꎮ食物是保持体内三根七素平衡的物质基础ꎬ换句话说就是人活着的物质基础ꎮ所以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搭配饮食可以给治疗疾病带来辅助治疗的作用ꎬ也是延年益寿的必备法宝ꎮ4㊀起居护理长期积累性损伤是促成椎间盘退变的因素ꎬ也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诱因ꎮ约1/3的患者发病时无明显外伤史ꎬ即使有外伤史ꎬ往往也是积累劳损基础上的最后一次外力所致[4]ꎮ因此治疗后应配戴腰围ꎬ是非常有必要的ꎬ尺码大小要合适ꎬ以支撑固定腰部ꎬ避免过度弯曲ꎬ引起复发ꎮ平日应保持正确坐姿ꎬ不可站㊁坐姿过久ꎮ潮湿或寒冷均可使体内的三根七素平衡失调ꎬ是腰间盘突出的另外诱因ꎮ因而注意保暖是防止病情再次复发ꎮ另外注意休息ꎬ避免连续疲劳工作ꎬ也不可做暴发性用力强的工作ꎮ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弯腰或扭腰ꎬ保持上身挺直ꎬ不要坐过低的椅子ꎬ不要提重物ꎮ围腰佩戴3个月ꎬ坚持进行腰背肌训练ꎮ4㊀讨论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多发病ꎮ并且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ꎮ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给病人传达正确的护理理念能让患者减少和避免该病带来的种种困扰和病情的复发ꎮ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ꎮ在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ꎬ蒙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传统医学不落后于医学主流的必经之路ꎮ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同时根据疾病不同程度给予饮食ꎬ起居ꎬ蒙医特色技术等方面的精细化护理ꎬ对患者恢复健康起到重要作用ꎮ参考文献[1]伊希巴拉珠尔.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ꎬ1998:219-220.[2]赵辉.倪才方.唐天驷.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ꎬ7(7):641-642. [3]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蒙医学[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86:173.[4]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4:216-17.2018年7月23日收稿蒙医护理特色优势及未来展望马德莉(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ꎬ内蒙古㊀呼伦贝尔㊀021000)摘㊀要㊀蒙医护理学是蒙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ꎬ通过对老㊁弱㊁病㊁残㊁幼加以护理ꎬ从而达到促进健康㊁延年益寿㊁治疗疾病的目的ꎮ在长期的发展中ꎬ逐步形成了具有独到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优势ꎮ本文从蒙医护理学科的发展进程㊁蒙医护理特色优势以及蒙医护理未来发展前景展望等几方面浅谈自己的想法和拙见ꎮ关键词㊀蒙医护理ꎻ特色优势ꎻ展望中图分类号:R291.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6-6810(2018)09-0078-03㊀㊀蒙医护理学是蒙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ꎬ通过对老㊁弱㊁病㊁残㊁幼加以护理ꎬ从而达到促进健康㊁延年益寿㊁治疗疾病的目的ꎮ蒙医护理学与蒙医学的产生发展是同步的ꎬ蒙医㊁蒙药㊁蒙护三者是以治疗疾病为共同目标的统一体ꎬ可以说自从有了蒙医药ꎬ就有了蒙医护理ꎮ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论著的基础上ꎬ结合自己多年的护理临床经验ꎬ就目前我区蒙医护理学的发展㊁蒙医护理学较现代护理学的特色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加以梳理和深入分析ꎬ旨在传承和发扬蒙医护理的传统及精髓ꎬ充分发挥优势特色ꎬ进一步提高蒙医护理整体水平ꎮ1㊀蒙医护理学科的发展蒙医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与蒙医学的渊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ꎮ公元12世纪前ꎬ是古代蒙古传统医药的萌芽和积累经验阶段[1]ꎮ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蒙古人ꎬ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简单的医药常识ꎮ在疾病治疗过程中ꎬ由医生同时充当护理者的角色ꎻ而在疾病恢复过程中ꎬ护理工作主要由家属来承担ꎮ公元13世纪~16世纪ꎬ是古代蒙古传统医药的形成阶段ꎮ蒙古族人民的祖先ꎬ很早以来就非常重视并强调滋补强身㊁提高和激发抵抗疾病的能力和体内积极因素[2]ꎮ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食膳要»一书ꎬ详细论述了酸马奶等多味乳制品㊁羊肉等多种肉制品及谷物粮食㊁蔬菜瓜果的强身功能ꎮ此外还包含了有关养生避忌㊁服药时忌㊁四时饮食所宜等丰富的内容ꎬ为蒙医饮食起居护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ꎮ公元16世纪~20世纪ꎬ是蒙医学系统化的阶段ꎮ这一时期所著的蒙医学古籍中ꎬ包含了大量的蒙医护理理论ꎬ详尽地描述了关于行为起居护理㊁饮食护理㊁给药护理㊁疗术护理等蒙医基础护理学的内容ꎮ著名的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在«甘露四部»中记载 要信奉医生㊁药物和护理者 ꎬ可以看出近代蒙医药非常重视护理工作ꎮ公元20世纪中叶至今ꎬ是现代蒙医学阶段ꎬ具备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医护理学理论及学科体系ꎮ尤其是87㊀㊀㊀㊀㊀JournalofMedicineandPharmacvofChineseMinorities㊀Septembeer2018ꎬVol.24No.9新中国成立后ꎬ蒙医药实现了全面发展ꎬ蒙医医院㊁综合医院蒙医专科的建设逐渐形成规模ꎬ诸多医生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护理知识经验ꎬ进一步丰富并系统化了蒙医护理学理论ꎬ1999年出版发行了代表性作品«蒙医护理学»ꎮ蒙医临床护理已经形成规范ꎬ蒙医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ꎬ蒙医护理学术研究生机勃勃[3]ꎬ一支专业的蒙医护理队伍已经建立起来ꎮ2㊀蒙医护理特色优势与现代西医护理学相比ꎬ蒙医护理在理论体系及护理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ꎬ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ꎮ2.1㊀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施护㊀现代护理理论的核心是系统化整体护理ꎬ以病人为中心ꎬ蒙医护理学的主要核心则是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施护ꎮ不同于西医 辨病施护 的护理程序ꎬ蒙医护理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施护的方法ꎬ同证同护ꎬ异证异护ꎮ包括调体素㊁标本兼护㊁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㊁正护与反护㊁预防护理等方面ꎬ根据不同的病症扶正㊁祛邪ꎬ并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ꎬ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㊁出现不同症候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ꎬ灵活运用ꎬ因人㊁因时㊁因地制宜ꎮ尤其是预防护理ꎬ以 未病先防 和 既病防变 为原则ꎬ从预防疾病发生向维持良好生命质量的需求转变ꎬ防止并发症ꎬ防止康复期病情反复ꎮ突出了蒙医在了解病因㊁观察病情㊁诊断㊁治疗㊁护理㊁预防中的整体观ꎬ完全符合传统医学 治未病 的核心理念ꎮ蒙古文化的传统习俗如卫生习俗㊁居住蒙古包和文体娱乐活动等都对卫生保健㊁预防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ꎮ天然的蒙医药品种繁多ꎬ资源丰富ꎬ用于防治疾病可以大大降低因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引起的药源性疾病ꎮ2.2㊀独特的护理原则㊀蒙医护理具有独特的护理原则ꎬ包括整体观原则㊁寒热平调原则㊁引病外除原则ꎮ这些蒙医护理原则中包含了丰富的辨证主义观点[4]ꎮ2.2.1㊀整体观原则㊀根据脏腑脉络的病理变化㊁局部与整体的密切联系㊁患者自身体质及外界环境对病变的影响等等ꎬ进行全面观察ꎬ正确认识疾病ꎬ灵活掌握ꎬ从而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ꎬ如 伏天不宜洗温泉 九天不宜放血 等理论ꎮ2.2.2㊀寒热平调原则㊀遵循寒热相博的辨证观点ꎬ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ꎬ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ꎬ把 调节寒热 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贯穿始终ꎮ寒热这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ꎬ在自然界和人体各部位普遍存在ꎬ因此祛病健身也必须全面考虑ꎬ保持寒热的相对平衡ꎮ蒙医学把疾病分为寒性和热性两类ꎬ赫依和巴达干属于寒性ꎬ血病和希拉属于热性ꎬ虫病和希拉乌苏寒热并存[4]ꎬ如果体内寒热失去应有的相对平衡ꎬ就会产生疾病ꎮ同时蒙医学把各类药物也分为寒性和热性两类ꎬ寒病用热性药ꎬ热病用寒性药ꎬ从而达到寒热相平衡ꎮ在此过程中ꎬ结合饮食㊁起居㊁疗术等护理ꎬ与药物治疗相配合就很重要ꎮ如治疗关节僵痛㊁妇女寒性病要用色布苏疗法㊁皮疗㊁陈羊粪疗法等热性疗法治疗ꎬ而把这些治疗措施安排在春季ꎬ最好是在蒙古历六月(农历三月)进行ꎬ这样见效快ꎬ效果好ꎮ2.2.3㊀引病外除原则㊀蒙医学认为疾病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ꎬ根据各种疾病的渗透㊁变化规律ꎬ遵循由特定部位引病外除的辨证治疗原则ꎬ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ꎬ变通运用缠㊁蒸㊁发汗等传统疗法ꎬ进行对症治疗与护理ꎮ贴敷㊁拔罐㊁放血㊁涂抹等传统方法ꎬ都是直接将疾病引出的方法ꎮ例如放血疗法ꎬ就是通过放出病血ꎬ达到疏通脉络或开启脉络㊁促进气血运行㊁清血热㊁调体素的目的ꎮ«四部医典 放血部»中说: 在引病外除的疗法中放血为最佳 [5]ꎮ用放血疗法不仅可以把 病毒 直接引出来ꎬ而且能够对附近的接受器官给予刺激ꎬ强化神经系统和体液循环的调节功能ꎬ从而达到尽快治愈疾病的目的ꎮ另外该疗法还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ꎬ例如某些疾病ꎬ如不及时放血ꎬ其余邪和恶血可能会引起痈疽㊁痞块等严重病症ꎮ2.3㊀科学的护理方法㊀蒙医基础护理包括起居护理㊁饮食护理㊁用药护理及疗术护理等方面ꎬ重视人体与自然环境㊁饮食㊁躯体语言心理等3活动间的相互平衡ꎬ将健康长寿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ꎮ这些护理方法与诊断㊁治疗㊁用药等密切配合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ꎮ2.3.1㊀起居护理㊀是指通过身语意三业护理ꎬ调节机体三根七素ꎬ促进健康㊁防病治病ꎮ根据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生理特点㊁体力以及病因㊁病种等情况合理调整身语意三业ꎬ强调一切适度ꎮ特点是结合季节环境的变化调节人的活动ꎮ蒙医学上将1年分为初冬㊁严冬㊁春㊁雨季㊁夏㊁秋季6个季节ꎬ要保持身体健康㊁精神充沛㊁益寿延年ꎬ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ꎬ根据自然环境的的变化ꎬ适当的节制和安排饮食起居㊁作息劳逸等ꎮ2.3.2㊀饮食护理㊀蒙医认为食药同源ꎬ注重饮食护理ꎬ推崇辨证择食ꎬ即结合病人的体质㊁病情㊁季节变化等调节饮食的性㊁味㊁量ꎮ饮食摄入的量要适当ꎬ 胃内食物占四分之二ꎬ饮品占四分之一ꎬ另四分之一应为空 饭前喝饮品使人消瘦ꎬ饭后喝饮品使人发胖ꎬ饮品和食物一同进食使人胖瘦得当 [5]ꎮ注意饮食卫生ꎬ避免变味㊁变质㊁有毒的食物ꎬ防止不当的搭配ꎬ如水果和奶类㊁葱与蜂蜜等ꎮ还特别强调服用蒙药时对饮食的禁忌ꎬ如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ꎻ服补药忌食茶叶㊁萝卜ꎻ水肿患者忌食硬固㊁油煎㊁生冷等食物ꎻ热性病患者忌食辛辣㊁油炸食物ꎻ消化不良㊁泄泻㊁腹痛忌食生冷食物等ꎮ这些多年临床经验中不断总结出的理论ꎬ与中医药学的饮食禁忌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ꎮ2.3.3㊀给药护理㊀蒙医实施给药护理的特点是根据药味㊁药效㊁药性ꎬ结合病人病情ꎬ不同途径给药ꎮ蒙药有六味ꎬ即甘㊁酸㊁咸㊁苦㊁辛㊁涩ꎮ六味各自有其性质及功效ꎬ总的来说 甘酸辛咸味药物治疗赫依病ꎻ苦甘涩味药物治疗希拉ꎻ辛酸咸昧药物治疗巴达干病ꎮ [6]根据不同的病症分别采取早晨空腹㊁食前㊁食中㊁食后㊁食间㊁食药交替㊁不定时数次服用㊁饮食中放药服用㊁药与食相兼服用㊁睡前服用等多种不同的传统服药方法ꎮ蒙药还多用药引ꎬ一般用温开水㊁蜂97中国民族医药杂志㊀2018年9月㊀第24卷㊀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蜜㊁冰糖㊁酒㊁奶㊁肉汤等做药引服用ꎮ2.3.4㊀疗术护理㊀蒙医独特的传统外治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ꎬ包括艾灸㊁火罐㊁按摩㊁推拿㊁冷热敷㊁熏洗㊁盐疗㊁沙疗㊁坐疗㊁催吐㊁泄泻㊁贴敷㊁涂擦㊁浴足㊁药浴㊁ 尼如哈 策格 安代 疗法等ꎬ均属于蒙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ꎮ这些疗法操作简便㊁行之有效ꎬ适应范围广㊁无毒副作用ꎬ大大丰富了蒙医护理的内容ꎮ护理贯穿于操作的全过程ꎬ如盐疗ꎬ在操作前要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ꎬ做好用物准备ꎬ选择好盐疗部位ꎻ治疗过程中ꎬ要密切观察病人状态ꎬ掌握合适的时间ꎻ施疗结束后要注意避免受风着凉ꎬ不食用生冷㊁不宜消化的食物等ꎮ3㊀蒙医护理前景展望随着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ꎬ蒙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ꎮ在突出传统医学特色的基础上ꎬ要更快的适应现代医学模式与人类健康发展的需求ꎬ既延续传统蒙医护理的精髓ꎬ又体现蒙医护理特色及优势ꎬ同时还要融入现代护理学的理念ꎬ才能实现对蒙医护理的传承和发扬ꎮ3.1㊀规范蒙医临床护理㊀蒙医护理同蒙医药学一样ꎬ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防病治病中不断思考和总结的智慧结晶ꎬ并在实践中渐渐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ꎮ但是ꎬ受历史和文化的局限性影响ꎬ有许多散落在民间㊁宝贵的护理经验还没有形成理论规范ꎬ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ꎬ大大限制了蒙医护理学的发展ꎮ近年来ꎬ我区完善并制定了«蒙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蒙医护理技术指导手册»等标准ꎬ对临床疾病的辨证施护常规㊁技术操作规程㊁护理文件书写㊁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范ꎬ填补了全国蒙医护理实践指南的空白ꎬ有了明确的行业标准化管理参考依据ꎬ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ꎮ同时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了 民族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 ꎬ实现了蒙医护理体系及技术质量标准与同级综合医院的运行一致ꎬ确保蒙医护理管理跟上了时代的步伐ꎬ进一步地走向规范化ꎮ今后ꎬ还要继续不断地归纳㊁探讨㊁总结ꎬ进一步规范充实蒙医护理方案及蒙医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ꎮ积极研究及开展蒙医护理技术ꎬ促进蒙医护理向标准化㊁规范化和制度化全面发展ꎬ促进蒙医护理事业持续㊁稳定㊁健康㊁快速发展ꎮ3.2㊀注重蒙医专业护理人才培养㊀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扎实的蒙医理论基础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蒙医护理人才ꎬ是蒙医护理发展的关键ꎮ以前的蒙医护理人才主要来自于蒙医护士学校ꎬ没有专门的教材ꎬ也缺乏成熟的师资力量ꎮ2000年后随着国家及自治区政策的调整和倾斜ꎬ逐渐开办了大专及本科蒙医护理高等教育院校ꎬ专门培养高级蒙医护理人才ꎮ蒙医护理教材日臻完善ꎬ教学水平日益提高ꎬ同时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ꎬ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ꎬ一批批的高学历高水平蒙医护理人才正在不断地充实进各蒙医医院㊁蒙医专科的临床护理一线ꎬ并通过不断的继续教育㊁进修学习㊁优势互补㊁区间合作与交流等方式ꎬ培养适应新世纪蒙医护理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ꎮ3.3㊀积极开展蒙医护理学术研究㊀2003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蒙医护理专业委员会ꎬ致力于提升蒙医护理学术水平ꎬ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与优势ꎬ凝聚蒙医护理专业学术力量ꎬ每年均组织全区及八省区蒙医护理学术交流ꎬ创建了内容新颖㊁特色突出㊁影响深远的蒙医护理学术交流平台ꎬ有力地促进了蒙医护理学术的发展ꎮ近年来ꎬ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共识[7]ꎮ护理科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动力ꎬ要强化科研意识ꎬ重视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ꎬ选拔中青年护理学科带头人ꎬ以促进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ꎮ民族医院护理人员文化层次相对较低ꎬ护士科研意识较薄弱ꎬ给护理科研带来很大的困扰ꎮ但是蒙医药学发展到今天ꎬ政策的支持㊁患者的信赖㊁良好的蒙医药资源环境ꎬ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ꎬ给广大蒙医护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和发展的空间ꎮ既有传统蒙医文化精髓的宝贵传承ꎬ又结合进现代护理学理念ꎬ有众多未知的护理研究对象等待挖掘ꎬ大量的护理理论及实践问题等待去探索㊁研究解决ꎮ随着近年来高学历蒙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及引进ꎬ护理队伍的实践㊁教学㊁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ꎮ自治区 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 正在实施ꎬ蒙医护理正处于一个腾飞的阶段ꎮ让我们抓住机遇ꎬ不断地迎接挑战ꎬ探索新的护理理论㊁护理方法和先进的护理技术以指导临床实践ꎬ让蒙医护理的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ꎮ参考文献[1]巴 吉格木德ꎬ蒙古医学简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ꎬ1997:7-8.[2]策 苏荣扎布ꎬ蒙医学百科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ꎬ2012:114.[3]董连荣.蒙医护理展望[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ꎬ2013ꎬ19(3):80-81.[4]阿古拉.谈蒙医护理学特色及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ꎬ2009ꎬ15(3):78-79.[5]宇妥 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ꎬ1977:115-116.[6]伊希巴拉珠尔著ꎬ钢卓力克编译.蒙医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ꎬ2007:70.[7]卢晓苇.提高地市级中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ꎬ2010ꎬ18(8):695-696.2018年7月3日收稿08㊀㊀㊀㊀㊀JournalofMedicineandPharmacvofChineseMinorities㊀Septembeer2018ꎬVol.24No.9。
蒙医药治疗冠心病

蒙医药治疗冠心病汇报人:日期:•蒙医药治疗冠心病概述•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选择•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针灸疗法目录•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饮食调理•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康复训练与心理调适•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01蒙医药治疗冠心病概述03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现状目前,蒙医药治疗冠心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
01蒙医药历史悠久蒙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02蒙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蒙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蒙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历史与现状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蒙医药对冠心病的认识蒙医药认为冠心病属于“心刺痛”、“心痛”等范畴,主要由气血运行不畅、寒邪入侵、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原则蒙医药治疗冠心病以调理气血、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原则,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
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蒙医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药物有红花、赤芍、丹参、檀香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蒙医药治疗冠心病注重整体调理,从患者的体质、病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针灸推拿等。
特点蒙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价格低廉等优势。
此外,蒙医药治疗冠心病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
优势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特点与优势02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选择蒙药“古日古木-18”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蒙药“阿嘎日-35”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蒙药“苏格木勒-18”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蒙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蒙药进行配伍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注重药物配伍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在蒙药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注重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于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

关于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蒙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蒙古族医药为主要特色,继承了古老的蒙古族医药传统,同时吸收了汉族、藏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的医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医药的重视和关注,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推动了传统医药学科向现代科学的转型。
蒙医药中所提倡的“以病名制方”、“养生保健”等理念,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预防医学等理念相契合,为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支撑。
同时,蒙医药在草药采集、质量控制、药效评价、药物制剂等方面的研究,也为传统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传统医药学科的发展。
其次,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加强了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传统医药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
通过与现代医学的良好对接,蒙医药得以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受到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促进了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能够促进我国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再次,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对蒙古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蒙古族地区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传承区域之一,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方面,蒙医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当地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另一方面,蒙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文化适宜的医疗服务,对保障和改善民众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蒙医药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蒙医药在学术研究上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完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大对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支持。
其次,蒙医药在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提高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试论关于蒙医临床治疗的几个特点

试论关于蒙医临床治疗的几个特点摘要:蒙医认为蒙医临床治疗是研究人体合理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使患者早日康复的一门学科。
这一学科中包括着蒙医基础知识、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各科病症的治疗知识。
蒙医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
由于其本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而不能建立固定的医疗设施,如发生疾病就要寻找就近的少数医生,或者医生只能进行巡回医疗的方式为病人治疗。
关键词:试论;蒙医;临床;特点这样医生即要对疾病做出诊断,又要给病人调剂药物。
临床治疗工作由医生交给患者家属完成,蒙医的这种传统治疗方法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民族医学发展的政策。
古老的游走性治疗方法被固定的各类医院所代替,随即出现了各种独立学科,蒙医治疗学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充实并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在内蒙古各地蒙医医疗机构中有着许多从事蒙医治疗的人员,在日常临床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蒙医治疗管理的特点谈几点看法。
一、应重视蒙医治疗人员的培训由于蒙医药学的独特性,蒙医治疗工作规范化起步晚,现从事蒙医临床治疗工作的大多数都是西医治疗专业学校毕业者,只有一小部分是蒙医治疗专业毕业的护士。
因此,临床工作中首先遇到的将是蒙医基础理论,临床学科病变分类方面的术语不同。
另外就是语言文学应用上的困难,这是由于在内蒙古草原的牧民比较接受蒙医的治疗方法,住院接受治疗的绝大部分是蒙古族患者,要想交流就要懂得民族语言。
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不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还是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治疗,语言所产生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这两个问题必须靠继续医学教育或是培训班的方法来解决。
(1)全体蒙医治疗人员要正确认识蒙医药治疗的重要意义,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在数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中积累的传统医疗实践为基础,吸收各兄弟民族及国外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影响和指导下,逐步形成独特的民族医学,蒙医治疗学是蒙医的一个组成部分,搞好治疗就是对临床蒙医治疗的最大的帮助。
蒙医诊治慢性胃炎的特色及优势

蒙医诊治慢性胃炎的特色及优势蒙医用整体观、辨证法诊治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及优势。
笔者从蒙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胃病蒙医古典记载、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辨证分型论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标签:慢性胃炎;蒙医;诊治;特色;优势蒙医胃病是指不同因素下消化之能相对平衡失调导致上腹部不适、疼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病的统称[1]。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病,以胃镜检查诊断为主。
慢性胃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2]。
本文对蒙医诊治慢性胃炎特色及优势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JP]1蒙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常以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为特点,主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感,可伴有反酸、嗳气、纳差、恶心、黑便等。
蒙医认为,本病起因主要由于“巴达干”偏盛客于胃内并与“希拉”、“赫依”相搏,导致胃火衰败,进而功能紊乱所致。
根据临床症状及脉象、舌象、尿等表现,本病属于蒙医“巴达干希拉” [3]或“胃包如病初、中期”[4]病范畴。
2胃病的蒙医古籍记载关于蒙医胃病的分型,在蒙医经典著作的记载很多而且特别详细,如《四部医典》中记载为胃病分为寒、热两种,其中寒有九种、热有六种,简略为八种[5]。
17世纪后人们对胃病的基础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兰塔布》中开始把病从性质上分型,注重基础病,只分为寒、热两种。
此后《蓝玻璃》[6]、《蒙医金匮》[7]等书籍当中胃病分为寒、热,并记载了胃病的赫依、希拉、巴达干,齐素(血)的症状和治疗的药物。
《甘露四部》[8]、《通瓦嘎吉德》[9]等书籍当中也有记载。
《蒙医药学注释大辞典》[1]中分为胃寒,胃热和包如性三种,胃病的赫依、希拉、巴达干,齐素作为专题解释。
《哲对宁诺尔》[10]中写到胃赫依病的症状为胃痛如刺、嗳气,干呕或者肠鸣腹泻;胃希拉病为腹泻或呕吐;胃巴达干病的症状为胃闷痛,凉性食物难消化,进食后出冷汗又疼痛、馋食,呕吐粘液,下利清谷;胃齐素病为盛寒、盛热均疼痛。
探讨蒙药复方联合治疗慢性胃肠炎临床体会

探讨蒙药复方联合治疗慢性胃肠炎临床体会一、蒙药复方的基本特点蒙药复方是蒙医药学的特色之一,它是通过结合蒙医传统药物理论和现代药物研究,采用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中药复方。
蒙药复方的制备过程独特,采用特殊的制药方法和药物配伍规律,使得其药效更加全面、有效。
在治疗慢性胃肠炎时,蒙药复方能够全面调理脾胃,平和气机,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胃痛、胃酸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具有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的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蒙药复方联合治疗慢性胃肠炎的疗效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蒙药复方能够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加强胃肠道黏膜修复,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蒙药复方还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增加胃酸分泌,加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和食物不耐受症状。
蒙药复方还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胃痛、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蒙药复方联合治疗慢性胃肠炎进行了一些临床观察和总结,得出了以下一些临床体会:蒙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能够全面调理机体,提高治疗的综合疗效。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蒙药复方对胃肠道的多种症状均能够产生显著的缓解作用,包括胃痛、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
蒙药复方具有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的特点。
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疗效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出现反复。
这说明蒙药复方能够从根本上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机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对慢性胃肠炎起到了持久的治疗作用。
蒙药复方还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患者在服用蒙药复方后,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等情况,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治疗的顾虑。
这说明蒙药复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蒙药复方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患者在服用蒙药复方后,不仅身体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心情也得到了一定的舒缓。
他们的食欲、精神状态、体力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医药的特色优势探讨
摘要:世界上一切高水平的传统医学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察和积极调整。
同时注意天然药物的应用和心灵手巧的技艺,这是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
我们要在这基础上发扬广大。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特色蒙医蒙药优势
蒙医蒙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蒙古民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蒙医蒙药知识,并虚心地吸收了中医药学、臧医药学、印度医药学的经验和理论,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蒙医药学体系,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
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
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
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
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蒙古族谚语说:“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
它从呻吟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
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
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
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阿拉伯半岛、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自然地交会在一起。
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蒙医药注入新的活力,从此蒙医药在人民长期实践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其它医学以阴阳五行学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论,又经老一辈蒙医学家联系实际发展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蒙医学体系。
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的名著《四部医曲》、《甘露之泉》等系列著作,系统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验方等从理论上做了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对寒症的理论和对“六
基症”的全面论证,补前人之不足,发前人所不发,对蒙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定了重要的作用。
“三根”学说和辨证论治。
“赫依”、“协日”、“巴达干”是人体先天固有的、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称为“三根”。
三根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人体功能得以正常运转。
如果三者中的任何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平衡失调,则导致疾病的发生。
蒙医诊治疾病理论的核心称为“三根”学说。
由此可见,蒙医学体系具有一定特点,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为生理、病理基础。
而以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对象的别具一格的临床医学。
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的范例。
今天蒙医蒙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蒙医、西医、中医等少数民族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始进入现代化生产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为人民健康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蒙医药的特色优势
(1)大辨证中包含着小辨证的用药方法。
中医以药材配伍,而蒙医以成药配伍,成药本身就是一个复方制剂。
根据患者的个体,成药配伍后确定早午晚用药,早午晚构成了适合于个体患者的大的复方体系,而各个蒙成药就变成了套在大复方中的小复方,于是就形成了大辨证中套着小辨证的用药特点。
(2)蒙药材的炮制理论特色。
蒙药的炮制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药材的炮制方法是围绕“三根”理论建立的。
对同一个药材,根据治疗目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因为炮制方法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疗效。
例如,寒水石,蒙医根据用药目的的不同有三种炮制方法,分别为热制、凉制和奶制。
热制用于寒性疾病,凉制用于热性疾病,奶制用于温补强身。
(3)蒙医药具显效的疾病种类。
①风湿、类风湿等风寒类疾病②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冠心病、中风、高血压、高血脂③消化系统的疾病:胃溃疡、病毒性肝炎④跌打损伤⑤内分泌紊乱⑥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的疾病⑦妇科疾病⑧疑难病症: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癫痫、骨质疏松。
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积极支持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族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民族医药企业和知名品牌。
内蒙古是蒙药的原产地和发祥地,蒙药产业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所限,传统蒙医药在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蒙药产业的发展。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全面客观对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状况做出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及内蒙古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和影响蒙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提出科学合理发展内蒙古蒙药产业的策略,对于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乃至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通过对当前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各环节进行全面详实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在客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蒙药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准确的定位,找出了存在的关键性困难、问题及潜在优势,并结合当前国家、内蒙古医药产业政策,从构建管理体制创新
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政策环境保障体系四个方面,以及实现科研、药用资源、工业生产、人才、文化五个环节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内蒙古蒙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策略,对于研究制定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推动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保障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