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精选】
品中国文人辛弃疾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辛弃疾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就像是跟着辛弃疾来了一场超酷的穿越之旅,从他金戈铁马的沙场,一路走到他低吟浅唱的诗词世界。
辛弃疾啊,那可是个超级酷的人物。
在我眼里,他就像一个身负绝世武功,又满怀文艺气质的大侠。
他出生的时候,北方已经沦陷在金人手里,那感觉就像自己家的大院子被坏蛋占了一大半,心里得多憋屈啊。
可辛弃疾可不是那种只会唉声叹气的人,他打小就立志要把金人赶出去,恢复中原大地的荣耀。
你看他年轻的时候,拉起一支队伍就和金兵干上了。
那场面,就像电影里的英雄出场,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在战场上杀得金兵人仰马翻。
他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每次读都感觉热血沸腾。
想象一下,晚上喝了点小酒,醉醺醺地把宝剑拿出来,借着灯光看那剑刃,心里想的全是在军营里和兄弟们冲锋陷阵的场景。
这哪是一个文弱书生啊,分明就是一个铁血战士。
辛弃疾的一生也是够坎坷的。
他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可南宋朝廷那些人啊,就像一群胆小怕事的老鼠。
他们看到辛弃疾这么猛,心里不是高兴,而是害怕。
怕辛弃疾把金人惹急了,也怕他功高盖主。
所以呢,辛弃疾老是被那些当官的打压,一会儿被调到这儿,一会儿被调到那儿,就是不让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辛弃疾可没有被这些挫折打败,他把满心的壮志和对朝廷那些昏官的不满都写进了诗词里。
他的词就像一颗颗子弹,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就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来说吧,他看着自己的宝剑,心里痒痒的想上战场,可又没人理解他,只能气得直拍栏杆。
我都能想象到他当时那个又气又无奈的样子,就像一个满腔热血却被堵住出口的火山。
他的田园词写得也很有意思。
被朝廷排挤后,他就到乡下种地去了。
但他种地也种得与众不同,别人种地可能就只关心收成,他呢,种地的时候还不忘写词吐槽一下人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看,在稻田里,闻着稻花的香味,听着青蛙呱呱叫,这画面多美好。
可在这美好的背后,还是能感觉到他那颗不甘的心。
品中 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读后感》读了《品中国文人》这本书,就好像在历史的长河中来了一场奇妙的旅行,与那些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书里的那些文人,一个个都像是从历史的画卷中走出来的,鲜活而生动。
他们不再是课本上干巴巴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真实人物。
比如李白,以往我只知道他的诗豪放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觉得他就是个洒脱不羁的大诗人。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他的人生远不止这么简单。
李白一心想要入朝为官,一展抱负,可官场的黑暗和复杂让他碰了一鼻子灰。
他满怀希望地走进那扇门,却又带着满心的失望离开。
他游历四方,看似逍遥自在,可内心深处的那份苦闷和无奈又有谁能懂?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喝得醉眼朦胧。
那时候,他刚刚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
他望着窗外的月亮,嘴里喃喃自语:“这长安,容不下我李白啊!”说着,眼泪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他拿起酒壶,又猛灌了一口,酒水洒在他的衣服上,他也浑然不觉。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迷茫,那种怀才不遇的悲愤。
还有杜甫,以前我只觉得他的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觉得他是个心系天下的大善人。
但从书中,我看到了他生活的艰辛。
他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一家人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有一回,他们住在一个破旧的茅草屋里,外面下着大雨,屋里也到处漏雨。
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妻子在一旁默默流泪。
杜甫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无奈。
他想要给家人一个温暖的家,可自己却无能为力。
他只能拿起笔,把心中的痛苦和对百姓的同情都写进诗里。
苏轼也是让我感触颇深的一位文人。
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多次被贬。
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让人佩服。
有一次,他被贬到黄州,生活过得十分清苦。
但他却能在东坡上自己种地,还发明了“东坡肉”。
他和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自怨自艾。
有一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划船游玩。
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都被淋成了落汤鸡。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三一文库()/读后感〔《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文字清新,内容朴实。
读了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篇一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刘小川笔下的文人,好像就像老百姓的左邻右舍,似曾相识。
热爱祖国的屈原,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性格直爽的嵇康,“种豆南山下”自然派的陶渊明,活力四射的李白…他们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文人?凭屈原百折不挠的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甚至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凭司马迁为了《史记》生命退居其次,官职,友谊…一切都不重要了;凭杜甫有一双看清普天下苦难的眼睛…他们都能先知先觉,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他们都能坚持自我想法,是因为他们一肚的真才能。
《品中国文人》共叙述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一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
而且要慢慢的品,细细的品。
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量,中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屈原三次流放,加起来可能有二十多年,踉跄足迹踏遍荆楚,与神巫、与草杯木鱼虫鸟兽对话,诗境,句法都是“走”出来的。
流放出诗人,颠沛写华章。
精神是自由喷射谋求着自由的表达。
屈原以他的大悲之鸣见证了楚国之亡。
他以楚声表达了楚国,楚国在他的笔下获得了重生。
屈原那个年代,思想是活跃的,情感是奔放的,艺术是自由的,世界是敞开的,神灵是亲切的,自然是浑成的。
品过屈原再让我们走进司马迁吧,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司马迁独行多年,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
短暂的停留,然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
路上的感觉真好,我们只能凭借想象概括:那些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那郁闷之后的豁然开朗-----行文至此,真想跑到司马迁的快乐里边去,摸摸,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品中国文人》,文字清新,内容朴实。
读了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篇一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刘小川笔下的文人,好像就像老百姓的左邻右舍,似曾相识。
热爱祖国的屈原,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性格直爽的嵇康,“种豆南山下”自然派的陶渊明,活力四射的李白…他们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文人?凭屈原百折不挠的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甚至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凭司马迁为了《史记》生命退居其次,官职,友谊…一切都不重要了;凭杜甫有一双看清普天下苦难的眼睛…他们都能先知先觉,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他们都能坚持自我想法,是因为他们一肚的真才能。
《品中国文人》共叙述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一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
而且要慢慢的品,细细的品。
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量,中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屈原三次流放,加起来可能有二十多年,踉跄足迹踏遍荆楚,与神巫、与草杯木鱼虫鸟兽对话,诗境,句法都是“走”出来的。
流放出诗人,颠沛写华章。
精神是自由喷射谋求着自由的表达。
屈原以他的大悲之鸣见证了楚国之亡。
他以楚声表达了楚国,楚国在他的笔下获得了重生。
屈原那个年代,思想是活跃的,情感是奔放的,艺术是自由的,世界是敞开的,神灵是亲切的,自然是浑成的。
品过屈原再让我们走进司马迁吧,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司马迁独行多年,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
短暂的停留,然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
路上的感觉真好,我们只能凭借想象概括:那些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那郁闷之后的豁然开朗-----行文至此,真想跑到司马迁的快乐里边去,摸摸,看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三篇篇一:品中国文人读后感得到此书,如获至宝,很想向旁人推荐,可又困于描不准对象.先生的书,国学之道,血性之笔,人性深处的哲思.我爱男作家的书,只因我爱上有血性的文笔.正如此书,血液与灵魂穿梭,文学与哲学交融,把人文艺术拉向一个新的高度.文人的世界,有道不完说不尽的美.这美,暇思无穷…众看当代人的审美观,舞台上的吼吼叫叫,是他们无比顶级的追随.百年之后,他们只不过是台上唱小曲的戏子,终究改变不了被人们娱乐消遣的角色.翻看历史长河,多少杰出文人的光彩是无法掩盖,每一个文人都有自己的棱角,都有自己的艺术,影响着华夏人民千年的艺术.历史是河,文人就是河中那翻滚不停息的波浪.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司马迁则是最惊人的那颗骇浪,当科学家们拿着尺子衡量着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司马迁则在几前年前就拿起了尺,量下了华夏人民的源头,秦始皇创下了万里长城,而汉武帝培养了大史学家司马迁.近来在杂志看到了一句这样的话,南唐后主李煜,是失败的皇帝,又是失败的男人.我不禁有点吃惊, 李煜是失败的皇帝,可是,又有谁可以写出像<虞美人>这样的千古绝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古今,谁有?在政治上失意,是古代文人的通病,李白,杜甫,苏东坡,谁没有?只是李煜文学上的成就远远胜于政治上的成就.说李煜又是失败的男人,那更是大错特错了!大周后与小周后,两位绝代佳人,人称东吴时的二乔.大周后与李煜灵与肉的结合,可畏是人类情感的颠峰,小周后得知李煜的消息,被气的溢血而死.那个跳着金莲舞的绝世美人,调戏着皇帝赵光义,大力的挥霍着为之建金莲台,等到七月七之日,赵光义垂涎已久的日子,娘翩翩起舞,在无比风光的金莲台上,跳起了金莲舞,她娇娜的身姿始终是背对着赵光义的宫殿,绝世的容颜面向着南方,心里默默的念道,今天国主四十一岁大寿,娘为你跳金莲舞.好感人的一刹那,原来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她得不到李煜,她的心却这般忠贞李煜,放着大宋江山的娘娘不做,七月七日,她香消玉损.所以李煜,这不是文人的魅力,又是什么的魅力?篇二:读《品中国文人》有感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中国文人读后感。
《中国文人读后感》是一本集合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和读后感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文人的诗词和散文,以及后人对这些作品的感悟和评论。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是苏轼的《赤壁赋》。
这篇赋文是苏轼在赤壁之战后写的,他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战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憎恶和对人民的深情。
苏轼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读完这篇赋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苏轼对战争的悲愤和对人民的关怀,也让我对他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苏轼,这本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其他文人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我对古代中国的文学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文人的作品,这本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后人对这些作品的感悟和评论。
这些读后感让我对这些作品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也让我对文学批评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些评论,我了解到了古代文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对文学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对古代中国的文学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学有了更深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热爱中国古代文学,也更加珍惜中国文人的情感和才华。
品中国文人曹操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曹操读后感1. “哇,曹操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就像我那天看到同桌明明自己很害怕,却还勇敢地站出来帮我对抗欺负我的人,那股子勇敢劲儿真的跟曹操好像啊!记得那次在操场,我被几个调皮的同学围着捉弄,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同桌一下子冲过来,大声说:“你们不许欺负他!”那场面,真的让我好感动。
曹操不也是这样吗,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真让人佩服!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曹操和我同桌一样勇敢。
2. “曹操的智谋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呀!”这让我想起上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小敏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如同曹操的那些奇策一般。
当时我们在玩解谜游戏,都卡在一个地方了,小敏突然说:“我们可以这样试试呀。
”然后她说出了她的想法,我们一试还真行。
曹操在战场上能想出各种计谋,小敏在游戏中也能展现出她的智慧,这真的很厉害啊!看来我们都要多多学习,变得像曹操一样有智谋。
3. “曹操的霸气真的是无人能及啊!”哎呀,就像我们班的班长,在组织活动的时候那股自信和果断,多像曹操呀!记得有一次班级要举办活动,班长站在讲台上,安排这个安排那个,特别有气势,大家也都很听他的指挥。
曹操不也是这样吗,有着强大的气场。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有点霸气,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呀!4. “曹操的野心勃勃也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呢!”就像我哥哥,一直想着要在学习上取得最好的成绩,那股冲劲跟曹操有得一拼。
有一次我问哥哥为什么这么努力,哥哥说:“我就是要做到最好!”曹操为了成就大业不断努力,哥哥为了自己的目标也很拼命呢。
难道我们不应该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吗?5. “曹操的坚韧不拔真让我佩服啊!”这不就跟我爸爸一样嘛,遇到再多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记得那次爸爸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但他每天还是努力想办法解决,一直坚持着。
曹操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坚持,爸爸在困难面前也不退缩,我们也要有这种坚韧的精神呀!6. “曹操的果断真厉害呀!”就好像那次我们出去游玩,突然下雨了,小伙伴们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小明当机立断说找个地方躲雨,那魄力像极了曹操。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
读罢写欧阳修的这部分,就像跟着一位超级有趣的导游,在宋朝的文学世界里畅游了一番,而且这位导游就是欧阳修本人。
欧阳修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个才华横溢的“学霸”。
他的文章那写得叫一个厉害,就像现在那些考试永远拿满分的超级学生。
他的文字功底就像绝世武功一样,深厚得不得了。
但他又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他的生活可丰富了。
欧阳修在文学上还是个超级伯乐呢。
他就像个星探,到处发掘有才华的人。
苏轼就是他挖掘出来的一颗超级巨星。
他看到苏轼的文章时,那反应就像是我们现在的粉丝看到自己偶像出场一样激动。
他一点都不嫉妒苏轼比自己年轻还那么有才华,反而大力推荐,这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
要是没有他,说不定苏轼还得在小角落里默默奋斗好长时间呢。
从欧阳修的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还能用自己的笔把这些乐趣记录下来,变成不朽的文字。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说,有高潮有低谷,但每一页都写满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
这也让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点小挫折算什么呢?人家欧阳修那么大起大落都能过得有滋有味,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积极面对生活,说不定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精选】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精选】这个暑假,我读了刘小川先生写的《品中国文人》,感触很深,刘小川先生写的这部书,并不是像其他的文人传记一样只是平白的语言介绍人物生平,而是走进他们,通过文献和作品了解他们的生平,再将它们汇集在一起,娓娓道来,读起来并不会使人觉得平乏无味,反而像是与书中的人物联系在了一起,随着他们命运的颠沛自己的心也跌宕起伏着,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屈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历史中我最喜欢的时期。
屈原的一生十分跌宕,服侍着一位昏庸的软蛋君主,几次被贬,又几次恢复原职,还要面对张仪这个强大的对手,是出色的政治家,变法试图让楚国富强成为霸主;也是出色的诗人,《离骚》在诗歌的历史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屈原的出身是王室贵族,可谓今天的“官二代”,可是看看古代的“官二代”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与今天的“官二代”截然不同,他们也熟读经书,能诗能画,有修养有学问,而现在的“官二代”们却截然相反。
看来,有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像外国学习,古人们的修养,古人们的品行,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我像这就是我们现在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在吧。
屈原变法失败,被贬到夷陵,在夷陵的数年间,屈原写下了《离骚》,后来秦国想要进攻楚国,屈原被复职,屈原连齐抗秦,并取得了成效,本以为屈原可以继续为楚国变法图强,秦国的张仪却对怀王一番花言巧语,屈原被囚禁在了齐国,在囚禁的过程中,屈原写下了《抽思》。
后来屈原又被流放,去了汉北蛮荒地,后来屈原又被召回,而这次怀王却被秦国拘禁。
怀王死,楚顷襄王即位,屈原被流放到南楚洞庭,写下了后人不复望其项背的《天问》,最后,抱石投入汨罗江中自尽……
纵观屈原一生,文学上成就极大的作品都是在屈原被流放活着国家毁灭时写就的,说明困境并不可怕,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在困境中或许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屈原的忠诚,才智,锲而不舍都是值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精选】不久前,我读了刘晓川的《品中国文人》一书。
读罢不禁感慨万千。
有感于刘晓川对文字拿捏,他的文字,融诗情、史识、哲思于一炉,以娓娓道来的笔触探究历史的奥秘,表现出对古人文化风度的追怀;有感于作者对中国历代文人静心地品味,这需要何等的痴心和情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开篇作家曹雪芹的自嘲,文章的开头一般起引出下文、设置悬念的作用,而这五言绝句又设置了何样悬
念呢?我想,其最想介绍的,还是“其中味“这三个字。
那么“其中味“是指什么呢?让我们举起茶杯,跟随作家刘晓川的笔触,体会作家曹雪芹的滋味吧——“一位清代作家写小说,名和利都谈不上。
“小说者流,盖出于街谈巷议?”曹雪芹这三代豪门子弟,忍饥受寒还遭人白眼,“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他每天在破窗下不停地写,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在纸上过日子。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时以已家境衰落,他从钟鸣鼎食到一贫如洗,从阔少爷到穷公子,面对食不果腹的窘迫生活,曹雪芹并没有臣服,他只过好“纸上日子”便满足,
可坚强也是有“底线”的,曹公口中不说,心中难道也不为生计发愁吗?或是说社会的腐败已令他失望不已,没有心思再去理会纷繁俗世?而面对世人的白眼,他却也真正做到了“难得糊涂”啊!曹雪芹是可怜的,是坚强的,即使是“举家食粥酒常赊。
”他都挺了过去,并坚持不懈的写下了《红楼梦》这部著作。
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口茶,酸酸涩涩的,就敬曹雪芹的坚强与给他创作灵感的生活经历
“脂砚斋,则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
这是一个美丽的、大写的名字,是伟人身边的奇花异草。
”作家刘晓川是这样描述脂砚斋这位奇女子的,当时,其貌不扬且家境落魄的曹雪芹为什么能获得“气质美女”的芳心呢?自然是因为他的
出众才华与坚贞品格。
脂砚斋为了曹雪芹的创作,还写下了将她惊人才华融注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为千红一哭,呕心沥血油尽灯枯。
脂砚斋为曹雪芹泪洒相思地??”,患难时刻,曹雪芹仍能得到红袖添香的待遇,着实是幸运的。
抿下第二口茶,有一种回甘的味道,就敬曹雪芹的一段甜蜜时光与给予他鼓励的
红颜知己脂砚斋。
“曹雪芹的幼年童年少年,和贾宝玉一样,专与姐姐妹妹厮混。
他是呼吸着浓郁的女性气息长大的,所以,他的女性视角来得天然。
”初见书中这段话,想笑,但静下心来看,心里又有了些苦辣味儿——怪不得有人说《红楼梦》中大多是女孩子,原来作者从小过的就是近似女孩的生活啊,可他们家乡的习惯怎能扼杀了男女之间的性别之分呢?再一想,理应还是作者说的对:“男性,男权,男人的四书五经、文治武功,通通是浊物汇成的滚滚浊流。
他自己呢,虽然命中注定是个浊物,却发现了一个清清爽爽的女儿世界。
”,也正是他对女孩子的了解,才写下了《红楼梦》这部巨著啊!最后一口茶,有点苦,但马上又转成了稍好些的辣味,这一次就竟不小心闯入女孩世界的曹雪芹与让他了解女孩的种种家乡风俗。
品味曹雪芹的生活种种,“酸,甜,苦,辣”都被他占全了,就是这生活的各种滋味儿,开始了一个文学时代。
而
曹雪芹的病逝也代表了一个文学时代的终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书的作者笔下还对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旖旎的李煜进行了细细地品味??让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他们的呼吸,看到他们的傲骨。
刘晓川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中国文人的心灵史,谱写了一曲文气与浩然正气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