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电荷 库仑定律教案 人教版第二册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三下册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高三下册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高三下册物理库仑定律教案教案名称:库仑定律教学目标:1. 掌握库仑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2. 理解带电体之间的电荷作用力,以及它们的相关性质。

3. 能够解决与库仑定律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2. 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掌握解决与库仑定律相关的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本质。

2. 能够灵活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相关教学课件和实验教材。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通过问题引入:两个相同电荷的带电体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请同学们思考。

Step 2:展示实验现象利用实验仪器和材料,展示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实验现象,引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Step 3:引入库仑定律解释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与电荷的大小、距离之间的关系。

引入库仑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Step 4:讲解库仑定律的表达式详细讲解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 = k * |Q1 * Q2| / r^2。

其中,F表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k为库仑常数,Q1和Q2分别为两个电荷的大小,r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Step 5:通过例题演示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Step 6:师生互动讨论展开师生互动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理解。

Step 7: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Step 8: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库仑定律的应用。

Step 9: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Step 10: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留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库仑定律教案(9篇)

库仑定律教案(9篇)

库仑定律教案(9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缘由;知道原子构造,把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把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展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构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试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敏捷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育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熟悉抱负化是讨论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育科学素养,熟悉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现: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展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觉电现象,到熟悉闪电本质,经受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讨论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处,直到1752年,宏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急在美国费城进展了闻名的风筝试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觉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急去捕获闪电,证明了闪电与试验室中的电是一样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存到肯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当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高三下册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三下册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三下册物理库仑定律教案【教案】高三下册物理-库仑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并能够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2. 掌握库仑定律的表达形式及其应用。

3. 了解库仑力的性质,能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有关电荷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库仑定律的表达形式及其应用。

2. 库仑力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应用库仑定律解决负电荷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2. 理解库仑力与电荷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和实验装置,包括带电杆和小球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向学生引入库仑定律的概念,简单介绍电荷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电荷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叫做什么?这个力和电荷之间有什么关系?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库仑定律。

步骤二:讲解库仑定律1. 使用PPT向学生讲解库仑定律的表达形式:F=k*q1*q2/r^2,其中F代表电荷之间的电力,k代表比例系数,q1和q2代表电荷的量,r代表电荷之间的距离。

2. 通过讲解示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演示如何使用库仑定律计算电力大小。

3. 强调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只有电荷间距离很远时,库仑定律才是近似成立的。

步骤三:实验演示1. 进行实验演示,使用实验装置展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解释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利用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库仑定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步骤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集思广益,讨论如何应用库仑定律解决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2.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思考库仑定律的应用。

步骤五:梳理知识点1. 梳理和总结库仑定律的表达形式和应用方法。

2. 强调库仑力的性质,包括大小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等。

步骤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应用库仑定律解决一些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库仑定律和实验演示,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库仑定律并能够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理解库仑定律的物理意义。

3. 能够应用库仑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库仑定律的公式和物理意义。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库仑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一个实例引出库仑定律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库仑定律有何了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库仑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 讲解库仑定律的公式:F=k|q1*q2|/r^2。

3. 解释库仑定律的物理意义: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利用案例让学生进行计算,解释库仑定律的应用。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库仑定律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进一步理解库仑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五、讨论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库仑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最新-电荷 库仑定律教案-人教版[原创] 精品

最新-电荷 库仑定律教案-人教版[原创] 精品











(2)K:静电力恒量。重要的物理常数 K=9.0× 118Nm /C ,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 的。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 F、Q、r 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 位必须是:F:N、Q:C、r:m。 (3)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 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即 可。 (4)库仑力也称为静电力,它具有力的共性。它与高一时学过的重力,弹力,摩 擦力是并列的。它具有力的一切性质,它是矢量,合成分解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与
2
2



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元电荷 1、元电荷:是指电荷量的最小单位,即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即:
去细备
课题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课时 1 课时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5.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2.渗透控制度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6 1019 c,是正值。


课 堂 作 业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第一章:库仑定律的发现1.1 介绍库仑定律的背景和意义1.2 回顾静电力和电荷的概念1.3 介绍库仑的生平和对电磁学的贡献1.4 探讨库仑定律的实验基础和验证方法第二章: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2.1 引入库仑定律的数学公式2.2 解释电荷量、距离和力之间的关系2.3 探讨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库仑定律的验证实验3.1 介绍库仑扭秤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3.3 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3.4 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解决方法第四章:库仑定律的推导和证明4.1 引入库仑定律的推导过程4.2 解释电场和电势的概念4.3 探讨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4.4 讲解库仑定律的证明方法和数学推导过程第五章:库仑定律的应用5.1 介绍库仑定律在静电力计算中的应用5.2 探讨库仑定律在电荷分布和电场计算中的应用5.3 分析库仑定律在电磁场问题和电磁波传播中的应用5.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六章:库仑定律与电磁学的关系6.1 回顾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2 探讨库仑定律与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6.3 分析库仑定律在电磁场问题中的应用6.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电磁学问题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库仑定律的拓展应用7.1 介绍库仑定律在原子和分子结构中的应用7.2 探讨库仑定律在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中的应用7.3 分析库仑定律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7.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和意义第八章:库仑定律的实验设计8.1 介绍库仑定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2 讲解库仑扭秤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步骤8.3 探讨库仑定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8.4 分析库仑定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九章: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1 介绍库仑定律在电子学和电气工程中的应用9.2 探讨库仑定律在电力系统和能源传输中的应用9.3 分析库仑定律在通信技术和雷达系统中的应用9.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其他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应用和意义10.1 回顾库仑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10.3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10.4 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参考资料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解析: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是理解库仑定律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电荷量、距离和力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三章第一节。

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开篇,它涉及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库仑定律两个重要定律,是此后电磁学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感应、感应起电及电荷守恒定律;(2)知道元电荷及电子的比荷;(3)知道点电荷是个理想化模型;(4)理解库仑定律的涵义及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科为载体,渗透探究式教学(2)以实验为基础,培养观察和设疑、捕捉信息、推理和判断、分析和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库仑扭秤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领略自然界的奥秘(微观领域的库仑定律与宏观领域的万有引力定律极其相似);(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电荷守恒定律的变式实验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静电实验的演示,库仑力与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的得出与理解。

【设计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复习效率,采用研究与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如下:【教学过程】一、结合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增强学生能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自然相联系的意识图片:闪电等自然现象;电灯、电话、广播、电视、通讯、电脑等等生活工具;法国的物理学家库仑简介。

说明:联系实际与物理学史来引入新课。

二、通过变式实验,分析感应起电的原因,揭示电荷守恒定律,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体会微观世界的奥秘1、结合原有知识,揭示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的实质〖实验〗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起电〖问题〗摩擦起电是不是创造了电荷?这种起电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不是创造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物体内原子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比如: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内的一部分电子会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这一部分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但电荷的总量不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荷库仑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荷库仑定律

1.1電荷庫侖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帶電體可看成是點電荷2.瞭解電荷的相互作用,並能應用庫侖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知道元電荷是實驗得出的最小電量,元電荷e=1.60×10-19C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1.重點:庫侖定律庫侖力2.難點:庫侖定律的定性演示3.疑點:靜電力常量K的數值的確定4.解決辦法:講清庫侖定律及適用條件,說明庫侖力符合力的特徵,遵守牛頓第三定律,說清K的單位由公式中各量單位確定,其數值則由實驗確定。

為定性演示庫侖定律,應使帶電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電,支架應選絕緣性能好的,空氣要乾燥(採用紅外線燈照射空氣)。

三、教具準備玻璃棒,絲綢,系有絲線的包有鋁箔的泡沫塑料小球,紅外線燈,庫侖扭秤模型或掛圖。

四、學生活動設計本課學生活動主要集中體現在兩處:1.學生觀察演示實驗定性分析,兩帶電體間的作用力大小與距離及帶電體的帶電量有關。

2.應用庫侖定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練習。

五、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經過本課的講授使學生知道點電荷、元電荷、庫侖力的概念,理解庫侖定律及其適用的條件,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實際複雜問題進行簡化、抽象的思維能力及如何建立物理模型,滲透物質可分的思想,適當介紹粒子研究的物理學進展。

(二)整體感知庫侖定律是本課的核心,是靜電學中的重要知識,它既是電荷間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又是學習電場強度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習氫原子結構模型的依據。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1.創設情景[提問]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包有鋁箔的小球,會發生什麼情況?讓學生猜想,並要求說明理由。

2.實驗探索演示1演示上述提問內容,結果先吸引,而鋁箔與帶電玻璃棒接觸後再排斥。

這是由於兩者接觸後帶有同種電荷的帶電體間發生相互排斥作用的緣故。

[引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那麼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什麼有關呢?演示2讓帶電玻璃棒在不同距離上靠近懸掛的帶電小球,觀察小球懸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不同的情況,這說明了什麼?啟發學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电荷库仑定律教案人教版第二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种电荷;理解电荷守恒;知道元电荷;2.定性了解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3.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定——库仑定律。

2.库仑定律的实际应用,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讲练结合,课件演示四、教具:1.演示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2支)2.定性演示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铝箔包好的草球、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绝缘性好的丝线、绝缘性好的支架、铁架台。

3.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自制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

在东汉初年就有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电磁学及其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化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

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

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二)进行新课教学过程设计(1)研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

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教师总结: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

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它们电量的绝对值相等,一个电子电量e=1.6×10-19C。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要么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要么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提问三: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实验二:用云台支起一根橡胶棒,如图1所示,再将它与另一根橡胶棒并在一起,用毛皮摩擦它们的一端,使之带上同种电荷,再观察两端相互作用的情况,发现它们相斥,而且它们的距离越小斥力越大,过一会儿,它们间的作用力会明显减弱。

提问四: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的两端为什么会相斥?斥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因为它们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电荷间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斥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斥力越大,反之,距离越大,斥力越小;斥力的大小还与电量有关,电量越大,斥力越大。

由于放电的原因,棒上的电量不断减小,而斥力也随时间的增大而明显减小。

提问五:若将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或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答:会吸引,异种电荷相吸。

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提问六:若将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答:会相斥,同种电荷相斥。

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实验三:如图2,先把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放在A处,然后把铝箔包好的草球系在丝线下,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给导体和草球带上正电,把草球先后挂在P1、P2、P3的位置,带电小球受到A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对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显示出来。

观察实验发现带电小球在P1、P2、P3各点受到的A的作用力依次减小;再增大丝线下端带电小球的电量,观察实验发现,在同一位置小球受到的A的作用力增大了。

提问七: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答:与电荷间距离及电量多少有关,电荷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量的增大而增大。

教师总结: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

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2)库仑定律我国东汉时期就发现了电荷,并已定性掌握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而进一步将电荷间作用的规律具体化、数量化的工作,则是两千年之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他用精确实验研究了静止的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于1785年发现了后来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库仑定律。

正像牛顿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引入质点一样,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的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无疑这是人类思维方法的一大进步。

什么是点电荷?简而言之,带电的质点就是点电荷。

点电荷的电量、位置可以准确地确定下来。

正像质点是理想的模型一样,点电荷也是理想化模型。

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均匀带电球体或均匀带电球壳也可看成一个处于该球球心,带电量与该球相同的点电荷。

库仑实验的结果是: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 ,如图3所示,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 12为12122q q F k r ⎧⎪⎨⎪⎩方向:在两个点电荷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 式中F 12、q 1、q 2、r 诸量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 )、库(C )、q2受到q1的作用力F21与F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若点电荷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相对运动,那么它们之间的作用力除了仍存在静电力之外,还存在相互作用的磁场力。

关于磁场力的知识,今后将会学到。

(3)库仑定律的应用【例1 】 两个点电荷q1=1C 、q2=1C 相距r=1m ,且静止于真空中,求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

解:F ===9×109N这时F 在数值上与k 相等,这就是k 的物理意义:k 在数值上等于两个1C 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m 时的相互作用力。

【例2 】 真空中有A 、B 两个点电荷,相距10厘米,B 的带电量是A 的5倍。

如果A 电荷受到的静电力是10-4N ,那么B 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应是下列答案中的哪一个? [ ]A .5×10-4NB .0.2×10-4NC .10-4ND .0.1×10-4N【例3 】 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分别带电量q 1=2C 正电荷,q 2=4C 负电荷,在真空中相距为r 且静止,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 。

(1)今将q 1、q 2、r 都加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2)只改变两电荷电性,相互作用力如何变?(3)只将r 增大4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4)将两个小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相互作用力如何变?(5)接上题,为使接触后,静电力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答(1)作用力不变。

(2)作用力不变。

(3)作用力变为F/32,方向不变。

(4)作用力大小变为F/8,方向由原来的吸引变为推斥(接触后电量先中和,后多余电量等分)。

(5)将带电体间距离变为【例4 】两个正电荷q1与q2电量都是3C,静止于真空中,相距r=2m。

(1)在它们的连线AB的中点O放入正电荷Q,求Q受的静电力。

(2)在O点放入负电荷Q,求Q受的静电力。

(3)在连线上A点的左侧C点放上负点电荷q3,q3=1C且AC=1m,求q3所受静电力。

解当一个点电荷受到几个点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时,可用力的独立性原理求解,即用库仑定律计算每一个电荷的作用力,就像其他电荷不存在一样,再求各力的矢量和。

(1)(2)题电荷Q受力为零。

(3)q3受引力F31与引力F32,方向均向右,合力为:(三)课堂小结(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2)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匀带电球体间、均匀带电球壳间也可)。

(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

2.思考练习一第(1)题。

3.将练习一(2)、(3)、(4)、(5)题做作业。

五、说明:本节中实验较多,做好静电实验关键是绝缘性能要好。

附:板书设计2019-2020年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起电方式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什么是点电荷;3:会用库仑定律公式进行计算,牢记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知道静电力常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阅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荷、电荷守恒的学习,了解客观事物对立统一观点和守恒的思想;2:通过库伦定律的学习,学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库伦定律,静电感应难点:电荷的守恒定律,物体带点的实质使用说明:本导学案涉及的内容包括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理解其中包含的含义,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对这些内容的掌握。

自主学习:(C层—B层)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2:在课文中提及的带电方式有: 。

区别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感应起电的实质是。

3:电荷守恒定律:。

4:元电荷的含义是:。

点电荷的含义是:。

5:库伦定律的表述是:。

表达式为,在计算量个电荷之间的库伦力的时候,可以将二者之间的的忽略。

6:库仑定律适用条件。

库仑做实验用的装置叫做。

库伦做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静电力常量为。

合作探究:1:(C层—B层)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判断A,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2)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3)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判断A和B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4)如果再让A和B接触,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重新接触后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2:(C层—B层)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