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备课参考 质点、位移和时间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讨论、练习等环节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阶段测试、期中考试等,评估学生对质点位移、速度-时间图象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如参加物理竞赛、进行小研究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环节。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我将采用以下方式: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阐述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中的应用。
4.速度-时间图象:讲解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如何通过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判断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位移与路程有什么区别?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象?
2.案例分析: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物体运动的案例,让他们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位移、速度等。
3.小组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基础题目:针对质点位移、速度等基本概念,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思考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9.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物理《质点位移和时间》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高一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初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然而,由于质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涉及到抽象的物理模型和数学运算,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课前预习
㈠问题引导:
1.物体做什么运动?
2.物体在 t 时间内的位移?
3.位移与图有什么对应关系?
二、课堂教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v-t 图面积的意义
1.物体的运动性质?
2.取很小的,内物体的运动是否可处理为匀速?
3.内的小矩形面积就近似等于内的位移?
教学过程
4.无数小矩形面积之和就等于 t 内的位移
极限思想分析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数值上
等于 v-t 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时间的关系。
1、能根据微元法推导出
教学目标
2、理解并能应用
3、理解 v-t 图象中图线与 t 轴所夹的面积意义
学生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与时间的
学生学习能 关系,掌握匀变速的速度时间图的特点。学习了位移的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 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
方法,上一章用极限的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
度。本节从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面积意义出发,应用 教材分析
(六)课堂小结
课例研究综
学生根据极限的思想,理解 v-t 图面积等于位移大

小理解有困难,充分让学生感受时间取得更短一点,图
如何变化,面积如何变化。也可让学生根据平均速度的
思想退出公式,极限方法以后不断加强。
2.一质点沿坐标轴运动,t=0 时,位于坐标原点,
图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1)该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 x=;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第一章第一 、二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1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

2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3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2)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 最后3秒 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3)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第三节 速度1.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2。

定义式:v =x /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

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4。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5。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6。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8。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9。

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ts,适用于所有的运动.10。

高中物理质点与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质点与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质点与位移教案
主题:质点与位移
目标:了解质点与位移的概念,掌握计算质点的位移的方法,应用位移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一、引入
教师通过一个例子引入质点与位移的概念,比如小汽车在直线上行驶的情况,让学生思考
车辆的位置变化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
1. 质点的概念:质点是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可以看作是质量在点上集中存在的物体。

2. 位移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三、质点的位移计算
1. 位移的表示:位移通常用Δx表示,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2. 位移的公式:当质点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时,质点的位移Δx等于B点的位置减去A
点的位置,即Δx = xB - xA。

3. 计算实例: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质点的位移来解决。

四、练习与讨论
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互相学习和交流解题方法。

五、案例应用
1. 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位移变化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位移概念的理解。

六、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移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质点与位移的概念,掌握计算质点的位移的方法,
并能够应用位移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专题讲解

高中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专题讲解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要点梳理】要点一、质点1.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②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如: 地球很大,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就变成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看待.当然,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但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了.当研究的问题不明确时,可遵循分析问题的习惯:一般来说当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可用物体上一个点的运动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研究其运动性质时,可将它视为质点;做转动的物体,当研究其细微特征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但是当物体有转动,且因转动而引起的差异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忽略时,物体也可视为质点.此外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物体能否作为质点的依据.③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2.质点的物理意义实际存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有质量而无大小的点是不存在的,那么定义和研究质点的意义何在?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约1.3X104km)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X108km)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典型例题】1.类型一、关于质点的理解例1(多选)、(2015北京昌平期末)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绕太阳公转的地球B.从北京往上海运动的火车C.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解析】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的体积相对于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来说是很小的,所以可看作质点,故A正确;火车的长度相对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很小的,可以忽略,此时的火车可以看做质点,所以B正确;研究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故选项C错误;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看其动作,也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变式】(多选)如在研究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仁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口.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E.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F.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G.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H.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答案】ACE要点二、参考系1.参考系①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参考系.②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是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如:路边的树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若以行驶的汽车为参考系,树木是运动的,这就是我们坐在车里前进时感到树木往后倒退的原因.“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船为参考系,“仔细看山山不动”是以河岸为参考系.“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心为参考系,因为人随地球自转,而地球周长约八万里.③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类型二、关于参考系的理解例2、(2015阜阳市校级期末)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答案】C【变式】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仔细看山山不动”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地面B.地面和船口船和山 D.河岸和流水【答案】A【变式】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并排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答案】D要点三、坐标系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例如在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要描述他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当然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系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①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建立了直线坐标系.②物体在平面内运动时,可以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③空间内物体的运动,可建立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例如:描述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时可建立三维的空间坐标系.如图所示为三种不同的坐标系,其中:(A)中M点位置坐标为x = 2m;(B)中N点位置坐标为x = 3m, y = 4m;(C)中P点位置坐标为 x = 2m, y = 3m, z = 0m.M -- L-J---- J,- ......... b___ -2 -i 0 I 2 3 4 j/m(A)直统坐林系伊)平曲坐标半(C)空间坐标系类型三、关于坐标系的理解例3、如图甲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 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 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 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50 100【解析】本题考查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可以以A 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 轴的正 方向,向北为y 轴的正方向,如图乙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 (0,0),B (0,—50m ), C (100m,—50m ), D (100m, 100m ).【变式】(2015湖南师大附中期末)如图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 的坐标轴(x 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平直公路上某路标所在处。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位移和时间的概念;
2. 掌握计算位移与时间的方法;
3. 能够运用位移时间关系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位移和时间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位移时间关系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PPT:包含位移和时间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示例;
3. 问题练习:设计一些位移时间计算的问题,以便学生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位移?什么是时间?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2. 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位移和时间的概念。

二、讲解
1. 通过PPT介绍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包括定义和单位;
2. 介绍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强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例题演练
1. 列出几个位移与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计算;
2. 学生在黑板上解答问题,并与同学互相讨论;
四、总结
1. 总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强调速度对位移与时间的影响。

五、作业
1. 布置位移与时间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齐。

教学反思: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在课后及时反馈学生作业,帮助他们掌握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

高一物理教学参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教学参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教学参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要求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 -t 图像中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会应用此关系式分析和计算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了解利用极限思想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

4.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

5.会应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分析有关问题。

1.核心素养用科学研究中的极限方法分析物理问题,通过推理,获得结论。

2.关键能力利用数学思维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x =v t 。

2.在v -t 图像中,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 -t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图像表示:在v -t 图像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 -t 图像中的图线和时间轴包围的面积。

如图所示,在0~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梯形的面积。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式中v 0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x 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位移。

三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公式:v 2-v 02=2ax 。

2.推导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由以上两式可得v 2-v 02=2ax 。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及应用阅读教材43页“拓展学习”栏目,体会微元法的基本思想。

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 0,在t 时刻的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利用位移大小等于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梯形的面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提示:根据v -t 图像中梯形各线段所代表的物理含义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位移x =12(v 0+v )t ① 又因为v =v 0+at ②由①②式可得x =v 0t +12at 2。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A质点-位移和时间-第一周教案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A质点-位移和时间-第一周教案

第一章 A 质点位移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矢量和标量。

(3)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机械运动的分析和讨论过程,感受比较和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通过质点概念的引入过程,感受物理学中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机械运动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广泛联系,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型(2)通过导学部分交通安全热点问题的讨论,感悟生活中不能违反科学规律,提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点、位移、时间和速度概念的建立(2)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2)对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条件的判断三、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先向学生展示几幅交通事故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如何才能避免交通事故,让给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交通事故给我们的人生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请你谈谈你认为该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呢?生1: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法规。

生2:我们走在路上,开车在路上,都要专心,不做其他事情,如不玩手机等。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大家一定要遵守交规,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下一起交通事故,追尾撞车!那我请同学上来控制后面的这辆汽车,要保证不撞上前面的汽车,同时又要能够离前面的小汽车最近,该怎么办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的?师: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知道要想不追尾,就必须控制好启动和制动的时机。

刚才的几位同学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多次的试验,能保证不追尾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不凭借经验,而是通过计算得出我们该何时制动,就能保证小汽车恰好不追尾了呢?通过对我们这一章的学习,你就能够通过计算精确的控制小汽车,使得他能恰好不追尾了!那我们就开始我们这一章的学习之旅吧!2、新课教学(重难点突破)师: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1-4图,说说看:1、其中蕴含哪些有关机械运动的信息?2、能否判断他们的运动方向呢?3、为什么大多数汽车看不到呢?4、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提出自己的问题?好大家讨论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质点、位移和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矢量和标量,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

4.知道应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

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知识详解知识点一:质点1.质点就是没有大小,没有形状,只具有物体质量的点。

2.质点的概念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将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大体可归为两类:(1)运动物体的大小跟它在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空间范围相比很小时,可将物体作为质点处理。

例:在铁路上长距离运行的火车,远航的飞机、轮船、绕太阳运动的地球等。

(2)运动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时(这种运动叫平动),可以拿物体上的某一点的运动来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将物体看成是质点。

例:沿斜面下滑的木块。

例: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多少B.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 正在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答案:A解析:物体是否能视为质点不能仅仅以它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关键要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与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关。

A 选项中,地球可以看成一个质点,因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与它绕大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无关;B 选项中,地球不能视为质点,因为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上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是不同的,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点,在一点上怎么能区分不同地区呢?C 选项中,很显然硬币的形状与研究问题关系非常密切,硬币不能看成质点;D 选项中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优美的动作被人所欣赏,不能当作质点。

知识点二:参考系参考系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运动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观察结果会有不同.运动轨迹,速度,运动方向都会不同。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只有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

4.在没有特别指明参考系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5.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具体选取时应使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尽量简洁、方便。

例:(多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

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答案:BCD解析:电梯中的乘客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

同理,乙相对甲在向上运动,说明乙相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更快,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者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在向上运动,则丙中乘客看见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

知识点三:位移和路程1.位移: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1)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

(2)位移是矢量: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为有向线段的方向。

(3)位移用字母 s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位移的单位是米(m)。

(4)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2.位移与路程的不同(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而位移是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动,是矢量。

(2)只有在质点沿直线无往复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值。

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或等于位移值。

例:(多选)路程和位移的关系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都不可能为零B.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可以为零,但路程不可能为零C.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D.运动的物体路程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答案:BD解析:A、当物体运动又回到出发点时,物体的初始位置在同一个位置即物体此时的位移为0,故A错误;B、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可以为0;而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要物体开始运动,路程就开始增加,在一个运动过程中路程不可能为0,故B正确;C、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在一个运动过程中远离出发点位移越来越大,靠近出发点则位移越来越小,故C错误;D、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只要开始运动,路程就开始增加,故D正确。

知识点四:矢量和标量只有大小的量称为标量。

如时间,路程等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称为矢量。

如位移,速度等。

例:(多选)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则这两个位移可能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答案:AD解析:当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才能说这两个矢量相同;直线运动的位移的“+”“-”号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即温度的高低)。

【典型例题】考点一:位移-时间图象例:如图所示是根据龟兔赛跑故事画出的乌龟和兔子赛跑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乌龟和兔子赛跑开始时是同时同地出发的B.乌龟和兔子赛跑开始时是同地出发,但兔子让乌龟先爬行一段时间C.兔子虽然中途休息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先到达终点D.乌龟中途虽然落后,但最终还是比兔子先到达终点答案:BD解析:A、B,由图,乌龟和兔子赛跑开始时是同地出发的但不同时,兔子比乌龟迟出发t1时间.故A错误,B正确.C、D,由图,兔子中途休息了一会儿,t2时,乌龟的位移比兔子大,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故C错误,D正确。

考点二:参考系例: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答案:B解析:A、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故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直接的关系,即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故A错误。

B、在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看做质点,故B正确。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故C错误。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故D错误。

【能力提升】针对训练1.关于参考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选择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C.参考系是被选作标准的、假想不动的物体D.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论一定相同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参考系B.甲、乙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的C.车站平行停靠着两列火车,甲火车上的人看到乙火车动了,一定是乙火车开动了D.我们平时说楼房静止,是指楼房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不变的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②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③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作质点④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答案】C【解析】A、B、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也可以是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故A、B错误;C、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D、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故D错误2.【答案】ABD【解析】A、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参考系.故A正确.B、甲、乙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乙的位置没有变化,乙是静止的.故B正确, C、运动是相对的,甲火车上的人看到乙火车动了,可能是乙火车开动了,也可能是甲车开动了,也可能两车都开动了.故C错误.D、平时说楼房静止,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楼房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正确.3.【答案】D【解析】①、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人为引入的一个理想化模型,故实际上并不存在,故①正确.②、质点虽然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但保留了物体其它的性质,故不同于几何中的点,故②错误.③、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故大的物体也可以作为质点,而小的物体有时却不能当作质点,故③错误.④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物体即可以看作质点,故④正确,故①④正确。

【易错题/易混点】易错点:参考系的选择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轨两旁的树木迅速后退,“行驶着的列车”和“树木迅速后退”的参考系分别为()A.地面、地面B.地面、列车C.列车、列车D.列车、地面【答案】B【解析】我们看到列车在行驶,显然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行驶着的汽车里坐着不动的乘客,之所以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是因为他选择了自己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故ACD 错误,B正确。

【高考链接】(2012年北京)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多少B.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 正在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答案】A【解析】物体是否能视为质点不能仅仅以它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关键要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与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关。

A 选项中,地球可以看成一个质点,因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与它绕大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无关;B 选项中,地球不能视为质点,因为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上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是不同的,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点,在一点上怎么能区分不同地区呢?C 选项中,很显然硬币的形状与研究问题关系非常密切,硬币不能看成质点;D 选项中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优美的动作被人所欣赏,不能当作质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