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辐射传热计算-2015-1课堂
合集下载
传热学-第九章 辐射计算

X1, 2
1,2 1,2 A 1,2 B
X1, 2i
i 1
n
A1 Eb1 X 1,2 A1 Eb1 X 1,2 A A1 Eb1 X 1,2 B X 1,2 X 1,2 A X 1,2 B
再来看一下2 对 1 的能量守恒情况: 2 ,1 2 A ,1 2 B ,1
X 1,2 X 2,1
1 A1 1 A2
A1
A2
X d 1, d 2 dA1 X d 2, d 1dA2
A
A1 1
1
cos 1 cos 2 dA1dA2
A2
A1
1 A2
A2
A1
r cos 1 cos 2 dA1dA2
2
(9-4a)
A2
r
2
(9-4b)
的电流、电位差和电阻比拟热辐射中的热流、热势差与热
阻,用电路来比拟辐射热流的传递路径。但需要注意的是, 该方法也离不开角系数的计算,所以,必须满足漫灰面、 物性均匀以及投入辐射均匀的条件。
热势差与热阻
上节公式(9-12):
J Eb ( 1)q
1
改写为:
Eb J q 1
1, 2 A1 Eb1 X 1, 2 A2 Eb 2 X 2,1 A1 X 1, 2 ( Eb1 Eb 2 ) 的热辐射 到达表面 2的部分 的热辐射 到达表面 1的部分
图9-13 黑体系统的 辐射换热
表面1发出 表面 2发出
例题9-4 一直径d=0.75m的圆筒形埋地式加热炉采用电加热。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将炉子顶盖移去一段时间,设此时筒身温 度为 500K ,筒底为 650K 。环境温度为 300K 。试计算顶盖移 去期间单位时间内的热损失。设筒身及底面均可作为黑体。
第九章 辐射传热的计算

17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1、两黑体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如图所示,黑体表面1、2在垂直于直面方向上为无限长,
则表面1、2的净辐射传热量为: (参考例题9-4)
1,2 A1 Eb1 X1,2 A2 Eb2 X2,1
A1 X1,2 Eb1 Eb2 A2 X2,1 Eb1 Eb2
A1 X1,2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将上式与电学中欧姆定律比较可知:
换热量相应于电流强度;
Eb-J 或 J1-J2 相当于电势差;
1 及 1 相当于电阻,分别称为辐射传热
A
A1 X1,2
的表面辐射热阻及空间辐射热阻。
=
Eb J
1
A
31
1,2
=
J1
1
J
2
A1 X1,2
27
目录
9.1 辐射传热的角系数 9.2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 9.3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9.4 气体辐射的特点及计算 9.5 辐射传热的控制(强化和削弱)
28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在由两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中,一个表面的净辐射换 热量也就是该表面与另一表面间的辐射传热量。
46
辐射传热的控制(强化和削弱)
(2)控制空间热阻: 1
A1 X1,2
改变空间热阻需要调整物体的辐射 角系数。
例如,要增加发热表面的散热量, 则应增加该表面与温度较低的表面间的辐 射角系数。对温度敏感的元件应布置与冷 风入口处。
47
本章小结
2、有效辐射
48
性质
1、角系数
计算
3、辐射 空间热阻
4、辐射 表面热阻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1、两黑体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如图所示,黑体表面1、2在垂直于直面方向上为无限长,
则表面1、2的净辐射传热量为: (参考例题9-4)
1,2 A1 Eb1 X1,2 A2 Eb2 X2,1
A1 X1,2 Eb1 Eb2 A2 X2,1 Eb1 Eb2
A1 X1,2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将上式与电学中欧姆定律比较可知:
换热量相应于电流强度;
Eb-J 或 J1-J2 相当于电势差;
1 及 1 相当于电阻,分别称为辐射传热
A
A1 X1,2
的表面辐射热阻及空间辐射热阻。
=
Eb J
1
A
31
1,2
=
J1
1
J
2
A1 X1,2
27
目录
9.1 辐射传热的角系数 9.2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 9.3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9.4 气体辐射的特点及计算 9.5 辐射传热的控制(强化和削弱)
28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在由两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中,一个表面的净辐射换 热量也就是该表面与另一表面间的辐射传热量。
46
辐射传热的控制(强化和削弱)
(2)控制空间热阻: 1
A1 X1,2
改变空间热阻需要调整物体的辐射 角系数。
例如,要增加发热表面的散热量, 则应增加该表面与温度较低的表面间的辐 射角系数。对温度敏感的元件应布置与冷 风入口处。
47
本章小结
2、有效辐射
48
性质
1、角系数
计算
3、辐射 空间热阻
4、辐射 表面热阻
辐射传热的计算

基本定律 :1. 普朗克定律
2. 斯狄芬-玻耳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3. 兰贝特定律
4.基尔霍夫定律
基本原理: 1.辐射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四大部分)
2.遮热板原理的分析与计算
5.67 (1T010
)4
( T2 100
1 1 1
)
4
B(T14
T24 )
1 2
1 2
有板3时,对稳态有: q1,2’=q1,3=q3,2;其中q1,3=B(T14-T34)
图11 遮热板
q3,2=B(T34-T24);而q1,3+q3,2=B(T14-T34)+B(T34-T24)=B(T14-T24)= q1,2
这些都是用减少发射率(吸收比)的方法来削弱换热的例子。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多采用遮热板来减少辐射换热的方法。
所谓遮热板,是指插入两个辐射换热表面之间以削弱辐射 换热的薄板。
如图11所示
假设 1 2 3 只考虑单位面积
无板3时,
q1,2
(Eb1 Eb2 ) 1 1 1
A11 A1 X1,2 A2 2
2. 三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应用电学中的基尔霍夫定律, 可列出节点的热流方程:
J1 :
Eb1 J1
1 1
J2
1
J1
J3
1
J1
0
1 A1
A1 X1,2 A1 X1,3
J2 :
Eb2 J 2
12
J1 J2 1
J3 J2 1
0
辐射能的百分数随之而异,从而
影响到换热量。
2. 斯狄芬-玻耳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3. 兰贝特定律
4.基尔霍夫定律
基本原理: 1.辐射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四大部分)
2.遮热板原理的分析与计算
5.67 (1T010
)4
( T2 100
1 1 1
)
4
B(T14
T24 )
1 2
1 2
有板3时,对稳态有: q1,2’=q1,3=q3,2;其中q1,3=B(T14-T34)
图11 遮热板
q3,2=B(T34-T24);而q1,3+q3,2=B(T14-T34)+B(T34-T24)=B(T14-T24)= q1,2
这些都是用减少发射率(吸收比)的方法来削弱换热的例子。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多采用遮热板来减少辐射换热的方法。
所谓遮热板,是指插入两个辐射换热表面之间以削弱辐射 换热的薄板。
如图11所示
假设 1 2 3 只考虑单位面积
无板3时,
q1,2
(Eb1 Eb2 ) 1 1 1
A11 A1 X1,2 A2 2
2. 三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应用电学中的基尔霍夫定律, 可列出节点的热流方程:
J1 :
Eb1 J1
1 1
J2
1
J1
J3
1
J1
0
1 A1
A1 X1,2 A1 X1,3
J2 :
Eb2 J 2
12
J1 J2 1
J3 J2 1
0
辐射能的百分数随之而异,从而
影响到换热量。
辐射传热计算

对于辐射绝热表面
Φ
Eb J
1
0,
J
Eb
A
这种表面称为重辐射面,其具有两重性:
从温度上看,可将其视为黑体; 从能量上看,可将其当做反射率为1的表面; 故重辐射表面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黑体或白体。
注意:
黑体表面J=Eb为源热势,不依赖于其他表面有效辐射及空间热阻; 重辐射面J=Eb为浮动热势,其表面温度未定,与其他表面有效辐射
• 两块尺寸为1m×2m、间距为1m的平行平板置于室温 为27℃的大厂房内,平板背面不参与换热。已知两板 的温度分别为t1=827℃, t2=327℃和1=0.2, 2=0.5 。 计算每板的净辐射换热量及厂房壁所得到的辐射热量。
9.3.1 多表面系统辐射传热计算步骤
• 确定组成封闭系统的表面及各表面的性质; • 绘制等效辐射网络图; • 列出节点方程式; • 求解获得有效辐射(节点热势)J1,J2…JN; • 求辐射换热量。
9.3.2 三表面封闭系统传热计算
➢表面的确定 三表面封闭腔系统
组成封闭腔体的表面可以是真实 的,也可以是虚构的。确定每个 参与辐射表面的性质(黑表面、 灰表面、重辐射表面)。
Rt
11 1 A1
1 2 2 A3
Req
1 1
1
Req 1 A1 X1,2 1 A1 X1,3 1 A2 X 2,3
9.3.4 有效辐射换热的数值计算
• 由于通过等效网络获得的节点方 程为隐性格式,不适用于迭代求 解;
• 对于表面较多的封闭腔系统,不 便于建立等效网络;
• 对于计算机辅助求解有效辐射, 可从能量守恒角度进行分析。
数的方法。
➢计算实例1
非凹表面组成的系统面积分别为A1,A2和A3 (在垂直于屏幕方 向为无限长,故从系统两端开口处逸出辐射能可略去不计)。
《传热学》第9章-辐射换热的计算

有效辐射: 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面积表面的总辐射能, 用符号J表示。
J = E + ρG = εEb + (1 − α )G
漫灰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
单位面积的辐射换热量=?
应该等于有效辐射与投入辐射之差
Φ= A
也等于自身辐射力与吸收的投入辐射能之差
J− Φ A
G = εEb
α =ε
− αG
Φ
=
Aε 1−ε
X
1,
2
1 ε1
− 1
+1+
X
2.1
1 ε2
− 1
= ε s A1 X1,2 (Eb1 − Eb2 )
εs
=
X
1,
2
1 ε1
−1 + 1 +
X
2.1
1 ε2
− 1 −1
系统黑度
6
两个漫灰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中的辐射换热
两块平行壁面构成的封闭空腔
角系数的曲线图
(a)平行的等面积矩形
(c)垂直的两个矩形
2 角系数的性质
(1) 相对性 (2) 完整性
A1 X 1,2 = A2 X 2,1
-互换性
封闭空腔的所有表面的角系数之和等于1
n
∑ X i , j = X i ,1 + X i ,2 +L+ X i ,i +L + X i ,n = 1
j =1
黑体辐射
Lb
=
Eb π
角系数的定义式
∫ ∫ Φ1→2 =
A1
A2
Eb1
cosθ1 cosθ 2 πr 2
J = E + ρG = εEb + (1 − α )G
漫灰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
单位面积的辐射换热量=?
应该等于有效辐射与投入辐射之差
Φ= A
也等于自身辐射力与吸收的投入辐射能之差
J− Φ A
G = εEb
α =ε
− αG
Φ
=
Aε 1−ε
X
1,
2
1 ε1
− 1
+1+
X
2.1
1 ε2
− 1
= ε s A1 X1,2 (Eb1 − Eb2 )
εs
=
X
1,
2
1 ε1
−1 + 1 +
X
2.1
1 ε2
− 1 −1
系统黑度
6
两个漫灰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中的辐射换热
两块平行壁面构成的封闭空腔
角系数的曲线图
(a)平行的等面积矩形
(c)垂直的两个矩形
2 角系数的性质
(1) 相对性 (2) 完整性
A1 X 1,2 = A2 X 2,1
-互换性
封闭空腔的所有表面的角系数之和等于1
n
∑ X i , j = X i ,1 + X i ,2 +L+ X i ,i +L + X i ,n = 1
j =1
黑体辐射
Lb
=
Eb π
角系数的定义式
∫ ∫ Φ1→2 =
A1
A2
Eb1
cosθ1 cosθ 2 πr 2
09章-辐射传热计算

有效辐射 自身辐射 反射辐射
漫灰表面1 外能感受到的表面辐射即有效辐射 J1,计算 漫灰表面的辐射换热采用有效辐射的概念,而非黑体
固体、液体的穿透比=0
1 1 1
的辐射力Eb。
CUMT-GDUE
21/51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9-2 被透热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9 辐射传热计算
CUMT-GDUE
5/51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9-1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与计算
角系数的性质 相对性 完整性 可加性
9 辐射传热计算
1
角系数的相对性:
两个表面间的角系数 X1,2和X2,1 不是独立存在的。
(推导基于立体角概念和兰贝特定律)
两个有限大小表面
A1 X 1, 2 A2 X 2 ,1
2
9 辐射传热计算
被透热介质隔开的两漫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漫灰表面吸收与发射辐射能的特点 有效辐射J 的概念
投入辐射 G: 单位时间投射到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 有效辐射 J:单位时间离开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包括 自身辐射和反射辐射。
J1 E1 1G1 1Eb1 (1 1 )G1
表面辐射势差
表面辐射热阻
9-1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与计算
9 辐射传热计算
几个角系数:
X dA1 ,dA2 d ΦdA1 dA2 dΦdA1
2
Eb1
cos 1 cos 2 dA1dA2 cos 1 cos 2 πr 2 dA2 Eb1dA1 πr 2
X dA1 ,A2
d 2ΦdA1 A2 dΦdA1
d 2 dA1 dA2 I b1
漫灰表面1 外能感受到的表面辐射即有效辐射 J1,计算 漫灰表面的辐射换热采用有效辐射的概念,而非黑体
固体、液体的穿透比=0
1 1 1
的辐射力Eb。
CUMT-GDUE
21/51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9-2 被透热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9 辐射传热计算
CUMT-GDUE
5/51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9-1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与计算
角系数的性质 相对性 完整性 可加性
9 辐射传热计算
1
角系数的相对性:
两个表面间的角系数 X1,2和X2,1 不是独立存在的。
(推导基于立体角概念和兰贝特定律)
两个有限大小表面
A1 X 1, 2 A2 X 2 ,1
2
9 辐射传热计算
被透热介质隔开的两漫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漫灰表面吸收与发射辐射能的特点 有效辐射J 的概念
投入辐射 G: 单位时间投射到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 有效辐射 J:单位时间离开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包括 自身辐射和反射辐射。
J1 E1 1G1 1Eb1 (1 1 )G1
表面辐射势差
表面辐射热阻
9-1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与计算
9 辐射传热计算
几个角系数:
X dA1 ,dA2 d ΦdA1 dA2 dΦdA1
2
Eb1
cos 1 cos 2 dA1dA2 cos 1 cos 2 πr 2 dA2 Eb1dA1 πr 2
X dA1 ,A2
d 2ΦdA1 A2 dΦdA1
d 2 dA1 dA2 I b1
传热学-第9章-辐射传热的计算

传热学
第9章 辐射传热的计算
第9章 辐射传热的计算
内容要求
掌握辐射传热的角系数;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的控制; 综合传热问题分析。
9.1 辐射传热的角系数
假设
进行辐射换热的物体表面之间是 不参与辐射换热的介质或真空; 参与辐射换热的物体表面为漫射灰体 或黑体表面; 每个物体的温度,辐射特性及 q 1,net q2 投入辐射分布均匀。
1 cos cos 1 2 X dA dA 1 , 2 1 2 2 A A 1 2 A r 1
几何量
9.1.2 角系数的性质
1. 非自见面的角系数等于0。
X1,1 0
2
平面1
2
2. 角系数的相对性
根据角系数的定义:
1 cos cos 1 2 X dA dA 2 , 1 1 2 2 A A 1 2 A r 2
A3
X A X A X 即是: A 3 3 , ( 1 2 ) 3 3 , 1 3 3 , 2
又由角系数的相对性:
A X A X 3 3 , ( 1 2 ) ( 1 2 ) ( 1 2 ) 3 ,
A1
A2
因此:
A X A X A X ( 1 2 ) ( 1 2 ), 3 1 1 , 3 2 2 , 3
X X X X X 1 1 , 1 1 , 2 1 , 3 1 , 4 1 , 5
5
4 3 2
或: X i , j
j 1
n
1
1
完整性
4. 角系数的可加性
求解:组合面A(1+2)对面A3的辐射角系数。
第9章 辐射传热的计算
第9章 辐射传热的计算
内容要求
掌握辐射传热的角系数;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 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的控制; 综合传热问题分析。
9.1 辐射传热的角系数
假设
进行辐射换热的物体表面之间是 不参与辐射换热的介质或真空; 参与辐射换热的物体表面为漫射灰体 或黑体表面; 每个物体的温度,辐射特性及 q 1,net q2 投入辐射分布均匀。
1 cos cos 1 2 X dA dA 1 , 2 1 2 2 A A 1 2 A r 1
几何量
9.1.2 角系数的性质
1. 非自见面的角系数等于0。
X1,1 0
2
平面1
2
2. 角系数的相对性
根据角系数的定义:
1 cos cos 1 2 X dA dA 2 , 1 1 2 2 A A 1 2 A r 2
A3
X A X A X 即是: A 3 3 , ( 1 2 ) 3 3 , 1 3 3 , 2
又由角系数的相对性:
A X A X 3 3 , ( 1 2 ) ( 1 2 ) ( 1 2 ) 3 ,
A1
A2
因此:
A X A X A X ( 1 2 ) ( 1 2 ), 3 1 1 , 3 2 2 , 3
X X X X X 1 1 , 1 1 , 2 1 , 3 1 , 4 1 , 5
5
4 3 2
或: X i , j
j 1
n
1
1
完整性
4. 角系数的可加性
求解:组合面A(1+2)对面A3的辐射角系数。
传热学 第九章 辐射换热的计算

灰体——多次反射、吸收
9-2 两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过程
1. 黑体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
任意位置的两个黑体表面1、2,从表面1发出并直接投射
到表面2上的辐射能为
1 2 A1 X 1,2 E b1
从表面2发出并直接投射到表面1上的辐射能为
21 A2 X 2 ,1 E b 2
两个表面之间的直接辐射换热量为
X 1,2 X 2 ,1 1
A2 a
A1
9-1 角系数
4. 角系数的计算方法
(2) 代数法
由三个垂直于纸面方向无限长的非凹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
三个表面的面积分别为A1、A2、A3 。
X i ,i 0
根据角系数的完整性
角系数的相对性
A1 X 1, 2 A1 X 1, 3 A1
A1 X 1,2 A2 X 2 ,1
Eb1 cos 1 cos 2 dA1dA2
1d 1
dd11
2
2 Lb1 dA1 cos
2
r
Eb1
dA2 cos 2
Lb1
d1
r2
9-1 角系数
2. 角系数的定义式
12
cos 1 cos 2
cos 1 cos 2
dA1dA2
E b1
dA1dA2 E b1
2
2
A1 A2
A1 A2
r
r
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为
X 1,2
12
A1 Eb1
1
A1
cos 1 cos 2
A1 A2 r 2 dA1dA2
1
A2
cos 1 cos 2
9-2 两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过程
1. 黑体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
任意位置的两个黑体表面1、2,从表面1发出并直接投射
到表面2上的辐射能为
1 2 A1 X 1,2 E b1
从表面2发出并直接投射到表面1上的辐射能为
21 A2 X 2 ,1 E b 2
两个表面之间的直接辐射换热量为
X 1,2 X 2 ,1 1
A2 a
A1
9-1 角系数
4. 角系数的计算方法
(2) 代数法
由三个垂直于纸面方向无限长的非凹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
三个表面的面积分别为A1、A2、A3 。
X i ,i 0
根据角系数的完整性
角系数的相对性
A1 X 1, 2 A1 X 1, 3 A1
A1 X 1,2 A2 X 2 ,1
Eb1 cos 1 cos 2 dA1dA2
1d 1
dd11
2
2 Lb1 dA1 cos
2
r
Eb1
dA2 cos 2
Lb1
d1
r2
9-1 角系数
2. 角系数的定义式
12
cos 1 cos 2
cos 1 cos 2
dA1dA2
E b1
dA1dA2 E b1
2
2
A1 A2
A1 A2
r
r
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为
X 1,2
12
A1 Eb1
1
A1
cos 1 cos 2
A1 A2 r 2 dA1dA2
1
A2
cos 1 cos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换热
讨论范围: 黑体或者漫灰物体 物体表面间被真空或者透热介质隔开 辐射换热表面构成封闭腔
透热介质: 不参与热辐射的介质。 封闭腔模型:计算任一表面与外界的辐射换热, 必须计及空间各方向辐射能的发射和接收。因此, 计算对象必须是包含所研究表面的封闭腔。 封闭腔边界可以是全部真实的,亦可部分虚拟的。
角系数的计算原理 黑体微元面dA1对微元面dA2的角系数记为Xd1,d2, 根据前面的定义式有 I b1 cos1dA1d dA2 cos1 cos 2 X d 1,d 2 2 r E b1dA1
其中: Eb1 I b1 同理:
dA2 cos 2 d r2
dA1 cos1 cos 2 X d 2 ,d 1 r2
1 qA 1
( E b1 J1 ) 1 1 ( E b1 J1 ) A1 1 1 1 1 A1 1
表面辐射势差 表面辐射热阻
Eb
Φ
J
1 A
3. 两漫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 两漫灰表面构成封闭腔体,且T1>T2:
A2
12 A1 X1,2 J1
设表面2由2A 和2B 两部分组成,表面1
到表面2: A1 Eb1 X 1 ,( 2 A 2 B ) A1 Eb1 X 1 ,2 A A1 Eb1 X 1 ,2 B
X1, 2 X1, 2 A X1, 2 B
设表面2由n个部分组成:
X 1,2 X 1,2 i
i 1 n
2. 角系数的性质
第 9 章 辐射传热计算
问题:两个表面之间辐射换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 下面两个平板间辐射换热量是否相同?
2. 图中两个黑体表面间辐射换热量?
Φ12 ? = Eb1A1 - Eb2A2
• 两个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的影响因素 (1)表面性质; (2)相对几何位置;(3)温度
角系数
辐射传热的主要内容
• 辐射传热计算中的几何因子——角系数的物理意 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 黑体和灰体(漫灰)辐射传热中几个重要概念: 有效辐射、表面辐射热阻和空间辐射热阻等 • 黑体和灰体(漫灰)表面组成封闭系统的辐射传 热计算,辐射传热的等效网络图 • 气体辐射的特点,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气体 发射率和吸收比的计算方法;气体与包壁间传热 的简化计算方法
Eb1 Eb 2 Eb1 Eb 2 12 1 1 A1 X 12 A2 X 21
关键求取角系数
Eb1 T14
1, 2
1 A1 X 1, 2
黑体辐射换热的等效网络:
Eb 2 T24
空间辐射热阻
上式与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类比:
1/ A1 X1,2 ( 1/A2 X2,1 )为空间辐射热阻
常见几何结构角系数的求解查图表 (教材图9-7~9-9,表9-1、9-2)
代数分析法 ——利用角系数的三个性质 (1)三个非凹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垂直纸面方向无限长) ——可认为是一封闭系统
相对性 完整性 X 1,2 X 1,3 1 A1 X 1,2 A2 X 2 ,1
X 2 ,1 X 2 ,3 1 A1 X 1,3 A3 X 3 ,1 X 3 ,1 X 3 ,2 1 A2 X 2 ,3 A3 X 3 ,2
A1 X1,2 ( Eb1 Eb 2 ) A2 X 2 ,1 ( Eb1 Eb 2 )
角系数的相对性 (单位:W)
9.2 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换热 1. 两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式:
1,2 A1 X1,2 ( Eb1 Eb2 ) A2 X 2 ,1 ( Eb1 Eb2 )
问题: X 2 ,1 X 2 A,1 X 2 B ,1是否成立?
A2 A 2 B Eb 2 X ( 2 A 2 B ),1 A2 A Eb 2 X 2 A,1 A2 B Eb 2 X 2 B ,1
表面2到表面1
A2 A A2 B X 2,1 X 2 A,1 X 2 B ,1 A2 A2
(3)几种特殊几何关系的角系数 包容关系(1是被包物体——凸面)
X 1 ,2 1 , X 2 ,1 A1 A1 X 1 ,2 A2 A2
两平行大平板:
X1, 2 X 2,1 1
例9-1:求角系数X1,2
可加性: X 2 ,( 1 A ) X 2 ,1 X 2 ,A
n1
1
n2
dA
A1
1
X 1, 2
1 A1 A1
同理: X 2,1
cos1 cos 2 A2 r 2 dA1dA2 1 cos1 cos 2 dA 1dA 2 2 A A 1 2 A2 r
任意位置的两表面间的 辐射换热
角系数的性质:纯几何因子;与表面温度,发射率无关
q J G
q Eb G
G J q J Eb ( 1)q
1
消去G
Eb J q 1
J Eb (
1
1) q
1 q ( E b J ) /( )
灰体表面净辐射交换热量: Eb J q ( Eb J ) 1 1
2. 角系数的性质
角系数的相对性 (reciprocity rule) 根据角系数定义的定义: 1 cos1 cos 2 X 1, 2 dA 1dA 2 2 A A 1 2 A1 r
X 2,1 1 A2
n1
1
1
dA
A2
2
r
2
dA 2 dA
n2
A1
A2
cos1 cos 2 dA 1dA 2 2 r
联立求解: 以线段长度表示 A1 A2 A3 X1,2 2 A1
X1,2 l1 l2 l3 2l1
(2)两个非凹表面及假想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垂直方向无限长)
根据完整性:
X ab, cd 1 X ab, ac X ab,bd ab ac bc X ab, ac 2ab ab bd ad X ab,bd 2ab (bc ad ) (ac bd ) X ab ,cd 2ab 交叉线之和 不交叉线之和 2 表面A1的断面长度
X2,A: Y/X=2.5, Z/X=1 X2,A=0.1
带入上式,且A1、A2已知: X1,2=0.125
例:求锅炉炉堂内火焰对水冷壁管的角系数
例:求锅炉炉堂内火焰对水冷壁管的角系数
X 2X
AD, AMB
_
2
AD AMB BCD 2 AD
AD AMB BCD AD
两微元面 间的辐射
角系数的计算原理 对于任意两个漫射表面A1和A2的角系数:
X d 1,d 2 I b1 cos 1dA1d dA2 cos 1 cos 2 E b1dA1 r2
X d 1, A2 cos 1 cos 2 dA2 2 A2 r
1
A2
2
r
2 dA dA 2
A1
1
任意位置的两表面间的 辐射换热
则有:
A1 X1, 2 A2 X 2,1
Ai X i , j Aj X j ,i
即:
2. 角系数的性质
角系数的完整性 (summation rule) 由n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任一表面对其余表面 的角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X 1 ,1 X 1 ,2 X 1 ,3 .... X 1 ,n X 1 ,i 1
i 1 n
对于发射面1自身:
•表面1为非凹表面(凸面或平面):
X1,1=0
•表面1为凹表面:X1,1≠0
凹表面
非凹表面
2. 角系数的性质
角系数的可加性(分解性) (superposition rule) 由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到达表面2的能量,等于表面1 发出的辐射能到达表面2各部分能量之和:
s A1 X 1,2 ( Eb1 Eb 2 )
1,2 A1 X1,2 (Eb1 Eb2 )
1 1 1) X 2,1 ( 1 1)]
式中, s
[1 X 1, 2 (
1
2
*系统发射率εs : 是考虑由于灰体系统多次吸收与反 射对换热量影响的因子, εs <1
2.两个漫灰表面的辐射换热 两无限大漫灰 体平行平板间 的多次反射和 吸收过程 漫灰表面吸收与发射辐射能的特点
有效辐射
2.两个漫灰表面的辐射换热 有效辐射定义 (1)投入辐射G: 单位时间内投射到表面的单位面 积上的总辐射能(W/m2)。 (2)有效辐射J: 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 总辐射能,包括:自身辐射能 E, 以及投入辐射被表面反射的部分 ρ1G1(W/m2)
9.1 辐射传热的角系数 1. 角系数的定义及计算假定
定义: 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 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 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记为X1,2: 离开表面 1并 直 接 到 达 表 面 2的 辐 射 能
X 1,2 离开表面 1的 总 辐 射 能
假设:(1) 表面是漫射的
(2) 表面的不同地点发射的辐射热流密度均匀的
J1 E1 1G1 1Eb1 (1 1 )G1
有效辐射
自身辐射
反射辐射
J1 E1 1G1 1Eb1 (1 1 )G1
有效辐射与辐射传热量的关系 对表面1,单位面积净辐射换热量q为:
q J1 G1 E1 1G1 1Eb1 1G1
X 2 ,1=X 2 ,( 1 A ) X 2 ,A
A2 X 2 ,1 A1 A1
相对性:
X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