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最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发动机原理与基本术语

发动机原理与基本术语

发动机原理与基本术语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设备。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工作方式和性能特点。

发动机基本原理:1.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是将燃料与氧气在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活塞向活塞室增加压力,就能够产生做功的能力。

根据气缸的工作过程不同,内燃机可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两冲程发动机。

2.压燃式发动机原理:压燃式发动机是在气缸内以相对低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通过压燃燃料来实现燃烧。

常见的压燃式发动机有柴油机和压燃式汽油发动机。

发动机基本术语:1.排量:发动机每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单位为立方厘米或升。

排量大小与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有一定关系。

2.功率: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通常用单位为千瓦(kW)表示。

功率越大,表示发动机的动力越强。

3.扭矩:发动机输出的转矩,衡量发动机产生力矩的能力,通常用牛顿·米(N·m)表示。

扭矩大小决定了发动机的启动、加速和爬坡能力。

4.节气门:控制进气量的装置,位于进气管道中,通过改变气门的开启程度来调节燃料和空气的进入量。

5.点火系统:用于点燃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的装置,通常由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点火控制模块组成,通过产生高压电火花引燃混合物。

6.气缸:发动机内进行燃烧和工作的空间,气缸通常由气缸套、气门、活塞等零部件组成。

7.机油:用于润滑发动机内部摩擦部位的润滑油,常见的机油有矿物油、合成油等,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

8.涡轮增压器:通过废气能量驱动,增加进气量和压力,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装置。

9.进气歧管:将进气管道分配到各个气缸的装置,通过优化气流路径和长度,提高进气效率。

10.排气系统: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装置,包括排气管和催化转化器等部件。

综上所述,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术语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非常重要。

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解说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解说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解说
发动机是一种用于转化化学能为机械能的装置。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燃烧过程,其中燃料和氧气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燃烧产物和热能。

内燃机是最常见的一种发动机类型。

其中,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接下来,我将分别为你解释这两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油发动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

首先,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汽缸(活塞所在的空间)。

然后,汽缸内的活塞朝下运动,把空气压缩。

接下来,喷油器将一定量的汽油喷入汽缸中形成可燃混合物。

然后,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物,引发爆炸。

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向下运动,这会使曲轴旋转,将活塞的运动转化为发动机的输出动力。

2. 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首先,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汽缸,但是和汽油发动机不同的是,柴油发动机在进气过程中没有混合燃料。

然后,活塞朝下移动,把空气压缩到极高的压力。

随后,燃油被喷入压缩空气中,由于高压和高温条件,燃油会自燃。

这会产生火焰,将能量转化为压力。

压力推动活塞向下移动,使曲轴旋转,最终将动能转化为输出动力。

总的来说,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的燃烧来转化化学能为机械能。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汽车发动机原理

汽车发动机原理

汽车发动机原理无乱世,逐梦天下。

汽车作为现代人的交通工具之一,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更是汽车行驶的关键。

那么,汽车的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原理。

一、发动机基本结构汽车的发动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大类,而内燃机则又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1.汽油机汽油机是一种热机,其基本结构包括气缸体、活塞、曲轴、燃烧室、进气门、排气门等部件。

通过连续四个行程(吸气行程、压缩行程、燃烧行程和排气行程),完成了能量的转化,从而推动车辆运动。

2.柴油机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其工作原理有所不同。

柴油机通过将压缩空气中的柴油喷入气缸内,利用气缸内部高温高压气体的压力,引燃柴油,从而使发动机工作。

二、汽油机工作原理汽油机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行程、压缩行程、燃烧行程和排气行程四个过程。

1.进气行程在进气门开启时,汽油机外部的新鲜空气被进气门吸入气缸内,与燃油(汽油)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

2.压缩行程进气门关闭后,活塞向上运动,将可燃混合物压缩。

此时,曲轴带动连杆将压缩的能量传输到曲轴上,并存储能量。

3.燃烧行程当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高压火花塞点燃混合物,混合物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此时,曲轴带动连杆将燃烧释放的能量传输到汽车的动力系统。

4.排气行程当燃烧完成后,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汽缸外。

随后,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

三、柴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行程、压缩行程、燃烧行程和排气行程四个过程。

1.进气行程柴油机的进气过程与汽油机类似,通过进气门将新鲜空气吸入气缸内。

不同的是,柴油机不需要将燃油与空气预先混合。

2.压缩行程汽缸上止点,柴油机利用活塞的运动将空气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3.燃烧行程在压缩行程完成后,柴油喷射器将高压柴油喷入气缸。

由于气缸内气体的高温高压状态,柴油会立即燃烧,产生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4.排气行程当燃烧完成后,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气缸外。

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解析

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解析

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解析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汽车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起着驱动汽车运行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其内部构造和工作过程。

一、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油发动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动机类型之一。

它通过燃烧汽油与空气混合物来产生燃烧能源,从而驱动汽车的运行。

汽油发动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曲轴、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等组成。

在汽油发动机中,燃油系统负责供给燃油,并通过喷油嘴将燃油喷入气缸。

活塞在气缸内做上下往复运动,将气缸内的燃油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当活塞下行到底死点时,点火系统发出火花,点燃可燃气体,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向上运动,使曲轴转动。

曲轴的转动通过连杆等机构传递给车轮,推动汽车前进。

二、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对于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高的燃烧温度,因此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较大的输出功率。

柴油发动机采用压气式点火,通过压缩空气将燃油喷入气缸进行燃烧。

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进气阶段,活塞下行,气缸内的空气被吸入;在压缩阶段,活塞上行,将空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在燃烧阶段,喷油器向气缸内喷入高压燃油,由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空气,使燃油迅速点燃,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上行,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柴油发动机的高效率和大功率使其在卡车和大型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混合动力发动机是近年来新兴的发动机类型,它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通过电力系统的辅助来提高燃油发动机的效率。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主要由燃油发动机、电动机、电池和控制系统组成。

在启动时,汽车先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待燃油发动机达到工作效率时,电动机断开。

在加速过程中,电动机可以提供额外的动力,减轻燃油发动机的负荷,降低油耗。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发动机是指通过能源转换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或其他机械设备的装置。

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是指发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结构。

下面将从燃烧原理、气缸工作循环、汽缸排列方式和发动机结构几个方面来介绍发动机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燃烧原理,发动机在燃烧室中将燃料和空气经过混合后点燃,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活塞运动将其转化为机械能。

燃烧是通过火花塞引燃来完成的,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后进入燃烧室,由火花塞的高压电火花点燃燃料空气混合物,产生的爆发力将活塞推动,进而驱动整个发动机工作。

其次是气缸工作循环,汽车发动机的气缸通常是根据循环工作原理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

四冲程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气压降低吸入混合气;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气压上升将混合气压缩;工作冲程中点火引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进入排气系统。

两冲程循环中没有压缩冲程,活塞在一次往复运动中完成进气、工作和排气三个过程。

第三是汽缸排列方式,根据汽缸的排列方式,发动机可以分为直列式和V型式两种。

直列式发动机的气缸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通常有4个、6个或8个气缸。

V型式发动机是将气缸分为两组,呈V字形排列,通常有6个、8个或12个气缸。

V型式发动机由于排列方式的原因,缩短了发动机整体长度,便于安装和布置其他部分。

最后是发动机结构,主要有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是利用汽油作为燃料,通过点燃汽油空气混合物来产生爆炸驱动发动机工作。

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在高压状态下,将柴油喷入气缸,借助高温高压的气体将柴油点燃,达到驱动发动机工作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混合动力发动机、电动车发动机等其他发动机结构形式。

综上所述,发动机的原理和机械结构是驱动汽车工作的核心,燃烧原理、气缸工作循环、汽缸排列方式和发动机结构是理解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的基础知识。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1.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

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

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⑤酒精发动机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4.热力系统基本概念;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

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6.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7.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8.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发动机工作原理科普

发动机工作原理科普

发动机工作原理科普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负责驱动车辆行驶。

发动机可以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发动机工作原理非常复杂,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进气、压缩、点火和排气。

进气:汽车发动机需要空气和燃料才能燃烧产生能量,所以进气是发动机工作的第一步。

汽车发动机通过进气道将空气和燃料混合后送入燃烧室。

压缩:进入燃烧室的混合气需要被压缩,这样才能更好地燃烧产生动力。

发动机会将混合气压缩至非常高的压力,以确保燃烧室内的燃料完全燃烧。

点火:燃烧室内的混合气需要在点火后得到引燃,才能燃烧产生动力。

发动机会在合适的时机点火,引发混合气的燃烧。

点火的时机和火花的能量都需要得到精确的控制。

排气:燃烧后,产生大量的废气需要被排出。

发动机通过排气道将废气排出,为下一轮进气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非常复杂,需要各种部件的协同作用。

不同的发动机类型和不同的车辆会有不同的工作原理,但以上四个部分是最基本的。

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我们的车辆,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 1 -。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简析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简析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简析汽车发动机是现代汽车的核心部件,它以汽油或柴油为能源,通过内燃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运行。

本文将对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进行简析。

一、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1. 汽缸:汽车发动机通常由多个汽缸组成,一般为4缸、6缸或8缸。

每个汽缸内部有活塞、活塞环、气门等零部件。

2. 曲轴:曲轴将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传递给汽车的传动系统。

3. 火花塞:火花塞位于汽缸顶部,通过电弧放电点燃混合气体。

4.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由燃油箱、燃油泵、燃油喷嘴等部件组成,用于提供燃油供给。

5. 空气进气系统:空气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空气滤清器等,将空气引入发动机内与燃油混合形成燃烧气体。

二、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1. 压缩冲程:汽车发动机的第一冲程是压缩冲程。

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汽缸内的气体被压缩,体积变小、温度升高,使燃烧气体更容易燃烧。

2. 燃烧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发出火花,点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

燃烧过程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使活塞向下推动。

3. 排气冲程:在燃烧冲程结束后,活塞上行,将排出燃烧后的废气,让新鲜的混合气体进入到燃烧室。

通过不断循环这三个冲程,汽车发动机实现能量的转化,驱动车辆前进。

三、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主要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1. 汽油机:汽油机是以汽油为燃料的发动机。

在汽油机中,混合气体由燃油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通过火花塞点燃。

2. 柴油机:柴油机是以柴油为燃料的发动机。

在柴油机中,先将空气搅动均匀,再通过高压喷嘴将柴油雾化喷入燃烧室,并通过高温高压条件点燃。

不同燃烧方式的发动机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四、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也在不断发展演进。

未来的发动机将更加环保节能,进行更高的效率和功率输出。

1. 混合动力:混合动力发动机将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通过电能回收和能量转换,实现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t η: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it η: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et η: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i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e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m η:有效功率e P 与指示功率i P 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mi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m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tq T :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i b :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i W :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e W :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

p V -图即为通常所说示功图,
p ϕ-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强制排气损失: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进气损失: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
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失的功成为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

泵气损失: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

不包括气流对换气产生的阻力所消耗的功。

充量系数c φ: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c m 与进气状态下理论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s m 之比。

进气马赫数M :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它是决定气流性质的重要参数。

M 反映气体流动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是分析充量系数的一个特征数。

当M 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
c φ急剧下降。

应使M 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M
受气门大小、形状、生成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增压比k π:增压后气体压力k p 与增压前气体压力0p 之比。

增压:利用增压器提高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压力。

增压度k ϕ: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4抗爆性: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用辛烷值表示。

干点:汽油蒸发量为100%时的温度。

自然点:柴油在没有外界火源的情况下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凝点:柴油失去流动性而开始凝固的温度。

热值:单位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用1kg ,气体燃料用13
m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成为高热值0H ,气态时为低热值。

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燃料在气缸中生成的水均为气态,所用热值均为低热值u H 。

理论空气量0L :1kg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少空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a φ:燃油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L )与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0L )
的比值。

空燃比α:燃油燃烧时空气流量与燃料流量的比。

5喷油器的流通特性:喷孔流通截面积与针阀升程的关系。

喷射过程: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到喷油器停止喷油的过程。

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规律: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提前角:燃油喷入气缸的时刻到活塞上止点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燃油的雾化:燃油喷入燃烧室内后备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瞬时放热速率: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1o 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

累积放热百分比:从燃烧开始到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放热规律三要素:燃烧放热始点(相位)、放热持续期、放热率曲线形状。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空气雾化混合和壁面油膜蒸发混合。

空气雾化混合:将燃油喷射到空间经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之间的相互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的方式。

壁面油膜蒸发混合:燃油沿壁面顺气流喷射,在强烈的涡流作用下,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一层很薄地油膜,油膜蒸发形成可燃混合气。

涡流比Ω:涡流转速与发动机转速之比。

进气涡流: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缸轴线旋转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进气涡流是需要人为组织的。

挤流:压缩过程中,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活塞顶面挤入燃烧室凹坑内的涡流。

湍流:在气缸中形成的无规则的小尺度气流运动,又称微涡流。

滚流: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组织的空气旋流,也称纵流。

6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唯一地由定时的火花点火,火焰前锋以正常速度传遍整个燃烧室。

点火提前角:从发出电火花到上止点间的曲轴转角。

7发动机的功率标定:根据发动机的特性、用途、寿命、可靠性及使用条件等人为规定该产品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输出的有效功率以及对应的转速。

负荷特性:当转速不变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e b 、B 等)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柴油机的负荷特性:当柴油机保持一转速不变,移动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置,改变每循环供油量b ∆,燃油消耗量B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等随负荷e P (或tq T 、me p )而变化的关系。

汽油机的负荷特性:当汽油机的转速保持不变,而逐渐改变节气门开度,同时调节测功器负荷,以保持转速不变;此时,燃油消耗量B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随负荷e P (或
tq T 、me p )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速度特性:发动机在油量调节机构(油量调节齿条、拉杆或节气门开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转矩、油耗、功率、排气温度、烟度等)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柴油机的速度特性: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机构(齿条或气门拉杆)位置固定,柴油机的有效功率e P 、有效转矩tq T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燃油消耗量B 等性能指标随转速n 变化的关系。

汽油机的速度特性:当汽油机的节气门开度一定,其有效功率e P 、有效转矩tq T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燃油消耗量B 等性能指标随转速n 变化的关系。

调速特性:喷油泵调速手柄位置固定,在调速器起作用时,柴油机的性能指标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瞬时调速率1σ: 过渡过程中,转速波动的瞬时增长百分比。

稳定调速率2σ:柴油机实际运转时的转速波动相对于全负荷转速的变化范围。

万有特性:负荷和转速都变化时,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

8)1、发动机排放污染物:CO ,HC,NOx,PM
生成条件:CO :燃烧不完全燃烧(阿尔法小于14.9时,混合不均匀产生缸内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时,CO2和H2O 裂解产生.
HC :冷激效应,油膜和沉积物吸附,火焰淬熄,未燃碳氢化合物均会产生。

NOx:主要取决于燃烧温度及氧的浓度,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时氧的浓度高并滞留时间长时大量生成。

PM:主要成分含铅汽油中铅和汽油中硫造成的硫酸盐,在碳碳烟形成多,氧化少时大量排放。

光化学微粒,当HC 浓度大于NOx 浓度的3倍时,在阳光照射下,诱发下产生O3和过氧酰基硝酸盐组成的光化学烟雾。

2、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的主要因素:混合气成分、点火正时、负荷、转速、工况、废气再循环率。

3、汽油机内净化技术:⑴、废气再循环,⑵、燃烧系统优化设计,⑶、提高点火能量和怠速转速,⑷、汽油机直喷分层燃烧,(5)、电控燃油喷射。

4、汽油机机外净化技术:①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②燃油蒸发控制系统③三元催化转化器。

5、影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混合气成分、喷油时刻(延迟喷射是降低氮氧化物的主要措施,延迟喷射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6、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⑴增压中冷技术⑵改进进气系统⑶改进喷油系统(高压喷射、推迟喷油提前角、减少喷孔直径、减小喷油嘴压力室容积和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⑷改改进燃烧系统⑸降低机油消耗⑹废气再循环⑺提高燃油品种。

7、柴油机机外净化技术:⑴微粒捕集器⑵氧化催化转化器⑶氮氧化物还原催化转化器⑷四元催化转化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