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分封》同步练习01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参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11.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3. 图中的政治制度是()A. 夏朝的王位世系制B.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D. 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4.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5. 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 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6. 陈满是舜的后代,他本姓妫,名满,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古代帝王的后代时,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为陈,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

可见陈满的“陈”姓来源于()A、封地、封国B、谥号C、爵位D、职业7. 读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A.西周实行郡县制 B.分封的对象只有王族C.分封对象以王族为主 D.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的有楚国8.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9.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宗教 D.血缘10.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11.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血缘关系12.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互为表里B、完全割裂的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13. 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内的大宗的是()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C、诸侯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14.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第I卷(选择题)1.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

从受封立国对象的角度来看,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A.宋国 B.齐国C.鲁国 D.燕国2.《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bì,给与)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崩溃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3.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4.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5.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B.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贵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6.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7.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试题(附答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注意与当今热点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制度创新等相结合。

重点难点:宗法制和分封制自主学习:写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讫时间: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夏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2、商朝:(1)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简述其内容和影响。

(2)商朝政权带有什么色彩?目的是什么?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简述分封制的内容:(提示:从核心、受封对象、受封内容、和应尽义务等方面叙述)3、分封制有何作用?(二)宗法制1、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宗法制有何特点?3、宗法制的实行有什么作用?(三)礼乐制度:简述礼乐制度的含义和实质。

内容小结:概括本课知识结构。

合作探究:材料如下:图一图二问题: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巩固练习:1、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

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王位世袭制2、《红楼梦》中冷子兴对贾府情况介绍的片段“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

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

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

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这一制度最大的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和小宗C.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3、右面图片——西周编钟,直接反映出西周实行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D.礼乐制4、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C.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D.都属于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周朝统治5、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必修一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复习)

必修一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复习)

深入探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与作用
关系: 血缘纽带(内纽、依据、工具)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分封制
作用: 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政治制度,适应 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共同维护了西 周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书本中找到依据 或者根据你的积累证明你的观点。P世3要点突 破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迷信色彩浓— —宗法制;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 卜进行决策;“天子”的由来。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 构,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 集中——分封制。 (4)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西周承 夏商制度。
【运用提升】 1、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 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 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 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 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 幽王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这说明 他破坏了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 制,故D项正确。
4.《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 认为:“我国上古社会、契约社会,其核心价 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 嫡”。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5.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 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 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 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 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 以为荣。家族观念自中国古代就得到了人 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影响 C.分封制的影响 D.弘扬儒学的需要
海峡两岸寻亲70载2006年01月20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嫡长子继承制3.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

材料评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科举制5.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个人观念淡漠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6.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7.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8.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含答案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含答案

(一)复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单项选择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3.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4.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7.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8.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二、综合题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分封71国中姬姓诸侯国所占比较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西周的分封同步练习

西周的分封同步练习

知识改变命运第6课 西周的分封知识网络构建课后即时训练 1、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A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 、商汤灭夏C 、牧野之战D 、国人暴动2、被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都城灭亡的国家是:( )A 东周B 西周C 商朝D 夏朝3、东周建立的时间是:( ) 武王伐暴君商纣:好酒淫乐,不理朝政,重税酷刑牧野之战: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伐纣,双方在牧野决战,周军全胜,商朝灭亡 分封诸西周的分封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方法:以周王室为中心,将王族、功臣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平王东迁: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A 公元771年B 公元前771年C 公元前772年D 公元前770年4、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社会生活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的第一位统治者分别是启、汤、武王、平王。

B 夏朝筑有城堡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行政机构,所以它被看作是我国第一个国家。

C 商朝的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D 西周的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5、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灭亡叙述正确的是:()A 统治不得民心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B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

C 商朝末年国王桀奢侈残暴,自比太阳,引起人民不满。

D 西周末代统治者周平王烽火戏诸侯,最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亡国。

6、分封制开始实施是在:()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7.故事“烽火戏诸侯”中的诸侯,是通过下列什么制度产生的( )知识改变命运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8.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A.伊尹 B.姜尚C.共伯和D.姬旦9、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有(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等级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0、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不包括:()A 亲戚B 功臣C 前代贵族后裔D 少数民族部落首领11、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D、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12、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①分封制②军队③刑法④礼仪教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3、听历史故事可以调节我们学习历史的心情,激发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 1-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必修1历史同步练习(名师解析)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1-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必修1历史同步练习(名师解析) 岳麓版必修1

第1单元第1课能力测评达标训练1.公元前11世纪前期,生活在泾水、渭水流域的周国,其杰出首领姬昌(即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整顿政治和军事,发展生产,迅速强大。

当时姬昌( ) A.是商朝内服官B.是商朝外服官C.是周朝天下共主D.与商朝没有关系解析:当时周国是商朝的附属国(即外服),周国首领是外服官。

“周文王”的称谓是后来追谥的。

答案:B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结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解析:在分封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但也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和被商灭掉的古国。

答案:A3.(2009·山师附中模拟)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由太庙可判断C、D两项正确,由祠堂可判断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

答案:B4.《诗经》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说明( )①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②周王拥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③周朝实行严格的宗法制④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①②符合题意,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答案:C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选项备选者年龄生母A 周王子甲20岁周王正妻B 周王子乙14岁C 周王子丙25岁周王妾一D 周王子丁12岁周王妾二解析:最有资格继承王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西周的分封
一、选择题
1.“以人为骑尽作乐,炮烙之刑极淫威”,这副对联描绘的分别是夏朝和商朝最后两位君王的暴政,他们分别是( )
A.禹、桀
B.桀、纣
C.汤、纣
D.武王、纣
2.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这个事件叫( )
A.大禹治水
B.商汤灭夏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3.成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通过成语“反戈一击”,我们可以得知哪个朝代的历史结束(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

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对《诗经》里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西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B.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C.周朝的疆域很大
D.西周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
6.(2012·泉州中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7.(2012·汕头学业考)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
周王是遵守了( )
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
8.《荀子》一书中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9.为了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利继承,西周实行了(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禅让制
10.王朝历时近三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

”这一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功臣谋士中,谁的功劳最大?他的主要功劳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主要枝干相当于哪些人?请举出三个他们建立的诸侯国。

(4)材料二中诸侯的权力通过什么制度继承?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厚敛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材料三他贪财好利,用严刑镇压人民,引起镐京的平民暴动,使西周走向衰落。

(1)材料一、二、三分别介绍了历史上哪几个朝代的哪几个君主?
(2)材料二反映的君主的统治在哪场战争后被推翻?
(3)为什么三位君主的统治都被推翻了?
(4)从他们的统治被推翻的史实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禹、汤、武王是夏、商、西周的开国君主,桀、纣、周幽王是夏、商、西周的末代君王。

“以人为骑尽作乐”与夏桀有关,“炮烙之刑极淫威”与商纣王有关。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纣王”,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大败商纣王后不久,灭商建周。

故D符合题意。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牧野之战中,商军早就恨透了残暴的纣王,一到阵前就调转戈矛,引导周军反攻纣王。

走投无路的商纣王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于夏桀、商纣实行暴政,导致国家灭亡,故①②
③是从中得到的启示。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含义为: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

说明全天下的土地、臣民皆归周王所有。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理解能力。

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含义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可见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的统治。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中,诸侯见到烽火报警,纷纷带兵前往京城救驾,就是因为分封制中规定诸侯的义务之一就是战时带兵随周王征战。

故选D。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题干材料可知,在西周分封的七十一个诸侯国中,和周王同姓的亲族占到了五十三个,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为了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利继承,西周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

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西周建立于约公元前1046年,灭亡于公元前771年,其疆域西到今甘肃东部,东到今山东北部,东北到今辽宁南部,南面跨过了长江。

故选C。

【方法指导】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本题通过一则材料和一幅很形象的图片来考查分封制的内容。

第(1)(2)题材料一中的“尚父”指姜尚,他先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并帮助周武王灭商建周。

故因功受封于齐。

第(3)题通过仔细分析、思考材料二中的图片,可发现树的主干象征周天子,主要枝干象征从周天子那里获得分封的王族、功臣及旧贵族的后代等人,他们受封后建立的诸侯国有卫、齐、鲁、晋、宋、燕等。

第(4)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分封制。

(2)尚父(姜尚)。

先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帮助周武王灭商建周。

(3)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

卫、齐、鲁、晋、宋、燕等。

(回答三个即可)
(4)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察材料一可知是夏朝的暴君夏桀。

由材料二关键词“炮烙”,可知与商朝的纣王有关。

由材料三的“引起镐京的平民暴动”可知与西周厉王有关,然后通过与人物有关的事件得出结论。

答案:(1)夏朝的桀,商朝的纣,西周的周厉王。

(2)牧野之战。

(3)因为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与反抗。

(4)统治者要任用贤臣,勤政爱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