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
采矿学第01章 采矿基本知识

18.06.2021
.
11
1.3 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要求
1.3.1 概述
与其他行业相比,采矿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相对较差。故矿床开采过 程中应注意以下要求: (1)要确保开采工作的安全,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2)要符合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要高效可持续发展。这体现在:①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减少矿石 的损失贫化;③降低矿石成本;④增大开采强度。
18.06.2021
.
3
工业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单位含量。工业品位是 指在当前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 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达到工业品位才能作为工业储量,被设 计和开采。 矿石和废石的划分是相对的。
18.06.2021
.
4
1.1.2 矿石的种类
矿石按其属性分为金属矿石及非金属矿石。 金属矿石分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矿石。 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外 的所有金属。 有色金属可分为四类: (1)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铜、铅、锌等; (2)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化学性质活泼,如铝、 镁等. (3)贵金属:地壳中含量少,提取困难,价格较高,密度大,化学 性质稳 定,如金、银、铂等; (4)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等。 由于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时也将它们从 有色金属中划分 出来,单独成为一类。而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并列,成为金属的三大类别。 另一类不是叫无色金属,而是黑色金属 。
18.06.2021
.
6
1.1.3 矿岩力学性质
硬度:矿岩抵抗工具侵入的性能叫做硬度。硬度愈大,凿岩愈困难。矿岩的硬 度取决于矿、岩的组成。矿岩的硬度除对凿岩有很大影响外,往往影响矿、岩 的坚固性和稳固性。 坚固性:是指矿岩抵抗外力(工具冲击、机械破碎、炸药爆炸等作用力)的性 能。它与矿岩的强度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强度是指矿岩抵抗压缩,拉伸,弯曲及剪切等单向作用的性能。而坚固性所抵 抗的外力却是一种综合的外力。(如抵抗锹,稿,机械碎破,炸药的综合作用 力)。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即矿 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来表示:
采矿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采矿学是矿山工程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将地下或露天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地开采出来。
在采矿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知识,本文将重点归纳采矿学的核心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概述正文内容一、矿山地质学知识1. 介绍矿石的分类和常见矿石的特性;2. 说明矿床的成因及其对采矿方式的影响;3. 介绍矿层的赋存规律和其在采矿中的应用;4. 分析岩石破裂和岩层变形对矿山安全和采矿效果的影响;5. 讨论地下水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相应的处置方法。
二、采矿工程力学知识1. 解释岩石力学参数的意义和测定方法;2. 介绍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破坏过程;3. 讨论采矿巷道和矿山斜井的支护设计原则和方法;4. 分析矿坑和露天采矿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及相关预防措施;5. 研究矿山地下空洞的稳定性和相关支护工作的设计方法。
三、采矿机械学知识1. 概述采矿机械的分类及其功能;2. 分析采矿机械设备的选型与布置原则;3. 介绍采矿机械在矿井开采和矿床破碎中的应用;4. 讨论采矿机械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常见问题的排除方法;5. 研究采矿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技术以及安全使用的要点。
四、矿山地下支护学知识1. 介绍地下巷道和矿井的支护方法、材料和设备;2. 讨论地下巷道和矿井支护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 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支护措施选择及其应用效果;4. 介绍地下巷道的开挖方法和基本支护流程;5. 研究地下巷道的固化和加固措施及其施工技术。
五、采矿工程经济学知识1. 解释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概念和指标;2. 介绍矿山开发项目评价的方法和步骤;3. 讨论成本管理和效益分析在矿山开发中的应用;4. 分析风险管理和项目融资在矿山工程中的重要性;5. 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
总结通过对采矿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采矿学的学科体系和相关的核心内容。
这些知识在采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矿学-绪论

采煤方法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回采工作面是 煤矿生产第一线,采用合理采煤方法,搞好采煤 工作面的生产,是搞好矿井行产的关键。
3、矿井设计
开拓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 采区设计 施工图设计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生产能力 确定 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机电设备 选择采煤方法 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区上中下 车场设计 采区煤 仓绞车 房 变电 所峒室 设计 巷道断面和交叉点设计
能源折算系数E
标准煤:发热值为7000大卡/(29 . 27MJ)的 任何能源均可折算1kg标准煤。 标准油:发热值为10000大卡/(41 . 8MJ)的
任何能源均可折算1kg标准油。 某种燃料的实际发热值(MJ/ kg)
E = ----------------
标准煤发热值(MJ/ kg)
2、煤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通读,阅读参考书; 3.记忆,记笔记; 4.作业与练习 要求:
掌握采矿工程师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而优则 用,学而优则创
(五)采矿学主要参考书
徐永圻.煤矿开采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张宝明.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2001 徐永圻.中国采煤方法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0 陈炎光.中国采煤方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 陈炎光.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996 陈炎光.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社,1992
采矿学复习资料汇总

采矿学复习资料汇总一、采矿学基础知识1、采矿学定义:采矿学是研究地下矿产资源开采的理论、技术、经济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采矿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矿工艺、采矿设备、采矿计划与管理等。
3、采矿的基本步骤:资源勘探、矿体测量、采矿设计、采矿施工、矿石运输与处理、矿山通风与安全等。
二、采矿工艺1、采矿工艺流程:包括落矿、装载、运输、卸载等环节。
2、采矿方法:包括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崩落采矿法等。
3、采掘设备:包括凿岩机、装载机、运输车、提升机等。
三、采矿技术1、矿产资源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矿石中所需的有用组分或元素含量的多少,通常用质量百分比表示。
2、矿产资源储量: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能够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有用组分或元素的总量。
3、回采率:指在开采过程中,实际采出的矿石量与理论可采矿石量之比。
四、采矿计划与管理1、矿山生产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
2、矿山生产组织:包括劳动组织、设备配备、生产调度等。
3、矿山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制度建设、安全培训、事故预防与处理等。
五、复习建议1、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梳理知识结构,将知识点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3、加强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4、多做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及时总结复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电工学复习资料汇总一、基础知识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开关和连接导线组成。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说明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说明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电容和电感:电容和电感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它们可以存储能量。
5、交流电:交流电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它可以在电路中产生电磁场。
二、电路分析方法1、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它通过求解支路电流来求解电路中的电压和功率。
第0章_绪论(采矿学)

井盐钻探 ① 大口浅井阶段(公元前 3~11世纪)。口径大到二三十丈(古长度单位),井 身浅,每挖一井投入几百人,凿挖工具都是铲锄等农用工具。自秦汉至南北朝,凿挖的都 是上土下石的裸眼井;南北朝至五代,始用木制井筒护壁。 ② 钻探形成阶段(1041~1368)。亦称卓筒井阶段。口径小,一般如碗大(5~9 寸),深度自几十丈到百余丈。到北宋仁宗庆历、皇祐(1041~1054)年间已形成较完 善的人力冲击式钻井技术。当时共有盐井728口,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达到4900余口。 钻头为铁质圜刃锉,吸卤筒和卓筒(即套管)为凿通节隔的楠竹。这是中国古代钻探 技术的形成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深井冲击式钻井技术逐渐传入西方的时期(约11世 纪)。 ③ 深井发展阶段(1369~1911)。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1637)对钻井工艺有详 细的叙述,凿井、打捞、治井工具形式多样。钻井工序分为6道:选择井位和初开井口; 下石圈(下石制导管);锉大口;制木竹(制套管);下木竹(下木或竹套管);钻小 口(图1)和见功(钻小井眼和完井)。 古代主要钻凿工具为鱼尾锉、财神锉等;主要治井、打捞工具为提须子、柳穿鱼、霸 王鞭等;传递动力和升降锉进工具用斑竹所制的篾索,堵漏和补腔(井)主要材料为 桐油、石灰。钻进一口三百丈左右的井一般要四、五年。 深井钻凿工艺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趋完善,清道光年间(1835), 四川自贡著名的燊海井 钻凿成功 ,井深1001.4米,创造了当时中国以及世界盐井井深的最高纪录。
矿山是采矿作业的场所,包括开采形成的开挖体、 运输通道和辅助设施等,分为露天矿和地下矿。
大冶铁矿露天采场
露天矿开采模型
地下开采模型
金山店铁矿
二、采矿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 采矿活动与矿物利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1)矿产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标志物 石器时代(公元前4000以前) 铜器时代(公元前4000-公元前1500) 铁器时代(公元前1500-公元1780) 钢器时代(公元1780-1945) 原子时代(1945后) (2)矿产品为人类提供效能更高的工具和燃料 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重要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 使用,使人类开始步入工业文明,也揭开了人类大规模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新纪元,特别是煤炭的开采。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采矿学概述1.1 采矿学定义解释采矿学的概念和定义强调采矿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采矿工程流程介绍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步骤解释采矿前的准备工作和工程设计1.3 采矿方法分类介绍常见的采矿方法,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解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第二章:矿产资源与勘探2.1 矿产资源概述介绍矿产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解释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2.2 勘探技术介绍勘探技术的方法和工具,如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解释勘探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2.3 矿产资源评估介绍矿产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指标解释矿产资源评估的意义和作用第三章:矿山设计与安全3.1 矿山设计概述介绍矿山设计的目标和方法解释矿山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3.2 矿山安全介绍矿山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解释矿山安全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3.3 矿山环境保护介绍矿山环境保护的原则和目标解释矿山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实施方法第四章:矿山开采技术4.1 露天开采技术介绍露天开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解释露天开采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4.2 地下开采技术介绍地下开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解释地下开采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4.3 矿井通风与排水介绍矿井通风和排水的基本原理和设备解释矿井通风和排水的重要性第五章: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5.1 矿产资源的开采介绍矿产资源开采的基本方法和工艺解释矿产资源开采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5.2 矿产资源的利用介绍矿产资源利用的方式和途径,如选矿和冶炼解释矿产资源利用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5.3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介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解释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第六章:矿山机械与设备6.1 矿山机械设备概述介绍矿山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功能解释矿山机械设备在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性6.2 常用矿山机械设备介绍常见的矿山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和输送带解释每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6.3 矿山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介绍矿山机械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矿山机械设备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第七章:矿山经济效益与投资分析7.1 矿山经济效益概述介绍矿山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指标解释矿山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7.2 矿山投资分析介绍矿山投资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解释矿山投资的评价指标和风险分析7.3 矿山项目的经济评估介绍矿山项目经济评估的方法和模型解释矿山项目经济评估的意义和作用第八章:矿山法律与政策8.1 矿山法律法规概述介绍矿山法律法规的分类和体系解释矿山法律法规的重要性and 作用8.2 矿山政策与管理介绍矿山政策的内容和目标解释矿山管理的组织和机构8.3 矿山法律纠纷与解决介绍矿山法律纠纷的类型和原因解释矿山法律纠纷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第九章:矿山安全事故与应急处理9.1 矿山安全事故类型介绍矿山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案例解释矿山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9.2 矿山安全应急预案介绍矿山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解释矿山安全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作用9.3 矿山安全事故的处理与调查介绍矿山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调查方法解释矿山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和责任追究第十章:矿山未来发展趋势10.1 矿山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矿山技术的创新领域和发展趋势解释矿山技术创新的意义和影响10.2 矿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矿山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解释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策略10.3 数字矿山与智能化采矿介绍数字矿山和智能化采矿的概念和技术解释数字矿山和智能化采矿的优点和应用前景第十一章:矿山测量与导航技术11.1 矿山测量概述介绍矿山测量的目的和方法解释矿山测量在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性11.2 矿山测量仪器与工具介绍矿山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和水准仪解释每种仪器和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11.3 矿山导航与定位技术介绍矿山导航和定位的技术和方法,如GPS和激光扫描解释矿山导航和定位的重要性and 应用领域第十二章:矿山信息管理与数字化技术12.1 矿山信息管理概述介绍矿山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解释矿山信息管理的重要性and 应用领域12.2 数字化矿山技术介绍数字化矿山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解释数字化矿山的优点和实施步骤12.3 矿山大数据与应用介绍矿山大数据和的概念和应用解释矿山大数据和的意义和前景第十三章:矿山劳动管理与人力资源13.1 矿山劳动管理概述介绍矿山劳动管理的原则和目标解释矿山劳动管理的重要性and 挑战13.2 矿山人力资源管理介绍矿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矿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and 实施策略13.3 矿山员工培训与发展介绍矿山员工培训的内容和目标解释矿山员工培训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第十四章:矿山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14.1 矿山合同管理概述介绍矿山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解释矿山合同管理的重要性and 目标14.2 矿山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介绍矿山合同签订和执行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矿山合同签订和执行的注意事项和风险管理14.3 矿山合同纠纷与解决介绍矿山合同纠纷的类型和原因解释矿山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第十五章:矿山项目的综合评价与管理15.1 矿山项目综合评价概述介绍矿山项目综合评价的目标和方法解释矿山项目综合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5.2 矿山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介绍矿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指标解释矿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and 实施方法15.3 矿山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介绍矿山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管理方法解释矿山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and 实施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的摘要,涵盖了从采矿学概述到矿山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等十五个章节。
矿大版采矿学绪论部分

矿大版采矿学绪论部分引言采矿学是研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学科,是矿山工程的基础学科之一。
矿大版采矿学作为我校的开发教材,是矿山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必学的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矿山工程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采矿学的定义采矿学是研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学科。
它包括对矿床的调查、矿石开采、矿物处理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采矿学旨在寻找合理的采矿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
采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矿床及其周围环境。
采矿学的研究内容采矿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矿床调查矿床调查是采矿学的基础工作,它包括野外地质勘查和实验室测试等环节。
矿床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储量、矿石品位等信息,为后续的矿石开采提供依据。
矿石开采矿石开采是采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采场布置、矿山开拓、矿石提取等环节。
矿石开采的目的是将地下或地表的矿石开采出来,并进行加工和利用。
矿区环境保护矿区环境保护是采矿学的重要内容。
在矿石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这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矿区环境保护旨在减少采矿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并实施环境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矿物处理矿物处理是采矿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矿石矿浆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等工艺过程。
矿物处理的目的是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并制备出高品位的矿产品。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是采矿学的终极目标之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地下或地表的矿石开采出来;二是经过矿石加工处理,运用于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采矿学的发展前景采矿学在现代工业和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采矿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采矿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矿床的勘察和开采方法将更加先进和高效;另一方面,矿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采矿学知识点

采矿学知识点
采矿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开采地下矿藏的一门学科,涉及到地质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在采矿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采矿方法、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介绍采矿学的知识点。
一、地质勘探
在进行采矿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以确定矿藏的类型、分布、质量等信息。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勘查和地质勘探,地质勘查是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调查,获取矿产资源基本信息;地质勘探是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通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等手段,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质信息,为采矿提供依据。
二、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是指在确定了矿藏位置和性质后,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矿石开采。
常见的采矿方法有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深海采矿等。
露天开采是指将矿石暴露在地表,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采掘;地下开采是指通过井下或隧道等方式进入地下进行矿石开采;深海采矿是指利用水下设备在海底进行矿石采集。
不同的矿种和地质条件适合不同的采矿方法,需要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安全生产
采矿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安全生产是保障采矿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修和
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采矿作业平稳进行。
综上所述,采矿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质、工程、经济等多个领域。
地质勘探、采矿方法、安全生产等是采矿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够开展有效的采矿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及名词解释:煤矿开采学:是研究煤矿开采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采煤系统:回采巷道与采场的回采工作在时间上的配合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称回采巷道布置系统,也叫采煤系统。
采煤方法:采煤系统与回采工艺的组合。
新的设备具有新的回采工艺,要求有新的采煤系统。
采煤系统又会促进回采工艺的改造,互相影响。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常用的三种基本工艺方式:爆破采煤工艺方式(炮采工艺方式)、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煤田:由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矿区: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
矿井: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构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井型:根据矿井的生产能力不同而划分的矿井类型。
矿井生产能力:设计中规定的矿井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量。
掘进率:井田一定范围或一定时间内,掘进巷道的总长度与采出总煤量之比。
截深:采掘机械工作机构每次切入煤体或岩体内的深度。
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平行走向按一定标高的一部分井田。
开采水平: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简称水平.井底车场:位于井筒附近联络主,副井及开采水平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联络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
石门:岩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岩石平巷。
石门盘区:自水平大巷开掘石门作为盘区主要运输巷道的盘区。
硐室:专门用途,在井下开凿和建造的断面较大且长度较短的空间构筑物。
开切眼:沿煤层倾斜方向在采区走向边界处的煤层中开掘斜巷,连通区段运送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该斜巷称开切眼。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
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几个区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准备巷道有:采区、盘区上下山;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区段或分带集中巷;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绞车房、变电所、煤仓)等。
回采巷道:直接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关键层:在岩层活动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坚硬岩层称为关键层。
排距:垂直于煤壁方向两相邻支柱中心线的距离。
柱距:延煤壁方向两相邻支柱中心线的距离。
支护密度:控顶范围内单位面积顶板所支设的支柱数量。
最大控顶距:采煤工作面所允许的最大宽度。
工作面端头:指工作面与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相交汇的地方。
回采工艺: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回采工作(落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的计划及配合关系。
沿空掘巷:在一工作区段运输平巷被废弃后,经过一段时间,等待采空区上腹岩层移动基本稳定后,沿被废弃的巷道边缘,掘进下一个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称沿空掘巷。
沿空留巷:在上区段工作面回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巷旁支护等有效方法,将区段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供下区段工作面开采时作回风平巷使用。
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完成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等工序的过程。
循环进度: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煤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循环方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完成的循环数。
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的循环。
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两次放顶煤之间的推进距离。
周期来压:基本顶将始终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对工作面产生周期性的来压显现,称周期来压。
进刀方式:采煤机运行与推移输送机配合的关系。
放煤方式: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配合关系。
采放比:采煤工作面采煤机机采高度(或爆破高度)与顶煤高度比。
煤炭采出率:工业储量中,设计或实际采出那一部分储量占工业储量的比例。
分层分采:是在采完上分层后,工作面搬迁到另一区段采煤,经过一段时间待顶板跨落基本稳定后,再在上分层采空区之下掘进下分层平巷进行回采的方式。
端面距:采煤工作面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之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1、矿井巷道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2、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巷道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
3、我国现阶段合理的井田走向长度一般为:小型矿井不小于1500m;中型矿井不小于4000m;大型矿井不小于7000m。
4、阶段内的划分方式有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三种。
5、国家对采区采出率的规定是: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
6、国家对采煤工作面采出率的规定是:薄煤层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
7、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把矿井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8、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类。
9、按平硐与煤层走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和斜交平硐。
10、井底车场运输线路包括存车线、调车线和绕道线路等。
11、井底车场常用的调车方式有:顶推调车法、甩车调车法和专用设备调车法。
12、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形式和折返式。
13、按照井底车场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的位置关系,环形式车场可分为卧式、立式和斜式。
14、按列车从井底车场两端或一端进出车,折返式车场可分为梭式车场和尽头式车场。
15、煤矿井下运输大巷的运输方式有:轨道运输和带式输送机运输。
16、轨道运输大巷的轨距一般有600mm和900mm两种。
17、运输大巷的方向应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为便于运输和排水,其坡度一般为3‰~5‰。
18、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分层运输大巷、集中运输大巷和分组集中运输大巷。
19、井田开拓方式是井硐形式、水平数目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0、在现生产的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结束前10~15 天,完成接替工作面的巷道掘进及设备安装工程;在现开采水平内,每个采区减产前1~1.5 个月,必须完成接替采区和接替工作面的掘进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
21、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2、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矿井管理水平和矿井经济效益。
23、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地质因素有:煤层倾角、煤层厚度、煤层特征及顶底板稳定性、煤层地质构造、煤层含水性、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等。
24、采煤工作面顶板岩石,按照其和煤层的相对位置及跨落的难易程度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三种。
24、根据围岩移动特征,可将煤层上覆岩层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25、按照掘进方式的不同,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两种。
26、采煤工作面有单工作面和双工作面两种布置形式。
27、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有后退式、前进式、往复式及旋转式等几种。
28、同一区段内上下分层的开采方式,有分层同采和分层分采两种。
29、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和分层层数,各分层平巷的相互位置主要有水平式、倾斜式和垂直式三种布置方式。
30、分层平巷和区段集中平巷之间的联系方式一般有石门、斜巷和立眼三种。
31、根据采区车场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和下部车场。
32、采区上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有: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式车场三种。
33、采区中部车场按甩入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平巷式、石门式和绕道式三种。
34、采区下部车场按装车站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三种。
35、采区下部车场按轨道上山绕道位置不同,可分为顶板绕道式和底板绕道式两种。
36、倾斜长壁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有前进式、后退式和往复式三种。
37、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方式有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
38、单滚筒采煤机的滚筒一般位于机体靠近运输平巷一端;左工作面应安装右螺旋滚筒,割煤时顺时针旋转;右工作面左螺旋滚筒,割煤时逆时针旋转。
39、加强工作面“三度”管理,“三度”是指支护强度、支护密度和支护刚度。
40、在综采工作面,通常采煤机的右滚筒应为右螺旋,割煤时顺时针旋转;左滚筒应为左螺旋,割煤时逆时针旋转。
41、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有:单架依次顺序式、分组间隔交错式和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三种。
42、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有及时支护和滞后支护两种。
43、综采设备的拆除顺序,一般先拆除输送机的机头和机尾,继之拆除采煤机和输送机机槽,最后拆除液压支架。
44、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顺序可分为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
45、依据井巷条件及设备尺寸的大小,综采设备可以有在地面场地、井下巷道和工作面组装三种方式。
46、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及劳动组织等。
47、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主要分为单循环和多循环。
48、循环方式是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次数的组合。
49、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主要包括: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和工作面布置图。
50、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不同,放顶煤长壁采煤法可分为一次采全厚、预采顶分层网下和倾斜分层放顶煤开采三种主要类型。
51、放煤方式按放煤轮次不同,可分为单轮放煤和多轮放煤两种;按放煤顺序不同,可分为顺序放煤和间隔放煤两种。
52、放顶煤时,有三种情况引起放煤不正常:一是碎煤成拱放不下来;二是大块煤堵住放煤口;三是顶煤过硬,难以跨落。
53、放煤步距与顶煤厚度、破碎质量、松散程度及放煤口位置有关。
54、放顶煤支架架型确定后,放煤步距应考虑与支架放煤口的纵向尺寸的关系。
对于综放工作面,放煤步距与移架步距(或采煤机截深)成整倍数关系。
55、方案比较法的核心是技术经济分析。
56、采区地质报告包括地质说明书和附图两部分。
57、影响采区尺寸的因素有: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和经济因素。
58、影响采煤工作面长度的因素有:煤层赋存条件、机械装备及技术管理水平和巷道布置。
59、采区下部车场绕道内线路布置方式按照绕道线路与大巷线路的相互位置关系可分为立式、卧式和斜式三种。
60、采区下部车场辅助提升车场线路包括斜面线路、平面储车线线路及联接二者的竖曲线线路。
61、甩车式中部车场根据起坡处线路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甩车场。
62、采区中部甩车场的斜面线路布置方式有斜面线路一次回转和二次回转方式两种。
63、采区车场设计的内容包括线路总平面布置设计及线路坡度设计。
64、平面线路联接点包括曲线与曲线,曲线与道岔的联接。
柱式体系采煤法包括(房式)和(房柱式)采煤法。
沿空掘巷时采煤工作面接替有两种(区段跳采接替)(区段依次接替)两种方式。
采区硐室主要包括(采区煤仓)、(采区绞车房)及(采区变电所)等。
带区准备有(相邻分带的带区准备)和(多分带的带区准备)两种基本形式。
生产系统都包括哪几类(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压气系统),(其他生产系统)。
横三区包括(原始应力区,压力升高区。
压力降低区),竖三带包括(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煤层按厚度变化可分为(稳定煤层),(中等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