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接口实验
实验1 电话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课程评价表实验名称:班级:测评人:学号:综合评价表实验1 电话用户接口模块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电路工作原理(一)基础原理介绍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
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HCT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完成。
在程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30mA,铃流是25Hz,90V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馈电(B),振铃(R)、监视(S)、编译码(C)、混合(H)、测试(T)、过压保护(O)等七项基本功能。
图1-1为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ling)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或-24伏,环路电流不小于18m A.(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
03.电话用户线接口实验

03.电话⽤户线接⼝实验实验⼀电话⽤户线接⼝实验⼀、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在程控交换机中,⽤户电路也可称为⽤户线接⼝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SLIC)。
根据⽤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SLIC可分为模拟⽤户接⼝电路和数字⽤户接⼝电路。
模拟⽤户接⼝电路与模拟电话相连接,数字⽤户接⼝电路与数字终端相连(如ISDN终端)。
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使⽤模拟⽤户接⼝电路。
模拟⽤户接⼝电路的结构如图6.1.1所⽰:程控交换机中⽤户接⼝电路⼀般要具有B(馈电),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O(过压保护)七项功能。
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ding):向⽤户话机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或-24伏),环路电流不⼩于18m 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过压过流冲击损坏电路、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90Vrms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络和交换⽹络。
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在数字交换中,它完成模拟话⾳与数字码间的转换。
编译码通常采⽤PCM⽅式,其编码器(Coder)与解码器(Decoder)统称为CODEC。
相应的防混叠与平滑低通滤波器带宽范围为:300Hz-3400Hz,编码速率为64Kb/s。
6、混合(H—Hybird):完成⼆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即实现模拟⼆线双向信号与PCM发送和接收数字四线单向信号之间的连接。
7、测试(T—Test):对⽤户电路进⾏测试。
在实际应⽤中,外部往往包含有⼀级过压保护器,有时编解码器部分另独成⼀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所谓集成模拟SLIC完成。
程控交换实验指导书教材

实验系统结构介绍实验系统框图实验一用户线接口模块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2、通过对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了解用户模块AM79R7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2、熟悉用AM79R7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3、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
三、实验仪器1、LT-CK-02E程控交换实验箱一台;2、电话机两台;3、数字示波器一台;4、数字万用表一台。
四、实验步骤1、阅读AM79R70资料和这部分电路,理解这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2、通过电源线接通电源,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准备好电话机开始实验;3、“甲方一路”接上话机,分别摘机和挂机,在摘机和挂机时用万用表测量TP301,TP302,TP303的电压值;4、“甲方一路”分别摘机和挂机,利用示波器观察TP306的波形。
注意,此时示波器设为直流耦合,探针衰减设为×1;5、通过键盘和液晶显示,选择时分交换方式,“甲方一路”呼叫“甲方二路”,利用示波器观察TP301的波形。
示波器推荐设置:交流耦合,电压因子设为100mV,时基设为500uS。
探头衰减设为×1;6、实验结束,关掉实验箱电源开关,整理实验数据,制作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本次实验的电路方框图,叙述其工作过程;2、填表写出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电平,并简述这三个测试点的意义;3、理解AM79R70通过C1、C2两根控制线完成有铃流信号的摘挂机检测和没有铃流信号的摘挂机检测原理。
分别画出主、被叫摘挂机检测的程序流程框图。
信令信号的产生与观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的几种信令信号音和铃流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过程;2、熟悉这些信号音和铃流信号的技术要求。
二、实验内容1、用万用表测量各测量点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控制信号的电压;2、用示波器测量各测量点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控制信号的波形;3、各测量点说明如下:TP04:回铃音信号TP05:铃流控制信号TP06:拨号音信号TP07:忙音信号三、实验仪器1、LT-CK-02E程控交换实验箱一台;2、电话机两台;3、数字示波器一台。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操作系统⽤户接⼝实验⼀、实验⽬的熟悉操作系统的命令接⼝、图形⽤户接⼝和程序接⼝。
⼆、实验内容:1、使⽤操作系统的命令接⼝。
使⽤Windows常⽤命令:dir 、md、copy、date、help,显⽰这些命令的结果,并解释这些命令的作⽤。
图1-1 命令控制台图1-2 windows常⽤命令图1-3 windows常⽤命令图1-4 windows常⽤命令使⽤图1-5 windows常⽤命令使⽤2、使⽤操作系统的程序接⼝。
VB环境下:编制⼀⼩程序,使其可通过某个系统调⽤来获得os 提供的某种服务,如打开控制⾯板:Shell "rundll32.exe Shell32.dll,Control_RunDLL", 1VC环境下:⽤C语⾔编制⼀个⼩程序,使其可通过Localtime( )系统调⽤来获得OS提供的时间和⽇期。
3、使⽤操作系统的图形⽤户接⼝(略)。
三、思考:OS向⽤户提供的命令接⼝、图形⽤户接⼝和程序接⼝分别适⽤于哪些场合?实验⼆进程创建与撤消⼀、实验⽬的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和进程创建与撤消算法;2、进⼀步认识并发执⾏的实质。
⼆、实验内容本实验完成如下三个层次的任务:(1)系统级—以普通⽤户⾝份认识windows的进程管理。
通过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状态,进⾏进程的创建、切换和撤销。
(2)语⾔级—以普通程序员⾝份认识⾼级语⾔VC++/Java/VB的进程创建与撤销⼯具。
(3)模拟级—以OS设计师⾝份编程模拟实现进程创建与撤销功能,并在屏幕上观察进程活动的结果。
三、实验步骤1、windows的进程管理当前状态图2-1 windows任务管理器切换前图2-2 windows任务管理器切换后图2-3 windows任务管理器撤销图2-4 windows任务管理器2、VC++进程创建与撤销⼯具Windows所创建的每个进程都从调⽤CreateProcess() API函数开始,该函数的任务是在对象管理器⼦系统内初始化进程对象。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p1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而在这个过程中,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p1口输入输出接口展开讨论,介绍其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p1口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p1口是一种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它可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p1口的原理是通过电信号的传输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具体来说,p1口通过发送和接收电压信号来进行通信,从而实现输入输出的功能。
二、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一台计算机和一些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和打印机。
将这些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p1口上。
2. 输入实验首先,我们进行输入实验。
在连接好设备后,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一些字符。
计算机会将这些字符接收并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字符的显示和处理。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函数来获取键盘输入,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p1口的输入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3. 输出实验接下来,我们进行输出实验。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函数来控制打印机输出指定的内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p1口的输出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p1口的输入功能正常工作,可以准确地接收键盘输入的字符。
- p1口的输出功能正常工作,可以控制打印机输出指定的内容。
三、实验总结p1口作为一种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1口的原理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p1口的输入功能可以使计算机接收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p1口的输出功能可以使计算机控制外部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p1口的应用,提高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交互效率。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1口输入输出接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归纳(参考)

实验一用户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户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2、了解实现用户接口电路功能芯片Am79R70的主要性能和特点二、实验容1、掌握用户线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2、了解Am79R70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了解接续的原理及其各种语音控制信号的波形三、实验仪器1、ZY1804I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系统1台2、20MHz 双踪数字示波器1台3、机2部4、连接导线20根四、实验原理1、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及其作用在现代通信设备与程控交换中,由于交换网络不能通过铃流、馈电等电流,因而将过去在公用设备〔如绳路〕实现的一些功能放到“用户电路〞来实现。
在程控交换机中,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
根据用户机的不同,用户接口电路可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与模拟相连,数字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终端相连〔如ISDN〕,而在此实验箱中采用模拟用户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时最大的压力应是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开展,各种集成的SLIC相继出现,他们大都采用半导体工艺或是薄膜、厚膜会合工艺,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已实现了通用化。
在程控交换机中模拟用户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馈电〕,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O〔过压保护〕七项功能。
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ding〕:向用户话机馈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V,环路电流不小于18m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损坏电路和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75Vrms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用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灯信号已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
实验二三用户接口模块单元实验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单元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BORST)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线接口芯片 PBL38710/1 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 功能的理解。
二、预习要求认真预习程控交换原理中有关“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内容。
三、实验仪器仪表1.现代程控交换实验系统一台2.电话机四部3.20MHz 示波器一台四、实验电路工作过程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见图 2-1。
图 2-1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在本实验系统中,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爱立信微电子公司的PBL38710/1,PBL38710/1 是 2/4 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
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切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2/4 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PBL38710/1 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耗均为-1db,供电电源为+5V 和-5V,PBL38710/1 还将输入的铃流信号放大以达到电话振铃工作的要求,即达到+75V 的有效值。
SLIC(用户线接口电路)是电话通信的关键器件。
为了向电话终端发送振铃信号,传统的SLIC 内部需含有振铃断续电路,而且外部需配备专门的铃流发生器。
PBL38710/1 是爱立信公司近期推出的全新 SLIC,这种 SLIC 不仅能支持多种振铃信号,而且电路中省去了诸如振铃信号继电路、铃流发生器等许多传统器件,从而可大大节省 PCB 布线空间,降低设计成本,控制使用也更加方便。
1.PBL38710/1 主要特性(1) 省去了振铃继电器和传统的铃流发生器;(2) 支持正弦波、梯形波和方波振铃;(3) 支持高电压振铃信号;(4) 片内自动电池馈电切换;(5) 可编程电池馈电特性;(6) 供电可低至-21V,利于低功耗线路设计;(7) 低挂机功耗,50mW@-24V 电池;(8) 环流、振铃和地键检测功能;(9) 可编程环流、振铃检测器门限;(10) 与各种类型编程器/滤波器的混合功能;(11) 可编程线路终端阻抗;(12) 挂机传输。
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实验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实验1 实验目的:熟悉操作系统的命令接口、图形接口和程序接口2 实验内容:1)使用linux常用命令:pwd、ls 、cd、mkdir、copy、date,显示这些命令的结果,并解释这些命令的作用;2)用C语言编制一个小程序,使其可通过Localtime( )系统调用来获得OS提供的时间和日期。
//注释:localtime(取得当地目前时间和日期)相关函数time, asctime, ctime, gmtime表头文件#include<time.h>定义函数struct tm *localtime(const time_t * timep);函数说明localtime( )将参数timep所指的time_t结构中的信息转换成真实世界所使用的时间日期表示方法,然后将结果由结构tm返回。
此函数返回的时间日期已经转换成当地时区。
返回值返回结构tm代表目前的当地时间。
结构tm的定义为struct tm{int tm_sec; //代表目前秒数,正常范围为0-59,但允许至61秒int tm_min; //代表目前分数,范围0-59int tm_hour; //从午夜算起的时数,范围为0-23int tm_mday; //目前月份的日数,范围01-31int tm_mon; //代表目前月份,从一月算起,范围从0-11int tm_year; //从1900 年算起至今的年数int tm_wday; //一星期的日数,从星期一算起,范围为0-6int tm_yday; //从今年1月1日算起至今的天数,范围为0-365int tm_isdst; //日光节约时间的旗标};三、主要程序代码#include<time.h>main(){char *wday[]={"Sun","Mon","Tue","Wed","Thu","Fri","Sat"}; time_t timep;struct tm *p;time(&timep); /*取得当地时间*/p=localtime(&timep); /*转换时间*/printf ("%d%d%d ", (1900+p->tm_year),( 1+p->tm_mon), p->tm_mday);printf("%s%d:%d:%d\n", wday[p->tm_wday],p->tm_hour, p->tm_min, p->tm_sec);}四、实验结果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试验,熟悉了linux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命令,对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振铃(R)
❖ 当用户应答摘机时叉簧弹起,接在铃流源上 的24伏直流电压经话机加到B线,随后经过 分压电阻,并在其上产生直流压降,以控制 光电耦合器O2使其上电平产生由高到低的变 化。并由该低电平使继电器吸合,从而完成 被叫用户止铃,使24伏直流通路接通,完成 被叫馈电。
❖ 综上所述,铃流由下述两方面实现控制: ❖ 1>计算机送来的CRIN,初值为“1”; ❖ 2>铃流回路中直流成分在被叫摘机时,经光
分压电阻-->继电器的A1-->话机-->24伏的负端。 ❖ 当话机挂机时直流回路断开,当话机摘机时直
流回路形成通路,话机上有馈电。
(2)过压保护(O)
❖ 本系统仅采用了一级过压保护。由硅堆组成过 压保护电路。
❖ 由于用户一般远离交换机房,电话线要经过长 距离的空间接到用户,可能受到雷电袭击或高 压电线碰撞,如果高压进入交换机,内部会被 毁坏。因此用户线进交换机时首先接到总配线 架上,在总配线架上装有避雷器。但由于避雷 器上的电压仍可能达到上百伏,此电压对用户 电路甚至对交换网络仍存在破坏性,过压保护 电路可以防护这种电压对交换机设备的破坏。
必须在过压保护之前。铃流由两部分组成: 50Hz的正弦波和24伏直流。 ❖ 当话机为挂机状态时,叉簧压下,接通极化铃。 若要给此用户振铃,振铃继电器被由计算机来 的控制信号CRIN送低电平(0)驱动,将用户 A,B线接铃流源,铃流经过被叫话机,分压 电阻,隔直流电容到24伏的负端,构成交流 回路,隔直电容构成交流回路。1秒通4秒断 的铃流流过话机的极化铃振铃。
❖ 用户发出的模拟信号由MC145503 实现PCM 编码。模拟信号由3,4脚送入MC145503 , 经过PCM编码后在11脚输出到PCM总线。由 15脚接收PCM总线上的信号,经解码后变成 模拟信号由2脚送到用户回路。其工作条件是 PDI为高电平(7脚),REC、TDC(12,13 脚)加2M时钟信号,RCE,TDE(10,14脚) 加该用户的时隙信号,仅当时隙信号到达时, 该用户的PCM信号才可加到PCM总线上,完 成静态时分复用。
号、以及用户的时隙信号,并画出相应的波形
❖ 分析并测试用户的六个状态中,信令以及数据在模拟 用户接口电路中的传输形式(测试方法:示波器接在 左上角信号音的测试柱上,摘起用户1所对应的话机。)
❖ 观测远端回波抑制现象。(测试方法同上)
耦产生的止铃信号。
(4)监测(S)
❖ 当直流馈电回路接通,在分压电阻上形成压 降,从而使光电耦合器O1的C极产生由高电 平到低电平的变化,计算机在监测该信号之 后就可知道该用户的状态。
(5)混合电路(H)
❖ 本实验中的混合电路由LM324实现2、4线转 换以及远端回波抑制。
❖ 具体电路如附图。
(6)PCM编译码电路(C)
(2)过压保护(O)
❖ 过压保护原理是利用二极管组成钳位电路, 分析如下:
❖ 设A,B线上感应高于24伏的脉冲高压,由于 硅堆的存在,其内部的二级管导通使脉冲电 压钳位在24伏,从而保护了设备振铃(R)
继电器用于接通铃流源完成对用户的振铃 ❖ 由于铃流电压较高,因此送往用户线路的铃流
基本用户状态
为了便于理解用户接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我们将用户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空闲 (2)摘机 (3)拨号 (4)听回铃音 (5)通话 (6)释放
实验要求:
❖ 根据电路图分析用户电路的B、O、R、S、C、H原理 ❖ 分析本系统中铃流控制的实际过程 ❖ 学会识别用户摘挂机指示 ❖ 用示波器观察PCM总线出、PCM总线入、2M时钟信
用户接口电 路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程控交换机中,模拟用户接口 电路的B、O、R、S、H、C功能原理、 特性
2、了解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在交换机中的作 用
3、了解模拟终端用户信令的形式和传输方 法
实验原理:
❖ 1、话机:对于用户接口电路,话机在挂机状态 时,相当于电容;在摘机状态时相当于电阻。
❖ 2、用户接口电路原理 ❖ (1)供电(B) ❖ 本系统采用+24伏馈电。+24伏电源正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