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AASLD慢乙肝指南更新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引2019年版管见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引2019年版管见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管见(全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12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1],对规范CHB 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帮助临床医师提高专业水平,缩小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医师间医疗实践的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但作为临床合理决策重要依据的《指南》,还有一些内容值得商榷。

本着学术争鸣原则,现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提出以下管见。

一■关于术语.自然史、临床诊断部分术语、自然史、临床诊断这3部分内容之间交织较多,其名词、定义或诊断依据应注意统一,并符合中文习惯。

1.自然史的分期应符合自然史定义:疾病的自然史是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2]。

《指南》根据自然病程与现行习惯将自然史分为4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未将HBsAg阴转或转换后的乙型肝炎康复或功能性治愈状态包含在内,故不符合自然史”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鉴于功能性治愈作为乙型肝炎的理想结局已被广泛接受,故可参照2017 年的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指南,将HBsAg阴转或转换后的乙型肝炎康复或功能性治愈状态列为自然史的一个阶段[3],可能这样更全面,也有利于进一步做到自然病程分期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对接。

2.术语或临床诊断应前后呼应并符合中文习惯:"HBeAg阴性CHB"又称"再活动期"。

既然有"再活动期",按照中文习惯前面就应有“活动期",而在此"再活动期”之前的却是"免疫清除期",加上此"免疫清除期"虽有清除病毒的作用,但无病毒清除的结果,故若"HBeAg阴性CHB"为"再活动期",则按中文习惯"HBeAg阳性CHB"改为"免疫活动期"较好。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全文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全文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全文版)【摘要】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治疗;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进行了更新。

近4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HBV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更好地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再次更新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CHB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并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CHB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和知识更新,现对本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见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一、术语·慢性HBV感染: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CHB: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HBsAg阳性/抗-HBc阳性,或HBsAg 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学治疗时,HBV DNA较基线升高≥2 lgIU/mL,或基线HBV DNA阴性者转为阳性,或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

AASLD_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2019)推荐意见共6页

AASLD_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2019)推荐意见共6页

AASLD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2009)推荐意见Anna S. F. Lok1 and Brian J. McMahon对AASLD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2009)全文进行了翻译,由于全文字数较多,约3万多字,故选取推荐意见供参考。

AASLD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本指南经AASLD批准,代表学会立场,被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认可。

《指南》更新参考全球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和其他卫生工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认知、诊断和处理。

主要内容包括高危人群中HBV感染者筛选、慢性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慢性HBV感染。

资料来源于:①截至2019年12月Medline关于本主题所有发表的文献,2019年12月前出版的论文集中的资料和2019~2009年间有关慢性HB V感染处理的会议摘要;②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关于健康实践和实践指南设计手册;③指南政策,包括AASLD关于实践指南的制定和使用政策及美国胃肠病协会(AGA)关于指南政策声明;以及④作者在乙型肝炎领域的经验。

此外,2000和2019年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有关“乙型肝炎处理”的会议纪要、2009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关于慢性乙型肝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20 19亚太地区乙型肝炎共识指南和2019 NIH慢性乙型肝炎共识会议等均在指南重新制定中予以考虑。

这些建议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提出了优选方法。

建议应灵活应用,特别建议均源于相关发表的资料。

为表明每条推荐建议的证据等级特点,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对每一条推荐建议划进行等级分类(表1)。

本指南将根据新的进展信息,定期予以更新。

以下是推荐意见42条。

对HBV感染应检测人群推荐意见:1. 下列人群应当检测HBV感染状况:HBV感染高流行区或中等流行区出生人员(表2);父母出生于高流行区,在美国出生,婴儿期未注射疫苗的人员;转氨酶慢性升高者;需要免疫抑制治疗的人员;男性同性性接触者;有多个性伙伴或有性传播疾病史者;教养所内同住者;有注射毒品史者;接受透析治疗者;HIV或HCV感染者;妊娠妇女;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同住者及与其性接触者。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解读

·标准与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解读王瑞,李嘉(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天津 300192) DOI :10.3969/j.issn.2095-5332.2021.01.001 通讯作者:李嘉,Email :186****************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 HBV ) 感染目前仍然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 CHB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将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及时有效地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改善CHB 患者预后最重要的方法,通过抑制HBV DNA 复制,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从而缓解、阻止甚至逆转疾病向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发展。

1999年,第一个口服抗HBV 药物用于临床,此后包括拉米夫定(lamivudine , LAM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 ADV )、替比夫定(telbivudine , LdT )恩替卡韦(entercavier , ETV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 TDF )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tablets , TAF )等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nucleotide analogues ,NAs )相继上市,期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 )也被批准用于治疗CHB 。

为规范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不断更新指南,2019年底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式颁布,新的指南是以国内外CHB 最新研究结果为依据而形成的,为CHB 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摘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

《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

《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摘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

《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

《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

【重磅】2019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非终稿)及解读

【重磅】2019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非终稿)及解读

【重磅】2019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非终稿)及解读编者按:8月24日,《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于“第十九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期间发布(非终稿)。

《指南》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对最新版《指南》进行了解读。

相关内容如下。

该版《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制定,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共提出27条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1)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1和6个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A1)。

(2)对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1和6个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

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于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抗-HBs 检测。

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A1)。

(3)HBsAg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和HBIG。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针乙肝疫苗免疫(A1)。

(4)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接种了乙肝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B1)。

推荐意见2:•对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肝疫苗的儿童,应及时进行补种。

•第1针与第2针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

推荐意见3:•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成人,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乙肝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A1)。

2019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版)

2019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版)

2019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进行了更新。

近4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HBV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更好地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再次更新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CHB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并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CHB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和知识更新,现对本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见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1 术语•慢性HBV感染: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CHB: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HBsAg阳性/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学治疗时,HBV DNA较基线升高≥2 lgIU/mL,或基线HBV DNA阴性者转为阳性,或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

•HBeAg阴转(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 消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出现。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曾有急性或CHB病史,现为HBsAg持续阴性、抗-HBs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正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AASLD乙肝指南中HBV单独感染患者的建议,通过HBV DNA和ALT水平来决定 是否治疗HBV感染 HBsAg阳性患者在接受抗HCV的DAA治疗期间,有HBV DNA和ALT复燃的风险,对于 不满足治疗标准的患者,应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3个月,每4~8周监测HBV DNA水平
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在接受抗HCV的DAA治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风险 很小。应在基线、治疗结束和随访时监测ALT水平,对于治疗期间或治疗后ALT水平升 高或无法恢复正常的患者应检查HBV DNA和HBsAg
TDF*(或TAF)
TDF*(或TAF) ETV或TDF*(或TAF) TDF*(或TAF) ETV* TDF
联合策略:2种无交叉耐药的药物
继续LAM;联合TDF(或TAF) (或换用恩曲他滨-TDF)
继续LDT;联合TDF(或TAF)
继续ADV;联合ETV 继续ETV;联合TDF(或TAF) (或换用恩曲他滨-TDF) 继续TDF(或TAF)并联合ETV 联合TDF(或TAF)和ETV
19
谢 谢!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
关并发症风险
1B 推荐Peg-IFN、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TDF)为成人免疫活动期慢乙肝的初治首选
药物 New
*免疫活动期CHB定义为ALT升高≥2ULN或存在明显组织学证据及HBV DNA>2000IU/ML(HBeAg阳性)或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
5
免疫耐受期患者的治疗
2A 不推荐对免疫耐受期CHB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2B 免疫耐受期患者应至少每隔6个月检测一次ALT水平,以监测免疫耐受向免疫活动或不
活动的潜在过渡情况
2C 建议成人年龄>40岁、ALT水平正常、HBV DNA水平升高(≥1,000,000 IU/mL)且
肝活检提示明显坏死性炎症或纤维化的患者组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儿童期慢乙肝治疗
9A 推荐ALT升高及HBV DNA可测的HBeAg阳性儿童(2-<18岁)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以获得持续HBeAg血清学转换
9B 持续ALT正常的HBeAg阳性儿童(2-<18岁)患者,无论HBV DNA水平如何,均不
推荐抗病毒治疗
儿童ALT正常值尚未被清楚定义 指导治疗的ALT正常值上限建议为>35 U/L(男性),ALT>25 U/L(女性)
* 随访5年的结果显示,换用一种无交叉耐药的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和联合两种药物疗效相似。因此,推荐换药策略(除非
多药耐药) 13
更新要点
筛查人群、指标
免疫活动期
✓ HBeAg阳性 ✓ HBeAg阴性
免疫耐受期
肾脏及骨骼安全性 持续低病毒血症
肝硬化 ✓ 代偿期患者 ✓ 失代偿期患者 其他特殊人群
14
低病毒血症伴肝硬化患者的管理
7A 建议低水平病毒血症(< 2000 IU/ml)伴肝硬化的成人患者,无论 ALT 水平高低,应抗病
毒治疗,以减少肝脏失代偿风险。 New
15
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管理
推荐有失代偿期肝硬化HBsAg阳性成人患者,无论其HBV DNA水平、HBeAg状态或ALT水平
7B
如何,应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脏相关并发症恶化的风险。 New
11
NAs治疗期间持续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管理
6B 建议使用ETV或TDF单药治疗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患者选择以下两种策略之一:
✓ 换用另一种高耐药屏障的抗病毒单药治疗 ✓ 或加用第二种无交叉耐药的抗病毒药物
New
12
耐药后管理
耐药类型
LAM耐药
LDT耐药 ADV耐药 ETV耐药 TDF耐药 多药耐药
换药策略(推荐)
10
NAs治疗期间持续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管理
6A 接受ETV或TDF单药治疗但持续低水平病毒血症(<2000 IU/mL)的患者继续单药治疗,
不管ALT水平如何 New
使用首选药物ETV、TDF和TAF治疗时,持续病毒血症定义为治疗96周后HBV DNA水平的下降出现平台期和/或仍能检测 到HBV DNA。是否应该加用第二种药物或者换用其他药物来替代继续单药治疗,目前对比证据不足。
抗-HBs阴性人群需进行疫苗接种
建议对以下人群进行筛查: ✓HBsAg流行率≥2%的地区的所有人群 ✓父母出生于HBV高流行地区(≥8%)
且婴儿时期未接种疫苗的美国出生人群 ✓孕妇 ✓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其他高危人群
不推荐常规筛查抗-HBc以判断既往感染,但 对于以下人群十分重要: ✓ HIV感染者 ✓ 即将接受抗HCV治疗、抗肿瘤或其他免疫
3B
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除非有强有力的理由停药。这是基于这部分患者发生临床失代偿和死 亡风险的考虑
7
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患者的疗程
4 建议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CHB成人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除非有强有力的理由停止治疗
8
更新要点
筛查人群、指标
免疫活动期
✓ HBeAg阳性 ✓ HBeAg阴性
免疫耐受期
2019 慢乙肝指南更新要点
NP/ENT/3137/03/13/18-03/12/19
更新要点
筛查人群、指标
免疫活动期
✓ HBeAg阳性 ✓ HBeAg阴性
免疫耐受期
肾脏及骨骼安全性 持续低病毒血症
肝硬化 ✓ 代偿期患者 ✓ 失代偿期患者 其他特殊人群
2
指南对于HBV感染的筛查建议
筛查时需同时检测HBsAg和抗-HBs
抑制治疗或肾脏透析者 ✓ 献血员(如有可能,还包括器官捐赠者)
3
更新要点
筛查人群、指标
免疫活动期
✓ HBeAg阳性 ✓ HBeAg阴性
免疫耐受期
肾脏及骨骼安全性 持续低病毒血症
肝硬化 ✓ 代偿期患者 ✓ 失代偿期患者 其他特殊人群
4
免疫活动期患者的治疗
1A 推荐免疫活动期CHB*患者(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脏相
免疫耐受期CHB定义为:以ALT≤35 U/L(男性)、ALT≤25 U/L(女性)作为ULN,而不是当地实验室指标ULN。
6
NA治疗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HBeAg阳性、免疫活动期患者
3A 建议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无肝硬化HBeAg阳性成人患者,在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可停
用NAs 对于合并肝硬化的HBeAg阳性CHB患者,如在治疗过程中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仍建议
16
特殊人群
妊娠妇女 儿童
非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慢乙肝
肝移植受者慢乙肝
HBV
共感染人群
HBV-HCV HBV-HDV HBV-HIV
接受免疫抑制 或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
有症状的急性乙肝患者的治疗
17
HBV和HCV共感染患者的治疗
所有的HBsAg阳性患者都应使用抗-HCV检测检查是否感染HCV
如果存在HCV病毒血症,有抗HCV治疗指征
肾脏及骨骼安全性 持续低病毒血症
肝硬化 ✓ 代偿期患者 ✓ 失代偿期患者 其他特殊人群
9
NAs治疗期间肾脏及骨骼并发症风险
5 在肾脏和骨骼并发症的潜在长期风险方面,ETV和TDF相比无差异
New
对于TDF治疗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应该定期(若既往存在肾功能不全或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肾脏安全检测,包括血 清肌酐、磷、尿葡萄糖和尿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