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形成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磷酸化生成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

10、脂肪酸的B -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

为乙酰,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或2 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所构成的循环。

18、脂肪动员: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19、酮体: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B -羟基丁酸和丙酮。

20、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

四、辨析题:

1、散手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基本不升高。答:错。散手比赛特点;供能系统主要是糖酵解供能;是糖酵解的终产物。

2、跆拳道运动员不需要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答:错。任何一个项目

都需要三大供能系统参与供能,只是比例不同,供能的地位不同而矣。

1

3、和都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答:错,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不是,肌肉收缩时,起直接供能作用的是酶催化的水解反应,酶可催化水解,的水解由完成。

4、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为30 秒左右。

答:对,间歇训练的间歇时间应根据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和的恢复时间确定,保证其大部分恢复,同时应考虑到酶和酶的活性,和恢复的半时反应为30 秒,只能恢复一半左右,但已经基本能满足下一次训练的需要,一般为30~90 秒。

5、提高糖酵供能系统的最大供能能力应以无氧阈强度运动 1 分

钟左右,运动间歇一般为4 分钟。

答:错,无氧阈强度是最大有氧代谢供能时的运动强度,糖酵解最大供能能力的训练时血乳酸应达12~20毫摩尔/升的敏感范围,无氧阈强度时血乳酸一般只有4 毫摩尔/ 升左右。

五、简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主要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A、运动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B、运动时物质代谢的动力学研究;C、运动时代谢调控与运动能力;D分子生物学与运动生物化学。

2、运动引起血清非功能性酶活性升高的机理?答:血清非功能性酶反映有关脏器细胞被破坏或细胞通透性的情况。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血清酶活

性升高。运动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是血清酶升高的主要原因。运动中肌肉的牵拉、肌肉组织缺氧、钾离子升高、乳酸增多、血糖浓度下降、自由基增多、下降等因素可使肌肉向血液释放的酶量增多。

3、长时间运动中,由于糖储备不足或消耗过大可能出现低血糖而限制运动能力的表现有哪些?

答:正常血糖浓度为4.4~6.6 毫摩尔/ 升,糖异生的葡萄糖很难满足运动肌的需要时,出现低血糖,且浓度越低,对机能影响越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因血糖供能缺乏而出现中枢疲劳;影响红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氧的运输能力下降;由于运动肌外源性糖供应不足导致外周疲劳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4、中低强度运动和亚极量运动为什么会有乳酸生成?答:中低强度运动和亚极量运动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乳酸是糖无氧代谢的终产物,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 的生成和氧化速率的不平衡时,乳酸生成;运动开始时由于局部缺血引起暂时氧供不足,导致乳酸增多;运动中氧利用率不高生成乳酸。

5、简述三羧酸循环及其意义。答:定义: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意义: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三羧酸循环是糖, 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联结机构。

6、运动后肌肉磷酸原储量的恢复速率有什么特点?如何用它来确定训练的间歇?

2

答:恢复一半的时间为20~30秒;基本恢复为2~5 分钟;训练间歇不能短于30 秒,以保证磷酸原至少恢复一半以上,以维持运动强度;组间以4~5 分钟为宜,使机体活动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

7、运动时,肌肉利用的部位和作用是什么?答:部位:骨骼肌、肝脏和脑。作用:骨骼肌运动中直接分解供能;肝脏中肌体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脑是葡萄糖分解供能的唯一物质;此外肌质网转运钙所消耗的能量就占肌肉收缩时总能量的三分之一(0.5 分)。

8、亚极量强度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什么?

答:(1) 糖原在不同肌纤维内数量不同,当运动肌内糖原耗尽时,难以从非运动肌内得到补充。(2) 肌糖原含量低者,在完成相同负荷运动时,肌肉要较多地吸取血糖供能,可能引起低血糖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供应。(3) 肌糖原是脂肪氧化供能的代谢引物,缺糖将影响脂肪氧化供能的能力和供能量。(4) 肌糖原储量不足,脂肪酸供能比例增加,使运动能力下降。

9、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及其意义答:定义: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意义:(1) 将运动肌中糖无氧分解的产物丙酮酸转变为丙氨酸,可以减少乳酸生成量, 起着缓解肌肉内环境酸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的作用。(2) 肌肉中氨基酸的a -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高。(3)

肝内丙氨酸经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参与维持血糖浓度和供运动肌

吸收利用,增加肌肉葡萄糖供应。

10、无机盐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 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2)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3) 构成组织细胞成分(4) 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11、糖酵解在运动训练中的意义。

答:肌肉处于缺氧时的供能提供者动时;酸原供能不足的补充;维持较长时间的无氧代谢供能;是速度耐力运动项目的主要供能系统。

12、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及运动时乳酸消除的生物学意义。答: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氧化,转化(糖异生、合成丙氨酸、合成乙酰辅酶A)、排出体外;意义:供能物之一,异生的糖可维持血糖恒定,改善内环境。

13、常用的训练监控生化指标有哪些?答:有运动心率、安静心率、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系、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血清肌酸激酶、血乳酸、血氨、血尿素、尿蛋白、尿酮体、尿潜血、尿胆红素、尿胆原、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白细胞、48、细胞、、、、反映时、两点辨别阈、闪光融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等。

五、论述题:

1、分别论述大负荷运动训练引起肌肉酶活性升高和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升高特点,原因及测定意义。答:肌肉酶:当大负荷运动训练时机体氧供应不足,运动肌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所以引起肌肉酶活性升高,促进无氧代谢,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还会使肌肉中的酶发生适应性变化。肌肉酶活性升高,还使运动线粒体中酶的含量提高。测定结果能使人们

有效的选材,从而发展有氧耐力。血清酶:长时间的运动后血清酶产生适应性变化。大负荷运动训练后最大值比安静时高,且恢复较慢。同时会使酶的催化功能和含量提高。对其测定,能有效的了解运动后,进行休息的时间,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2、你的专项是什么?供能特点是什么?如何训练提高你的专项供能能力?答: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高速度的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是随运动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有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耐力能力做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那从无氧能力和速度训练受到高度重视,且速度耐力训练成为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速度训练一般安排在专项训练或大强度训练之后,以促进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因此,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不仅需要很强的耐力,而且训练的负荷大,对心肺功能、能量代谢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要求均较高。

3、试论述运动性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产生的生化特点及其统一性。

答:中枢疲劳的生化特点:1.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使神经细胞机能活动有所降低。2.对大脑皮层抑制加强,激发倦怠、食欲不振、睡眠紊乱等疲劳症状。3.出现各种疲劳症状,如思维和意识变异、肌肉无力、呼吸急促等。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1.神经肌肉接点, 应用肌电图技术测定表面动作电位证明,运动性疲劳可能发生在神经一肌肉接点。2.肌细胞膜, 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对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十分重3.肌质网, 肌质网终池具有储存2+及调节肌细胞胞浆钙浓度的重要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