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平立剖面图:是一栋建筑物在不同方向的外形及剖切面的正投影。
建筑设计中奖二维的平立剖面综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建筑物三维空间的相互关联及整体效果。
2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3防火分区:在建筑物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费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4层高:某层楼面到其上一层楼面的垂直高度5净高:某层楼面到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地面的垂直高度。
6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7框剪体系:全框架的结构体系在建筑物的空间刚度方面较为薄弱,用于高层建筑物时往往需要增加抗侧向力的构件。
若是条形建筑物,可以适当分布剪力墙来解决。
8框筒:若平面为点状,可通过周围加密柱成为框筒。
9阳台:在有楼层的建筑物中,人可以直接到达的向室外开敞的平台。
10雨蓬:在建筑物入口处位于外门上部用以遮挡雨水,保护外门免受雨水侵害的水平构件。
11导盲块:又称地面提示块,一般设置在有障碍物、需要转折、存在高差等场所,利用其表面的特殊构造形式,向视力残疾者提供触摸信息,提示该停步或需改变行进方向。
12结露:当空气温度下降时,若其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了相对饱和,多余的水蒸气就会从空气中析出,在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凝结成冷凝水的现象。
结露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13建筑工业化: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
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14厂房通风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依靠通风机的力量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来实现通风换气自然通风:依靠自然的力量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来实现通风换气,如热压、风压。
15柱网:柱子在工业建筑平面上排列所形成的网格跨度:柱子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柱距: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16单层工业建筑的高度:由室内地坪到屋顶承重结构最低点的距离,通常以柱顶标高来代表工业建筑的高度。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1、模数——模数指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
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 1/2M共3个.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
2、交底——由主管技术领导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
具体有 1、设计交底,即设计图纸交底。
这是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各施工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与各设备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等。
2、施工设计交底。
3、风玫瑰——总平面图中表明主要风向的玫瑰图。
4、人流宽度——单股人流的宽度,通常以普通成年人的肩膀宽度55cm为单位,即双股人流宽度为11Ocm,三股人流宽度为165cm。
5、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6、设计视点——设计师在初涉之处就已定的设计思路和侧重点。
7、地基——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
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8、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通常地基以上正负零以下统称为基础。
9、层高——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净高——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
11、楼层平台——楼层与楼梯的连接平台。
12、休息平台——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转向平台。
13、披水条——在可能因为淋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的部位用抹灰或其他方式施工的用于有计划的止水条,俗称“披水条”。
14、散水——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精选)大全

名词解释1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3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4《营造法式》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 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
建筑学 名词解释

返回首页> FDC网络营销建筑学基本知识1、建筑面积房屋的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房屋的建筑面积包括套内面积(套内面积包括墙体面积和实用面积)和公共面积二个部分。
2、套内面积套内面积包括墙体结构面积在内的直接为办公、生产、经营或生活使用的面积和辅助用房的厨房、厕所或卫生间以及壁柜、户内过道、户内楼梯、阳台、地下室、附层(夹层)、2.2米以上的阁楼等面积,如墙体属两户共有(即共墙),其所属面积由两户平均分摊。
3、公共面积公共面积指建筑物主体内,户行以外使用的面积,包括层高超过2.2米的设备层或技术层,室内外楼梯、楼梯悬挑平台、内外廊、门厅、电梯及机房、门斗、有柱雨蓬、突出层面的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公共面积其产权应属建筑物内参与分摊该公共面积的所有业主共同拥有,物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4、销售面积销售面积是指商品房按“套”或“单元”出售,其销售面积为购房者所购买的套内或单元内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套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之和。
5、基底面积房屋的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底层勒脚以上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6、容积率规定地块上全部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7、得房率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套(单元)建筑队面积之比。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套(单元)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队面积 +分摊得公用建筑队面积。
8、建筑覆盖率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此。
建筑密度= 建筑覆盖率建筑密度是指在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9、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整幢建筑物的共有建筑面积与整幢建筑物的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的比值,即为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10、绿化率用地范围内设置的绿地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1、人口毛密度人口毛密度=小区内居住人数/小区内占地面积(公顷)。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

1、建筑物根据使用性质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2、层高:建筑物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净高:建筑物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地面的垂直高度3.基地红线:是指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4.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不可变动的部分——构件布局合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方便力的传递,使结构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围护、分隔系统——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考虑安装时与其周边构件联接的可能性及稳定问题;考虑对使用空间的物理特性如防水、防火、隔热、保温、隔声等要求的满足;考虑对建筑物某些美学要求如形状、质感等要求的满足)设备系统——如电力、电信、照明、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消防等等(需要建筑提供主要设备的安置空间,还会有许多管道需要穿越主体结构或是其它构件,它们同样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还会形成相应的附加荷载,需要提供支承):5.室内外高差设置: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底层地面应该至少高于其基底外的室外地面约150mm。
如果建筑底层地面架空铺设的话,最好高于室外地面450mm-600mm,一般可以在150mm-900mm之间选择2,有一些建筑基地上,本来的自然高差就相当大。
这时建筑布置应当考虑建造时土方的平衡、道路的顺畅便利以及建筑物对室外地面排水的影响6.建筑物采用的结构体系:墙体承重结构骨架结构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墙体承重结构体系: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适用于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寸相对固定的建筑物,不适用于经常灵活分隔空间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骨架结构体系:梁、柱代替承重墙,节约空间(适用于内部分隔灵活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空间结构系统:各项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结构自重小(不仅适用于各种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单体,而且可以运用于建筑物的局部)7、混合结构:是以砌体墙作为竖向承重体系,来支撑有其他材料构成的屋盖系统或楼面及屋盖系统的一种常用结构形式8、楼层分为几种?分为板式、梁板式和无梁楼盖等几种类型9、现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是什么样?适用于现浇整体式的施工工艺是指在施工现场按支模、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等顺序将整个楼盖结构系统浇注成型(适用于那些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油管道穿过楼板的房间以及形状不规则或者房间尺度不符合模数要求的房间中)10.屋顶坡面的表示方法:1、斜率法:用屋顶坡面与坡面的水平投影长度之比表示,可用于平屋顶或坡屋顶。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

`1、大量性建筑:规模不大,但建造量较多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校、小型商店等。
2、袋形走道: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走道(或单向疏散的走道)。
3、勒脚: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交界处的竖向保护构件。
4、无梁楼板: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承在墙上或柱上。
5、湿法连接:在板材边缘预留钢筋,施工时将这些钢筋相互绑扎或焊接,然后浇灌混凝土而连接成整体的一种做法。
6、封闭式楼梯间: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
7、大厅式组合:以主体大厅为中心穿插布置辅助房间的组合。
大厅式的特点是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且联系紧密,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单元式的特点是平面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单元之间互不干扰,适用于住宅、幼儿园等建筑。
8、散水: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排水构件。
9、结构找坡:将屋面板倾斜搁置在下部的墙体或屋面板及屋架上的一种做法。
10、大模板建筑:用工具式大型模板来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的一种建筑。
11.模数:它是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使不同的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式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而人为制定的统一标准,用M为单位。
12、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 基础是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它承受建筑物土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本身的重量一并传给地基。
基础下面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14.耐火极限是指在规定耐火试验条件下,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是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5.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我国规定:地震烈度为6度、 7度、8度、9度的地区要进行抗震设计。
16.风玫瑰:即风向频率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的,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 17.圈梁:砖混结构的建筑中,用于增强建筑水平方向刚度的连续的、封闭的梁,一般位于楼板下方的墙体内。
建筑学名词解释

勒脚指室外地面(或散水)以上的一小段房屋外墙。
由于这个部位的墙体经常遭受雨雪的浸溅和地下水沿基础上升而使墙面潮湿,冻融破坏,因此要求使用耐水性较好的材料砌筑,或用水泥砂浆抹面来保护。
散水指沿外墙四周与勒脚相接的地面部分。
一般用砖或1昆凝土铺设,以防上屋檐的滴水冲刷房屋四周的土壤,并使勒脚附近的地面积水迅速排走,减少墙身与基础受水浸泡的可能。
散水的宽度一般比屋檐宽度长出10~2Ocm,并应向外做成一定坡度。
梁指处于一定空间以承受屋盖、楼板、墙体等所具有荷载的构件。
梁的断面形式有矩形、T形、十字形、倒T形等,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用。
一般常用木质、钢材、金属合金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做成,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
在一般民用建筑中,梁的跨度常用5~8m,其间距不大于4m。
过梁指设在建筑物的门、窗、门洞等洞口上的梁,用以支承上面的墙体或楼板及屋面板等传来的荷重。
在一般民用建筑中常见的过梁有砖砌平拱式过梁、弧拱式过梁、钢筋砖过梁及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等几种。
(l)平拱式过梁,是用整块砖立砌或侧砌成对称于中心而倾向两边的拱,高度为1砖或1砖半,厚度等于墙厚。
(2)弧拱过梁,构造与平拱式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外形为圆弧形。
(3)钢筋混凝土过梁,这种过梁能承受较大的荷载,用于宽度较大或有集中荷载的门窗沿口,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墙体,较常用,可以现浇,也可以预制。
(4)钢筋混凝土预制过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视墙厚而决定。
圈梁圈梁又称过梁,是指沿房屋外墙四周及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一般有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砖圈梁等。
对于2~3层的房屋,圈梁一般放在房屋的檐口部分;4~5的层房屋,可以在2~3层间增设一道;还有把圈梁放在基础面上做法。
具体设置均由设计规定。
圈梁的具体作用是增强房屋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使墙受力均匀,减少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
柱指主要承受轴间压力和弯矩的长条型构件。
一般为竖直的,用以支承梁、屋架、楼板等。
建筑学名词解释大全集

建筑学名词解释大全集1、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当受力筋在垂直方向无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2、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当箍筋角部无纵向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3、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4、梁吊筋:是提高主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梁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5、弯起钢筋与吊筋的区别:弯起钢筋是沿梁纵向走向的,是从梁下的主筋上弯的。
就是主筋。
吊筋是在有梁交叉时设置的。
如次梁和主梁之间,次梁是搭在主梁上的,吊筋就是设置在主梁上的,好像是兜住次梁的,即在次梁下方,沿主梁方向设置的,目的是抵抗次梁对主梁产生的集中力。
6、正筋:就是正弯矩筋,简单的说,就是对于受弯构件来说,如梁板等,下部受拉的部位的钢筋,对于连续梁板,一般就在跨中,同理,负筋一般在支座处(上部受拉)。
7、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架立筋是梁的上部非受力筋,主要是使梁成为一个骨架。
8、冷底子油:是用稀释剂(汽油、柴油、煤油、苯等)对沥青进行稀释的产物。
它多在常温下用于防水工程的底层,故称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粘度小,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涂刷在混凝土、砂浆或木材等基面上,能很快渗入基层孔隙中,待溶剂挥发后,便与基面牢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迈锡尼卫城狮子门迈锡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其建筑的城市中心以卫城为代表。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锡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狮子门是卫城的主要入口,由两块垂直的石块和一巨大的过梁组成。
门道上起缓冲作用的三角石灰石上可有两头狮子。
门两侧城墙突出,形成一狭长的过道,加强防御性。
2.空中花园:位于新巴比伦城城门西侧,该建筑是建在梯形平台上的花园,为四层平台,25米高,用砖铺地,铅板上覆盖泥土。
建筑群有空心柱子,每层设有喷水装臵。
它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批着花木盛装的小山”,并且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3.柱式建筑的柱子、檐部与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定性的做法,这种有特定做法的梁柱艺术形式称为柱式4.雅典卫城古希腊最代表性的建筑群,几乎影响了此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今仍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
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从城下仰望,都能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中心。
5.帕提农神庙帕提农原意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位于卫城的最高点,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
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同时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形制是卫城中最典型,即长方形平面,列柱围廊式。
全方面采用了最庄重的庙宇形制多立克,内部综合运用了多立克,爱奥尼。
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卡里科拉特参加了设计,雕刻由费地和他的弟子创作。
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
6.《建筑十书》是由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于公元前33年退休后着手写的,是一部建筑学著作。
公元前20年完稿。
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辰合适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温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内容十分完备。
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米,并且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它按照古希腊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中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7.券柱式:是古罗马建筑技术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
支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式与拱券的矛盾。
非承重构件也是一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
8.巴西利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
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
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
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中厅高出其他部分,入口通常在长边,容量大,结构简单。
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
9.图拉真广场帝制建成以后,罗马皇帝渐渐汲取东方君主国的习俗,建立起一套繁文缛节来崇拜皇帝。
最强有力的皇帝之一,真正统一了罗马全境的图拉真全境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并且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建造了罗马最宏大的广场,即图拉真广场。
它的规模极为宏大,广场形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层纵深布局。
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臵了三进深的院落。
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
其建筑风格都是纪念性的,空间尽头的神庙完全成为了帝王个人崇拜的场所。
10.帆拱:载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4 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它是为了把穹顶放在方形的平面而建立的。
不仅摆脱了承重墙。
而且在方形平面能够做成圆形穹顶,在穹顶的统协下,完成了集中式构图。
这是拜占庭的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11.帕拉帝奥母题:帕拉第奥奉命改建维琴察巴西利卡,将其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
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
它的尺度上有两个层次,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
它的适应性强。
后来从者甚众,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12.肋架拱是一种拱顶形式,早期得肋架拱做法是先筑一系列的发券,然后在他们上面架设石板。
其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框架,有很大的意义。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13.拉丁十字:在原有巴西利卡基础上横向穿插一相对小得多的巴西利卡形式,长轴东西向有较高中厅和两边侧廊组成,中庭比侧廊高很多,可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西端为主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
这种平面称为拉丁十字。
14.希腊十字:中世纪罗马风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平面形制,由于宗教仪式越来越复杂,圣坛前人数增多,就在圣坛前加设一道横向空间。
希腊狮子中间是一个很大的穹顶,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为希腊十字型。
15:飞扶壁: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在中厅四角抵住侧推力,实际上起支撑作用,解决了水平推力的问题。
16.坦比哀多: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典型代表,设计人伯拉孟特。
这是一座集中圆形建筑,周围16根多立克柱子,有地下墓室。
建筑物体积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形体端庄,手法娴熟,构图很丰富。
它是第一个成熟的集中式建筑物。
17.《论建筑》:1485年出版,作者阿尔伯蒂。
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
阿尔伯蒂的著作有意追随威特鲁威,模仿他的体例。
《论建筑》代表盛期建筑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着重讨论基本理论及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没有超出维特鲁威的建筑体系,但对其有反驳。
它重视古罗马的成就,重视实际经验,建筑创作的基本任务是实用、经济、美观。
建筑的美是客观的,存在于建筑本身,美的规律是数的规律,建筑中最完善的体现是柱式,把推敲柱式当作建筑艺术构思的主要课题。
18.洛可可: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
19.巴洛克: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20.透视门在哥特式建筑中,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做成一排一排锯齿形装饰,的名透视门,如巴黎圣母院就是这种做法。
21.装饰就是罪恶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建筑师路斯提出的最激烈的观点,他主张与传统分离,反对装饰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甚至把装饰和罪恶等同起来。
他认为凡是使用的东西都不必美观,建筑上只应留下素壁窗瓦。
22.CIAM:这是1928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提出的。
由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
他们是为反抗学院派势力而斗争,为现代主义建筑确立了方向并发表宣言建筑师使命是表达时代精神,建筑形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改变而改变,革新建筑来体现今天的物质精神生活。
它是由8个国家的24个建筑师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树立独特的见解,基本上以居住建筑为主,也涉及城市规划创作。
23.、粗野主义:又译野性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
其特点既:体态沉重、表面毛糙、构件粗鲁、构件之间没有碰撞没有任何装饰。
名称最初由英国史密森夫妇1954年提出。
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
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
24.典雅主义:又译形式美主义、新古典主义。
新帕拉帝奥主义或新复古主义。
主要流行于美国,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和典雅的庄严感。
代表人物:P约翰逊、斯通和雅玛萨奇等。
他们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后的古典建筑。
典雅主义讲求钢筋砼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25.有机建筑:是赖特1902年提出的是现代主义中的一个派别。
有机:主要指形式的创造。
是内在的自然的、本质的。
有机建筑:自然的,属于自然的,为自然而创作的建筑。
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的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包括: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
2.整体与局部的有机。
3.实体与空间的有机。
4.材料与建筑的有机。
5.装饰与建筑的有机。
26.少就是多:是密斯1928年提出的。
少:是指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不附有任何多余,不具有结构和功能依据尽量简化结构体系,主张采用钢框架、玻璃来体现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的简洁精神。
多:解释了在大机器生产条件下,用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的简洁精神的一种丰富效果。
27流通空间:概念:建筑是放在空间中的。
同时用封闭的空间,又形成内外良种空间。
可以是内外空间流通。
三种方法:1.把内墙伸到外部。
2.通过开口的墙体引回内部。
3.房屋内部分割也是开敞的。
就形成了流通空间。
28通用空间:是密斯1928年提出的,也叫全面空间。
概念:是密斯后来去美国后发展空间理论而形成的。
他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把它推倒重建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追随功能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