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政治制度
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1.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立宪制: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她的权力是象征性的,实际政府首脑是首相。
•两院制:英国的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即上议院(伯爵院)和下议院(普通人院)。
议会在立法和监督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阁制:英国的政府基于内阁制度,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并对行政事务负责。
•具有传统法律和习惯的宪法:英国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宪法权威主要来源于习惯法和先例法。
2.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总统制:美国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力。
•三权分立:美国政府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权由总统领导,立法权属于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联邦制: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将权力分散到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在特定事务上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宪法的权威:美国有一部成文宪法,被视为国家最高法律,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
3.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半总统制:法国是一个半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外交事务和国防,而政府首脑是总理,负责内政。
•单院制:法国的议会由国民议会(下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但国民议会在立法和决策上起主导作用。
•中央集权:法国的政治体系相对较集中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较大的控制权。
•宪政传统:法国政治体系承袭了法国宪政传统,法律和法典对法国政治体系有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英国、美国和法国的政治制度都具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共同特点,如法治原则、选举制度和民主原则。
但由于历史、法律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它们在君主制或总统制、立法体系、权力分配和地方自治等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君主制与民-主制本是水火不容的,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虽然仍然规定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国王是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并在法律执行需要任何中央公务机关参与的时候,执行法律。
政府的任何权力行为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实施的,并在国王的只会和监督之下执行的,比如缔约、宣战、任命首相等。
但事实上这些决策并不是由国王淡定制定执行的,二十由议会或者内阁决定的,而议会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这体现了人民-主权,因此这就使得君主制与民-主制结合了起来。
2、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英国的赢回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人民普选产生,这样组成的两院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
受到洛克思想的影响,英国人深信主权在民,所以代表人民的议会在理论上是至上的,它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具有最后控制权的代议机构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
议会主要有立法权、财产权、监督政府权、部分外交权等。
英国的司法权相对弱小,也从属议会。
法官由作为阁员的大-法官任命。
内阁实质上市英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但一直以来,议会和内阁的权力一直处于消长的状态。
3、独特的两党制英国的政坛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把持,除此之外虽然还有一些小党,但是难成气候,英国的议会和内阁主要都是由大选的多数党来把持的,这与其他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不同的是,其在野党被冠以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反对党领袖领取国家支付的俸禄,组织影子内阁,在立法阶段对执政党的立法提出批评或反对,并参与协商决策,因此英国反对党实质上是支付体制内的政党,英国反对党的特殊地位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多见的。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中世纪:英国是一个封建主义的社会,政治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议会的作用很小。
2. 文艺复兴时期: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议会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权力,成为与国王并肩的一支政治力量。
3. 17世纪:议会与国王之间爆发了多次冲突,最终导致了清教徒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4. 19世纪: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成为英国政治的主导力量。
逐渐实现了普选制度和议会制衡。
5. 20世纪:由于工人运动和左翼思潮的影响,英国社会变得更为平等和民主,议会的权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
总的来说,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是由封建主义到议会制衡和君主立宪制,再到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议会权力不断增强,成为英国政治的主导力量。
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治稳定性。
在国际上,英国和中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大国,其政治体制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之处。
一、制度的不同英国采取的是议会制,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会。
议会分为两个部分:众议院和上议院。
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上议院则是由君主任命,经一定程序选出来的。
英国君主制度比较特殊,君主只有名义上的权利,实际上的政治权力都由议会举行。
中国则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党执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特征。
中国采用的是领导集体领导和个人领导相结合的方式,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高层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二、治理思想的不同英国政治的关键思想是自由民主主义,即政治自由、平等、法治、人权、市场经济等。
这种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国家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时候都不能侵犯公民的自由和私人财产。
中国政治的关键思想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保护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权利,重视国家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加强国家的经济、技术、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政治体制的实行程度英国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体制已经相当成熟和稳定。
英国的民主体制非常完整,选举制度完善,政治意识形态非常多元化。
英国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有代表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的权力,这种政治自由的氛围和文化是非常成熟的。
中国则是一个经济发展很快但政治体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的国家。
中国的民主机制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发展,政治体制仍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但中国的政治信仰是非常强烈的,国家优先考虑整体利益,政治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是有所不同,各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都不同,因此政治体制也会有所不同。
西方政治制度_第四讲_英国政治制度及运作

➢ 下院院会的开会时间:星期一、二、三、四的下午,星期五上午; 全年开会175-200天
立法程序
➢ 法案的提出:议员个人和政府有提案权,议员提的法案称议员法案,政 府提的法案称政府法案。议员提案通常要经委员会的挑选,再经抽签方 式抽中者才可列入议程。通常,财政案必须在下院先提出,而有关贵族 的议案必须在上院先提出,其他法案可先在任何一院提出。
的主要承担者,英国下院的权力逐步向政府和内阁转移。
内阁的变化:内阁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最终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承担者。
➢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把亲信、顾问组成一个中央管理机 关——御前会议,后发展成枢密院。英王常与举足轻重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 少数亲信大臣秘密开会,处理内政、外交等事宜。威廉三世时,该委员会被 称为“内阁”。
英王亨利八世
坎特伯雷大教堂 自16世纪英国圣 公会与罗马分裂 以来,一直是英 国国教精神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03-1714)
➢ 1603年,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逝世,没有直系继承人,由旁系亲属 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英格兰王位,在英格兰称詹姆士一世,开始了斯 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都铎王朝的有限君主专制(1485-1603年)
➢ 都铎王朝由于不具有继承王位的血统合法性,不得不寻求议会的支持,以 民意作为权力的基础。
➢ 都铎王朝统治英国期间,虽建立了有限专制君主统治,但仍受到中产阶 级和下层贵族的欢迎。原因:国王比较尊重议会和民意;遏制了大贵族割据 势力;推行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建立起受英国国王支配的英国国教—— 英国圣公会,分配了原属天主教机构的土地和财产……
英国政治体制

位。
几乎所有时候在下议院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
该党的领袖被君主任命为首相。
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对党领袖。
议会中一般都会有一个超过半数的政党,这要归功于英国采用的简单多数投票制度(由于缺少比例代表机制,政党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扩大,因此占优势的政党很难不获得超过多数席位)。
这也使得多党联合政府出现的可能性变小。
一般情况下英国君主会询问那位将组政府的未来首相,他的政府是否可能在下议院生存下来,而在一个政党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不会是一个问题。
但在特殊情况下君主会要求一名议员“组成一个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府”,这时一个未获下议院半数议席的政党就必须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
但后一种情况只在战争时期出现过。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组成不需要下议院的投票,而只需要君主的任命。
对议会开幕时君主的致词(Speech from the Throne)投票是议会所获得的第一个对新政府表达意见的机会。
上议院上议院曾经是一个世袭的贵族议院,但是目前英国正在对上议院进行重大改革,现在的上议院成员有部分还是世袭贵族,其他则是获任命的议员(所谓终身贵族,即他们无法将贵族头衔传给后代)。
上议院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1年。
一般而言政府都会接受上议院提出的修正案,以节省时间,并避免发生两院冲突的窘境。
上议院也是英国的最高申诉司法机构,但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的上议院议员(法律议员,Law Lords)拥有司法仲裁权。
国王(或女王)在名义上,国王(或女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也参加立法机关活动。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主要扮演礼仪性角色。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机构是政治中立的组织,协助政府处理行政事务。
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政府的内政部门管辖,每个主要部门都有一名内阁大臣负责。
大多数政府部门总部都设在白厅(伦敦的一条街名)上或周围,因此“白厅”逐渐成为英国公共服务部门的代名词。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制度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
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君主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现在位女王的头衔全称“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就表明英王的权力;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虽然如此,英王仍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英国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英国是什么制度的国家1. 引言英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之一。
其政治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和改革,形成了独特而稳定的政治体系。
本文将从君主制、立宪制、议会制以及选择权等方面解析英国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2. 君主制英国的政治体系以君主制为基础。
君主制度的核心在于国家最高权力的集中在国家元首即君主手中。
英国君主制度的代表是英国女王,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
尽管英国女王并不拥有实际的行政权力,但她担任国家象征性的角色,并参与国家事务,例如国会开幕仪式和国家元首的外交访问。
英国君主制度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君主地位世袭,即使君主去世,皇位传给君主的家族成员。
这种世袭制度确保了国家政治的连续性,避免了过多的政治权力争夺。
3. 立宪制通过与君主制相结合,英国形成了立宪制度。
立宪制保证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同时确保国家政府高度负责任并受公众监督。
英国没有一部成文宪法,而是由一系列法律、传统和惯例组成的宪法。
英国的宪法下分为无限制和有限制两个方面。
无限制的宪法权力使得国家元首有较大的自由度,而另一方面, 有限制的宪法权力则对政府权力进行了限制,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4. 议会制议会制度是英国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国议会是由两个室组成的:下议院和上议院。
下议院的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上议院则由君主和一些世袭贵族、主教及一些由君主通过委任提名的议员组成。
英国议会起到监督政府行为的作用,它对政府的决策进行审议、讨论并提出建议。
议会制度确保了国家行政的透明性,公众代表的参与以及君主与政府之间的平衡。
5. 选举权英国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选举权。
英国是一个民主国家,选举权在英国公民中广泛实行。
根据英国宪法,18岁或以上、具备英国国籍、英国居住身份证明的人有权参与议会选举。
在英国,选举权是通过直接选举实现的,选民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所支持的候选人或政党。
这种选举权的方式保证了公民的参与度和公正性,保持了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正常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作 探 究
材料一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 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 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 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 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7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许 多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 最早起步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课堂延伸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朕必躬自 断制。” ——清-康熙帝
君主专制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 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卡梅伦对驻阿英军发表讲话
思考:卡梅伦要想顺利 实施此项政策,需要具 备什么条件?需不需要 女王的同意?假如议会 不再信任新政府,会有 什么结果?
民主制的完善
(一)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二)两党政治的建立
(三)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原因 2、改革内容 降低了对选民选举资格的限制。 3、改革作用 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选民
合 作 探 究
材料一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 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 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 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 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谈一谈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作用?
合 作 探 究
1、政治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 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历史 的进步。 2、经济上: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政治保障,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3、对世界的影响: 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的范例。
民主制的感悟
5、“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 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 事情”;“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 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上述两则材料所反 映的共同主题是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与国王权力平等 C.王权大于议会的权力 D.议会受到内阁的制约
6、“他们在财富上有雄厚的实力,在政治上却毫 无地位,……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在国 会中并无代表权,他们不得担任公职,子弟也不 得入牛津及剑桥读书。” 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 的最终结果是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3、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 首相 C.上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 象征
4、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 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 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C.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 的职务 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君主立宪 比较1689年中英两国政治体制有何本质的不同? 对各自国家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故事大道理】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
君主走向绝境—— 一个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
结论:政治制度的创新, ,而两人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就是在这个年 影响了民族发展的方向,先进 代以后,东西方的崛起与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 的总是征服落后的。 的天平开始失衡……
《大宪章》 13世纪
17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资本主义经济 已 1、(经济)17世纪初, 经有了较大发展。 革命 2、(政治)出现了资产阶级 和 新贵族 , 爆发 在议会中他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
民主制的确立
英国《权利法案》 (the Bill of Rights)
材料二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 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谈一谈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作用?
合 作 探 究
1、政治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 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历史 的进步。 2、经济上: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政治保障,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民主制的感悟
特点: 国王是国家元首, 是英国的象征。
布什会见伊丽莎白女王 2007年5月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美国。 美国白宫特意为她举办了一场“白领结”级国宴。这 是布什总统第一次愿意在国宴中身穿燕尾服。布什总 统如此重视伊丽莎白二世,为什么呢?
民主制的感悟
拥有行政权
内阁(首相)
组 阁 多 数 党
民主制的感悟
英国制度发展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符合国情的创新)
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 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 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为非法权 利。”“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 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 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些引文应出 自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人权宣言》
材料三 设立审理宗 教事物之钦差法庭之 指令,以及一切其他 司 法 权 同类指令与法庭,皆 为非法。
《权利法案》
规定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
民主制的确立
核心思想: 以明确的法律 条文,限 制了国王 权利,保证议会主 权。
《权利法案》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 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 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思考:卡梅伦当选首相 行政权,通过议会掌 需要哪些条件?他有哪 握立法权 些权力?
多数党领袖
学
案
反
馈
新闻三 2010 年5月13日,英 国新内阁成员在 位于首都伦敦唐 宁街10号的首相 府参加首次内阁 会议后合影。
思考:卡梅伦内 首相提名内阁成员 阁是如何组成的?
卡梅伦内阁
学案反馈
中新网2010年7月 21日电 正在美国进 行访问的英国首相卡 梅伦21日表示,英国 驻阿富汗军队或从 2011年起,开始实施 撤军计划,到2015年, 撤军计划将基本完成。
民主制的确立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 同意,以国王权威 立 法 权 停止法律实施之僭 越权利,为非法权 利。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 批准,借口国王特 财 政 权 权,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 收金钱,超出议会 准许之时限或方式 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 除经议会 军 事 权 同意之外,平时 在本国内征募或 维持常备军,皆 属非法。
民主制的完善
(一)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二)两党制的建立 (三)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学
案
反
馈
新闻一 2010年5月 11日,在英国伦敦, 英国首相布朗在首 相府唐宁街10号门 外宣布辞去首相职 务。 思考:英国内阁成员将何 辞职 去何从?为什么?
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学
案
反
馈
新闻二 2010年英国 首相大选尘埃落定,43 岁的大卫•卡梅伦于5月 11日成为英国首相。
集 体 负 责 行 政 监 督
形式任命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英王
任 命
下院
选 举
议会
权力中心 拥有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政监督权 军权等
上院
贵族世袭
1、国王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最 高权力象征) 2、议会权力至上 (实行代议制,掌 握立法权,是权 力中心) 3、内阁制为核心 (掌握行政大权) 4、三制合一 (君主制、贵族制、 民主制的混合体)
谈一谈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作用?
合 作 探 究
1、政治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历史的进 步。
合 作 探 究
材料一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 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 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 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中央社报道: 2010年5月, 在国会大选获 得最多席次与 选票的保守党, 党魁卡梅伦随 后前往白金汉 宫,接受女王 任命出任英国 新首相。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民主制的渊源
这张单薄的羊皮纸,就是距今已 有约八百年历史的《大宪章》,虽然 它的边缘已经残破,……却成为对君 主权力进行限制的永久见证。 …… 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一直以来既 约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权利关系, 转化为了明确的法律文字。 ——摘自《大国崛起》
[1644年] ,另一个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1649年]
明朝崇祯帝
英国查理一世
民主制的感悟
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立宪制度
责任内阁制、政党制、议会改革 《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大宪章》
英国制度发展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符合国情的创新)
就像世博会上英国馆的主题:传承经典,铸 就未来。英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它制度创新的 结果。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通过责任 内阁制、两党制、议会改革等不断得到完善;这 些创新是英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前进和顺利推进 海外扩张的重要支柱。在这一系列的创新之后, 英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而霸于18、19世纪。 它似乎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完善了,它满足于 现状而拒绝了深层次的革新,从而很快地被后起 之秀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