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用水量计算及预测

合集下载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方法(ppt 23页)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方法(ppt 23页)
生产用水量通常由企业的工艺部门提供,在缺 乏资料时,可参考同类企业用水指标。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 水量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 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 35L。
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淋浴用水量:可参照附录 表2的规定,淋浴时间在下班后一小时内进行。
用水量变化曲线
实际上,右图只能代表城市特 定某一天的用水量变化,而城 市用水量的24h变化情况天天不 同,右图只是说明大城市的每 小时用水量相差较小。
对于新设计的结水工程,用水 量变化规律只能参考附近城市 的实际资料确定。
对于扩建工程,可进行实地调 查,获得用水量及其变化规律 的资料。
城市的末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 用水量的15%—25%合并计算。
第二节 用水量变化
生活用水量变化
生活用水量随着生活习惯和气候而变化,如假期 比平日高,夏季比冬季用水多;
从我国大中城市的用水情况可以看出,在一天内 又以早晨起床后和晚饭前后用水最多。
用水量变化
工业生产用水量变化
工业生产用水量包括冷却用水、空调用水、工艺过程用水 以及清洗、绿化等其它用水,在一年中水量是有变化的。
冷却用水受到水温和气温的影响,夏季多于冬季; 空调用水用以调节室温和湿度,在高温季节用水量大; 食品工业用水,在高温时因产量大,用水量骤增; 其它工业用水量,一年中比较均衡,很少随气温和水温变
用水量计算
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Q2 浇洒道路和大面积绿化所需水量Q3 工业生产用水量Q4
Q4=qB(1-n) (m3/d) q——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 m3/万元 B——城市工业总产值,万元; n——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 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15%—25%) Qd 。

用水量预测的三种方法

用水量预测的三种方法

用水量预测的三种方法
摘要:该文以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为例,介绍的三种城市用水量预测的三种方法,三种方法互相验算、互相修正、互相补充,确保预测值准确可靠。

关键词:用水量预测指标用地
根据《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及《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对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需水量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进行预测。

1 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长兴岛地区历年人均综合用水量的情况,并参照同类城市人均用水量指标,确定本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如表1)。

2 单位用地面积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长兴岛地区水资源和大连地区用水情况,确定单位用地面积用水指标(如表2)。

3 分类用水定额指标法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确定用水标准(如表3)。

4 需水量的确定
根据上述3种方法预测长兴岛全区的用水量结果,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如表4所示:
从表中数据来看,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相差不是很大,第(3)种预测方法在近远期时最接近平均值。

规划选取第(3)种预测方法结果作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用水量。

参考文献
[1] 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GB50013-2006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计划用水率最简单三个公式

计划用水率最简单三个公式

计划用水率最简单三个公式
1. 根据人口计算用水量
用水量(升/天)=人口数×每人用水量规范
例如:小区人口500人,年每人用水量规范为150升/天,那么小区每天计划用水量为:
500人×150升/天=75000升/天
2. 根据建筑面积计算用水量
用水量(升/天)=建筑面积×用水密度
例如:一个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年用水密度规范为1.5升/平方米.天,那么小区每天计划用水量为:
1万平方米×1.5升/平方米.天=150000升/天
3. 兼顾人口和建筑面积计算用水量
用水量(升/天)=人口数×每人用水量+建筑面积×用水密度
例如:同时有上述两个例子的数据,那么整个小区的每天计划用水量计算为:
500人×150升/天+1万平方米×1.5升/平方米.天=75000+150000=225000升/天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较为简单明了地计算出设计时的计划用水率,为管网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用水量预测

用水量预测

二、用水量预测2.1 用水指标用水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河南省部分大中小城市地人口、用地、用水指标统计,国标《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及建设部原国家经委主持编制的《工业用水量定额》的有关规定。

用水量预测的方法有好几种。

工业企业用水结合该区的用地规划和水源情况,本设计考虑采用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和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来预测工业园区的用水量。

在单位用地面积法中,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指标也不相同,应根据用地规划中的用地分类来分别确定用水指标。

公共设施用水一般用定额法来预测。

通常对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历年和现状用水单耗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公建用水标准,确定规划期该城市的公共设施用水标准,从而算出公共设施用水量。

在总体规划阶段,公共设施用水分类只能分到大类,进行概略计算。

一般城市公建用地的用水量标准在0.5~1.532/()km d ∙万m 。

例如行政办公用地、商贸金融用地、体育文化用地等可考虑0.5~1.032/()km d ∙万m 的指标;服务业、教育、医疗等用地为1.0~1.532/()km d ∙万m 。

总体规划时,难以精确确定工业种类和产品生产情况,无法按单位产品的生产用水指标精确计算,再者由于市场经济情况下工业项目的性质、生产管理、项目期限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可采用工业用地单位面积用水指标来预测工业用水量。

因为城市性质、工业种类、生产力水平的差别,工业用地用水指标也因地而异。

表2-1-3是河南省1992年面积用水指标统计。

可以看出,最大日工业用地面积比流量在0.6~1.332/()km d ∙万m 。

按工业用地类型分,在规划时可以采用如下指标:一类工业用地321.20~2.00/km 万m ,二类工业用地322.00~3.50/km 万m ,三类工业用地32/km 3.00 5.00万m 。

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综合用水指标 表2-1-1注:①A 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B 为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②沿海开放区城市综合用水量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③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④一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江西、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南部⑤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2第二章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2第二章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一)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表2-1,表2-2; ——城市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 L/人•天 包括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等用水。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的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住宅生活用水定额。; (二)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表2-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办公人员的需水量标准为 1~2 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1.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商店工作人员饮水量为2~4 L/人•天。 (三)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表2-4;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定额》表2-5;
8.生产函数法 同工业用水量预测 9.灰色系统理论法 基于模糊数学的决策优化方法,建立城市用水量 与时间的关系函数,即对已有的白色系统(已知历年 用水数据)作累加生成,使原有白色系统信息的随机 性加以弱化,然后对弱化的白色信息拟合,建立预测 模型。
应注意: 1.充分分析判别过去的资料数据 2.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3.应注意人口的增长流动 4.应掌握城市用水的变化趋势 年供水增长率的大小与供水规模成反比, 即随人口增长,工业发展速度趋于平稳,自来 水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市供水量增长率会放慢 或下降。 5.应注意城市自备水源的水量 城市中的一些用水大户常自备水源供水,这 部分水量有时没有包含在历年数据中,预测时 不应漏掉。在水资源规划和水量平衡时,对自 备水源应进行统一规划。
(3)给水规范所指人均是指户籍人口,未包括暂住人 口和流动人口,目前一般采用城市人口数(指户籍 人口及暂住一年的人口),因而选用指标时要考虑 人口数的内涵。流动人口的用水量一般已计入指标 中,不单独计算。 (4)有些城镇集中发展一种或几种工业,形成产业规 模,其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较大,不符合一般城 市的组成结构,但与人口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可采用生活、工业用水比例法,即用人口增长数, 人均居民用水量及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来推 算今后的总用水量,有一定的准确性。 (5)在城市中用水量较大且水质要求低于《生活饮用 水水质标准》的工业企业,如当地有取水水源应自 建供水设施,其水量不计入城市给水水量规模。在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应限制工业自备水源供给生 活饮用水。

2-2城市用水量的预测

2-2城市用水量的预测
• 汽车冲洗用水量 小轿车250~400升/辆.日; 公共汽车、载重汽车400~600升/辆.日
消防用水量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 未预见用水量
《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规定,按最高日可用水量的8 %~12%计算
三 详细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
• 分类求和法
①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
特大城 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1.0~1.7 0.7~1.3 0.6~1.0 0.4~0.9
0.5~1.2 0.3~0.9 0.3~0.7 0.25~0.6
0.5~0.8 0.3~0.7 0.25~0.5 0.2~0.4
3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2)
• 分类加和法
1 城市居住用地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特 点、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单位 居住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1中的 指标。
解:题中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考虑采用分类求和法。 ①从表7-14中选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300L/人*d。则
Q 1 Q 2 1
0 0 30 0 3 0 00 0(m 0 3/d 0 ) 1000
0
②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由表7-4取值
Q 3
nP q N 3 2 35 20 5 1 0 (m 7 3/d 5 ) 1001 0000
qmax=Qmax*1000/3600(升/秒)
• 某一区新规划区,第一期规划人口10万,居住区室内卫生 设备齐全,区内公建配套齐全;区内有一7000名工人的 企业,实行两班制,每班3500人,无热车间,每班500人 淋浴,车间生产轻度污染身体,生产每日耗水3000立方 米。不考虑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未预见水量按18%计, 请计算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和管网的设计流量。

用水量预测

用水量预测

二、用水量预测2.1 用水指标用水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河南省部分大中小城市地人口、用地、用水指标统计,国标《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及建设部原国家经委主持编制的《工业用水量定额》的有关规定。

用水量预测的方法有好几种。

工业企业用水结合该区的用地规划和水源情况,本设计考虑采用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和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来预测工业园区的用水量。

在单位用地面积法中,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指标也不相同,应根据用地规划中的用地分类来分别确定用水指标。

公共设施用水一般用定额法来预测。

通常对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历年和现状用水单耗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公建用水标准,确定规划期该城市的公共设施用水标准,从而算出公共设施用水量。

在总体规划阶段,公共设施用水分类只能分到大类,进行概略计算。

一般城市公建用地的用水量标准在0.5~1.532/()km d ∙万m 。

例如行政办公用地、商贸金融用地、体育文化用地等可考虑0.5~1.032/()km d ∙万m 的指标;服务业、教育、医疗等用地为1.0~1.532/()km d ∙万m 。

总体规划时,难以精确确定工业种类和产品生产情况,无法按单位产品的生产用水指标精确计算,再者由于市场经济情况下工业项目的性质、生产管理、项目期限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可采用工业用地单位面积用水指标来预测工业用水量。

因为城市性质、工业种类、生产力水平的差别,工业用地用水指标也因地而异。

表2-1-3是河南省1992年面积用水指标统计。

可以看出,最大日工业用地面积比流量在0.6~1.332/()km d ∙万m 。

按工业用地类型分,在规划时可以采用如下指标:一类工业用地321.20~2.00/km 万m ,二类工业用地322.00~3.50/km 万m ,三类工业用地32/km 3.00 5.00万m 。

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综合用水指标 表2-1-1注:①A 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B 为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3/()m d ∙人]②沿海开放区城市综合用水量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③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④一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江西、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南部⑤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小学科学《用水量的计算与分析》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用水量的计算与分析》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用水量的计算与分析》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用水量的概念,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2.掌握日常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学会理智求助并避免浪费。

3.学会观察、分析和整理数据,提高数学思维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用水量的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智用水,养成正确的水节约习惯。

四、教学设计:1.导入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学生知晓,水源是珍贵不可再生资源,自觉爱护水源。

老师把一张干地图悬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就自己家里的日常用水情况,将图画在干地图上。

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水以及平时在使用的水量。

2.学习用水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家里的用水情况,自己计算一下自己每天每人的平均用水量。

以及每个月家庭用水总量。

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并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3.触发思考通过学习以及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并讲解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比如学生可以说:刷牙、洗脸、洗手时不要让水流,用水灵活漂洗衣物,浴缸和水池用水量相对较大,可尽量减少使用,尽量采用节水型家电,以及修缮漏水问题等。

4.巩固知识点针对生活中的列举的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问学生采用哪些节约用水方法更加实际、方便,或者整理哪些内容会更加有力。

5.小结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把节约用水助手的内容记下来,让他们能够在课下做出一些动作并在生活中项目节约用水。

6.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这一天中的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收获。

五、教学评价:1.对于这个学科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2.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踊跃发言?3.在排除使用第一语言区域教学后,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及应用所学知识点?4.针对个别差异,是否有个性化辅导及关注?5.学生对于课程的成果及效果有明确的评价。

六、教学实录:尊敬的家长,我是这个小学5年级的数学老师,我今天分享给你们的是关于小学科学的《用水量的计算与分析》教学教案设计。

在我们家庭生活中,用水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生活所需的水资源从哪里来,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呢?请听我为你们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我国部分城市用水量进行调查统计后 的结果。
?三、单位用地指标法
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 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
表2.2.3-2 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立方米/(km 2·d))
区域
特大城市
城市规范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二区 三区
1.0~1.7 0.5~1.2 0.5~0.8
0.7~1.3 0.3~0.9 0.3~0.7
0.6~1.0 0.3~0.7 0.25~0.5
0.4~0.9 0.25~0.6 0.2~0.4
注: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损失水量
四、年递增速率法
? 城市发展进程中,供水量一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过去的若干年 内,每年用水量可能保持相近的递增比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
Q2=? nNaqaf +? nNbqbf (m3/d)
n――每日班制 f――自来水普及率,% qa――工业企业生活用水量标准(升/人*班) Na――每班职工数 qb――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标准(升/人*班) Nb――工厂每班职工淋浴人数。
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Q3
Q3=? nqcScf +? qdSdf (m3/d)
?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
增加15%~25%的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水量
Qd=(1.15~1.25)(Q1+Q2+Q3+Q4) (m3/d)
? 最高时用水量: Qh=1000KhQd/(24*3600)
?二、人均综合指标法
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规划人口数 ×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表2.2.3-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 (万立方米/(万人·d))
用水量的时间变化
? 日变化系数 Kd=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 在规划设计年限中,用水量最多的一日用水量,称为最高日用水量, 一般常用来确定给水设施的规模。 一般特大城市Kd取1.1~1.2,大城市1.15~1.3,中小城市1.2~1.5。
? 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指最高日中最大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Kh一般取1.3-3.0
1.居民生活用水
? 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
Q1=q1N1f (m3/d)
q1――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定额,m3/(d·人),见附录表一 N1――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 f――自来水普及率,% ? 考虑到城市各区用水量定额不同
Q1=? q1N1f (m3/d)
2.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和淋浴用水
?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和淋浴用水Q2
给水工程 设计用水量计算和预测
给排水一班 邓诗凡
201201120102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
1. 分类求和法 2. 人均综合指标法 3. 单位用地指标法 4. 年递增速率法 5. 线性回归法 6. 生长曲线法
?一、分类求合法
城市总用水量:
1.居民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5.其他用水(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
区域
特大城市
城市规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0.8~1.2
0.7~1.1
二区
0.5~0.9
0.4~0.8
三区
0.4~0.8 0.35~0.7
0.6~1.0 0.35~0.75 0.3~0.6
0.4~0.8 0.3~0.7 0.25~0.6
? 注: 1.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 市;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及以上不满50万 的城市;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2.一区包括: 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 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 二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 地区;
? 三区包括: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 西的地区。 3. 经济特区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根据用水实际情况, 用水指标可酌情增城(下同)。 4. 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5. 本表指标为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下同)。 6. 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六、生长曲线法
? 城市发展规律可能呈现在初始阶段发展的很快,总用水量呈现递减的 趋势,而后城市发展趋势缓慢增长到稳定甚至适度减少的趋势,生长 曲线可用下式表达:
a,b——待定参数; Q——预测用水量,m3/d; 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m3/d。
TThheanekndyou
? 上式实际上是一种指数曲线型的外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计算未来年 份的规划预测总用水量。在具有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用该式预测计 市日平均用水量亦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公式 可写为:
ΔQ——预测年限内用水量平均增长量,m3/d; t——年数,a。
n――每日街道洒水次数 f――自来水普及率,% qc――街道洒水用水量标准, L3/(m2·次) qd ――绿地浇水用水量标准, L3/(m2·日) Sc ―― 街道洒水面积(m2) Sd ―― 绿地浇水面积(m2)
4.工业生产用水
? 工业生产用水Q4
Q4=q·B(1-n) (m3/d)
q――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m3/万元 B――城市工业总产值,万元 n――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