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史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化学史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化学史
著名的德国化学家Friedrich Whler是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化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1817年,他发现了柠檬酸,这是第一种经过证实的有机酸。
此后,学者们一直在尝试发现更多的有机酸。
1848年,荷兰化学家Eduard Bunschoten在他的著作《化学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酸碱指示剂,它可以用来分辨有机物质中的酸和碱,被称为“Bunschoten指示剂”。
他用它来测定了一些有机物质,例如乙酸、丙酸、磷酸等。
1856年,德国化学家Johannes Thiele在他的著作《化学研究》中把Bunschoten指示剂用于普通离子测定,这一贡献被称为“氨基草酸”,它可以用来测定大多数金属离子及其盐(例如亚铁离子、亚钾离子等)中的氨基(NH4+)离子。
1861年,Bruno Curtius发现了用于检测酸性度的“碱度指示剂”,也就是后来的罗丹明B。
他用这种指示剂对有机酸进行了测定,确定了柠檬酸的氢离子浓度。
1870年,瑞士化学家Alfred Kündig发明了另一种酸碱指示剂,叫做“缬冬酸指示剂”,它可以用来检测酸的pH,也可以用来测定柠檬酸和纳米离子的浓度。
总之,随着历史的推移,许多不同的酸碱指示剂被发现。
它们的发现使化学家能够研究和测定有机物质中的酸和碱,从而使后面实验和分析更加有效。
- 1 -。
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报告

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报告引言: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显示酸碱性质的化合物,并且能够改变颜色的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
本实验旨在自制一种酸碱指示剂,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探究其性质和应用。
材料与方法:1.材料:-茶叶-高锰酸钾(KMnO4)-碳酸钠(Na2CO3)-龙胆紫(水溶性指示剂)2.制备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1)将一小包茶叶用温水浸泡15分钟,使其溶解并浸泡入水。
(2)将KMnO4添加到茶水中,直至茶水变为淡粉红色。
(3)将淡粉红色的茶水倒入炉具中进行加热,水分蒸发后得到残渣。
(4)将残渣加入到Na2CO3溶液中,搅拌溶解。
(5)将溶液过滤,得到深紫色溶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自制酸碱指示剂。
在制备过程中,茶叶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材料,含有一些具有指示性质的物质,如龙胆紫等。
此外,茶叶中的色素与KMnO4反应时会发生染色作用,生成颜色较深的溶液,而添加Na2CO3之后则能使溶液恢复成深紫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基本特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茶叶浸泡在温水中,以释放出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随后,添加适量的KMnO4溶液使茶水变为粉红色。
通过加热使水分蒸发,得到茶叶的残渣。
将残渣溶解在Na2CO3溶液中,搅拌均匀。
最后,通过过滤得到了深紫色的溶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实验结果显示,自制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碱性溶液中为蓝色,正常中性溶液则呈紫色。
这一点与常用的龙胆紫指示剂相似。
本实验制备的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际应用如下:1.检测食品酸碱度:通过将自制酸碱指示剂加入待测试食品中,根据颜色变化判断食品的酸碱度,如果汁、咖啡等食品可在不影响其食用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2.教育实验:该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提供一个简单且具有实践性的酸碱指示剂制备实验。
结论:本实验使用茶叶作为原料,通过反应和溶解过程自制了一种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发展史

酸碱指示剂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化学试剂,像科学上的许多其它发现一样,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化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结果。
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
有一天清晨,波义耳正准备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一位花匠为他送来一篮非常鲜美的紫罗兰,喜爱鲜花的波义耳随手取下一块带进了实验室,把鲜花放在实验桌上开始了实验。
当地从大瓶里倾倒出盐酸时,一股刺鼻的气体从瓶口涌出,倒出的淡黄色液体世冒白雾,还有少许酸沫飞溅到鲜花上,他想“真可惜,盐酸弄到鲜花上了”,为洗掉花上的酸沫,他把花放到水里,一会儿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
当时波义耳既新奇又兴奋,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色。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他立即返回住所,把那篮鲜花全部拿到实验室,取了当时已知的几种酸的稀溶液,把紫罗兰花瓣分别放入这些稀酸中,结果现象完全相同,紫罗兰都变为红色。
由此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它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
他想,这太重要了,以后只要把紫罗兰花瓣放迸溶液,看它是不是变红色,就可判别这种溶液是不是酸。
偶然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的探求欲望,后来他又弄来其它花瓣做试验,并制成花瓣的水或酒精的浸液,用它来检验是不是酸,同时用它来检验一些碱溶液,也产生了一些变色现象。
这位追求真知,永不困倦的科学家,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颜色的不同浸液,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不过有趣的是,他从石蕊苔藓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酸能使它变红色,碱能使它变蓝色,这就是最早的石蕊试液,波义耳把它称作指示剂。
为使用方便,波义耳用一些浸液把纸浸透、烘干制成纸片,使用时只要将小纸片放入被检测的溶液,纸片上就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显示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今天,我们使用的石蕊、酚酞试纸、pH试纸,就是根据波义耳的发现原理研制而成的。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其它的指示剂也相继被另一些。
自制酸碱指示剂

趣味实验二:自制酸碱指示剂学习目标:1、制出若干种酸碱指示剂,与资料中的比对是否一致2、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指示剂的理解,同时验证前人留下的成果,并尝试发掘新的指示剂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效果较明显的酸碱指示剂背景知识: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科学家将花带到实验室,不小心将酸液见到花瓣上,花瓣变成了红色,科学家看到后,既新奇又兴奋,于是他又将其他酸的稀溶液滴到花瓣上,发现花瓣都变成了红色。
实验原理: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H 溶液。
实验步骤: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mL 酒精溶液,搅拌。
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
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
观察现象。
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植物推荐:1.月季花,洋紫荆,朱缨花,长春花,紫草等较适合做酸碱指示剂,且通常加酸变红,加碱变绿或黄。
2.叶类植物因过程较繁杂,效果不明显,故不推荐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 B C D(自评打分)A B C D (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 B C D (自评打分)A B C D (教师评价)。
《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实验报告

《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你还需要的实验室用品:稀HCl、5%NaOH、食盐水
你还需要的生活用品:紫甘蓝、橘子汁、肥皂水、
【实验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3、在校园或农田里取少量土壤样品。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
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测定结果:)。
【问题与交流】
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了解其他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好?
2、归纳自制的知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与同学交流。
自制酸碱指示剂

拓展视野:花的颜色
一般花瓣内通常含有两种色素,这些色素在不 同的温度、不同的酸碱性环境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不同花的花瓣中两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由于花瓣内 的酸碱性不同,因此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同一种 花在开放的不同时期,花瓣中两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花瓣内的酸碱性不同,花也呈现不同的颜色。这就 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美丽景观的描绘。
社团活动3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自制酸碱指示剂
仪器:研钵、小烧杯、胶头滴管、纱布、试管6支、 试管架
药品:酒精、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溶 液、醋酸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材料:紫甘蓝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
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 奠基人罗伯特· 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实验 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花 的花瓣上,喜爱花的他马上进行冲 洗,一会儿却发现紫色的花瓣变红 了。这一偶然的发现让波义耳进行 了进一步的实验和思考。结果发现, 许多种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遇到酸性 溶液或碱性溶液都能变色,其中变 色效果最好的是地衣类植物----石 蕊。
自制紫甘蓝酸碱试纸 方法:滤纸剪成条状,浸在紫甘蓝汁中,浸透 后取出晾干。再次浸泡、晾干,就得到自制的 试纸了。
拓展视野:PH试纸的制备
pH试纸上有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这三 种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在不同pH 值的溶液中均会按一定规律变色。甲基红的变色范 围是pH4.4(红)~6.2(黄),溴甲酚绿的变色范围是 pH3.6(黄)~5.4(绿),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是 pH6.7(黄)~7.5(蓝)。用定量甲基红加定量溴甲酚 绿加定量百里酚蓝的混合指示剂浸渍中性白色试纸, 晾干后制得的pH试纸可用于测定溶液的pH值便不难 理解了。
1、取3只小试管,分别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 食盐水溶液,观察各溶液的颜色。在以上试管 中滴入1---2滴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2.再另取3只试管,再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 食盐水溶液,滴入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 自制酸碱指示剂史

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一、提出问题: 紫甘蓝是否可以做酸碱指示剂二、查阅资料: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三、实验猜想:猜想一:紫甘蓝的酒精溶液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可以显现不同的颜色,能做酸碱指示剂。
•猜想二:紫甘蓝的酒精溶液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猜想三:紫甘蓝的酒精溶液只遇酸性溶液变色,遇碱性溶液不变色,只可用于检验酸性溶液。
猜想四:紫甘蓝的酒精溶液只遇碱性溶液变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只可用于检验酸性溶液四、实验用品:药品:紫甘蓝、酒精、白醋、食盐水、肥皂水、滤纸(用纱布代替)•仪器:烧杯(用纸杯代替)、玻璃棒(用筷子代替)、滴管、点滴板(用小塑料盒代替)、漏斗五、实验步骤•1、将紫甘蓝用清水洗净,用刀子切碎、捣烂。
加入酒精浸泡、搅拌。
•2、过一段时间后,用纱布过滤,将所得滤液盛入纸杯中。
•3、分别取少量白醋(酸性)、食盐水(中性)、肥皂水(碱性)与小塑料盒,再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滤液,观察现象。
六、实验现象1)实验前2)实验后白醋(酸性溶液)食盐水(中性溶液)肥皂水(碱性溶液)变红青蓝色变绿七、实验结论:紫甘蓝的酒精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变绿,呈现颜色不同,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猜想一成立八、反思评价本实验通过观察紫甘蓝的酒精溶液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是否呈现不同颜色来判定是否适合做酸碱指示剂,实验的操作过程安全,且较为简便,材料较易获得,所以实验原理科学、操作可行。
九、应用:pH值测定的重要性土壤pH值: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土壤pH值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健康的土壤会维持着一定的酸碱平衡,适宜大多数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土壤是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其pH值在7.0左右。
而土壤酸化后,其中含有的氢离子浓度过高,经测量pH值一般在5.5 以下,土壤发生酸化后,会对作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寄托。
化学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制酸碱指示剂
实验提问指示剂遇酸碱别离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预备
紫甘蓝浸出液白醋
口碱厨房清洁剂
茅厕清洁剂
实验步骤
1.向浸出液中加入白醋,
观看现象。
现象:浸出液变红。
2.向浸出液中加入口碱,
观看现象。
现象:浸出液变绿。
实验结论紫甘蓝浸出液作指示剂,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绿色。
实验反思探讨厨房清洁剂和茅厕清洁剂的酸碱性。
1.向浸出液中加入厨房
清洁剂,观看现象。
现象:浸出液变绿。
2.向浸出液中加入茅厕
清洁剂,观看现象。
现象:浸出液变红。
结论:厨房清洁剂是碱性的,茅厕清洁剂是酸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
一、提出问题: 紫甘蓝是否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二、查阅资料: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
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
示剂
三、实验猜想:
猜想一:紫甘蓝的酒精溶液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可以显现不
同的颜色,能做酸碱指示剂。
•猜想二:紫甘蓝的酒精溶液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猜想三:紫甘蓝的酒精溶液只遇酸性溶液变色,遇碱性溶液不变色,只可用于检验酸性溶液。
猜想四:紫甘蓝的酒精溶液只遇碱性溶液变色,遇酸性溶液不变
色,只可用于检验酸性溶液
四、实验用品:药品:
紫甘蓝、酒精、白醋、食盐水、肥皂水、滤纸(用纱布代替)
•仪器:
烧杯(用纸杯代替)、玻璃棒(用筷子代替)、滴管、点滴板
(用小塑料盒代替)、漏斗
五、实验步骤
•1、将紫甘蓝用清水洗净,用刀子切碎、捣烂。
加入酒精浸泡、搅拌。
•2、过一段时间后,用纱布过滤,将所得滤液盛入纸杯中。
•3、分别取少量白醋(酸性)、食盐水(中性)、肥皂水(碱性)与小塑料盒,再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滤液,观察现象。
六、实验现象
1)实验前
2)实验后
白醋(酸性溶液)食盐水(中性溶液)肥皂水(碱性溶液)变红青蓝色变绿
七、实验结论:
紫甘蓝的酒精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变绿,呈现颜色不同,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猜想一成立
八、反思评价
本实验通过观察紫甘蓝的酒精溶液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是否呈现不同颜色来判定是否适合做酸碱指示剂,实验的操作过程安全,且较为简便,材料较易获得,所以实验原理科学、操作可行。
九、应用:pH值测定的重要性
土壤pH值: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土壤pH值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健康的土壤会维持着一定的酸碱平衡,适宜大多数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土壤是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其pH值在7.0左右。
而土壤酸化后,其中含有的氢离子浓度过高,经测量pH值一般在5.5 以下,土壤发生酸化后,会对作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寄托。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壤开始出现退化现象。
其中土壤酸化是土壤酸碱性失调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土壤酸度的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随之受到严重制约,这与日益突出的人口与环境资源形成较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