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记录

合集下载

落地式脚手架沉降观测记录

落地式脚手架沉降观测记录

落地式脚手架沉降观测记录1.引言2.观测方法本次脚手架沉降观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利用水平仪和测量尺,对脚手架的支柱进行垂直度和高度的测量,以确定起始状态;(2)安装沉降仪器在支柱下方,通过测量仪器的垂直位移,记录支柱的沉降情况;(3)在观测过程中,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

3.实施过程本次观测过程中,选取了一处建筑工地的落地式脚手架进行实际观测。

观测前,首先对脚手架的支撑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整,确保其稳定和牢固。

然后,在支柱下方埋设了沉降仪器,并对仪器进行标定。

开始进行沉降观测后,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仪器的垂直位移。

4.观测结果通过连续观测和记录,我们得到了脚手架的沉降数据。

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在脚手架施工初期,沉降速度较快,存在一定的初期沉降现象;(2)随着施工的进行,脚手架的沉降速度逐渐减慢,呈现出逐渐稳定的趋势;(4)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壤的压实和沉降,以及施工负荷的作用。

5.讨论与建议通过对脚手架沉降观测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讨论和建议:(1)对脚手架的支撑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稳定性和牢固性;(2)严格控制施工负荷,避免超载现象的发生;(3)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及时对存在沉降较大的支柱进行检测和加固;(4)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以减少脚手架的沉降现象;(5)在脚手架拆除后,应进行终期观测和记录,以进行后续工作的参考。

6.结论通过落地式脚手架沉降观测,我们得到了脚手架的沉降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脚手架的沉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2)脚手架的沉降速度与施工过程和地基状况有关,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处理;(3)脚手架的沉降问题可能会引起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加固。

总之,通过对落地式脚手架沉降的观测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脚手架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基础沉降观测是一种针对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这种观测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施工前后,以评估其基础稳定性、预测未来的沉降量,并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制定合理的建筑方案。

以下是一个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示例,展示了观测的时间、地点、测量设备以及所得的数据。

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观测地点:城市A地区一个高层住宅楼的建筑基础测量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沉降仪第一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1.2毫米,向南移动0.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0.8毫米,向南移动0.3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2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0.5毫米,向北移动0.1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2毫米-角点B:下沉0.1毫米-角点C:下沉0.3毫米-角点D:下沉0.4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3毫米的数据第二阶段观测(2024年7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1.8毫米,向南移动0.7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2.0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3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6毫米-角点B:下沉0.3毫米-角点C:下沉0.8毫米-角点D:下沉0.9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8毫米的数据第三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3.8毫米,向南移动1.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3.0毫米,向北移动0.8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5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9毫米-角点B:下沉0.4毫米-角点C:下沉1.2毫米-角点D:下沉1.3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1.1毫米的数据根据以上观测数据,可以发现建筑物的基础存在明显的沉降现象。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一、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土壤的压缩或沉积、荷载作用等原因,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下沉变形。

沉降是建筑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沉降观测设备和方法1.观测设备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测沉点、测墩、水准仪、测斜仪等。

其中,测沉点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测墩用于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水准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测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倾斜情况。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准期观测,即在建筑物完工后,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确定建筑物的初始沉降情况。

第二阶段是日常观测,即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定期对建筑物进行观测,监测沉降的变化情况。

三、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1.基准期观测数据在基准期观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测沉点和测墩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每个月一次,观测时间为1年。

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月),沉降值(mm)--------,----------------,--------------A,0,0B,0,0C,0,0D,0,0E,0,0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基准期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建筑物在基准期观测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情况,表明建筑物在初始阶段的沉降较小。

2.日常观测数据在日常观测中,我们每季度对建筑物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季度),沉降值(mm)--------,------------------,--------------A,1,2B,1,1C,1,3D,1,2E,1,1A,2,4B,2,3C,2,6D,2,5E,2,3A,3,6B,3,5C,3,9D,3,8E,3,6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日常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观测点A、B、C、D、E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说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沉降;b) 观测点C的沉降值最大,达到9mm,说明该处土壤的沉降较明显;c)建筑物沉降值的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的压缩特性和荷载作用有关。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为了确保储罐的基础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试验。

以下是测试的详细记录。

1.测试目的:测试储罐基础的沉降情况,确定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测试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7日。

3.测试地点:储罐基础所在地。

4.测试设备:测量仪器、数据记录仪、水平仪、标尺等。

5.测试方法:a.在储罐四个角落分别钻取观测孔,孔深度约为储罐基础深度的2倍。

b.在观测孔内安装垂直支撑杆,并连接水平仪和标尺。

c.使用测量仪器对每个观测孔进行垂直位移测量,并记录数据。

d.每天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当天的测量结果。

6.测试结果:测试期间,共进行了7天的观测试验,每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测量日期,观测孔1垂直位移(mm),观测孔2垂直位移(mm),观测孔3垂直位移(mm),观测孔4垂直位移(mm)----------,----------------------,----------------------,----------------------,----------------------2024/01/01,0,0,0,02024/01/02,0.2,0.3,0.4,0.12024/01/03,0.3,0.4,0.5,0.22024/01/04,0.5,0.6,0.7,0.32024/01/05,0.7,0.9,1.1,0.52024/01/06,0.9,1.2,1.4,0.72024/01/07,1.1,1.5,1.7,0.97.数据处理和分析:a.将每个观测孔的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得到每天的平均沉降量。

b.绘制沉降曲线图,观察沉降趋势。

8.测试结论:a.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观测孔的垂直位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呈现出一定的沉降趋势。

b.沉降量在测试期间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且平稳。

c.根据储罐基础沉降标准,每个观测孔的沉降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9.建议和措施:a.根据测试结果,储罐基础的沉降情况符合安全要求,无需进行修复或加固。

大坝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大坝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大坝基础沉降观测记录1. 概述本文档记录了对某大坝基础沉降进行的观测记录。

通过对大坝基础沉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大坝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提供依据。

2. 观测背景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沉降。

为了及时了解大坝变形情况,我们进行了连续的基础沉降观测。

3. 观测对象本次观测的对象是某大坝的基础部分。

基础沉降是大坝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基础沉降的观测,可以判断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观测方法本次观测使用了精密水准仪进行基础沉降的测量。

观测人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观测路线,对大坝基础的不同点进行高程的测量。

观测时间为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

5. 观测记录以下是本次观测得到的基础沉降观测数据:6. 结果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观测点A、B、C的基础沉降呈负值,说明大坝的基础在观测期间有下沉的趋势。

- 观测点A的沉降最为明显,达到了4mm;观测点C的沉降最小,为2mm。

7.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大坝基础存在一定的下沉现象,需要关注大坝的稳定性。

- 建议加强对大坝基础变形的监测,定期进行沉降观测,以及其他相关观测指标的监测。

- 如果基础沉降情况继续恶化,则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8. 后续工作- 在后续的观测中,我们将继续对大坝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

- 同时,我们还将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观测,以全面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

- 在观测结束后,我们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以上为大坝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的文档,旨在为工程监测提供参考依据,以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是利用物理量或者是测量仪器来记录地基的沉降情况及其变化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的沉降观测中,常用的记录仪器有全站仪、水准仪、气象站及其他各种工程测量仪器。

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是水准仪法,即使用水准仪来检测地表与相对标准(如国家标准或经过平衡处理后的原始数据)地表之间的高度差变化,而进行沉降观测后,通常会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年间绝对位置变化和加权平均处理,以便得到一个相对精确的沉降量。

此外,根据不同情况也能使用其它监测方法如GPS、INSAR、RS、TDX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存储到Excel文件中进行处理和存储。

Excel文件中包含了时间、日期、监测体位置信息、观测数值及其单位信息。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还要实时检测监测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也要对数据作必要校正。

通过不断实施上述步骤,就能得到一套完整的观测记录。

A-J7-1_沉降观测记录

A-J7-1_沉降观测记录

津资A—J7一l填写说明
一、一般说明:
1.为了使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建筑物沉降值得到有效控制,设计必须标
注工程竣工验收沉降值。

无论何种结构类型的工程,施工单位都要对建筑物进
行沉降观测。

2.根据工程的不同结构类型布置观测点,设点的个数及问距必须符合设计
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的规定方法。

3.沉降观测如设计无要求时,沉降观测点设置,框架、高层建筑物的观测点
应设置在砼柱上,沿建筑物纵横轴线,沉降缝两侧设置,按规定埋设永久点。


正负零以上100—150mm,依据建筑物平面图绘制单线图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当
相邻建筑比较近也应设沉降观测点。

4.每次观测要及时整理,沉降数据要真实。

5.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要求: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置稳固后进行,
基础施工至±0.00部位作为第一次观测,建筑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当建筑物竣
工后,第一年观测4次,第二年观测两次,第三年观测一次。

6.依据天津市文件,凡需进行变形控制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
前委托沉降观测单位签定观测合同,并由观测单位制定出观测方案,方可报请开工。

二、栏目说明:
1.“观察点编号”栏:以建筑物单线图确定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进行记录,应与实际标志一致。

2.“标高(m)”栏:注明留沉降观测标志的标高和每次沉降观测标高。

3.“沉降量(mm)本次”、“累计”栏:注明每次沉降观测实测量并进行累计(第一次留沉降观测标志应注明0)。

4.“工程部位”栏:注明观测楼层时的施工部位。

5.“观测人员”、“监测人员”栏:施工单位的人员进行观测、监测。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1.边坡基本信息:记录边坡的位置、尺寸、土壤类型、施工时间等基本信息,以便了解边坡的背景和特点。

2.观测日期和时间:记录每次观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3.观测点设置:描述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情况,包括观测点的编号、坐标、深度、间距等参数。

4.观测方法和仪器:记录使用的观测方法和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测斜仪等,以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数据:记录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沉降量、位移、倾斜角度等,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率和位移速率,并进行趋势分析,判断边坡的稳定性。

7.结果讨论: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对边坡的沉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沉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8.风险评估和预测:基于观测结果和讨论,对边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9.后续监测计划:根据观测分析的结果,制定后续的监测计划,确定监测频率和方法,以便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的编写应准确、详尽,并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其中,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至关重要,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关键。

只有积累了充分的历史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才能更好地了解边坡的变形特点和演化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边坡沉降观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地质、土力学、结构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

同时,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安全事项,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综上所述,边坡沉降观测记录是对边坡沉降监测结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边坡的沉降速率和位移速率,并判断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的编写应准确、详尽,并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