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的复习题答案_十五__道题1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A答案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卷A班级姓名一、名词解释(6分*5=30)1。
邻里单位: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的邻里单位的理论。
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改变城市传统居住区的缺陷。
2.千人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3.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指设施服务范围的空间或时间距离4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5 雷德朋系统:即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这种系统由车行与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首次在美国的雷德朋小区规划中采用并实施。
二、选择题(2分*5=10分)1。
问卷调查最有效的关键是_B__A 提问方式 B问卷设计 C问卷数量 D字体大小和颜色2 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属于哪类用地_C__A RB C2C R2D R33 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居住环境室外允许噪声标准为_B__A 30—40分贝B 35—45分贝C 35-40分贝D 40-55分贝4 哪一个不属于住宅区绿地的三大功能_A__A 美观功能B 使用功能C 生态功能D 景观功能5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但坡长不能超过()米.BA.8.0%;50B.8.0%;20 C.3.0%;20D.3.0%;50三、简答题(8分*5=40分)1。
住宅的群体组合中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几个?并且要写出每种形式的优缺点。
1、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楼按照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
特点:构图强烈,规律性强,线形布局有利于服务设施的高效分布,有利于采用高能效的交通模式.缺点: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产生视线干扰和阴影遮蔽的问题.2、周边式:住宅沿街坊道路周边布置,有单周边和双周边两种布置形式。
特点:容易形成较好的街景,内部安静,具有内向集中的空间,有利于邻里交往,节约用地。
居住区规划试题及答案

居住区规划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项不是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功能分区C. 交通便捷D. 经济节约答案:D2. 居住区规划中,绿地率的最低标准是多少?A. 25%B. 30%C. 35%D. 40%答案:B3.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居住区配套设施?A. 教育设施B. 医疗设施C. 工业区D. 商业设施答案:C4. 居住区规划中,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是多少?A. 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B. 大寒日不低于3小时C. 冬至日不低于2小时D. 冬至日不低于3小时答案:B5.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项不是居住区交通规划的原则?A. 人车分流B. 交通便捷C. 停车方便D. 交通管制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A. 绿化覆盖率B. 噪音控制C. 空气质量D. 交通流量答案:ABC2.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规划的主要目标?A. 提高居住质量B. 促进经济发展C. 保护环境D. 增加就业机会答案:AC3.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A. 住宅建设B. 公共设施C. 交通规划D. 绿化建设答案:ABCD4.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可持续发展C. 功能分区D. 经济节约答案:ABC5.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配套设施?A. 教育设施B. 医疗设施C. 工业区D. 商业设施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居住区规划中,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是冬至日不低于3小时。
(对)2. 居住区规划中,绿地率的最低标准是30%。
(对)3. 居住区规划中,交通规划不需要考虑人车分流。
(错)4. 居住区规划中,工业区是居住区配套设施的一部分。
(错)5. 居住区规划中,居住区环境质量与绿化覆盖率无关。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居住区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原则。
《居住区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居住区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52367)一、单选题1、居住小区的人口为()户A、3000—6000B、3000—5000C、3000—4000D、1000—30002、下列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人类需要层次,正确的组合是()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游憩需求4)工作需求5)社会需求6)自我实现A、1);2);4);6)B、1);2);3);6)C、1);2);3);4)D、1);2);5);6)3、住宅群体空间基本组织形式不包括()A、行列式B、自由式C、点群式D、周边式4、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其中组团级别的道路用地指标为()A、7%~15%B、9%~15%C、9%~17%D、10%~17%5、当用地受限制时候,起居室开间的经济尺寸常采用()mmA、3400B、3500C、3600D、38006、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住800—1200人,有公共厨房及幼儿园,对后来的住区规模有一定影响。
A、新协和村B、邻里单位C、太阳城D、小区7、露天地面停车场为()m2/停车位A、16~20B、20~25C、25~30D、30~358、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满足()的日照标准A、底层满窗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B、底层满窗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C、底层满窗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D、底层满窗大寒日不小于3小时9、自行车停车场出入口的宽度一般为( )米A、2~2.2B、2~2.5C、2.5~2.8D、2.5~3.510、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上,应以()的爬坡能力来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A、机动车B、非机动车C、小汽车D、载重汽车11、8班幼儿园的用地面积应大于等于()m2。
A、2000B、2200C、2400D、260012、在厨房设计中,单列式布置式厨房的橱柜距离墙面的最小距离为()mmA、800B、900C、1000D、120013、楼栋的总进深不是越大越好,应适度掌握,一般以()米为宜(不含阳台)A、11~13B、10~13C、10~12D、11~1514、单人卧室、厨房及餐厅的采光口宽度不宜小于()米A、1.2B、1.1C、1.0D、0.915、根据相关规范,幼儿园的层高设计中,最低净高宜为()米A、2.7B、2.8C、2.9D、3.016、居住区规划的市政管线布局中,给水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为()mA、0.7B、0.8C、0.9D、1.017、小康卫生间低限面积(使用面积)不得小于()m2A、3B、4C、5D、618、在一般混合结构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以降低( )A、1%~2%B、2%~3%C、1%~3%D、2%~4%19、幼儿园的阳台设计,屋顶平台护栏净高不应小于()米,垂直线饰间距小于()米A、1.05;0.12B、1.2;0.12C、1.05;0.11D、1.2;0.1120、多层住宅的楼梯平面设计中,楼梯梯段净宽应大于等于()m,踏面宽度大于等于()m,踏步高度小于等于()mA、1.20;0.25;0.15B、1.10;0.26;0.15C、1.10;0.26;0.175D、1.20;0.25;0.17521、居住区的人口为()人A、10000—15000B、15000—30000C、3000—40000D、30000—5000022、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其中居住区级别的道路用地指标为()A、7%~15%B、9%~15%C、10%~18%D、10%~25%23、家庭活动室的理想空间尺寸为()A、3.6M × 4.8 MB、4.2M × 4.8MC、3.6M × 4.2 MD、4.2M × 6.0M24、停车设置的设计中,当车位数大于100个时应设()个出入口A、1~2B、3~4C、4~5D、大于525、小学的教室应满足()的日照标准A、底层满窗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B、底层满窗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C、底层满窗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D、底层满窗大寒日不小于3小时26、室外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米A、1B、1.5C、2D、2.527、幼儿园建筑设计中,音体室、活动室的侧窗、窗地比应大于等于()A、1/8B、1/6C、1/5D、1/428、6班幼儿园的用地面积应大于等于()m2。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过关必做1500题(居住区规划)【圣才出品】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用地规模约为65公顷,主要目的是()。
[2018年真题]A.为了降低建筑密度,保证良好的居住环境B.为了社区更加多样化C.为了保证上小学不穿越城市道路D.可以形成规模适宜的社区【答案】C【解析】“邻里单位”六原则包括:①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一般应采用尽端式道路,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③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绿地或中心广场中;④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应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进行控制,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⑤邻里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图书馆、商店、公共活动中心、教堂;⑥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2.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7年真题]A.外部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B.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C.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并与其他机构的服务设施一起布置D.邻里单位占地约25公顷【答案】D【解析】美国社会学家克莱伦斯·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
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道路,以保持内部的安全和安静;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是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3000~4000人;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中;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邻里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居住区规划原理考卷-1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题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内部的对外联系应妥善处理。
下面哪种说法不妥()。
A.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B.当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C.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控制在80~130m之间D.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则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口2、、下列()项有误。
A.10层以上的住宅为高层B.住宅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C.公共建筑超过24米时为高层D.公共建筑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3、、关于住宅建筑设计,下列说法()项有误。
A.住宅层高不应高于2.8mB.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40m,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mC.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2.20mD.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1/3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2.10m4、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高级住宅”是指()。
A.建筑装修标准高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住宅B.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高级住宅C.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D.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5、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多少时,应设不小于()面积的消防通道。
A.160m,3m×3mB.160m,4m×4mC.180m,4m×3mD.120m,4m×4m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建筑密度2、住宅用地3、公共绿地4、道路红线5、日照间距系数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区在居住区规划中的意义。
2、居住区规划结构所包含的基本因素。
3、居民调查的作用与意义。
4、围合空间的作用。
四、论述题(25分)1、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方法较以前有哪些改变,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B答案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卷B班级姓名一、名词解释(6分*5=30)1.社区:不是一个行政和规划概念,它既指居住地界也包含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
它更强调的是人们的社会关系。
按社会学的解释,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1.一定的社会关系;2.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地域;3.有一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2.访谈调查:一种由调查人员(访谈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提问并回答的调查方式。
3.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4. 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5.道路用地指在住宅区界线内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幅界线内的用地,并除去应该计入住宅建筑用地内的宅间通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用地范围内的专用道路用地。
二、选择题(2分*5=10分)1. 城市道路应分为(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答案:B2. 工程管线干管综合管沟的敷设,应设置在( ),敷设工程管线支管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 )。
A.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机动车道下面B.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C.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面;非机动车道下面D.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下面答案:B3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答案:C4、邻里关系是一种以()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答案:A5、下列不属于规划设计着意塑造的、供居民活动使用的积极空间是()。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1)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1)1.1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有哪些?简述各自的特点里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有坊墙、坊门,每晚实行宵禁,坊门关闭,禁止出入。
街巷:一般不通机动车,日照采光通风条件差,几乎没有绿化,空间呆板单调。
邻里单位:城市道路不得穿越邻里单位;邻里单位内设有小学,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保证充分绿化,各住宅都有充分日照、通风和庭院。
居住小区:有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其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的上限。
综合居住区:以居住区用地为主体,附设不同类型的工作地段,以节约上下班的时耗,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方便生活,利于工作和生产1.2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的异同1.3 什么是社区?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四个条件是什么?社区: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交往的社会群体。
条件:1、有一定的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2.1 概念: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人们日常生活、居住、游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为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
(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区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单选题]1.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历年真题]A.周边式布局的街坊是典型的邻里单位B.(江南博哥)以小学的合理规模确定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C.邻里单位应避免外部车辆穿行D.邻里单位要求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包括:①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道路,以保持内部的安全和安静;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是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3000~4000人;④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中;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⑥邻里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单选题]2.下列关于居住小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历年真题]A.居住小区规模主要用人口规模来表达B.因地块大小不同,而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C.居住小区是封闭管理的居住地块D.以一个居委会的管辖范围来划定居住小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居住小区的核心概念是按照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和城市干路网的间距,综合确定居住小区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对应一定的人口规模配建一套生活服务设施,并通过减少城市交通穿越,保证日照、通风和一定绿地等措施,保证较好的居住环境。
居住小区规模主要用人口规模来表达,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小区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单选题]3.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历年真题]A.邻里单位的规模应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规模B.邻里单位的道路设计应避免外部汽车的穿越C.为邻里单位内居民服务的商业设施应布置在邻里的中心D.邻里单位中应有满足居民使用需要的小型公园等开放空间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佩理的论述,邻里单位由以下六个原则组成:①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居住区由哪些用地组成?各项用地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含路面、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绿地(指公园、小游园、运动场等集中绿地)。
此外,工业、非配套公建等其他用地不属居住区用地用地面积之中。
2.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人口一般为多少?
居住区:3~5万人、小区:5000~15000人、组团:1000~3000人
3.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几种基本方式?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一般有三种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5.居住区、小区、组团应配备哪些公共服务设施?其合理服务半径是多少?
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800~1000m
居住小区级400~500m
居住组团级150~200m
6.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置要求和方式有哪些?
1.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2.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安宁。
3.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8.住宅间距(山墙、日照)的最小值要求是什么?、
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度小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规定的日照间距,其两侧间距应考虑通道和消防要求,一般侧面无窗时不得小于6m,侧面有窗时不得小于8m,对于高度大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起前后间距应作日照分析确定,侧面间距一般要求不小于13m。
10.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①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民住区服务。
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
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
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
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
②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
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
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
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
在丘陵地区则应尽可能少挖少填,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以节约投资。
④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⑤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
⑥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⑧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⑨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⑩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⑾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规定。
11.小区道路布置形式有几种?
布置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和尽端式三种形式。
12.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方法有哪些?
1、住宅建筑类型的选择
2、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的选择
13.住宅组合中考虑日照、通风、防噪声的措施有哪些?
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度小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规定的日照间距,其两侧间距应考虑通道和消防要求,一般侧面无窗时不得小于6m,侧面有窗时不得小于8m,对于高度大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起前后间距应作日照分析确定,侧面间距一般要求不小于13m。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有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位;对于建筑群体而言,有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方位;对于住宅区规划而言,与住宅区的合理选址以及住宅道路、绿地、水面的布局均有关系。
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区内外的地面交通噪声,对于来自于区外的城市交通噪声主要是采用“避”与“隔”的方法处理,而对于产生于区内的噪声则通过住宅区自身的规划布局在交通组织和道路、停车设施布局上采用分区或隔离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对于居住区环境的影响。
14.如何创造高质量的居住区生活环境?
居住区选址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远离污染源和强烈的噪声源,居住建筑及环境有着良好的日、采光、通风条件,无噪声干扰;生活能源供给充足,饮用水质好,无次生污染;有较高的环境绿化水平、良好的小气候,空气新鲜洁净;住宅建设功能完善,户型合理,具有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在精神上居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其建筑形式和环境相协调并具有特色,空间层次丰富并富有变化,绿化和建筑色调相协调,整个居住环境统一完整,从视觉上能够有一种美的享受。
15.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有哪些?
1) 规划总用地范围指标
2)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指标
3) 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指标
4) 绿地面积指标
5)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指标
6) 其它用地面积指标
7) 停车场车位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