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外作业(一)一、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2、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曲线。

二、思考题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西方经济学没有一个规范定义,一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观经济学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2、什么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哪些影响因素?答: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供求相等的市场称为均衡市场,市场均衡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市场均衡时的产量为均衡产量。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新)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新)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新)参考答案二、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配置;2、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个量分析;3、是什么,应该是什么;4、购买欲望,购买能力;5、反,同;6、供给量,需求量,供给曲线,需求曲线;7、反,同;8、需求量,价格;9、小于,大于;10、消费者需求程度,商品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11、增加;12、;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13、Px·Qx+Py·Qy=M,MUx/Px=MUy/Py=MUm;14、生理或心理原因,物品本身用途多样性;15、消费者嗜好既定,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物品的价格既定;16、右上方。

三、判断题(10分)1、对;2、对;3、对;4、错;5、对;6、错;7、错;8、对;9、错;10、错。

四、计算题(10分)1.解:ΔQ=180-150=30 ΔP=8-10=-2E d=(ΔQ/Q)/(ΔP/P)=(30/150)/(-2/10)=-1答: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取其绝对值1。

2.解:ΔQ/Q=(ΔP/P)·E d=8%×1.5=12%答: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12%。

五、名词解释(20分)1、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具体地说,选择中包含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需求定理:它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实证经济学:用实证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称为实证经济学,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选修课《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参考复习资料.

选修课《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参考复习资料.

选修课《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相对2、资源3、是什么(事实本身)、应该是什么(好坏)4、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5、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6、右上方、同方向7、供给量、供给8、反、同9、减少、减少10、富有价格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D5、C6、D7、B8、C9、A 10、C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问答题1、价值判断解决问题内容关系实证方法无(超脱)是什么客观性实是规基础规范方法有(依据)应该是什么主观性规是实指导2、需求量变动:同一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其他条件不变,商品本身价格变)。

需求变动: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条件变)。

(要求作图)3、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4、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关系:富有弹性(>1),P↑→↓P↓→↑P与反方向变动,薄利多销。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降低总收益增加。

故薄利多销。

缺乏弹性(<1),P↓→↓P↑→↑P与同方向变动,高价策略许多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价格降低总收益减少。

故谷贱伤农。

五、计算题1.20201 单位弹性2.350–3–250+5P75350–3*75=1253. (Δ)/(Δ)Δ(Δ)=3*(2-1.5)/2=75%2000*(1+75%)=3500瓶4.(Δ)/(Δ)Δ(Δ)=2.4*(1-0.8)/1=48%1000*(1+48%)=1480公斤总收益增加Δ2Q21Q1=0.8*1480-1*1000=184元《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消费者剩余2、高低与顺序3、计量并加总求和4、最大、减少5、·+·=M /=/=6、收益递增7、总产量8、产量9、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0、经济成本二、单项选择题1、B2、A3、D4、C5、A6、A7、D8、B9、C 10、B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问答题1.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作业答案

宏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s=(△Qs/△P)×(P/Qs)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s,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习题二2. 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⑴ 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⑵ 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⑶ 消费者收入增加了;⑷ 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

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

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 假设坐标图上有两条形状为直线但斜率不同的需求曲线,在这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的弹性是否相等?假定这两条相交的需求曲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交点上弹性是否相等?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如上图,、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C,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E。

这里,然,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E处,因EF∥OC,故之弹性系数,则之斜率绝对值,即,之斜率绝对值,显斜率绝对值较大。

,之弹性系数显然的。

两条曲线,故。

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弹性系数值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

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 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30.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李雷的收入减少了,结果他买了更多的土豆。

土豆是()。

1.“A.低档物品B.正常物品C.奢侈品D.无法确定2.供给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价格上升,供给量()。

"A.上升B.减少C.不变D.先上升后减少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3.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

"A.减少B.上升C.不变D.先上升后减少4.如果政府对豪华轿车征收5000 元的税,那么一般说来,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的上涨幅度是()。

A.大于5000 元B.等于5000 元“C.小于5000元D.无法判断5.如果一种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我们把这种物品称为什么?A.奢侈品VB.低档物品C.正常品D.必需品6.如果弹性大于1,需求是()。

VA.富有弹性B.缺乏弹性C. 单位弹性D. 完全无弹性7. 假设政府部门提高不熟练劳动市场的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

这种提高对就业会有什么影响?A. 就业率上升B. 就业率下降VC. 就业率不变D. 没有影响8. 一张电影票卖30 元,韩梅梅愿意为它支付50 元,她的消费者剩余是()。

A. 30B. 50C. 80D. 20V9.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

A. 最高点B. 最低点VC. 永远不相交D. 无法确定10.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A. 税收B. 政府支出C. 货币供应量VD. 无法确定11.A. A VB. BC. CD. D12. 饮料公司的经理正在讨论是否要扩大产量(假设成本只有需要支付工人的劳动报酬)。

正确的决策方法可能是()。

《西方经济学》上册 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上册 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上册教材习题详解第一章1. 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和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也主要是与其价格有关。

特别是,随着早餐牛奶价格的下降,我们对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

除此之外,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还与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有关。

例如,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随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又例如,如果预期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即使目前收入没有增加),我们也会增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由早餐牛奶价格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由所有其他因素(包括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并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来分别表示它们。

2.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解答:与需求一样,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而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与需求规律一样,供给规律也存在一些例外。

例如,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只提供既定数量的商品。

又例如,供给曲线也可能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生产者对所有商品的供给都满足供给规律。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那样精确。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__________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相对2、资源3、是什么(事实本身)、应该是什么(好坏)4、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5、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6、右上方、同方向7、供给量、供给8、反、同9、减少、减少10、富有价格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D5、C6、D7、B8、C9、A 10、C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问答题1、价值判断解决问题内容关系实证方法无(超脱)是什么客观性实是规基础规范方法有(依据)应该是什么主观性规是实指导2、需求量变动:同一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其他条件不变,商品本身价格变)。

需求变动: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条件变)。

(要求作图)3、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4、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TR)关系:富有弹性(E d>1),P↑→TR↓P↓→TR↑P与TR反方向变动,薄利多销。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降低总收益增加。

故薄利多销。

缺乏弹性(E d<1),P↓→TR↓P↑→TR↑P与TR同方向变动,高价策略许多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价格降低总收益减少。

故谷贱伤农。

五、计算题1.E d=20%/20%=1 单位弹性2.Q d=Q s350–3P=–250+5PP=75Q=350–3*75=1253.Ed=(ΔQ/Q)/(ΔP/P)ΔQ/Q=Ed(ΔP/P)=3*(2-1.5)/2=75%Q=2000*(1+75%)=3500瓶4.Ed=(ΔQ/Q)/(ΔP/P)ΔQ/Q=Ed(ΔP/P)=2.4*(1-0.8)/1=48%Q=1000*(1+48%)=1480公斤总收益增加ΔTR=P2Q2-P1Q1=0.8*1480-1*1000=184元《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消费者剩余2、高低与顺序3、计量并加总求和4、最大、减少5、.Px·Qx+Py·Qy=M MUx/Px=MUy/Py=MUm6、收益递增7、总产量8、产量9、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0、经济成本二、单项选择题1、B2、A3、D4、C5、A6、A7、D8、B9、C 10、B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问答题1.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由:(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2.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特点:(1)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2)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两类;(3)产量或收益变动可分为阶段:第一阶段:产量递增;第三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三阶段:产量绝对减少。

3.(1)都是先增加后减少;(2)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的关系:当MP>AP时,增加投入,AP上升;当MP=AP时,增加投入,AP最大;当MP<AP时,增加投入,AP减少。

(3)总产量TP与边际产量MP的关系:当MP>0时,增加投入,TP增加;当MP=0时,增加投入,TP最大;当MP<0时,增加投入,TP减少4.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利润=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当边际利润>0(MR>MC)增加产量利润增加当边际利润=0(MR=MC)增加产量利润最大当边际利润<0(MR<MC增加产量利润减少五、计算题1.(1)P X Q X+P Y Q Y=M20Q X+10Q Y=1202Q X+Q Y=12→数量组合:Q X=0,Q Y=12Q X=1,Q Y=10Q X=2,Q Y=8Q X=3,Q Y=6Q X=4,Q Y=4Q X=5,Q Y=2Q X=6,Q Y=0(2)要求作图(3)不在消费可能线上,在消费可能线的上方,说明无法实现。

(4)不在消费可能线上,在消费可能线的下方,说明可以实现,但不是最大数量组合2.消费可能线:2Q X+Q Y=12→数量组合: MU X/P X MU Y/P YQ X=0,Q Y=12 0 0.3Q X=1,Q Y=10 0.8 0.4Q X=2,Q Y=8 0.7 0.5Q X=3,Q Y=6 0.6 0.6Q X=4,Q Y=4 0.25 0.7Q X=5,Q Y=2 0.1 0.8Q X=6,Q Y=0 0.05 1.0Q X=3,Q Y=6时效用最大边际效用MU=0.63.(1)会计成本=3+60+3+10+3+15=94万元机会成本=2+5=7万元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94+7=101万元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100-94=6万元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100-101=-1万元《西方经济学》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2、劳伦斯、基尼系数3、向后弯曲4、资本5、个人所得税6、人口、地理上的国境7、1、18、收入等于储蓄9、右下方反方向10、增加、上升二、单项选择题1、C2、C3、A4、B5、B6、A7、B8、C9、D 10、B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问答题1、参考教材201-202页内容。

2、参考教材249-250页的内容3、答题参考:(要求作图分析,可参考教材296—299页内容)总需求增加→AD曲右移→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AD曲左移→均衡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4、答题参考:(要求作图分析,可参考教材296—299页内容)短期总供给增加→SAS曲线下移→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物格水平下降;短期总供给减少→SAS曲线上移→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物格水平上升。

五、计算题1、(1)原来:APC=C/Y=800/1000=0.8现在:APC=C/Y=900/1200=0.75(2)原来:APS=1-APC=1-0.8=0.2现在:APS=1-APC=1-0.75=0.25(3)MPC=ΔC/ΔY=(900-800)/(1200-1000)=0.5(4)MPS=1-MPC=1-0.5=0.52、乘数a=1/(1-c)=1/(1-0.5)=2当自发总需求(自发总支出)增加50亿元时,国民收入增加:ΔY=a*ΔAE=2*50=100亿元当自发总需求(自发总支出)减少40亿元时,国民收入减少:ΔY=a*ΔAE=2*40=80亿元3、乘数a=ΔY/ΔAE=200/80=2.5a=1/(1-MPC) 2.5=1/(1-MPC)边际消费倾向MPC=0.6边际储蓄倾向MPS=1-MPC=1-0.6=0.4第四次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物价指数2、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3、反、正4、法定准备率5、政府支出、税收6、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7、需求管理、供给管理8、减少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增长9、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10、总需求二、1、B 2、B 3、C 4、C 5、A6、A7、A8、C9、C 10、C三、1、× 2、× 3、√ 4、√ 5、×6、×7、×8、√9、× 10、√四、问答题1、(1)凯恩斯主义学派(菲利普斯曲线PC):表示失业与通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2)货币主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短期PC:失业与通胀之间交替关系;长期PC:失业与通胀之间无关系。

(3)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短期PC:失业与通胀之间无关系;长期PC:失业与通胀之间无关系。

2、含义: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原因:总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货币需求(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

3、要点见下:(要求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财政政策的运用: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来调节经济——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萧条(扩张性政策)经济繁荣(紧缩性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减税增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转移支付4、要点见下:(要求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1)、机制:货币供给量→利率→总需求(2)、工具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A、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卖出有价证券B、贴现率降低提高贴现条件放松加严C、准备率降低提高五、计算题1.(1)准备率r=5/100=5%(2)创造货币D=R/r=100/5%=2000万元(3)r=8/100=8%D=R/r=100/8%=1250万元2.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利率为5%时,债券价格=20/5%=400元利率为8%时,债券价格=20/8%=250元3.(1)货币乘数mm=M/H=5000/2000=2.5(2)现金-存款率 cu=1000/5000=0.2 准备率 r=500/5000=0.1货币乘数mm=(cu+1)/(cu+r)=(0.2+1)/(0.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