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八章 超敏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护理概念
✓1966年,韩德森( Virginia henderson)提出:护理是帮助健康人 或病人进行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 临死前得到按;宁)的活动,直到病人 或健康人能独立照顾自己。
✓1970年,罗杰斯(Rogers)提出“护 理是协助人们达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 态,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只要 有人的场所就有护理服务”
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
健康-----无病 疾病原因-----细菌或外伤引起的损伤和功能异常 护理-----协助医生诊疗,消除身体的疾患,恢复正常
的功能 护士-----医生的助手 护理方法---执行医嘱、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 护理教育—文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不突出护
2.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致病上起主 要作用;
3.补体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是引起组 织损伤的主要原因;
4.病变局部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炎 症反应多见于血管及其周围。
(二)发生机制
(三)临床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Arthus反应
皮下多次注射
马血清
家兔
2.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二)发生机制
(三)常见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全身性超敏反应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2.局部性超敏反应 麻
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四)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防治原则
1.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接触 2.脱敏疗法 3.药物治疗 ➢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与释放的药物; ➢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 ➢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
二、 Ⅱ型超敏反应 (一)特点
1.抗原在靶细胞表面; 2.抗体:IgG、IgM参与; 3.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 造成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
(二)发生机制
(三)临床常见疾病
1.输血反应 :分为溶血性与非溶血性
2.新生儿溶血症:母子间Rh血型不符是引起新 生儿溶血症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
规和技术操作


见病不见人
①强调是一门专业 ②逐步形成了护理
学的知识体系; ③应用护理程序解
决病人的健康问 题,满足病人的 健康需要。
• 场所局限在医院 • 对象局限于病人
①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②对所有人、生命周期的所
有阶段的护理 ③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
区、学校、老人院、临终 关怀医院 ④工作方法仍以护理程序为 主
健康:1948年WHO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 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
护理:1955年美国的莉迪亚.海尔(L.Hall)提出责任制 护理的概念;护理学家提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 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护理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 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局部多次注射
(1)胰岛素
糖尿病人
(2)过敏性肺炎
局部红肿、出 血及坏死。
局部出现红肿。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3.类风湿性关节炎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4.系统性红斑狼疮
四、Ⅳ型超敏反应 (一)特点
1. 发生慢, 一般在再次接触抗原后48h~72h 2.由效应T细胞及其释放的淋巴因子发挥致病作 用,抗体和补体不参与 3.局部炎症以单核细胞浸润及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思考:
1.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2.根据症状应采取那些相应的措施?
Biblioteka Baidu
分类
Ⅰ 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Ⅱ 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Ⅲ 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Ⅳ 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一、I型超敏反应
(一)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发生快,消退快 一般无组织损伤 IgE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 发病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工作 协助医生诊断 内容 和治疗疾病
新的医学模式—— 生理、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的产生
应用护理程序,实 施整体护理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
新月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 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 标 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 健”的为工作目标
①成为一门专门
特点 的职业 ②规范的护理常
护理的概念及定义是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而发展的,它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及环境变化而不断 发展及演变。
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
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 第二阶段——以病人为中心 第三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护理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疾病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背景
“没有疾病就 是健康”
第八章 超敏反应
【学习目标】 1.解释超敏反应的概念。 2.详述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
则。 3.描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及防治原则。 4.列举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案例8-1 患者陈某,26岁,女,因呼吸道 感染、发热前来就诊。查体:体温稍高, 胸部听诊有少量罗音,其余均无明显异 常。医生处置青霉素静脉点滴。在青霉 素试敏后大约3分钟左右,患者出现胸闷 气憋,头晕, 头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手脚 发凉,血压急骤下降,脉搏快而弱,经抢救后 脱险。临床诊断为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 克。
护理教育---充实人文科学知识。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特点:
✓医护关系—合作伙伴 ✓护患关系---病人参与全面了解病人整体情况 ✓护理方式---护理是以患病的人为中心,应用
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管理概念---从强调整齐划一发展到制度措施
从病人出发 ✓工作地点---在医院内,局限于健康恢复方面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1943年,奥立维尔(Sister Olivia)认为:护理是一 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 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1957年,克瑞特(Francis Reiter Kreuter)提出: 护理是对病人加以保护、教导以满足病人不能自我 照顾的基本需要,使病人得到舒适。
60年代,约翰森(Dorothy Johnson)认为护理是: 某些人在某种应激或压力下,不能达到自己的需要, 护士给他提供技术需求,解除其应激,以恢复原有 的内在平衡。
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护理专业---从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 转为较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
1978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 生保健”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方向。
理内容 南丁革尔的定义——通过改变环境,使病人处于最
佳状态,待其自然康复。
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
特点: ✓医护分工合作 ✓形成规范的常规和技术 ✓忽视人的整体性 ✓护理研究领域局限、束缚了发展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el) 提出“生物---生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
(三)临床常见疾病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5.甲状腺功能亢进
刺激性自身抗体(Graves病)
正常情况

垂体



甲状腺 滤泡


甲状腺 激素
Graves 病人
甲状腺激素调节性产生
甲状腺激素不受调节地 过度性产生
三、 Ⅲ型超敏反应
(一)特点
1.抗体:主要是IgG、IgM;
戴手套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返回章目录
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
学习目标
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 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掌握护士的角色特征; 熟悉护理概念的演变; 了解专业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护理的概念
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 义为哺育小儿,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等 这种照顾方式后来扩展为对老人和服务对象的照顾。
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点: 1、不再是从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 2、护理方法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理程序,
护士要具有“诊断” 和“处理”的能力。 3、护理是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 4、护理任务已超出了原有的对病人的护理,
服务范围扩展到 从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的护 理;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场地从医院到 家庭、社区。 5、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自然科
4.一般无明显个体差异
(二)发生机制
抗原
APC
抗原肽-MHC-II类分子
抗原肽-MHC-I类分子
CD4+T细胞
CD8+T细胞
趋化因子、IFN-r、TNF-、 IL-2、GM-CSF等
穿孔素 FasL
颗粒酶 Fas
炎症反应
靶细胞破坏 局部组织损伤
(三)常见疾病
1.传染性超敏反应 2.接触性皮炎 3.移植排斥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