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实验报告(20210214215929)
互换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互换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互换性原理。
二、实验设备1. 互换性实验装置:包括测量工具、标准件、被测件等;2. 计算器、笔记本等。
三、实验原理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同一精度等级的产品中,任意两个或多个零件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机器或产品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测量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验证其互换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标准件和被测件安装好;2. 使用测量工具对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进行测量,记录数据;3. 计算标准件和被测件尺寸的偏差;4. 分析偏差,判断其是否符合互换性要求;5.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标准件尺寸:直径D1 = 20mm,长度L1 = 50mm;被测件尺寸:直径D2 = 19.8mm,长度L2 = 49.8mm。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偏差:直径偏差:ΔD = D1 - D2 = 20mm - 19.8mm = 0.2mm;长度偏差:ΔL = L1 - L2 = 50mm - 49.8mm = 0.2mm。
根据互换性要求,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本实验中,直径偏差和长度偏差均在0.2mm以内,符合互换性要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互换性原理。
在满足互换性要求的前提下,标准件和被测件可以相互替换,不影响机器或产品的性能。
七、实验心得1. 互换性是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中重要的原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互换性原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互换性原理,掌握了互换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关注互换性在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互换性实验报告近年来,互换性实验成为了心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
互换性实验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交换参与者的角色,观察他们在不同身份下的行为和态度变化,以揭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互换性实验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互换性实验的定义与原理互换性实验是一种通过改变参与者的角色,观察其行为和态度变化的实验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受到环境和角色的影响,而非固有的个体特质所决定。
通过互换性实验,研究者可以探究个体在不同角色下的行为和态度变化,从而揭示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二、互换性实验的应用案例1. 权力与服从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著名实验就是一种互换性实验的应用。
他通过改变参与者的角色,将他们分为“教师”和“学生”,观察他们在不同角色下对于指令的服从程度。
实验结果显示,当被试者扮演“教师”角色时,他们往往会服从实验者的指令,即使这些指令可能导致他人受到伤害。
2. 角色与道德判断菲利普·泽姆巴多的实验则关注个体在不同角色下的道德判断。
他将参与者分为“警察”和“囚犯”,并观察他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判断。
实验结果显示,当被试者扮演“警察”角色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采取严厉的道德判断,而扮演“囚犯”角色时则相对宽容。
三、互换性实验的意义与启示互换性实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首先,它揭示了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可塑性,证明了环境和角色对于个体行为的重要影响。
其次,互换性实验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因为它们可能受到环境和角色的影响,而非固有的个体特质所决定。
最后,互换性实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改变自身行为的方式,通过改变自己的角色和环境,我们或许能够获得不同的行为和态度。
四、互换性实验的局限性与展望互换性实验虽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互换性实验往往需要精心设计和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互换性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互换性是机械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互换性等级以及公差原则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互换性的原理和应用,我选择了某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互换性专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某机械制造企业是一家专注于精密机械制造的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
该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市场。
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实验室以及质量检验部门,对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内容1. 互换性基本概念的学习在实习初期,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师傅等方式,对互换性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学习。
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同一型号的零件中,任意两个零件能够完全或基本替代对方而达到预定的技术要求。
互换性分为完全互换性、基本互换性和有限互换性三种类型。
2. 互换性设计原则的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企业一款新产品的设计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我运用了互换性设计原则,确保了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和尺寸精度。
具体应用如下:(1)选择合适的公差等级: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和加工精度,选择合适的公差等级,以保证零件之间的互换性。
(2)确定合理的公差原则:在保证互换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公差原则,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原则等。
(3)优化零件结构:通过对零件结构的优化,减少加工难度,提高互换性。
3. 互换性检测与评定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企业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通过对互换性检测与评定的实践,我掌握了以下方法:(1)测量方法:采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对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参数进行测量。
(2)检测结果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零件是否符合互换性要求。
(3)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报废或降级处理。
4. 互换性改进措施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企业在互换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零件尺寸超差、加工精度不高、检验流程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互换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互换性测试,评估不同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确定其互换性及可靠性。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5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受试者。
实验分为三个步骤:预测试、互换性测试和结果比对。
实验步骤:1. 预测试:在实验开始前,受试者接受一次预测试,以排除基本数据差异的影响。
他们需完成一项与实验内容有关的任务,以获取基准数据。
2. 互换性测试: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标记为A组和B组。
每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两个连续的测试,但测试所使用的变量相互互换,以探究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
A组受试者在第一次测试中使用变量X,第二次测试中使用变量Y;B组受试者则相反。
测试时,受试者需完成一项与实验内容有关的任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 结果比对:收集和整理受试者的实验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以便进行结果对比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互换性测试结果显示,A组和B组在两轮测试中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
这表明,变量X和Y在测试中的互换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即它们具有较高的互换性。
2. 与预测试结果相比较,两组在互换性测试中的得分均无明显变化。
这意味着,测试的互换性对受试者的成绩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从而验证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果比对中的统计分析显示,在整个实验中,受试者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中的得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在第二次测试时拥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熟悉感,所以得分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互换性测试评估了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证明了变量X和Y在测试中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和稳定性。
这一实验为后续使用这些变量进行科学研究或进行其他测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实验的局限性和建议:1. 本次实验的样本规模较小,仅招募了50名受试者。
为了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以后的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
2.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互换性测试,以进一步验证变量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互换性实验报告

篇一: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公差实训实习任务书一、实训实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1、掌握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基本方法和合理应用。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计量器具和量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一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数据、编写检测报告。
二、实训实习前期的课程名称《现代工程制图》三、实训实习内容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等。
目录实验任务书?????????????????..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7圆度误差的测量????????????????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7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19 螺距的测量????????????????20 螺纹中径的测量????????????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22 万能角尺的使用?????????????23测量齿轮的模数???????????????24齿轮齿厚的测量?????????????????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27 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28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1、游标的读数原理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
互换性实验 用偏摆检查仪检验主轴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用偏摆检查仪检验主轴实验报告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篇一:互换性实验报告第四章齿轮测量实验指导一、目的:学会常用齿轮参数的参量方法,掌握公法线千公尺、齿厚游标卡尺的用法。
二、使用仪器:公法线千分尺、齿厚游标卡尺、偏摆检查仪、百分表等。
三、测量项目及测量步骤:(一)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FW)图4-1 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实验步骤:1.根据齿轮的已知参数求出跨齿数n和公法线长度W。
2.根据所得的公法线长度选择测量范围相适应的公法线千分尺,并用标准棒校对零线。
3.逐次测量所有的公法线实际长度,记入表中。
4.找出最大值Wma_与最小值Wmin,则:ΔFW=Wma_-Wmin。
5.将ΔFW与所查出的公差FW比较写结论。
(二)在偏摆检查仪上测量齿圈径向跳动(ΔFr)图4-2 齿圈径向跳动实验步骤:1.根据模数m,确定测量棒直径d=1.68m。
2.将被测齿轮套在测量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顶尖间,然后调整好百分表的测量位置。
3.测量时,每测一齿,须抬起百分表测量杆,将测量棒换位,依次逐步测量一圈,将测得的数值记入报告中。
4.取其跳动量的最大最小两个数值,两数之差即为ΔFr。
(三)用齿轮游标卡尺测齿厚偏差(ΔEs)图4-3 齿轮游标卡尺测齿厚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齿顶圆的直径De实际,并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齿顶圆的公称尺寸,De理论[De理论=(z-2)m],再由Δde=De实际-De公称,计算出齿顶圆偏差。
2.由以上已知参数,由hf= hf′′ΔDe 2 ,hf=h+ ′zm (对于正常齿h′=2m),求出h f,再由公式Sf=zmsin 3.将游标尺的垂直尺调为h f的值。
′2 π+4εtgαf 2z [1-COS π+4εtgαf 2z ] 求出公称弦齿厚Sf。
4.在齿圈上每隔90o检查一个齿,共测四个齿,分别与公称值Sf比较,取其中差值最大者为实际偏差。
5.查表得出齿厚公差值,与之比较,作出结论。
互换性实验报告答案

互换性实验报告答案实验报告:互换性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物品的互换性,也即相同物品在不同环境下会产生怎样的差异性,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选取两组相同物品,分别置于相同环境和不同环境下。
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两部电子显微镜,两个恒温箱实验材料:同型号的螺丝和螺母4. 实验步骤(1) 将螺丝和螺母按照同等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A组和B组;(2) A组螺丝和螺母分别装在一个恒温箱内,保持环境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3) B组螺丝和螺母装在另外一个恒温箱内,保持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4) 以电子显微镜检验A组和B组螺丝和螺母的细小差异;(5) 汇总数据,进行分析。
5. 实验结果经过对100个样本的检验,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A组和B组螺母和螺丝的差异并不显著;(2) 细小差异主要来自实验环境,而非物品本身;(3) 温度和湿度的差异会导致部分物品表面的氧化程度有所区别;(4) 不同的锈蚀程度影响了螺丝和螺母的耐用性。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恒定环境下,所选的螺丝和螺母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没有显著差别;(2) 不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会导致物品的表面氧化程度增强、锈蚀程度加重等问题;(3) 螺丝和螺母的互换性应该从长期使用效果入手,而不应该轻视环境对物品的影响。
7. 参考文献[1] Mark D., and Jones H., (2010), Experiment and theory on therole of macroscopic transport in the diffusion of molecules in zeolit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4(1): 198–206.[2] Hinkle J.A. and Leung C.B., (2002), Comparison of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 polyethylene following irradiation and accelerated aging,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22(4): 265-270.8. 致谢感谢实验室同事提供的设备和材料,感谢学校提供的实验室环境。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引言: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互换性一直是一个备受研究的话题。
无论是在经济学中的货币互换,还是在社会学中的文化互动,互换性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为了探讨互换性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我进行了一项实验,并在此报告中分享我的研究结果和观察。
实验设计与方法:为了模拟真实情境中的互换性,我在实验中选择了资金互换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参与者被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由五人组成。
在第一阶段中,每个人都被给予了一定数量的初始资金。
随后,他们被要求与其他组员进行资金的互换,以达到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互换性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对于个体而言,参与互换行为使他们更加重视个人权利和利益的平衡。
在实验中,我观察到参与者在资金互换过程中,表现出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
他们在互换过程中会考虑自己能够获取的利益,并避免受损。
其次,互换性还影响了个体的社会行为方式。
参与者在与他人互换资金时,不仅会考虑个人得失,还会注重社会公平和合作。
实验中,我观察到参与者在面临决策时,会权衡个人利益与公平原则,努力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护公平性。
在社会层面上,互换性对社会秩序和互信关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互换行为,个体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和信任的关系,这有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网络。
实验结果表明,参与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结,他们愿意分享资源和帮助他人。
这种互信关系的建立不仅对于个体参与者的发展和幸福有益,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积极的环境。
互换性的启示与应用:基于我对互换性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互换性不仅在实验室环境中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互换性的理念可以指导人们在经济交易中的合作与公平。
通过互换行为,我们可以加强交易各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互换性的概念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相互帮助与资源共享,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和谐与互信的社会环境。
这种互换性的实践不仅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也有助于改善社会中的不平等和排斥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大型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工具显微镜用于测量螺纹规,螺纹刀具,齿轮滚刀以及轮廓样板等。
它分为小型、大型,万能和重型等四种形式。
它们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用工具显微镜测外螺纹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影像法和轴切法两种。
本实验用影法。
下面以大型工具显微镜为例,阐述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的方法。
实验图33 为大型工具显微镜的外形图,它主要由目镜1,工作台5,底座7,支座12,立柱13,悬臂和千分尺6,10 等部分组成。
转动手轮11,可使立柱绕支座左右摆动,转动千分尺 6 和10,可使工作台纵横向移动,转动手轮8,可使工作台绕轴心线旋转。
仪器的光学系统如实验图34 所示。
由光源 1 发出的光束经光阑2、滤光片3、透镜
4、光阑
5、反光镜
6、透镜7 和玻璃工作台6,被测工件9 的轮
廓经物镜10、反射棱镜11 投射到目镜的焦平面13 上,从而在目镜15 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
另外,也可用反射光源照亮被测工件,以工件表面上的放射光线,经物镜10、反射棱镜11 投射到目镜的焦平面13 上,同样在目镜15 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
仪器的目镜外形如实验图35a 所示,它由玻璃分划板,中央目镜,
角度读数目镜,
反射镜和手轮等组成。
目镜的结构原理如图35b 所示,从中央目
镜可观察到被测工件的轮廓影像和分划板的米字刻米35c 所示。
从角度读数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分划板上0°—360°的度值刻线和固定游标分划板0—60、的分值刻线(图35d)。
转动手轮,可使刻有米字刻线和度值刻线分划板转动,它转动的角度,可从角度读数目镜中读出。
当该目镜中固定游标的零刻线与度值刻线的零位对准时,则米字刻线中间虚线A-A正好垂直于仪器工作台的纵向移动方向。
四、实验步骤
1、擦净仪器被测螺纹,将工件小心地安装在两顶尖之间,拧紧顶
尖的固紧螺钉(要当心工件掉下砸坏玻璃工作台)。
同时,检查工作
台圆周刻度是否对准零位。
2、接通电源,接反射照明灯时注意用变压器。
3、用调焦筒(仪器专用附件)调节主光源1(图4—2),旋转
主光源外罩上的三个调节螺钉,直至灯丝位于光轴中央成像清晰,则
表示灯丝已经位于光轴上并在聚光镜 2 的焦点上。
4、根据被测螺纹的尺寸,按表4—1 选择光圈的大小,并加以调
5、由于螺旋面对轴线是倾斜的,为了获得清晰的影像,转动手
轮11(图4—1)使立柱13倾斜一个角度hi;,其大小按下式计算(要注
意倾斜方向)。
也可由表4— 2 查出。
6、调整目镜14、15 的调节环(图4—2),使米字刻线和度值,分值刻线清晰。
松开螺钉15(图4—1),旋转于柄16,调整仪器的焦距, 使被测轮廓影像清晰若要求严格, 可用专用的调焦棒在两顶尖中心线的水平面内调焦。
然后,旋紧螺钉15。
7、测量螺纹主要参数:
( 1 )测量中径
螺纹中径d2 是一个假想圆柱的直径。
该圆柱的母线通过牙型上沟槽和凸起宽度相等的地方。
对于单线螺纹, 它的中径也等于在轴截面内,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量得的两个相对牙型侧面间的距离。
为了使轮廓影像清晰,需将立柱顺着螺旋
nPtan线方向倾斜一个螺旋升角hi;,其值按下式计算:d2
式中:
P ---- 螺纹螺距(mm);
d ----- 螺纹中径理论值(mm);
n——螺纹线数。
测量时,转动纵向千分尺10 和横向千分尺6(见实验图33),以移动工作台,使目镜中的A—A虚线与螺纹投影牙型的侧重合(图4—4),记下横向千分尺的第一次读数。
然后,将显微镜立柱反射倾斜螺
旋升角hi;,转动横向千分尺,使A—A虚线与对面牙型轮廓重合(见实验图36),记下横向千分尺的第二次读数。
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螺纹的实际中径。
为了消除被测螺纹安装误差的影响,须测出d2 左d2 左d2 右和d2 右,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实际中径:d
2 实际2
(2)测量牙型半角是指在螺纹牙型上, 牙侧与螺纹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
2
测量时,转动纵向和横向千分尺并调节手轮(见实验图35),使目镜中的A—A虚线与螺纹投影牙型的某一侧面重合,如实验图37所示。
此时,角度读数目镜中显示的读数,即为该牙侧的半角数值。
在角度读数目镜中,当角度读数为0° Orime;时,则表示A—A虚线垂直于工作台纵向轴线(图实验图38a)。
当A—A虚线与被测螺纹牙型边对准时,如图(实验图38b)所示。
得该半角的数值为:右360-3304rime;2956rime; 2
同理,当A—A 虚线与被测螺纹牙型另一边对准时,如图实验图
38c 所示,则得
另一半角的数值为:左308rime; 2 螺纹牙型半角
图4—6
为了消除被测螺纹的安装误差的影响,需分别测出、H、皿、
I 222
2W并按下述方式处理:
H )皿)1 )W) 2222
将它们与牙型半角公称值 2 比较,则得牙型半角偏差为:
2 左左- 22
2 右右- 22
2 左右22 2
为了使轮廓影像清晰,测量牙型半角时,同样更使立柱倾斜一个
螺旋升角hi;。
(3)测量螺距
螺距P 是指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测量时,转动纵向横向千分尺,以移动工作台,利用目镜中的 A —A 虚线与螺纹投影牙型的一侧重合,记下纵向千分尺第一次读数。
然后,移动纵向工作台,使牙型纵向移动几个螺距的长度,以同侧牙形与目镜中的A—
A 虚线重合,记下纵向千分尺第二次读数。
两次读数之差。
即n 为个螺距的实际长度(如实验图39 所示)。
为了消除被测螺纹安装误差的影响,同样要测量出nP 左实和nP 右实。
然后,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螺纹n 个螺距的实际
nP左实nP右实尺寸:nP 2
n个螺距的累积偏差为:PnP实-nP,按图样给定的技术要求,判断被测螺纹塞规的适用性。
、实验结果
(1) 测量中径
d2 左二 56.1912-43.2799二 12.9113 d2右= 56.1912-
43.3218=12.8694
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实际中径:
d2 实际d2 左d2 右=12.8903 2
又M14 x 2-6h 中径的基本尺寸是12.701mm,Td2160u;m0.160mm
12.8903mm-12.701mm=0.189mm>0.160mm 故测量存在误差。
(2) 测量牙型半角
=28° 49rime;皿=360° -330° 8rime;= 29° 52rime; I 22
II = 30° 17rime; IV = 360° -330° 16rime;=29° 44rime; 22
按下述方式处理:
2左
IV 229°20rime;30rime;
2右I
2 皿230° 30rime; 2
2 左左-=29° 20rime;30rime;- 30° = 39rime;30rime; 222 右右-
=30° 30rime;-30 = 30rime;
2 左右39rime;30rime;30rime;2220rime; =22
牙型半角出现20rime;的偏差了。
(3) 测量螺距
nP左实
nP 右实128.7155-122.7457=5.9698 127.9497-121.9778=5.9719 n 个螺距的实际尺寸: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螺纹
nP 实nP左(实)nP 右(实)2=5.97085
n 个螺距的累积偏差为:5.97085
pnp 实np=3
六、误差分析
一、测量中径
测出来的数据计算后,该螺纹的中径偏大:
①工具显微镜老旧了,从而使测量数据偏差更大;②测量时,操作不规范,可能在测量中使工件动了;
③在读数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的读书方法来读数;④工件老旧了。
(2) 测量牙型半角
①工件老化,生锈了;
②读数时,出现偏差。
(3) 测量螺距
①工件老化,生锈了;
②测量时,操作不规范,可能在测量中使工件动了;③在读数的
时候,没有按照规范的读书方法来读数。
互换性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侧量原理及使用方法
2、加深理解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四、测量示意图:
i n 皿
i n 皿
五、测量步骤:
1、根据基本尺寸选择量块
2、立式光学计调零
3、把被测轴放上工作台前后推动,读取最大值
4、把被测轴转动90 度,用同样的方法测同一截面数值
5、以同样的步骤测另外两个截面的数值
6、取以上六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被测轴的实际尺寸
八、思考题:
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
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
4、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