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1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来贯穿教学的始终,以读来理解文本内容、体验作者情感、体会文章意境、积累写作素材。
基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差,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将阅读教学贯彻于教学全过程,精心设计、耐心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乌申斯基曾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读的欲望,才不会把阅读简单地当成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是把阅读作为一种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认为阅读不重要,认为讲课就是教师自己的事,只要记好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可以了,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
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许多大文学家都非常重视阅读,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
”第二,营造愉悦氛围。
有的学生怕读得不好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不敢读,针对学生的这种消极心理,我们要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阅读,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得不好不要紧,我们要有敢读的勇气,经过长期练习与教师的指导,其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
第三,创建阅读乐园。
教材所选入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小学生所喜爱的。
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还要让学生广泛涉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在班级里发动学生将全班学生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如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自然科学作品等,建立班级读书角,成立小书虫俱乐部,以此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与学生的精神世界。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
读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丰富我们的阅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要以读为本,将读与思结合起来。
以读为本,意味着我们要将阅读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无论是读小说还是读科普书,都能让我们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要将阅读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要将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
读书是为了思考,而思考则是读书的目的之一。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思考书中的内容,思考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思考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读和思相辅相成。
读书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而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的内容。
通过读书和思考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而写作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读的内容。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读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读书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重要性。
以读为本,是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读书作为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读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新的概念和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扩大我们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思结合,则是指在我们阅读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思考相结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形成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只有通过思考,学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和应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重点,整合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和疑点,对于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尽可能多地探索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培养自己批判的思考,不轻易相信一切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
此外,阅读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和感情,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更为明显。
通过阅读的体验,我们可以使自己更加开放和广泛的接受不同的文化和观点,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阅读的效率。
我们应该在阅读的时候,有所侧重,不同类型的书籍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例如,对于教科书或专业书籍,我们应该注重关键点的整理和记忆;对于文学作品,则要注重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的传达;对于报纸和杂志,则应该注重批判性的阅读,准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总之,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当我们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时,我们不仅可以更快地积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益。
以读为本 有效进行朗读训练

二、 朗读训练
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生就会欣赏到语言艺术 的精华, 在
含 英 咀华 中获 得 丰富 的语 言 底蕴 。它 既 是学 生 理解 语 言文 字 的 中要方 法 , 是学 生将 作者 的 语 言 内化 为 自己 的语 言 , 而 积 累 又 从 语 言 文字 材料 的有 效 途 径 。那 么 如 何 有 效 地 进 行 朗读 训 练 , 培
中, 我坚 持做 到示 范 朗读 , 情 人 理 , 如 叶 圣 陶 先 生 所 说 “ 人 正 激 昂处 还他 个 激 昂 , 婉处 还 他个 委婉 。使 自己 真实 的感 情 从 声 委 ” 音 、 调 中 自然 流露 出来 。在教 学 《 江保 卫战 》 篇 课 文 的时 语 大 这 候, 我就 在课 前做 了大量 的 朗读 训练 , 自己对 文本 有 深 刻 的 了 让 解 , 课 文 导人 时 , 引用 文 章 的开 头 , 在 我 以激 情 而 紧 张 的语 调 再 现 当时危 急 的情 景 , 学生 们 一下 子被 带 到 了紧 张 的气 氛 中 , 不 在 知不 觉 中受 到 了情绪 上 的感 染 , 激发 了他 们 的 朗读 情绪 , 同时 也
术化 的声 音 引 起 学 生 的兴 趣 , 启 发 学 生 , 染 学 生 。 在 教 学 去 感
生掌 握 朗读 《 大将 保 卫 战》 一 个 事 例 的方 法 之 后 , 学 生 自己 第 让
先试 着 朗读第 二 个 事例 , 看 哪些 地 方可 以用相 同 的处 理 手 法 , 看 哪些 地方 要 改变 朗 读 的语 气 , 生通 过 自己 的 朗读 之 后 发 现 了 学 朗读 中 的语气 处 理 方法 , 些 同学 已经 运 用地 比较 熟练 了。 一
以读为本,还孩子一片阅读的天空

以读为本,还孩子一片阅读的天空阅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开启孩子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读书,提高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在书海中找到一片归属的天空呢?一、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一个家庭的阅读氛围是决定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
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树立积极的阅读榜样,比如晚上读故事书,周末一起去书店或图书馆借书,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温馨。
家长也要尽量给予孩子阅读的自由和选择权,不要强迫他们去读某些特定的书籍,而是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去挑选适合自己的读物。
二、注重阅读的启蒙和指导在孩子开始学习阅读的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阅读的启蒙和指导。
可以通过读绘本、故事书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比如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创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阅读不仅仅是指读纸质书籍,还可以包括听书、看图书、电子书等形式。
我们应该创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方式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文学活动、文艺演出,或者利用科技手段创造一些新奇有趣的阅读体验,比如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参加在线课程等。
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孩子们的阅读空间,还能够激发他们对阅读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
四、鼓励孩子参与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活动是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
比如可以让孩子参加阅读比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等,这不仅可以激励他们阅读更多的书籍,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也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参与活动的心态,让他们明白参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取得名次和奖品。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心得体会范文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心得体会范文读书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扩展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品格。
读书不仅是在纸上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读之书与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通过读思结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籍的内容,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将这些内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我长期的读书体验中,我深感读思结合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读思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籍内容。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思想。
通过仔细思考和分析所读之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籍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有时候,书中的观点可能并不容易理解,可能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思维方式去解释和理解。
只有将所读之书与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书籍的内容。
例如,在阅读一本哲学著作时,书中的观点可能比较抽象和深奥。
如果只是单纯地从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产生误解和曲解。
而通过读思结合,我们可以思考作者的意图和他想要表达的思想,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书籍的内涵与哲理。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思维方式将书中的观点解释加工,我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读思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书中的价值和意义。
每本书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读思结合,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价值和意义所在。
有时候,书中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显而易见,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和理解。
只有读懂书中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从中受益,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阅读一本历史书籍时,书中可能记载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如果只是单纯地阅读和记忆这些历史事实,很难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而通过读思结合,我们可以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将所读之书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历史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读思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将所读之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感知的桥梁,可以强化学生思考、激起美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以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并贯穿始终。
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朗读实践活动,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1、个性阅读,体会情感,读出感悟:“一千个学生有一千种读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认知。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在第三自然段的朗读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自己的不同感受,同桌交流后展示给大家:有的同学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得较重,觉得这样突出了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情景。
有的同学把“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读得较轻,觉得这样读出了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
还有的同学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读得感情激昂,觉得这样突出了德国人高尚的境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已经把文章理解得这样透彻,我也就没有必要强求一致!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朗读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也能真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悟。
2、抓住重点,品读析句,反复咀嚼:课文的重点段落中,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读好”的意识:例如在教《桥》一课时,讲述桥塌殉职一段是重点段,我就采用默读、轻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运用“默读勾画——轻读品味——朗读体会”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已经读得比较“充分”了,但怎样读得更“深入”呢?我就抓住这段话: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以读为本”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

对话 , 面符 号加 工转 换 为言语 信 息 的过 把书
程, 即对 范文 语 言 内化 吸收 的过程 。心 理学
研究表 明 , 要使课 文 的“ 外部 语 言” 化 为学 转
生 头脑 中的 “ 内部语 言 ” 在 大脑 皮层 中留下 , 深 刻的沟纹 , 一般要 经过 2 以上 的朗读实 0遍 践 。脑科学 研究 也 认为 , 人脑 的活动 只 有被
厂 激发热情 ,读通课文
初读阶段H 感知存疑
阶段H 感悟释疑
_ 理清脉络 ,整体感知 {
L质疑提问 ,提炼存疑
厂 围绕存疑 ,精选 内容 自读 自悟 ,讨论交流 L 读唐 诗 三百 首 , 会作 诗 ” “ 不 也会吟” “ 书百 遍 , 义 自见 ” “ 书 不厌 ,读 其 ,故
写, 让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 中感知 、 顿悟 、 养 培
学生的主体作用 , 让学生在 阅读 的全过程 中质
疑、 释疑 、 总结、 提升 , 自己提 出问题 , 然后 自读 自悟 , 自我解决问题 , 最终达到 自我发展 。该范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21 年第7 01 期
式适合小学中高年级。
“ 以读为 本” 课堂教学范式 的构 建
金 立 义
( 南京晓 庄 学院 附属 , 学 , 1 0 8 J 2 03 ) 、
摘
要 : 以读 为本” 堂教学 范式强调 以生 为本 , “ 课 充分 发挥 学
生的主体作用 , 让学生在 阅读的全过程 中质疑 、 释疑 、 总结 、 升 , 提 自 己提 出问题 , 然后 自读 自悟 , 自我解决 问题 , 最终达到 自我 发展 。 当 然, 我们应 明确 : 教学需要模式 , 但不能模式化。教 师要依据不 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水平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水平只能是朗读。
叶圣陶先生以前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
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学习语文,必
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使用朗读
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实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
文都要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首先要准确地读,要求学
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
其次,是流利地读。
在准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
再次是有感情地读。
在读音准确、速度合
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
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有些同学读出惊
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
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
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
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流利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
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要求领悟修辞表达的妙用;读中发现文章重点段落
的构段方法;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
使用语言、搜集信息、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
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