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新技术第五章
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一章: 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污水净化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对生活、工业以及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降低废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人类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废水处理成为重要的环保和公共卫生问题。
在当前的环保和经济发展压力下,污水处理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如何利用现有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是当前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因此,对于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第二章: 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在污水净化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吸附技术和膜技术等。
2.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将废水中的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物或者低分子有机物的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人造湿地等。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
2.2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将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沉淀物或气体的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络合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
化学处理技术针对某些特定污染物有较高的净化效率,但常常需要较高的处理费用和复杂的操作。
2.3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分离、去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沉淀法、吸附法、过滤法等。
物理处理技术没有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那么强的处理效率,但是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废水中微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4 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一种通过吸附剂把污染物转移到固定载体上,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超微孔吸附等。
吸附技术具有选择性强、净化效率高的优点,在应对废水中难以处理的有机化合物、色素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
《废水处理新技术》课件

活性氧化铝复合材料
活性氧化铝复合材料对废水中的溶 解性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氧化还原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法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和还原 反应来实现净化。
1 臭氧氧化
通过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可以去除废水中的色、味和有机物。
2 高级氧化
使用过氧化氢等高级氧化剂,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超滤膜
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高分 子有机物和胶体悬浮物。
纳滤膜
纳滤膜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 子和一些溶解性有机物。
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来处理废水的方法。它具有以下优势:
1 环保
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
2 高效
微生物可以快速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
3 还原反应
利用还原剂对废水中的酸性、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
生物发酵法在废水净化中的应用
生物发酵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菌种的发酵代谢来处理废水的方法。生物发酵法具有以下特点:
原理
通过菌种的代谢活动,废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分解、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优势
生物发酵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等离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废水处理新技术》PPT 课件
在这个《废水处理新技术》的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废水处理的意义和目的, 介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以及废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常见污水处理方法介绍
1 物理方法
如沉淀、过滤和蒸馏等传统处理方法。
2 化学方法
如氧化、还原和中和等方法,可有效消除废水中 的污染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污水处理系统管理规定(2023最新版)

污水处理系统管理规定污水处理系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区内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和相关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宜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保要求。
第四条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改建和运行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应当经过合法程序的批准,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和运营。
第六条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单位应当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并保证设施的有效运行。
第七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处理效果监测和排放标准进行运营管理。
第八条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污水处理工作的培训和宣传,提高管理水平和环保意识。
第二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第九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当按照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工作。
第十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对设施的建设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设施按照设计要求建设。
第十一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材料,严禁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第十二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成后,应当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交付给运营单位,并提供运营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污水处理系统运营管理第十四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运营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
第十五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水处理数据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十六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第十七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处置工作。
第十八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单位应当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和问题,接受监督检查。
第四章罚则第十九条对于未经批准建设、运营污水处理系统的单位,责令停止使用,并依法处以罚款。
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

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污水处理工程的安全运行,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健康,依据《污水处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二条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组织与责任、设施安全与监控、安全作业与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与责任第四条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立完备的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安全管理职责与权限,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条污水处理设施的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规程,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污水处理设施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并经常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
第七条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有关安全管理法规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标准,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第三章设施安全与监控第八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按照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
第九条污水处理设施应配备安全监测装置,监测并记录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第十条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立相应的设施状况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安全作业与事故应急处理第十二条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第十三条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设备的正常运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四条污水处理设施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紧急处理措施和应急救援程序。
第十五条发生事故时,污水处理设施应立即停止运行,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第十六条污水处理设施应及时报告事故发生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

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 水05 环05
第二节 污水的脱氮除磷
一、概述
1、水质富营养化与氮磷污染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
入,造成水中藻类的过量繁殖,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 来的异养菌代谢过程中,水体的氧被耗尽,导致水体质量恶 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青岛理工大学
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 水05 环05
2)反硝化反应:
将NO2-—N 和NO3—N转化为N2的过程。 反硝化过程是由一类兼氧型异氧菌来完成的,一 般在缺氧的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碳源及电子供体,以硝酸盐 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 (1)反硝化反应式(以甲醇为碳源) NO3- + 1.08CH3OH + 0.24H2CO3 —— 0.056C5H7O2N + 0.47N2 + 1.68H2O + HCO3NO2- + 0.67CH3OH + 0.53H2CO3 —— 0.04C5H7O2N + 0.48N2 + 1.23H2O + HCO3-
青岛理工大学
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表
水处理新技术 水05 环05
青岛理工大学
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 水05 环05
3、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
1.
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浓度高会使异氧菌过量繁殖,
硝化自氧菌受到抑制,从而使硝化过程受到抑制。一般硝化需
要BOD小于20mg/L。
2.
温度和PH值:温度对硝化的影响符合Arrhenious方
艺系统的脱氮效果将明显降低。 9 KN/MLSS 负荷率 在硝化反应中,该负荷率应在0.05g kN/(gMLSS·d)之下。 10)BOD5/MLSS负荷率 在硝化反应中,影响硝化的主要因素是硝化菌的存在和活性,因为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手册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本手册旨在提供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详细介绍和操作指南,以帮助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2.1 初级处理工艺2.1.1 水力平衡调节池2.1.2 沉淀池2.1.3 气浮设备2.1.4 过滤器2.2 次级处理工艺2.2.1 活性污泥法2.2.2 生物膜法2.2.3 精细过滤2.2.4 磁化处理2.3 高级处理工艺2.3.1 草本植物湿地处理2.3.2 紫外线消毒装置2.3.3 臭氧氧化装置2.3.4 反渗透装置第三章:污水处理工艺的选取3.1 依据污水性质选择工艺3.2 依据处理要求选择工艺3.3 工艺组合的选择3.4 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第四章:污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维护4.1 污水处理设备的种类和特点4.2 设备选型和布局4.3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4.4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五章:污水处理过程控制5.1 污水处理过程的监测与控制5.1.1 流量测量与控制5.1.2 pH值控制5.1.3 溶解氧测量与控制5.2 污泥处理过程的监测与控制5.2.1 污泥浓度的控制5.2.2 污泥比容的控制5.2.3 污泥颗粒的控制第六章: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改进6.1 能源消耗的优化6.2 投药剂量的优化6.3 工艺流程的改进6.4 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结语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手册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理论知识。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手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污水处理技术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2] Smith, John.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1 (2015): 183-202.[3] Wang, Li, et al. "Advanced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 review."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72 (2019): 129-147.。
分析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新技术

分析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新技术1. 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厂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新技术,并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2. 新技术一: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生长在固定膜上附着和生长的技术。
其主要优势包括高效处理能力、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
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同时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适合于高浓度有机物质的处理。
3. 新技术二: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短、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降解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如农药、药物残留等。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去除污水中的色度、臭味等问题,提高出水水质。
4. 新技术三: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将污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需化学药剂等优点。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微生物等,提高出水水质。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实现浓缩和回收有价值的溶质,如重金属、有机物质等。
5. 新技术四: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优点。
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电解、电沉积等过程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等。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实现污泥的固化和资源化利用,减少了污泥处理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6. 新技术五: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维护方便、景观效果好等优点。
人工湿地技术可以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第五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仪表与自动控制

第五章城市污水处理厂仪表与自动控制第一节污水处理厂常用仪表一、概述污水处理工程中必须采用一定的仪器仪表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控,常规监测项目有:温度、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氧化还原电位(ORP)、流速和水位以及COD、高锰酸盐指数、TOC、氨氮、总氮、总磷。
其他还有: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活性氯、TOD、BOD、UV、油类、酚、叶绿素、金属离子(如六价铬)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仪表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等方向发展。
网络化是指仪表具备网络功能,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智能化是指仪表内部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技术,使仪表自身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和分析能力,丰富了仪表的使用功能和降低了仪表的操作难度。
模块化是指仪表在设计中将其各种功能设计成为多个模块,这样便于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块,就降低了仪表的成本和维修难度。
目前的自动分析仪则具有:自动量程转换,遥控、标准输出接口和数字显示,自动清洗(在清洗时具有数据锁定功能)、状态自检和报警功能(如液体泄漏、管路堵塞、超出量程、仪器内部温度过高、试剂用尽、高/低浓度、断电等),干运转和断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自动标定校正功能等功能。
因此必须对污水处理厂的仪表有一正确的认识,以便于监控污水处理工艺正确运行。
二、污水处理厂测量仪表基础知识1.测量仪表种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参数是多种多样的,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温度,消化池内温度、压力、液位,进入曝气池内空气流量,污水中的pH值、溶解氧、污泥浓度、电导率、浊度等。
对于温度、压力、液位、流量这些物理量,一般称其为热工量。
诸如pH 值、溶解氧、浊度、污泥浓度、电导率等参数,称为成分量。
用于测量热工量的仪表一般称为热工测量仪表;用于测量成分量的仪表则称为成分分析仪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常称为水质分析仪表。
测量仪表种类很多,结构各异,因而分类方法也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难降解有机物的特性及微生物降解技术措施作用5.1合成有机物的种类及特性合成有机物除了具有一般有机物共同的特性外,也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有机物的特性。
例如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有的对生命体具有毒害作用,有的不易被生物所降解等。
按照合成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特性,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卤代脂肪烃,如氯代或溴代的烷烃和氯代和溴代的烯烃,这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在50~300之间。
(2)卤代酯,如氯代酯和氯苯基酯等。
(3)单环芳香化合物,如氯代苯、烷基苯、硝基苯。
(4)酚和甲酚类,包括氯代酚、硝基酚、烷基酚和含取代基的甲酚。
(5)邻苯二甲酸酯,含二烃基邻苯二甲酸酯。
(6)多环芳香烃,如萘、蒽,苯并(α)芘等。
(7)氯代化合物,如烷基胺、亚硝胺和卤代苯胺。
(8)多氯联苯,生物降解速率极其缓慢。
(9)有机氯杀虫剂,如艾化剂,DDT,氯丹。
(10)有机磷杀虫剂,如对硫磷。
(11)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和除草剂。
5.2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去除途径和机理(1)吹脱即在常温常压或减压、或升温减压等条件下通过吹脱去除有机物。
一般来说,低沸点、高挥发性的有机物易被吹脱。
注意,大气环境污染或引起爆炸,应利用冷凝法回收吹脱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曝气,有机物因曝气法而被吹脱去除。
(2)化学氧化利用强氧化剂,如O3、H2O2等作用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有时需要投入催化剂以加速其氧化分解过程。
运行费用较大。
近年来,化学氧化法特别是高级化学氧化的研究十分活跃,取得了较大进展。
所谓高级氧化过程,是指利用复合氧化剂,或在光催化的条件下,或通过非均相催化途径不断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OH·自由基,OH·自由基几乎可以无选择地与任何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CO2、H2O、矿物盐,不会产生任何中间产物。
几种主要的高级氧化过程:①均相催化氧化过程:利用O3/H2O2可诱发自由基,使有机物的氧化速率比采用单一氧化剂臭氧或H2O2显著加快。
②光催化氧化过程:H2O2溶液被紫外光线照射时会产生OH·自由基,O3在紫外照射下也可激发OH·自由基和其他某些激态物质的生成;③非均相催化氧化过程:作用原理是在装有固体催化剂的反应器中,使污染物、氧化剂扩散到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最后产物再从催化剂表面脱附返回溶剂主体。
均相:在连续相和分散相之间没有相界面,分离较难。
非均相:在连续相和分散相之间存在着明显界面,机械分离过程,如油和水。
(3)吸附通过某些介质的表面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将污染物从水中除去。
(4)萃取利用有机溶剂将废水中有机物取出并回收。
(5)生物降解5.3微生物在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一般有二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微生物以某一类有机物作为其唯一生长的碳源和能源,有时还作为唯一的氮源,具有这种能力的微生物很多;另一方式是通过共代谢(come-tabolism)进行降解,即微生物从某些其他化合物获得碳源和能源,转化原来不能被利用的一些有机物,甚至完全降解。
许多化合物需要多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反应才能完全降解。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过程是通过自身的酶的催化作用来完成的,由于各种微生物产生的酶不同,因此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由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有特异性和选择性,所以自然界环境中的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多是通过混合微生物群落来完成的,即一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某一种或某一类有机物并将其转化成为另一种化合物,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利用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作为营养,并使其进一步分解代谢,直至生成CO2、H2O及其他无机物。
人工生物处理,如将厌氧与好氧结合,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以及它们在有机物降解中的“接力”作用。
自然界的微生物几乎能降解所有天然的有机化合物,这是长期驯化的结果,但是这些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却降解不了许多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这是由于许多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与天然有机物在化学结构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现有微生物产生的酶不具有催化分解这些化合物的特性,或者说自然界缺少能产生催化分解这些与天然有机物组成结构不同的人工合成物的酶的微生物。
而微生物所具有的很强的变异性又为人类提供了进一步改造生物和挖掘微生物潜力的可能性。
通过技术来加快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分离高级微生物。
这些方法包括:菌种的筛选、驯化和富集;通过基因工程培养出具有降解特定化合物特性的微生物以及细胞固定化等生物技术。
5.3.1菌种的驯化、筛选、富集和分离菌种的驯化、筛选和富集是培养并寻找出那些对某些人工合成有机物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并通过人工办法来驯化它们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菌种分离是从经过驯化、筛选的混合菌群中分离出单个的并对某一类或某几类特定化合物有降解能力的菌种。
菌种的驯化、筛选和富集过程应注意以下三个要素:(1)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来源;(2)选定作为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碳源和能源的目标化合物的适当浓度;(3)选择和创造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培养液的成分、pH、适宜的温度、好氧降解条件下足够的氧及厌氧条件下的无氧环境等。
)经目标化合物驯化、筛选出的优势菌,有的只对目标化合物有降解活性,有的则对与目标化合物属于同系物的化合物也会表现出较高的降解活性。
用目标化合物驯化和筛选的菌种可以增强对该化合物的利用能力。
换言之,可以提高对该化合物的降解能力,但并不能改变化合物降解易难的本质。
5.3.2 应用基因工程培养降解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高效菌虽然在自然界里已演化出一些对某些人工合成有机物有一定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但微生物的自然演化过程是十分缓慢的。
基因工程是加快这一演化过程的捷径,即通过微生物的遗传基因加以“改造”,从而赋予微生物新的机能,使微生物获得本来不能产生的用于分解人工合成有机物的酶类的新的遗传编码特征。
用于这方面的基因工程有DNA重组和质粒传播等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微生物可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或人工污水处理系统中存活并保持活性,说明基因工程对解决环境污染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对于基因工程菌的安全问题也十分关注,普遍认为在不能得到100%的安全保障时不得任意培养使用基因工程菌。
5.4提高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效果的生物技术措施由于生物处理技术应用面广,微生物又具有较强的可变异性和适应性,采取某些措施,以提高常规生物处理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效果是可行的。
5.4.1常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于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生物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它具有处理费用低,对各种有机污染物均有处理效果等优点。
在工业废水及城市废水处理应用广泛。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常用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法等。
今年来还发展了一些较为新型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如A-O法、A2/O、氧化法、AB法等。
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等。
(1)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的评价方法○1实用评价标准有机物在生物处理中的去除率与它的生物降解性有关。
因此可直接测定生物处理中单项有机物的去除率,按照处理率将有机物分成三类:去除率>70%的为易降解的(A类);去除率在40%-70%为可降解的(B类);去除率<40%的为难降解的(C类)。
○2有机物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过程中,源于单一基质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理论,早已被发展成为用于混合基质,并以BOD5代表基质浓度的动力学模型。
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扩大到用混合基质中的各单项有机物的生物反应动力学。
根据废水生物处理动力学的一般规律,单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dS/dt=-Kb*SS---单项有机物的浓度,mg/LX---微生物的浓度(以曝气池混合法污泥浓度MLSS表示,g/L)t---时间(h)Kb---有机物生物降解速率常数,L/(g·h)利用上式对活性污泥法的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系统进行推导,可以收到求解有机物生物降解速率常数的计算式:a.推流式系统:K b=ln(1)b.完全混合式:K b=式中:r----污泥回流比tH----水力停留时间(池容/废水流量),hE----有机物去除率Kb与温度T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Kb=Kb(20o C)Θ(T-20)式中Θ为常数,对于活性污泥法Θ值为1.01-1.04。
(2)测定废水中有机物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践中,一般用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性指标,如BOD5、COD作为废水生物处理的控制指标。
它们虽能较好地表示生物处理工艺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整体去除效果,但不能反映废水中各单项有机物的去除情况。
在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废水时,应对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与重点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各单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能。
采用气相色谱(Gc-Ms)联用法进行水中有机物浓度的测定,具有同时测定的有机物种类多、可定性定量、测定工作相对简便等优点,可用来进行废水中有机物组成的测定。
5.4.2采用共基质条件改善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根据微生物共代谢理论,许多单独存在时难于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与易降解有机物共存时,通过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是可以被降解的。
因此,可以在含有较多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中加入一些易降解有机物,形成共基质条件,以提高生物处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对于水中易降解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工业废水,可以通过加入生活污水来改善其基质条件,改善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共代谢基质被认为是由于生长基质诱导产生的酶和辅助因子缺乏专一性所致。
共代谢中生长基质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许多化合物都可能成为微生物的生长基质,但诱导产生的酶可能不尽相同。
实际上,环境中许多难降解有毒化合物的转化都是通过共代谢来完成的。
因此,为了降解某一种难降解有机物,可以利用一种合适的生长基质的存在来诱导所需要的酶以及产生足够的能量来驱动难降解有机物的最初转化。
对于含有较多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可以加入易降解有机物,如生活污水、食品废水等共同处理,通过共基质条件,改善对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效果。
5.4.3优化污泥驯化方法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能力在含有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启动阶段,污泥驯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废水处理设施中,微生物面临的是众多的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诱导生物产生的酶是不相同的。
因此,在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的情况,例如物质A诱导的酶对共基质中同时存在的结构类似的物质B产生降解作用,物质B的存在则可对物质A的降解产生促进或者抑制作用。
同理,物质B 诱导的酶也可能引起物质A的降解。
这种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有利于它们的降解,在某些情况下又不利于它们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