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审小麦品种

合集下载

211219943_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及栽培技术

211219943_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及栽培技术

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及栽培技术夏国军1 王新国1 李 磊1 康国章1 王 翔1 李巧云1 张 锋2 张立东2 马孝锋2(1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450046;2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郑州450001)摘要:厚德麦981是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29。

厚德麦981高产稳产,产量三要素协调,气候正常年份产量在8400~8800kg/hm2之间。

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麦;厚德麦981;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

全世界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口粮。

中国既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小麦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1]。

黄淮南片是我国小麦第一大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866.7万hm2以上,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40%以上;但旱、涝、风、雹、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却频繁发生,导致小麦受到干旱、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冻害、各类病虫草害、后期倒伏、干热风、穗发芽等影响[2],对小麦长期高产稳产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培育适宜这一区域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责任重大。

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培育出了一批适宜这一区域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例如沃德麦365、赛德麦1号、赛德麦5号、赛德麦8号等[3-6]。

厚德麦981是高产稳产、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组合为周麦16/才智97(5)-3。

亲本周麦16和才智97(5)-3分别引自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省才智种子开发有限公司。

2009年配制杂交组合,2010年F1选6株混收,2011年从F2中选15株秋播。

2012年从F3的第9个株系中选11株秋播。

2013年从F4的第1个株系中选8株秋播。

2014年从F5中收3个系进入产量比较试验。

国审高产绿色小麦新品种—宛1204

国审高产绿色小麦新品种—宛1204

国审高产绿色小麦新品种—宛1204
石利朝;王震;张彬;李金秀;李金榜
【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
【年(卷),期】2024(44)4
【摘要】宛1204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中心选育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10年以偃展4110为母本、徐麦25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多年选择而成。

该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77。

1特征特性宛1204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

全生育期217.1~226.6 d,与对照品种周麦18(下同)熟期相当。

幼苗半直立,株高77.9~78.9 cm,分蘖力强,叶披、宽、挺;成穗率高且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短穗码稍稀,具长芒。

籽粒白色、角质,较饱满,冬、春抗寒能力较好,抗倒伏,活秆成熟,落黄好。

【总页数】1页(P545-545)
【作者】石利朝;王震;张彬;李金秀;李金榜
【作者单位】南阳市科学院/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3高产栽培技术
2.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宛麦6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3.矮秆高产稳产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郑品麦22号的选育及
高产栽培技术4.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及栽培技术5.国审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信麦16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审小麦新品种四款

国审小麦新品种四款

农资广角·市场国审小麦新品种四款小新种款一、明麦1331.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190.9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1.9天。

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淡绿,分蘖力强。

株高82.9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形长方形,长芒,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

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30.2万穗,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4.1克。

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

品质检测2年结果:籽粒容重792克/升、788克/升,粗蛋白含量12.4%、13.33%,湿面筋含量24%、26.3%,吸水量63.2%、63.6%,面团稳定时间2.5分钟、1.9分钟。

2.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32.7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8.4%;2017~2018年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21.16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6.81%;201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43.8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6.94%。

3.栽培技术要点。

①适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②每667平方米播种基本苗16万株左右,中低产田或迟播应适当增加。

③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5~18千克,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

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④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二、中垦麦2121.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192天,与对照扬麦20相当。

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

株高85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形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

每667平方米穗数29.3万穗,穗粒数38.8粒,千粒重41.9克。

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品质检测结果:2年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克/升、802克/升,蛋白质含量12.18%、13.71%,湿面筋含量26%、29%,稳定时间2.9分钟、3分钟。

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2023年,国家审定了一批小麦品种,这无疑是对我国农业领域的一次重大利好消息。

小麦作为我国农业主产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审定公告无疑对我国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的具体内容。

根据公告显示,这次审定的小麦品种涵盖了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这些品种在耐病性、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可以说是对小麦生产的一次巨大鼓舞。

在这份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小麦品种,它们不仅在产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耐病性和适应性上也有显著的提高。

这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益、降低疾病发生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就这次审定的小麦品种公告涵盖的内容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

从产量来看,高产是小麦育种的永恒主题。

而在本次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品种的产量均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小麦育种的技术水平,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但与此我也想提醒大家,良好的产量只是小麦品种值得肯定的更加重要的是其在品质和耐病性方面的表现。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真正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再来看看小麦品种审定公告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让农业更具竞争力。

而这正是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的。

我想共享一下我个人对于这个主题的一些观点。

我认为,小麦品种审定公告不仅仅是一次小麦品种的更新,更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一次全面提升。

这次审定的小麦品种,不仅在产量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耐病性和品质上有了更大的突破。

这无疑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的发布,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我国农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国审小麦新品种鲁研12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小麦新品种鲁研12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粮食作物2021.4国审小麦新品种鲁研12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田玉红(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齐河251100)摘要:鲁研128是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以鲁原102为母本、06Q1933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田间系谱法筛选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

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鲁研128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小麦;鲁研12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在我国,小麦作为三大谷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约占全国粮食总面积的1/4,因此培育高产、抗病、优质、抗倒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之一,地处暖温带,气候半湿润,光热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情况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

鲁研128的育种目标:引进国外先进的小作者简介:田玉红(1970-),女,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表2连粳20号中间试验产量结果试验类别年份产量(kg/亩)较CK士(%)增产点比例(%)2017641.1 6.5100江苏省区域试验2018660.5 5.31002年平均650.8 5.9江苏省生产试验2019692.6 5.0100相当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如果过干可以灌一次跑马水,如果阴雨,则应开挖田间排水沟。

经多次轻搁田方可控制过多无效分蘖的发生。

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以干为主,直至收割前10d左右断水。

4.3综合防治病虫害播种前种子应浸种,防治种传病害;苗期要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一代二化螟;生育中期,要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代二化螟、纵卷叶螟等;抽穗期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抽穗后期要警惕褐飞虱的侵害。

参考文献[1]张璐,何瑞银,沈有柏,等.江苏省主要水稻种植模式技术对比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7):106-111.[2]徐波,卢百关,王宝祥,等.适于轻简栽培水稻新品种连粳17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0(1):73-75.[3]卢百关,樊宁声,樊继伟,等.中粳稻新品种连粳6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0(2):99-100.[4]袁生堂,袁彩勇,王健,等.中粳稻新品种淮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6(2):37-38.[5]方兆伟,卢百关,樊继伟,等.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07(5):60-61.[6]卢百关,秦德荣,樊继伟,等.水稻新品种中稻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2,18(2):71-72.[7]卢百关,王宝祥,杨波,等.优质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9(3):186-189.-235-麦优质基础材料,培育适合国内种植的具有高抗性(抗倒伏、抗病害、抗寒、抗干热风)、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368_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368_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徐麦 368 的 3 年品种试验共计 70 点次的产量及其三要素进
行分析,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知,徐麦 368 产量(8 061. 5±


83. 6
2. 8
100
95. 0
7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4. 1
∗∗
82. 8
81. 7
90. 9
82. 1
79. 2
量 30. 4%、30. 7%, 稳 定 时 间 8. 6、11. 9 min, 吸 水 率 60%、
with yield increase reached 100%,70. 8% and 90. 9%,respectively in three test year. The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was 82. 1%-95. 0% in Xumai 368,which was 1. 2%-11. 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Zhoumai 18,indicating that this wheat variety had excellent high and stable
区域 试 验, 徐 麦 368 和 周 麦 18 的 HSC 分 别 为 95. 0% 和
HSC 分别为 82. 8%和 81. 7%;2019—2020 年度生产试验,徐
的 HSC 较周麦 18 的 HSC 高出 1. 1% ~ 11. 4%,表明徐麦 368
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具有较好的稳产性。
Key words Xumai 368;High yield;Yield stability;Yield components

徐麦100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徐麦100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徐麦100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根据国家农业部有关规定,徐麦100小麦品种已经通过了审定,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一、品种信息
徐麦100:冬小麦品种,中等早熟,抗病性强,适宜种植面积广。

二、审定依据
本品种的审定以国家农业部《小麦品种登记与审定工作管理办法》为依据。

三、审定机构
审定由国家农业部主管的审定机构进行,由专家组进行品种审定。

四、审定结果
经过专家组对该品种的试验种植、生产指导试验、生产用种产量、品种特性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认为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综合评定为合格品种。

五、品种权保护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徐麦100小麦品种的品种权将获得国家保护。

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商业上繁殖、销售该品种的种子。

特此公告。

国家农业部2021年1月1日。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一、西农511
它具有半冬性的特性,整个生育期有233天。

株型相对来说会松散一些,不过他的抗倒性是很不错的。

二、酒春7号
这个品种的小麦生育期会短一些,只有107天,株型也相对紧凑。

它很容易被白粉病、叶锈病感染,抗倒性也属于一般。

三、邯麦19
适合在山东、沧州以南地区种植,生长出来的时小麦十分紧凑,抗倒性也是很好的。

四、克春14号
它的抗倒性是很好的,也不容易感染病害,适合在东北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种植,并且生育期也很短。

五、山农27号
这个品种的茎秆弹性很一般,也很容易出现病害,经试验每亩地产量是627.9kg。

六、中麦875
它算是早熟的一个品种,具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并且也十分的抗倒,每年的产量也要比一些普通的品种高。

七、豫麦58号
它是河南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比较适宜在黄淮的地区种植。

具有半冬性多穗型的特性,属于中熟品种。

八、京冬8号
冬性,属于中早熟品种,穗呈纺锤形,抗条病,越冬能力是可以的,能达到93.3%,很适合在河北的中北部、天津以及北京种植。

九、淮麦16
在江苏、河南中部等地种植最佳,它是早熟品种,有着很不错的
抗寒性,也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十、中麦9号
它是很耐寒的,在北京的冬季也能顺利的越冬,并且幼苗时生长也十分健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国审小麦品种2013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公告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1品种名称:扬麦21选育单位: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宁麦9号/红蜷芒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4天,比对照扬麦158晚熟2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浓绿色。

株高84厘米,株型较紧凑。

茎秆有蜡质,穗层较整齐,熟相一般。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粉质、较饱满。

平均亩穗数32.3万穗,穗粒数39.3粒,千粒重40.4克。

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纹枯病。

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86克/升,蛋白质含量13.2%,硬度指数45.4,面粉湿面筋含量26.2%,沉降值27.0毫升,吸水率51.3%,面团稳定时间3.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415EU,延伸性142毫米,拉伸面积8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9.7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4%;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96.8千克,比扬麦158增产3.9%。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3.1千克,比对照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5-20万。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2品种名称:镇麦11号选育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麦15号/镇麦5号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4天,比对照扬麦158晚熟2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绿色。

株高82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下弯。

穗层较整齐,熟相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半硬质、较饱满。

平均亩穗数33.7万穗,穗粒数39.5粒,千粒重39.1克。

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88克/升,蛋白质含量12.62%,硬度指数42.9,面粉湿面筋含量28.2%,沉降值30.1毫升,吸水率51.7%,面团稳定时间2.5分钟,最大拉伸阻力334EU,延伸性137毫米,拉伸面积6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3.0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2%;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94.4千克,比扬麦158增产3.3%。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1.2千克,比对照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5-18万。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3品种名称:宁麦22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宁麦12系选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3天,比对照扬麦158晚熟1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

株高88厘米,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

平均亩穗数28.8万穗,穗粒数39.4粒,千粒重43.0克。

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

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65克/升,蛋白质含量12.47%,硬度指数62.0,面粉湿面筋含量23.6%,沉降值40.1毫升,吸水率56.1%,面团稳定时间6.1分钟,最大拉伸阻力490EU,延伸性143毫米,拉伸面积9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3.6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2%;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15.3千克,比扬麦158增产8.8%。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0千克,比对照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 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亩基本苗15-20万。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4品种名称:浩麦一号选育单位:福建超大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W4062/郑农11号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3天,比对照扬麦158晚熟1天。

幼苗半直立,叶绿色,分蘖力较弱。

株高89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

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长卵形、硬质、较饱满。

平均亩穗数32.0万穗,穗粒数39.4粒,千粒重40.3克;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条锈病,中感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中抗纹枯病。

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97克/升,蛋白质含量15.14%,硬度指数66.2,面粉湿面筋含量31.8%,沉降值54.5毫升,吸水率56.5%,面团稳定时间14.7分钟,最大拉伸阻力885EU,延伸性159毫米,拉伸面积185平方厘米。

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2.5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8%;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05.2千克,比扬麦158增产6.1%。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3.7千克,比对照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10月25~30日播种,亩基本苗18万,争取年前主茎蘖1-2个越冬。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5品种名称:宁麦23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宁9534/扬麦158//宁9534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3天,比对照扬麦158晚熟1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苗叶细长、叶绿色。

株高95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

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半硬质、较饱满。

平均亩穗数31.9万穗,穗粒数40.6粒,千粒重40.8克。

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赤霉病。

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08克/升、蛋白质含量13.23%,硬度指数70.4,面粉湿面筋含量27.7%,沉降值28.4毫升,吸水率59.4%,面团稳定时间3.6分钟,最大拉伸阻力266EU,延伸性135毫米,拉伸面积5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0.3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6%;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92.7千克,比扬麦158增产2.9%。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6.7千克,比对照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10月底至11月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5-20万。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6品种名称:扬麦23选育单位: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扬麦16/扬辐93-11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2天,与对照扬麦158熟期相当。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绿色,生长旺盛。

株高84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

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硬质、较饱满。

平均亩穗数32.4万穗,穗粒数39.4粒,千粒重37.7克。

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赤霉病。

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79克/升,蛋白质含量13.6%,硬度指数63.2,面粉湿面筋含量30.2%,沉降值46.5毫升,吸水率54.6%,面团稳定时间10.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638EU,延伸性144毫米,拉伸面积122平方厘米。

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0.3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减产2.1%;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8.0千克,比扬麦158增产1.6%。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8.1千克,比对照增产10.4%。

栽培技术要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6万。

加强赤霉病的防治,并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穗期蚜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7品种名称:隆平麦518选育单位:郑州友帮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品种来源:豫麦34/豫麦41//豫麦35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

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

冬前分蘖力较强,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强,灌浆快。

株高79厘米,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叶片上冲。

穗椭圆形,穗小,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平均亩穗数44.0万穗,穗粒数27.1粒,千粒重47.6克。

抗病性接种鉴定,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

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94克/升,蛋白质含量14.6%,硬度指数62.5,面粉湿面筋含量30.3%,沉降值43.7毫升,吸水率54.4%,面团稳定时间12.1分钟,最大拉伸阻力668EU,延伸性154毫米,拉伸面积133平方厘米。

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7.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1%;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77.0千克,比周麦18增产2.5%。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7千克,比周麦18增产1.9%。

栽培技术要点:10月10~25日播种,亩基本苗12~18万。

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中、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倒春寒频发地区注意防冻害。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8品种名称:徐麦33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内乡991/周麦16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7天,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