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

合集下载

原子的结构-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知识点1:一、原子构成1、原子结构:(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组成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

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2)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③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知识点2:离子1.定义: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失去__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R m+。

Al。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13=2+8+3)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13>2+8)(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得到__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

如氧原子O→氧离子O2-。

(8=2+6)原子结构示意图 (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4.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性__中性________ _带正电荷_________ __带负电荷________稳定性不稳定,金属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稳定符号元素符号:H Al Cl 阳离子符号H+ Al3+阴离子符号Cl-结构示意图特点比对应原子少一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不变与相同电子层数的惰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相互转化知识点3: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非常小,使用起来很繁琐,不方便,一般不采用。

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

9.288×10-26kg ≈ 55.9 = 1.993×10-26kg×1/12
答:该铁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约为55.9。
期末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2、利用公式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例2:已知某元素周期表中第11号元素原子核内有 12个中子,求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 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所以 由公式得: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1+12 =23
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密度(g/L)
气体体积(L)=气体质量(g)÷密度(g/L) 液体质量(g)=液体体积(mL)×密度(g/mL)
液体体积(mL)=液体质量(g)÷密度(g/mL)
期末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意事项: 3、若题目中只给出一种物质的质量,则另一种物质的用量 往往用“足量”、“适量”、“过量”或“完全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等来描述。如果同时知道两种反应物的 质量,需要考虑过量问题。 4、注意已知质量的单位;设未知数的时候要设××的质量 为X,而不能设××为X克;整个化学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最后求出的X的值后写上单位。(无说明则保留到小数点后 一位)
期末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变化题型3: 不完全反应(,反应完毕后剩余锌 粒3.7g ,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 + H2SO4===ZnSO4 + H2↑ 2 65 5g-3.7g X 65 = 1.3g 2 X
期末复习
五、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期末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基本题型: 已知一种物质的质量,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
例1: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2Mg + 48 3克 48 80 X O2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

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

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学篇.新饯伴题型一:根据概念求相对原了质量解法:此类型题应根据相对原质嚣的概念来求解.即以_'个碳一l2原子的质量的l/l2作为标准,其他原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r的相对原r质量.例:个碳一l2原的质量为mkg,某元素一个原j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了质量为()A.m/12nB.12n/mC.n/l2mD.12m/n解:根据相对原r质量的概念,该死素的相对原质量为:nkg/(mkg/l2)=l2n/m,所以答案应选B.题二根据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比求相对原子质量熊_,去:解此类型题,不仅要正确写出化合物里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关系式,而且还要分析清楚是哪种元素与哪种,亡素的质黾比.某物质化学式为R,0,,其中R与0的质量比为7:3,0的相对原了质量为16,R的相对原了质量是().A.27B.56C.14D.3l铺设R的相对原了质量为X,根据化合物里两元素的质量比得:2X:(】6×3)=7:3X=56,所以答求相对原子质量,)题型与解法题型三根据庀素在化合物里的质草分数求相对原j 顷蕈解法.此类型题般心根据某元素存化合物里的质量分数的计弹哭系式来求解.若该化合物m两种元素组1]芟,J1I]此类型题除用述方法解外,还町用特殊解法题型的方法求斛.例+某化合物的化学为R0,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O%,O的相对原了质量是16,R的相对原r质量是().A16B.32C.64D.48般解法: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得:根据化合物(16X3)/(X+l6X3)Xl00%=60%X=32,所以答案选B.特殊解法:由题意可知素的质量比为:在化合物中R元素与氧元(1—6O%):60%:2:3设R元素的相对原了质量为X,则:X:(16×3)=2:3X=32,答案选B.题型四.根据式量求相对原子质量解法:解此类型题必须掌握式量的概念及式量的计算方法,只有式量的计算式正确了,才能正确求出某元素的相对原予质量.例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AO.一,的式量为M,则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瓣:设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算J^=得:若此化合物根据式量的计1×n+X+l6×(2n—1):MX=M一33n+l6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3nt2003年第9期j}45j;一,'善--誊j孳{t摹{孽一.毫孽塞厅傥伴誊,i,-',.—,一,},~j制氯气口诀: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黄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集气口诀:',.水作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一电解水口诀: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见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止三是键正畦: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盔是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祷六七;破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硫有负二正四六;边用就会熟.化合价口诀二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俊靖.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常见.孽燃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2003年第9期.蛹溺堪四。

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

(2)在纯净物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 ②③⑧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①⑥⑦ 物质有 。
④⑩
12.此表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根 据此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含碘量/Kg 精制海盐、碘酸钾 20g~40g
分装日期
储藏方法 使用方法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 )
A.H2
B.H
C.H+
D.H2O
化合价: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通常正价元素写在前,负价元素写在后。 2.根据正负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 原子个数。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 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2.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 ) A.硫酸亚铁(FeSO4) B.氧化铁(FeO) C.硫酸钠(NaSO4) D.氯化铜(CuCl)
蔗糖
(2) 碳酸钙
四、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求相对分子质量 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掌握 三种 基本 题型
1.食物在煎炸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强致癌物 质——丙烯醛,化学式为C2H3CHO,所以 油炸食品不宜多吃。请回答: (1)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6 。 (2)丙烯醛中C、H、O元素的质量比 是 9:1:4 。 (3)丙烯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8.6% 。
②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 一般金属元素排在左 , 非金属元素排 在左边 . 如: NaCl , KCl , ZnS. 金左, 非金右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
表示化合价的 数值、正负
表示粒子 个数

关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几个实例

关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几个实例

高三培优----穿梭在化学问题中的数学方法从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题中不难发现,常常直接或间接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方法在化学解题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利用数学思想处理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了等价转化(即守恒),数形结合,分析推理,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

所以,如果在解决某些化学问题时,同学们能理清思路,灵活、合理的利用数学思想,将化学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结合化学知识通过计算和推理,可以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问题就迎刃而解,过程也大为简化。

一、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解例1:在标准状况下,将100mLH 2S 和O 2的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恢复到原状况,发现反应后所得气体总体积V (总)随混合气体中O 2所占的体积V (O 2)的变化而不同,其关系如图: 试用含V (总)和V (O 2)的函数式 表示V (总)和V (O 2)的关系。

分析:本题粗看需要讨论H 2S 和O 2的量比关系。

但仔细观 察发现,可以将其抽象成 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数学模型,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设V (总)=k V (O 2)+b, A 、B 两点坐标为(0,100),(33.3,0),分别将其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即可求得k= —3,b=100。

所以,AB 段的函数关系式为: V (总)= —3 V (O 2)+100 ,0 <V (O 2)≤33.3mL同理,将C 、D 两点坐标(40,60)、(100,100)分别代入上述解析式,求得k= 3/2,b= —50。

所以,CD 段的函数关系式为:V (总)= 23V (O 2)—50 ,33.3mL <V (O 2)<100mL二、利用建立不等式求解例2:我国产的喜树中,可以提取一种生物碱。

这种生物碱的相对分子质量约在300~400之间,化学分析得其质量组成为:C :69%;H :4.6%;O :18.4%;N :8.0%。

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分析:本题学生均能解出四种元素原子间的物质的量比n (C):n (H):n (O):n (N)=10 :8 :2:1,得到最简式为C 10H 8O 2N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含解析)

【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知识点的认识】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C-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2、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题型: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典例:已知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8 B.28g/mol C.14 D.14g/mol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M=mn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以此来解答.解答: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n(X2O5)=0.1mol5=0.02mol,所以M(X2O5)=2.16g0.02mol=108g/mol,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2x+16×5=108,解得x=1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熟悉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较简单.【解题思路点拨】本考点比较简单,要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时相等的,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70.7 B. 70.2 C. 72 D. 73.3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36.5 B. 63 C. 98 D. 294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C.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D.1H与D互为同位素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A.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B.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D.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 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分子数为N 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B.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 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D.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17 C. 44 D. 641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20d B. 10d C. 5d D. 2.5d13.某醇的分子式为C n 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92 B. 69 C. 46 D. 32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1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种.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中子数之比为.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20.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2.自然界中氯化钠是由Na与Cl、Cl所构成的.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求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23.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它的蒸气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是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 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的结果是:(1)橙色蒸气的密度折算成标准状况后是11.34克/升,它的分子式为:;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分子式为:;(3)无色蒸气的密度是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64倍,则它的分子式为:.【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当摩尔质量以g/mol 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2.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05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44g/mol,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比较基础,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找出各物理量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70.7 B. 70.2 C. 72 D. 73.3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反应的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然后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求解.解答:解:K35ClO3晶体与H37Cl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生成的氯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36.5 B. 63 C. 98 D. 294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守恒法.分析:根据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A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B的质量,结合D的相对分子质量运用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结合方程式2A+3B═C+3D,所以有:m(A)==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m(B)=34.2g+0.6g﹣5.4g=29.4g,根据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结合方程式2A+3B═C+3D,所以有:=,解得:M(B)=98故选C点评:本题易错点为A与C的质量比为6:38,不是3:38,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C.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D.1H与D互为同位素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分析: 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解答:解: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A正确;B.H2O与D2O均为水,属于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指单质,所以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正确;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H与D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及同位素,把握相关的概念及核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A.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B.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D.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 127.760是指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解答:解:A、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为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误;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故B正确;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为该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D、元素为一类原子的总称,故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注意区别几个相对原子质量,难度不大.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提供的原子组合可能的CO2分子,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计算,据此判断.解答:解: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有:12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12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2=46;12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48;14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2=46;14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2=48;14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8×2=50;12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7=45;12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46;12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18=47;14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7=47;14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8=48;14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18=49;所以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44、45、46、47、48、49、50,共7种.故选:B.点评:考查分子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难度较小,关键在于组合出可能的二氧化碳分子.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 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存在的分子种类=C31×C21,然后去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即可.解答:解:H的核素有3种,氯的核素有2种,所以HCl的种类=C31×C21=6种,但11H1737Cl和13H1735Cl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5种,故选B.点评:本题以分子的构成为载体考查了同位素,难度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分析解答即可.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分子数为N 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B.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 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D.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 A.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根据M=分析,根据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及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未知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判断;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钠;D.根据M=分析,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该反应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解答:解:A.分子数为N A的CO、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CO、N2摩尔质量都为28g/mol,根据M=1molCO、N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但CO、C2H4混合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无法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故A 错误;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O2、NH3摩尔质量分别为32g/mol、17g/mol,所以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介于17g/mol﹣32g/mol之间,故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所以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有关计算,注意M=、ρ=公式的运用,22.4L/mol的使用条件,注意C选项的极限法,题目难度中等.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计算出混合气体质量,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计算出X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X的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质量,在利用摩尔质量计算X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0.714×32,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则质量为0.714×32g/mol×1mol=0.714×32g.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设生成混合气体为1mol需X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1mol:3.5mol=nmol:1mol,所以n=mol.所以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79.97g/mol.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9.97.故选:B.点评:考查利用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难度较小,关键利用方程式确定X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质量守恒确定反应物x与混合物的质量关系.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0,其中必然有一个大于40,一个小于40,或两个都等于40来解答.解答:解:A.N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32,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CO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32,一个比40大,一个比40小,符合题意,故B正确;C.SO2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4,44,都大于40,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HCl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28,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量,注意平均值法的使用,难度不大.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17 C. 44 D. 64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计算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比,设气体A是摩尔质量是M,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所以V(A):V(O2)===4:1,所以M(A)=16,在数值上,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其摩尔质量,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体积、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20d B. 10d C. 5d D. 2.5d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解答:解: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e密度的d倍.所以三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d,右边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4d(1+2+2)=20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左边2A也是20d,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明确密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根据质量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3.某醇的分子式为C n 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92 B. 69 C. 46 D. 32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C n 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 n H2n+1OH~Na~H2↑,根据氢气的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醇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解:C n 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 n H2n+1OH~Na~H2↑,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即0.025mol,则消耗的醇的物质的量是0.05mol,所以M==46g/mol,即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醇和金属钠反应的性质以及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联系以及计算的方法是关键.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1mol﹣COOH与1mol﹣OH生成1molH2O,二元羧酸和某二元醇恰好完全酯化,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二元醇的2倍,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二元醇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计算二元醇的质量,再根据M=计算二元醇的摩尔质量,据此可得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3.6g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二元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二元醇的质量为:Wg+3.6g﹣9g=(W+3.6﹣9)g,该二元醇的摩尔质量为:=g/mol,该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和摩尔质量相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酯化反应的规律确定水与二元醇的关系是解答关键.1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平均值法.分析:根据C原子、H原子守恒,判断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反应情况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再根据极限法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据此解答.解答:解:按照题目所给C8H18的裂化产物考虑,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共有以下几种:①C8H18→C4H8+C3H6+CH4②C8H18→C4H8+C2H4+C2H6③C8H18→2C3H6+C2H6④C8H18→C3H6+2C2H4+CH4⑤C8H18→3C2H4+C2H6以上反应①、②、③是1molC8H18裂化生成3mol混合气体;④、⑤反应是1molC8H18裂化生成4mol混合气体.要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按①、②、③反应就可以实现;但是按④、⑤反应并不能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至少需要①、②中的一个反应参与或者共同参与,③也有可能同时参与.这样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mol≤n<4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即28.5g/mol<≤38g/mol.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5<≤38.故选B、C.点评:本题以裂化为载体,考查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判断,难度较大,关键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5 种.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10:9 ,中子数之比为8:9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1)根据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它们两两结合生成氯化氢进行判断;先计算H2O和D2O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分子中质子数之比和中子数之比.解答:解:(1)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H、D、T,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35Cl、37Cl,故氯化氢分子可能为:H35Cl、H37Cl、D35Cl、D37Cl、T35Cl、T37Cl,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38、37、39、38、40,则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种类有5种,故答案为:5;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9,所以质子数之比为10:9,中子数之比为10×8:9×10=8:9,故答案为:10:9; 8:9.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微粒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计算,侧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组合,题目难度不大.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O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因1个P2O5分子比1个P2O3多两个氧原子,所以其质量差恰好为2个氧原子的质量,也就是(n﹣m)g.因此,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n﹣m)g,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n﹣m)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35.5+16n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 n﹣,据此分析计算.解答:解: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 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 n﹣,氧的原子量为16,氯的原子量为35.5,所以该离子式量为35.5+16n,故答案为:35.5+16n;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中化合价规律的应用,掌握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解答:解: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可得出,M===32g/mol,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答: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32.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0.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M=ρVm计算摩尔质量,再利用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解答:解: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由M=ρVm可知,M=0.717g/L×22.4L/mol=16g/mol,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明确M=ρVm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依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物质的量n==计算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解答:解:2.24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0.1mol,质量为3.2g,摩尔质量M===32g/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32g/mol,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故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高中化学】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

【高中化学】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

【高中化学】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题型一:根据概念求相对原子质量解决方案:这类问题应该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来解决。

也就是说,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通过比较其他原子的质量得到的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12nb.12n/mc.n/12md.12m/n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KG/(mkg/12)=12n/m,所以答案应该是B。

题型二:根据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比求相对原子质量解决方法:要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要正确写出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还要分析哪种元素和哪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某物质化学式为r2o3,其中r与o的质量比为7∶3,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7b.56c.14d.31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化合物里两元素的质量比得:2x∶(16× 3)=7∶3x=56,所以答案应选b。

问题类型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解法:此类型题一般应根据某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关系式来求解。

若该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此类型题除用上述方法解外,还可用特殊解法即题型二中的方法求解。

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3当氧的质量分数为60%时,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b.32c.64d.48通解: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化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得出:(16×3)/(x+16×3)×100%=60%X=32,所以答案是B。

特殊解法:由题意可知,在化合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0%)∶60%=2∶3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 3)=2∶3x=32,答案选b。

类型四:根据公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解法:解此类型题必须掌握式量的概念及式量的计算方法,只有式量的计算式正确了,才能正确求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相对原子质量的题型与解法
题型一:根据概念求相对原子质量
解法:此类型题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来求解。

即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
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12nB.12n/mC.n/12mD.12m/n
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nkg/(mkg/12)=12n/m,所以答案应选B。

题型二:根据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比求相对原子质量
解法:解此类型题,不仅要正确写出化合物里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关系式,而且还要分析清楚是哪种元素与哪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某物质化学式为R2O3,其中R与O的质量比为7∶3,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7B.56C.14D.31
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化合物里两元素的质量比得:
2x∶(16×3)=7∶3
x=56,所以答案应选B。

题型三:根据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分数求相对原子质量
解法:此类型题一般应根据某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关系式来求解。

若该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此类型题除用上述方法解外,还可用特殊解法即题型二中的方法求解。

例: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3,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6B.32C.64D.48
一般解法: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化合物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得:
(16×3)/(x+16×3)×100%=60%
x=32,所以答案选B。

特殊解法:由题意可知,在化合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60%)∶60%=2∶3
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
x∶(16×3)=2∶3
x=32,答案选B。

题型四:根据式量求相对原子质量
解法:解此类型题必须掌握式量的概念及式量的计算方法,只有式量的计算式正确了,才能正确求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AO2n-1,若此化合物的式量为M,则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解:设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式量的计算式得:
1×n+x+16×(2n-1)=M
x=M-33n+16
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33n+16。

题型五: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相对原子质量
解法:解此类型题关键是根据元素在化合物里的化合价,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来求相对原子质量。

例:ag二价金属M溶于稀硫酸中完全反应,生成bg氢气,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b/aB.2a/bC.a/2bD.a/b
解:设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有:
M+H2SO4=MSO4+H2↑
x2
ag bg
x/2=ag/bg,x=2a/b,答案选B。

题型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相对原子质量
解法:解此类型题时,若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化合物里各元素的质量,即可求出相对原子质量。

例:某金属元素M的质量为16.2g,与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M2O330.6g。

若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7B.28C.56D.58
解: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2O3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0.6g-16.2g=14.4g
则M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x∶(16×3)=16.2g∶14.4g
x=27,答案应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