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 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2分)建立精神的栖息地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是()。
(2分)A.隔膜.(mé)应酬.(yìng)言不及意.(yì)郑重其.事(qí)B.栈.桥(zhàn)别墅.(yě)置.之不理(zhì)与日具.增(jù)C.掺.杂(cān)渺.茫(miǎo)前扑.后继(pū)不攻自破.(pò)D.愧赧.(nǎn)星宿.(xiù)不言而喻.(yù)茅塞.顿开(sè)3.默写填空。
(12分)(1)行路难,行路难,,?(李白《行路难》)(2)转朱阁,,。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少年不愁滋味,爱上层楼。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表达自的政治理想。
(6)古代诗歌不乏千古佳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王勃以乐观豁达的胸襟抒发万代传诵的知己深情;“,。
”,则超越作者刘禹锡的身世之感,揭示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蓬勃发展的哲理。
(用《酬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句子作答)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5分)①最近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习惯借用表情包表达情绪超过77%。
②图文符号组成的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为年轻群体的表达带来更大的自主性。
③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我们也需看到,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表达情绪的今天,语言组织能力的退化也值得警醒。
④若李白面对奔腾的瀑布,只是甩出几个“给力”的表情包,就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唱,若苏轼面对妻子的早逝,只是打上“流泪”的表情包,就不会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A. 诗的一、二句以夸张笔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写出诗人的精神苦闷时,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与第一、二句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B. 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七、八句巧用姜尚和伊尹典故,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前途依然有信心.
C. 全文以记叙开头,中间写痴人痴事,结尾借舟子之口议论,表达了作者的“痴情”,结构完整,笔调淡雅流畅.
D. 作者在描写湖上影子时,运用了白描手法,视线由近到远,景物由大而小,勾勒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让人感到天地间人的渺小.
16.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复试是在一个星期后举行的.它将决定一个人的终生事业.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挑剔的神气.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 全诗构思巧妙,诗人将自己的希望和失望、奋进和抑郁,急遽地迭相交替、变换,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自己由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部 编 版 语 文 九年 级上学 期
期末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晶莹(yínɡ)瞥见(piē)彬彬有礼(bīn)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安徽专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九年级·语文上(R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②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④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⑤倚东风,________。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⑥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中,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以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点明时令特征,令人心生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触景生情,秋天的记忆不仅仅是心情,更多的是那份诗意。
此时,伴随阵阵秋风惬.意,看着那初春抽出的枝条,有了夏的洗礼,秋的装点,安静地随风摇yè起舞,片片随风婆娑的略显发黄的秋叶,缠绵不舍地缓缓飘落。
落叶一地黄,多愁善感的心灵深处,是否也会发出感叹:这是岁月的沧桑、流年的感慨,还是风的无情、树的不挽留的悲伤?沉醉于“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美妙境地。
诗情画意中,一幅幅秋景写意画映入我的脑海。
安静中,心情也好了许多,暂且忘记了人世间烦恼和锁事的纠.缠。
初秋的烟华风云,就是这样,矛盾交织、心情起伏,让人在潜意识中感到如痴如醉的余香。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5 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 语文(说明:全卷分为A 卷和B 卷,A 卷满分100分,B 卷满分50分,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A 卷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总分人 得 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总分人 得 分A 卷(共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婷(p īn ) 矗.立(zh í) 摇曳.(y è) 强聒.不舍(ɡu ō) B .宽宥.(y òu ) 佝.偻(ɡōu ) 麾.下(m í) 间.不容发(ji àn ) C .瑟.缩(s è) 恣睢.(su ī) 褴褛.(l ǚ) 自惭形秽.(hu ì) D .轻觑.(q ù) 鲜妍.(y ǎn ) 恪.守(k è) 喏喏..连声(r ě r ě)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B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C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骄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D .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春天的鳌山,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好一派红装素裹....的绚丽景象。
C .听说猪肉价格下降,很多人前仆后继....的涌入超市疯狂采购,超市不得不增派人手维持秩序。
D .中国女排以11连胜夺得世界杯冠军,回国时,粉丝们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5分)1.默写(14分)(1)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2)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我欲乘风归去, , .(苏轼《水调歌头》)(4)三年谪宦此栖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 , , ,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7)《咸阳城东楼》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 .(8)《行香子》一词中写景色彩简单鲜明又写出农家本色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1分)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A“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fēi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xiè,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烽先生 B (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而谈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米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3分)锦._____书痛彻心fēi_________ 不xiè_______(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2分)_____改为_______(3)结合语境,在A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雨季是对于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4)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B处横线上.(2分)这是杨烽先生________(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B.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D.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4.[2019年中考绥化卷]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8分)(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妙手回春灵丹济世百病千家(2分)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3分)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50字左右)(3)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首先来到故宫.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爸爸说:“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话.(50字左右)(3分)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21分)十八岁那年的单车①十八岁那年,李卓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②李卓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李卓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李卓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③那一天,李卓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④“你──”李卓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⑤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⑥第二天,李卓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李卓头也不回, ,走了.⑦“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⑧李卓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李卓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⑨李卓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李卓的下落.⑩母亲依然每天都给李卓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⑪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⑫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李卓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吧!”⑬李卓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⑭李卓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⑮李卓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⑯“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⑰“关你什么事!”⑱“我是你爹!”⑲“起来!”⑳父亲没动.㉑“不起来拉倒!”李卓按了一把车铃,“叮铃铃——”跑了!㉒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李卓又把单车骑回来了.㉓“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李卓的口气缓和了一些.㉔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㉕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顿了一下,脚下一蹬,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了儿子的腰.李卓身体一震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5.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根据故事的情节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故事情节:母亲购买旧车————李卓挣钱买车——6.填入第⑥段横线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A.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B. 冒着冷丝丝的寒风C. 迎着雾蒙蒙的细雨D. 踩着金灿灿的落叶7.文章第⑧段与第⑩段都写了和的内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8.你认为文中的李卓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9.细读第㉕段,结合加点的词语,说说结尾的妙处.(5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5分)[2019年中考襄阳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有删改) 10.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1.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2.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4分)13.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3分)14.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试题.(13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5.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前人之述备.矣(详尽)B.连月不开.(天气放晴)C.则有去国.怀乡(国家)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行道之.人弗受B.然.则北通巫峡/康肃忿然.曰C.感极而.悲者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其.必曰/其.真无马邪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6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9.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0.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4分)三、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经历了才觉得美丽.有时会遇到层峦叠嶂的大山,有时会遇到芳草萋萋的平原;也许要经过姹紫嫣红的花园,也许要穿越渺无人烟的沙漠……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看到美其实就在路上.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美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答案与解析(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二、基础知识与运用(35分)1.默写(14分)(1)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2)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我欲乘风归去, , .(苏轼《水调歌头》)(4)三年谪宦此栖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 , , ,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7)《咸阳城东楼》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 .(8)《行香子》一词中写景色彩简单鲜明又写出农家本色的句子是:, , .[答案](1)停杯投箸不能食 (2)二十三年弃置身 (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万古惟留楚客悲(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6)蓬山此去无多路 (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8)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箸”“暝”“蓬”“惟”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1分)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A“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fēi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xiè,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烽先生 B (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而谈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米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3分)锦._____书痛彻心fēi_________ 不xiè_______(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2分)_____改为_______(3)结合语境,在A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雨季是对于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4)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B处横线上.(2分)这是杨烽先生________(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答案](1)jǐn 扉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扉.(2)考改为烤解析:本题考查字形,注意正确辨别字形,需要学生良好的积累和观察能力.(3)示例:光明是对黑暗的告别.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句式与例句保持一致,内容、感情色彩要与例句一致.(4)平静超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含义,通过这两个成语的含义,符合题意的是平静超然.(5)“娓娓而谈”后面不能接宾语.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是句式杂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B.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D.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含义.B句中“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形容新新产品;C句“狭路相逢”指有仇恨的人相逢,不能形容朋友相见;D句“漠不关心”不是动词,其后不能跟宾语.4.[2019年中考绥化卷]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8分)(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妙手回春灵丹济世百病千家(2分)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3分)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50字左右)(4)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首先来到故宫.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爸爸说:“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话.(50字左右)(3分)[答案](1)妙手回春医百病灵丹济世乐千家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字数相等 . 二是同类对同类,例如:颜色对颜色,食品对食品.三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妙手回春”对“灵丹济世”工整,“百病”可以对“千家”,那就需要补充缺失的内容.示例:妙手回春百病消,灵丹济世千家乐.(妙手回春医百病灵丹济世乐千家).据此作答.(2)示例:妈妈,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劝说词.劝说词的撰写首先要结合要求“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然后对妈妈进行劝说.注意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指出对方的作法是对是错,结合明确应该如何做.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据此作答.(3)示例: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主题“赞美故宫的工匠”,着重突出的是他们的精神.专业,敬业.用心做一件事情,用双手让故宫里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据此作答.三、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21分)十八岁那年的单车①十八岁那年,李卓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②李卓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李卓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李卓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③那一天,李卓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④“你──”李卓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⑤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⑥第二天,李卓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李卓头也不回, ,走了.⑦“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⑧李卓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李卓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⑨李卓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李卓的下落.⑩母亲依然每天都给李卓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⑪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⑫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李卓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吧!”⑬李卓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考场考点考号姓 名座位号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一、积累运用(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伤(zh òng ) 恣睢.(su ī) 拮据.(j ù) 箪.食壶浆(d ān ) B. 愧赧.(n ěi ) 摧残.(c án ) 筵.席(y án ) 歇.斯底里(xi ē) C. 积攒.(z ǎn) 干.系(g ān ) 拜谒.(y è) 根深蒂.固(d ì) D. 阔绰.(chu ò) 找茬.(c á) 糟蹋.(t à) 不省.人事(x 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遁词 愕然 抠门 李戴桃僵B.尊循 嬉闹 促狭 断章取义C.聒噪 视查 灌溉 置之不理D.宽宥 汲取 嗔怒 郑重其事 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觉得,如果他死前未能对它有充分体会,未能弄个水落石出....,那他就会失去一切。
B.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学校处心积虑....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C.“择一事,终一生”,勤奋专注、追求卓越是成为技术精湛的匠人的不二法门....。
D.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幸福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苦难的痕迹荡然无存....。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本期“名师大讲堂”的听众,除天水教师外,还有陇南、庆阳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B.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精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精编部编⼈教版九年级上册语⽂全册教材(期末)测试卷(含答案)部编⼈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积累与运⽤(27分)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全部正确的的⼀项是( )(2分)A 嗔.怒(zhēn))娉.婷(pīn) 亵.椟(xia) 怄.⽓(òu)矫.揉造作(jiāo)B.恪.守(ka) 恣睢.(.suī ) 豢.养(huàn) 容赦.(sha) ⾯⾯厮觑.(qù)C.纶.⼱(lún) 朴.⼑(pú) 佝.楼(gōu) 寒噤.(jìn) 彬.彬有礼(bīn)D.聒.噪(ɡuō)愧赧.(nán) 箴.⾔(zhēng) 栈.桥(zhàn) 根深蒂.固(tì)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项是()(2分)A.旁骛趱⾏江⼭多娇顿开茅塞B.诘据恁地矫揉造作附庸风雅C.兀⾃尴尬⾃惭形秽与⽇具增D.惘然脏物附庸风雅相得益彰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的题⽬。
(3 分)①中国当代⽂坛巨匠巴⾦的读书⽅法⼗分奇特,读书⽽⽆书。
②换句话说就是读记忆中的书。
⽤巴⽼形象的说法是,静坐椅⼦上或仰靠在床上回忆曾经读过的书,就像⽜反刍⼀样。
③我们也应该培养读书⽽⽆书。
④凭借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点点,⼀定会有新的、新的、新的启⽰。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的横线上。
(1分)(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的横线上。
(1分)(3)请将下⾯词语的选项依次填写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1分)A.收获B.咀嚼C.理解4.阅读选⾃名著《⽔浒》中的⼀段⽂字,做后⾯的题⽬(4分)“万卷经书曾读过,平⽣机巧⼼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计⿁神惊。
”这⾸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简洁的⽂字写出两个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1)⼈物:(2)情节:、。
5.古诗⽂默写。
(8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D.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 《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 《乡愁》 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深切思念的情怀.
D.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部 编 版 语 文 九年 级上学 期
期末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8题,共30分)
1.请你把下面加点字中你最喜欢 两句整洁、规范的抄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我们青年人应该对未来充满希冀.(),时刻把自己切实可行而非好高wù()远的目标铭记在心,摒弃一切狭隘.()的私心和萎mǐ()的情绪,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他仍是教练眼中那个遵规守纪的队员,是山东大学老师眼中那个不耻下问....的学生。
D.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对世界保持微微喜悦的心情,知道在________的生活里也能有丰满的快乐,便宜的食物也有好的味道,小环境里也有________的梦想——这些卑中之尊、贱中之美、小中之大,________丑中之美、坏中之好,都需要微细的喜悦的心情才能体会。
A.匮乏深远而且B.匮乏远大乃至C.贫困远大何况D.缺憾长远乃至4.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该句无语病) B.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和高度。
(该句是单句)C.近年来,有不少当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其中有不少出自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等。
(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D.《马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该文学常识表述无误)5.阅读下面的文字答题。
(4分)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上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分)(2)“桃园结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结交朋友。
(2分)6.填空。
(8分)(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2)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4)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8分)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
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勇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4分)(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70字以内)(4分)二、阅读探究(40分)(一)(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9.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二)(9分)张千载高谊千载字毅甫,庐陵人。
文山①友也。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京,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
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注】①文山:文天祥自号。
②辟:征召。
③潜:偷偷地。
10.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文山自.广还自.富阳至桐庐B.千载来见.才美不外见.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之次所.旁丛祠中D.凡.留燕三年凡.三往,乃见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日以美食奉之。
12.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3分)(三)(12分)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
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
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居于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
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
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
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
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
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到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13.第③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4.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②④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
(4分)15.请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分)(四)(15分)少年书架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④那是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
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呢?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