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word教案1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泄劲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二、过程与方法:绘制知识线索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2、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

二、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总结: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只是提建立初步基础?(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本节由学生自学归纳。

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途径不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存在的不足及其意义。

提问: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2、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是初级阶段,为什么?通过解决以上两题,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既然实现了这种转变,那么过渡时期就当然结束了,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年历史下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八年历史下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时间预设
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一分钱纸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一张1953年版的1分钱纸币,你们看到了什么?导入新课。
2、导出课题,一个子目,并完成以下问题)
1.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1至4题。(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评价,鼓励)
2.生小展示:两组三号上展台。(师生比较各加相应的分数)
生回答。(教师提示,补充,鼓励,评价)
3.师小归纳。
过渡语:
(二)(阅读第二个子目,并完成以下子目)
4.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5、6题。(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评价,鼓励)
5.生小展示两组四号上展台。(生比较,各加相应的分数)
补充习题:见白板课件(师生评价加相应的分)
6.师小归纳:。党领导我们在建国初期,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毕竟我们在探索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路,难免存在不足。同学们是新世纪主人,应该勤奋学习,为实现祖国美好未来而努力
2分钟
课堂检测
见课件检测部分。(组内批改,三名二号展台展示答案,师巡视,评价)
4分钟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本节课小组表现和得分情况。
2分钟
1、教学设计要求内容要丰满。
2、教师备课必须参照本学科《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参确定本课重、难点。九年教师同时参考本年度考纲。
过渡语:?
4分钟
1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3分钟
2分钟
能力提升
1.结合21页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小组合作,展示,师点拨)
10分钟
点拨归纳
1、归纳巩固本节课知识。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授课人:寇江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
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图表等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总路线、一五计划的内容;
通过情景模拟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

不断训练材料解析及识认图表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重、难点】
重点:了解过渡时期及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难点: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概括?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4.展示:“一分钱上有什么”、“沈阳飞机制造厂”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说说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代表性的成就?
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1.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工作,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姓名:
苟建东
工作单位:
河畔初级中学
学科年级:
历史八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中的第4课。本单元前3课讲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本单元教学知识的落脚点,讲述了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中国实现了20世纪以来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单元学习主题,遵循历史发展主线与阶段性特征相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温故而知新】
引导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所进行的斗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出,人民政权的巩固,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必要条件,由此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学生在情境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
利用图片展示问题,直观具体,学生有兴趣,并且容易记忆和回答。
八、板书设计
见课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北师大版
1

师 活 动
复备
图片展示:一汽、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视频《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年 --
, 、 改造。 年-年 2 ,建立国 和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鞍山钢铁公司 沈阳飞机制造厂 长春汽车第一制造厂 武汉长江大桥
化和国防
化的初步基础。三 、 的合作化,
改: 有步骤的促进 继续进行对 3.成就:鞍钢 一汽
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飞 、一桥 。 。
想一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存在的
结果及其 主要问 图片展示:一五计划成就
对手工业的 改造 对资本主义 合作 共研 工商业的改 造
结果及意义: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 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 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据所学知党的领导 下, 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
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
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完成“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五计划 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本课小结: 每课一诀: 一化三改总路线,一九五三是关键, 公私合营合作化,历史巨变五六年。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环节 导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明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视频、图片,课前预习 学 生 活 动 观看图片和视频 通过上述图表的数据, 说一说我国实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 自学 指导 一 自学后总结回答“ 1、1949—1956 社会主义工业化 引导自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 年 2、1953—1957 合作 共研 重工业 工业现代 一化:逐步实现国家的 三改:逐步实现国家对 的 一五计划: 1.时间: 一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家 思考: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个把生产力的发 自学 指导 二 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并举的计划, 其实 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 为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 社会主义改 义改造 造的内容 自学 指导 三 对农业的改 造 的途径 历史意义 题 播放视频: 《三大改造》 引导自学二:填表:三大改造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决课文的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三、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作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从而巩固新生政权的?(学生回忆回答)那么,在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

但是旧中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手中资金有限,但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

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经济建设的策划者,你们会怎么办?(学生分组讨论回答)2、新课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师: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有限的资金决定了我们只能进行重点的投入,那么最迫切发展的是哪一产业部门呢?请大家看经济图表。

(学生观察回答)师:引用毛泽东的话,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

根据客观现状,我国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简介什么叫过渡时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内容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途径结果,尤其要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3.提高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访问,收集等方式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三大改造”等情况,学会用多种渠道学习,了解历史的方法.2.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了解读图学史的方法.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等史实加深对祖国的热爱.2.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教材分析中国现代史的第二个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1953—1956年间我国制定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本课共分两目:“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三大改造"是完成国家"一五"计划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1957年间完成的,1956年 "三大改造"也和"一五计划"同步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包括两部分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也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而编制的.教材的第二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主要介绍了"三大改造"的基本过程、途径,历史意义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一五"的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 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三,学情分析这段历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诸如过渡时期,"一化三改", "三大改造",合作化道路,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等词汇他们也许是第一次听到, 教师可以援引实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理解.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一分钱纸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一张1953年版的1分钱纸币, 你们看到了什么?导入新课. 图中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批国产汽车,它的名字叫 "解放" .2.教师出示教材《北京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敬献报喜信》一图问: 哪位同学了解这一事件?导入新课.建国之初,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 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什么时候开始的?让毛泽东如此高兴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讲授新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教师出示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面对这种形势,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建设成就.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发展现代工业,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谈何容易!针对我们的国情,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什么是过渡时期呢?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提示:过渡时期的概念见注解,任务要强调它包括两重任务,即"一化三改",引导学生分析着两重人物之间的关系,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提.2.第一个五年计划及成就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18年的时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根据总路线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二是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请同学看书21页《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谈一谈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说一说前辈创业的故事, 思考"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什么?""三大改造"高速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成熟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请学生根据自己访问,调查等了解到的关于 "三大改造"的情况,介绍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分别采取了什么途径进行改造的,当时人们的参与情况又是如何.(学生介绍自己的所知所见,教师点评,补充) 我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为此,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请同学们看一组数字: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参加合作社占全国农民农户总数(%) 参加高级生占全国农户产合作社总数(%) 1.18 亿户 96.3 1.0742 亿户 87.8引导学生从数字中得出结论:我国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农民总数的96.3%,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手工业也有91.7%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们则采取了不同的途径,请学生介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例子. 如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百草堂(原型是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时的情景.教师向学生介绍荣毅仁的事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的基本完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思考:为什么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思考角度:可以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角度出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基本确立.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和伟大意义.他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创造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课堂练习与反馈1.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2.动手做请动手设计一个本课的知识网络.。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学习目标: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学习重点: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过程:温故知新: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什么?哪次会议制定的?5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有哪些表现?目标自学:1、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互动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当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三个五年的时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简称“一化”;二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改”。

(3) 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包含了哪几方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二是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一些代表性的成就?(学生看书,总结)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1)根据过渡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哪些行业进行改造?其核心是什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其核心是改变所有制,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如何。

1955年,全车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第二单 4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3月审核:历史组时间:2007年课型:新授课主备:余翔
姓名:班级:
学目标:一、教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成就;1、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3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二、教学重点学难点三、教:三大改造四、学习过程:(一)学习导入:解放前,中国吃穿用的很多东西的名字都带有“洋”字,试举例说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年后,“洋……”之类的东西中中几乎绝迹,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解放后,特别是1957何关系?(二)知识网络条件: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原因:工业落后
第一个基本任务。

五年计划
执行时间:1953——1957年底
农业
三大改造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是在()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2、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二、材料题:
下面是毛主席的诗句,其中划线第一句指的是一五计划中的哪一个建设工程?划线第二句是毛泽东当年所设想的什么工?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