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湖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4)着重考察考生新闻与传播综合专业素养,特别是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观点、原理和实践步骤,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闻传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播学教程》一、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的进程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3、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符号的定义2、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3、符号的基本功能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的基本过程。
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系统模式。
4、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人内传播。
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2、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
3、人际传播的定义和人际传播的动机。
4、人际传播传播的特点和功能。
六、群体传播、集合传播、组织传播1、群体传播的概念、类型、社会功能和意义。
2、群体传播和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
3、集合行为的特殊传播机制。
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流言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4、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的定义、特点、组织传播的机制。
七、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赖特的“四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2、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八、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媒介技术和社会发展。
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3、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力。
“电视人”和“容器人”、网络时代的“网虫”和“网瘾症”。
4、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华南师范大学《综合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综合化学
一、与高中知识有关的大学化学学科知识 1. 有机化学 (有机物的命名及其立体化学、同分异构;常见的有 机物结构、性能、光谱性质之间的关系;重要有机反应的反应类型 与反应机制,包括游离基反应、亲电、亲核反应等;含常见官能团 的有机物的制备与合成) 2. 化学反应原理 (热力学能、焓、吉布斯自由能、熵等四大概念; 能使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方向;基于盖斯定律的简单计算;化 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以及简单计算;原电池和电解池的 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包括保利不相容原理、 最低能量原理、洪特原则;化学键(键长、键角、键能)、金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等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化学教学设计 (包括教案的设计或对教案的分析与评价等) 4. 化学教学评价 (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 主要参考书目: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不限出版 社)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当代价值;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唯物辩证法的特征与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价值、价值评价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马克思的历史发展“五形态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时代价值;帝国主义的性质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方法及特征概括。
2020-2021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真题、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真题、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华中师范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华师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新闻传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发轫于1994年,本科教育始于1995年,设新闻传播系于文学院。
2012年9月,新闻传播系与信息技术系联合组建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3年6月,学院决定以原新闻传播系为基础,成立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与文学院共建“文化传播学”博士点。
学院已在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国际广播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二十余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
2013年,学院成功申报“中央在鄂媒体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中央驻鄂新闻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并协同创新。
一、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新闻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招生人数:32人,推免6人考试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备注:考试内容包含文史哲题目 30 分二、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作苏《实用新闻采访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三、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分数线(近三年)说明:部分专业因上线生源饱和,在国家线基础上适当提高复试分数线,调整部分以“↑”标识,未调整部分以国家线为最低复试分数线。
2018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初试高分经验分享

2018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初试高分经验分享在3月31号下午的复试笔试场上,很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手不自主的抖着开启信封取出试卷。
为什么呢,因为一年下来全国各地同你一样,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挤进的同一个复试的同学们,那天下午都在同一个考场做同一份试卷。
这是你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能与彼此共处一室的一刻了。
你能感觉到他们掩盖不住的优秀弥漫在整个教室上空,同时也为自己能坐在这个笔试教室而感到骄傲,这是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也是势均力敌的一刻。
在全国各大省份的高校纷纷出成绩的时候,迟迟的广东终于在2月5号出了,查到成绩的一刻心情是不可言语的。
鉴于华师新传没有太多的经验贴可以参考,遂来完成我考前许下的承诺,过来写上一篇经验贴以供后者借鉴。
以下我将分为几个环节来重点阐述我的初试准备的具体情况。
二、参考书目与重要资料1)我用的参考书有: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3、《广播电视概论》黄慕雄4、《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4版5、《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复习指南》红皮封面三、真题重要性之所以区分参考资料的重要与非重要,是因为有一些书本不值得你花太多时间去投入。
华师是一个考题很灵活的学校,试题都十分的前沿,而一些固定书本里面的知识只是基础性的东西而已,华师向来没有考察书本内容的习惯。
一些同学可能没意识到学校真题的重要性,你从往年真题可以看出是这一个什么性质的学校。
它偏爱考什么题目,喜欢考察学生什么能力等这些都能从真题看出。
像华师今年考了:1、名词解释“新闻游戏”、“平台型媒体”、“媒介镜像”2、简答题考了批判学派“马莱茨克”“霍尔”3、论述题考了“微信强关系与微博弱关系”等等。
我们在传播学、新闻学里面背的所谓“沉默的螺旋”、“镜中我”、“隐私权”、“新闻专业主义”等,这种传统题目,华师是不屑出的(据我所知)。
因为华师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有个考上的师姐甚至在复试时候对我们说过“不用去猜华师的题”,well...那学校灵活也同样要求你变得灵活,你需要紧紧跟着热点、专题进行复习,进而做到复习的有的放矢。
辽宁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为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2024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考查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新媒体传播与经营等实务环节所需的综合能力,以及应用传播学和新闻学知识和方法来考察传播与媒介状况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为选拔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高级人才,《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考查应用型新闻传播活动所要求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知识信息综合运用水平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主要考察知识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1.新闻采访的特点和活动方式2.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3.常见新闻题材的报道思路和采访规划4.新闻语言特点5.新闻价值的判断6.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及各类新闻体裁写作7.新闻背景8.隐性采访(二)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流程、特点2.新闻媒介的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3.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分析、社会效果分析及媒介适宜性分析4.各类新闻标题的种类、结构和制作5.新闻图片的选择与编辑6.新闻报道的配置7.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三)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分类2.社论的种类和写作要求3.评论员文章的种类和写作要求4.编者按的类型和写作要点5.短评的写作要求6.专栏评论(四)媒介融合与新媒体写作1.新媒体写作的基本特征和类型2.媒介融合与新闻生产的新流程(五)广告传播实务1.广告创意与表现2.广告品牌与定位3.广告与社会文化4.互联网与广告传播5.社会化媒体与广告传播参考书目:1.《新闻学概论》(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00506 高等教育学
一、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
2、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
1、教育的功能
2、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3、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4、教育基本规律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关系
5、高等学校的主要社会职能
三、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2、国外当代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3、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现状及调整
4、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四、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与基本理论
1、国外主要高等教育观念与思想流派述要
2、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五、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1、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2、高等学校专业和课程的变化与改革。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生产的业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相关伦理、法规等问题的理解水平。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I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I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第二部分传媒生产与传媒伦理、法规第一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媒介产业的特点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的类型2.媒介组织的结构3.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报纸的版面设计4.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二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报刊业管理规制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新闻生产的实际操作、伦理法规的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