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301-400试题

合集下载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真题2015年(一)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真题2015年(一)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真题2015年(一)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等。

这些知识属于______A.学科知识B.教育教学知识√C.通识性知识D.小学生发展知识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的教育教学知识包括: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2.下列选项中,符合《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的是______A.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B.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有偿为学生补缺补差C.禁止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D.禁止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以任何形式为学生补缺补差解析:加强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

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其教学时间可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______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C.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D.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解析: D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所应履行的义务。

4.“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提出者是______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夸美纽斯D.杜威√解析: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32015年_真题-无答案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32015年_真题-无答案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3 2015年(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

A. 《礼记•中庸》B. 《学记》C. 《朱子全书•论学》D. 《论语》2.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 柏拉图B. 赫尔巴特C. 康德D. 梅依曼3.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 安排课程表B. 分析教学任务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 组织教学活动4.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 相互衔接B. 循序渐进C. 长善救失D. 教学相长5.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

A. 启发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6. “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

A. 难度适中B. 便于检测C. 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D. 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7. 观察法的不足是()。

A. 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 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 做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D. 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8.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 常规管理B. 民主管理C. 平行管理D. 目标管理9. 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

这是指心理学研究应符合()。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系统性原则10. 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是()。

A. 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B. 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C. 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D. 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11.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

15年招教试题及答案

15年招教试题及答案

15年招教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促进经济发展D. 服务社会答案:B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方法D. 教学策略答案:B3.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评价教师教学D. 指导教育改革答案:B4. 教育的普及化是指()。

A. 教育的广泛性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全面性答案:A5. 教育的终身化是指()。

A. 教育的广泛性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全面性答案:C6. 教育的全面性是指()。

A. 教育的广泛性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全面性答案:D7. 教育的平等性是指()。

A. 教育的广泛性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全面性答案:B8. 教育的广泛性是指()。

A. 教育的广泛性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全面性答案:A9. 教育的终身性是指()。

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全面性答案:C10. 教育的全面性是指()。

A. 教育的广泛性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全面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1.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教育的公平性B. 教育的全面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多样性答案:ABCD2. 教育的多样性包括()。

A. 教育内容的多样性B.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C. 教育方法的多样性D.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答案:ABCD3. 教育公平性的含义包括()。

A. 教育机会的公平B. 教育资源的公平D. 教育结果的公平答案:ABCD4. 教育的终身性表现在()。

A. 教育的连续性B. 教育的灵活性C. 教育的终身性D. 教育的普及性答案:ABC5. 教育的全面性表现在()。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提后的括号内。

1、教育内部诸多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A教育规律B教育法规C教育原则D教育政策2、在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推进“三教统筹”。

其中的“三教”是指A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C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D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3、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马申斯基D第斯多惠4、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

这说明了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之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A继承性B社会性C永恒性D独立性6、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互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7、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A社会的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8、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受教育权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9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A巴班斯基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10、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A甄别与选拔 B促进学生发展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改进教学过程11、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A学生的认识规律B遗忘的规律C学科的逻辑系统D教学内容的思维性12、教育者应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015年教师招聘(特岗)考试题库

2015年教师招聘(特岗)考试题库

2015年教师招聘 (特岗 ) 考试题库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 “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 。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四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四

、选择题1.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教育哲学B. 教育心理学C. 教育学D. 教学论答案:C2. “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四书指的是《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 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 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 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不管是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还是政治决定教育发展状况都是发展不平衡的体现。

4.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 顺序性和阶段性B. 不均衡性C. 稳定性和可变性D. 个别差异性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5.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 观察力B. 想像力C. 思维力D. 判断力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6. 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 地方B冲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答案:A7.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 复杂性、创造性B. 连续性、广延性C. 长期性、间接性D. 主体性、示范性答案:D8.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循序渐进的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D9.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答案:C10.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 全面了解学生C. 培养优良的班风D.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11.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 学科课程论B. 活动课程论C. 实质教育论D. 现代课程论答案:C12.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 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 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 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答案:A13.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15年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B、1897C、1789D、1798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护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4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

A、理解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5皮亚杰认为,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成运算阶段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A、比特B、字节C、组块D、词7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判断力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主要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因素制约9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运动10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学观点C、家庭决定学观点D、儿童决定学观点二、填空题(每题1分。

共7分)11沿不同方向走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是______。

1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______、______。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

14个体发展过程总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______。

15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16回忆是大脑提取并输出信息的过程,它有两种水平为______和______。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教育学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教育学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1、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_____后均出现了学校。

(B)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主张,被称为_____。

(C)A.白板说B.从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源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

(B)A.系统化B.多样化C.复杂化D.专门化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_____的观点。

(A)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论D.综合论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

(C)A.遗传因素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6、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的要求。

(B)A.阶段性B.顺序性C.隐私权D.受尊重权7、学生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指的是学生应享有____。

(D)A.名誉权B.安全保障权C.隐私权D.受尊重权8、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尔后又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9、选用某种测验时,必须首先考虑的质量指标是_____。

(B)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0、依法治教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

(C)A.教育规范B.教育制度C.教育立法D.教育监督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_____。

(A)A.先快后慢B.前后一样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12、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多余难易适中的任务来说,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_____。

(D)A.最差B.不明显C.中等D.最好13、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_____学习理论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301-400 301.【】是班集体组织建立的首要原则。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C.目标一致的原则D.有利于教学的原则302.“教育:从摇篮到坟墓。

”这是【】的典型观点。

A.成人教育B.业余教育C.在职教育D.终身教育303.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蔡元培C.王国维D.胡适304.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305.【】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教书育人B.以人为本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社会主义306.“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307.要想了解家长对小学生参加劳动所持的态度,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调查法308.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习成绩的提高C.升学D.终身学习的能力309.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310.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属于【】的领导方式。

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迁就型311.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培养学生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的品质,这类教育活动属于【】A.民主意识教育B.文明行为教育C.法制观念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31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沛西·能B.孟禄C.利托尔诺D.马克思313.【】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A.社会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C.生活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314.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

这体现了【】A.教育的文化功能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C.教育的本质属性D.教育的社会属性315.“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316.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317.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318.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A.合格教师B.教育教学能手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D.教育家型教师31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及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320.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B.启发性C.循序渐进D.巩固性321.个别教育是指【】A.学优生的个别教育B.中等生的个别教育C.后进生的个别教育D.全体学生的教育322.【】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A.叙事研究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行动研究法323.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32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父母教子女B.幼猴学跳跃C.到电影院看电影D.课外活动做航模325.“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

”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B.现代社会C.封建社会D.古代社会326.一个班级人数不超过25个,可以采用【】的座位排列形式。

A.矩形B.马蹄型C.同心圆型D.模块型327.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328.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329.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书中。

A.《论语》B.《礼记》C.《师说》D.《学记》330.某教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好脸色看”。

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方式是【】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331.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A.《理想国》B.《政治学》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的教育》332.【】是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

A.学生集体和个人B.学生集体C.学生个人333.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表述中不适当的是【】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334.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335.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A.活动B.考试C.上课D.学习336.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33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338.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339.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罗杰斯D.布鲁纳340.德育组织形式是指【】A.德育具体目标B.德育具体内容C.德育实施方法D.德育实施途径34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回归教育342.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343.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把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34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的教师职业特点是【】A.复杂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345.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346.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属于一种【】A.相对评价B.定性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347.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学校绩效B.沟通C.教学质量D.科研水平348.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349.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具有这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5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B.格塞尔C.洛克D.弗洛伊德35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352.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353.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354.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A.学生B.教师C.学校D.社会355.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B.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C.教学包括课程D.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的356.课程资源按其形成过程区分,可以分为【】A.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C.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357.【】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35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359.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A.梅依曼B.拉伊C.凯洛夫D.勒温360.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A.赞科夫B.舒尔茨C.布鲁纳D.昆体良361.“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评价观是【】A.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B.评价应该多关注过程C.学生是评价的主体D.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362.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是【】A.班集秩序B.班集体舆论C.班风D.班级管理36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反映的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364.教学过程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365.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搜集信息的能力B.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C.创新能力D.解决问题的能力366.教师在实施惩罚之前,通过分析导致学生违纪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惩罚方式来弱化、分裂和消除维系学生违纪的兴趣,是遵循了惩罚的【】A.尊重性原则B.确定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捣源性原则367.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开始的。

A.教育行政机构B.学校制度C.师资培训机构D.教育法律法规368.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绝对性评价369.老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不妥当的是【】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B.练习题的设计要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C.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性记忆的练习370.隐性课程是【】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371.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

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372.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D.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373.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