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医学仪器概述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设备学第1章概论

医学影像设备学第1章概论
70年代初彩色血流二维显像装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彩色超声血流显像仪已进入实时、 多功能、高性能阶段,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尤其 近二十年来综合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数字化“彩超”。
整理课件
24
第二节 发展历程
近年来,动态三维超声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被广 泛应用。
目前,组织多普勒成像,组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超 声造影显像,组织谐波成像及三维实时成像等,使 超声诊断组织病理状态、血流灌注和运动力学等方 面提供了更精确、更敏感的信息,为临床提供了非 常有意义的指导。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将随着科学 技术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整理课件
12
伦琴肖像
世界上第一张X线图像
整理课件
13
第二节 发展历程
X线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初始阶段; ②实用阶段; ③提高完善阶段; ④影像增强器阶段; ⑤数字化阶段。
整理课件
14
第二节 发展历程
二、CT设备的发展
1972年,英国工程师豪斯菲尔德(G.N. Hounsfield)在 英国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宣布世界上第一台用于颅脑影像 检查的CT设备研制成功。并于1979年与科马克共同荣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8
第三节 各种医学影像设备
的应用特点
目录
一、X线设备 二、MRI设备 三、US成像设备 四、核医学成像设备 五、热成像设备 六、医用光学成像设备(医用内镜) 七、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整理课件
30
第三节 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 特点
按影像信息载体的不同,现代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可分 为:
一、X线设备,包括X线机和CT; 二、MRI设备; 三、US成像设备; 四、核医学成像设备; 五、热成像设备; 六、医用光学成像设备(医用内镜); 七、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医学护理技术仪器使用教案课件

医学护理技术仪器使用教案课件
定期清洁输液泵的表面和内部,避免灰尘 和污垢堆积
定期检查输液泵的管路和过滤器,确保畅 通无阻
定期检查输液泵的报警系统,确保其正常 工作
定期更换输液泵的易损部件,如泵头、管 路等
定期进行输液泵的性能测试,确保其准确 度和稳定性
Part Six
医学护理技术仪器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

呼吸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心电监护仪使用方法
开机:按下电 源键,等待设
备启动
连接:将心电 监护仪的电极 片连接到患者 的胸部和四肢
设置:根据患 监测:观察心 报警:如果心
者的实际情况, 电监护仪的显 电监护仪报警,
设置心电监护 仪的参数,如 心率、血压等
示屏,实时监 应及时处理,
测患者的心率、 如检查电极片
血压等生命体 征
医学护理技术仪器使用 教案课件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医 学 护 理 技 术 仪 器
使用方法
05 医 学 护 理 技 术 仪 器 维护保养
02 医 学 护 理 技 术 仪 器 概述
04 医 学 护 理 技 术 仪 器 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检查电源、氧气源、呼吸机 各部件是否正常
连接患者:将呼吸机与患者呼吸系统连 接,确保气密性
设置参数: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呼吸频率、 吸气压力、呼气压力等参数
启动呼吸机:启动呼吸机,观察患者呼 吸情况,调整参数至最佳状态
监测与记录: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记录呼吸机使用情况
停止使用:患者病情好转或需要更换其 他治疗方式时,停止使用呼吸机,并做 好清洁和维护工作。

PR-II型放松仪介绍

PR-II型放松仪介绍

PR-II型心理技能训练反馈仪使用说明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概念解释第三章: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步骤第四章:USB驱动安装说明第五章:软件使用说明第六章:附录第一章概述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仪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做出精细的测量和动态的显示,使生理活动的参数信息化,并能及时地反馈给人体。

PR-II型心理技能训练反馈仪(放松仪)是一种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心理测试与训练仪器,该仪器可通过对多路人体的生物医学信号(包括呼吸、血容量、肌电、皮电、皮温等)的检测、分析与评价,并结合不同人群在内、外环境下的心理反应,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反馈训练方法。

PR-II型心理技能训练反馈仪可以帮助被训练者随时了解自己在一般状态、放松状态和不同程度紧张状态时的各种生理参数的变化,从而及时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过程信息,通过训练能学会控制、调节自体的生理功能而达到心理、肌体放松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因此,该仪器可广泛应用于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疲劳、康复训练,以及特定的心理技能培训和心理疾病防治等领域。

第二章概念解释放松可以定义为以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为主的内脏和躯体表现的身心状态;或者是生理、精神和情绪的无紧张状态。

它是一个无关认知活动逐渐消失,注意集中,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行为和生理唤醒水平降低的过程,是身心的一种松弛状态。

放松训练也称松弛疗法,是由行为医学领域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学者们对放松训练的方法、功能、原理等方面的解释不同,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张苏范(1987)在《生物反馈》中指出,放松训练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的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人们能够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体的心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性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

传统放松训练方法分为:⏹静默法(Meditation)⏹东方静默法(中国气功、印度瑜珈、日本坐禅)⏹松弛反映⏹超觉静坐⏹自生训练法(Autogenic Training)⏹渐进性放松(Progressive Relaxation)放松训练的作用: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医学仪器学习重点

医学仪器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第一章医学仪器概述1、了解人体系统的特征、人体控制功能的特点生物信号的基本特性及生物信号的检测与处理;2、熟悉医学电子仪器的基本组成(图1-1),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3、掌握医学仪器的主要特性(8个);4、了解医学仪器的典型医学参数;5、熟悉医学仪器的分类;6、掌握构建生理模型的三个常用方法与对应实例:理论分析法建模、类比分析法建模、数据分析法建模。

第二章生物信息测量中的噪声和干扰1、了解干扰的引入(图2-2);2、了解电容性耦合(图2-6至图2-8),以及减小电容性耦合的方法;3、了解电感性耦合,以及减小电感性耦合的方法;4、了解合理接地和屏蔽、以及抑制干扰的措施;5、熟悉噪声的主要类型;6、掌握Un,In参数(描述放大器噪声性能的主要参数),如何测量Un,In 参数;7、了解噪声系数的定义;熟悉最小噪声系数;8、了解多级放大器的噪声,图2-31及公式2-45;9、了解噪声性能指标,及放大电路的低噪声设计,图2-40,公式2-57;第三章信号处理第一节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原理1、了解放大器前置级需要高输入阻抗的原因;2、什么是共模抑制比;为什么放大器前置级需要高共模抑制比;3、了解低噪声、低漂移是前置放大器的重要要求;4、掌握理论分析简单差动放大电路(图3-2)的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了解该电路电阻匹配误差与放大器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的关系;了解整个差动放大电路(图3-2)的CMRR,与电阻失配(CMRRR)和器件本身(CMRRD)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如何减小整个差动放大电路的CMRR;5、同相并联结构的前置放大器:如何求其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了解实现第一级放大电路的高共模抑制比并不困难的原因;了解该两级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主要取决于第一级的差动增益和第二级共模抑制能力的原因;5、同相串联结构的前置放大器:如何求其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了解该放大电路共模抑制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所用器件本身的共模抑制比是否相等,并受外回路电阻的匹配精度的影响;6、集成仪表放大器的结构(图3-8)、以及其增益与电阻R_G的关系;熟悉其技术参数;7、屏蔽驱动电路的目的与工作原理;8、右腿驱动电路的目的与工作原理;9、图3-14中的电气隔离;10、模拟信号的耦合转换,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电气隔离后浮置电路与接地电路两端模型信号的线性转换;了解图3-17与图3-18例子中耦合电路获得良好模拟信号线性转换的原理;12、了解图2-3中各类信号需要何种滤波器才能在获得的同时,又排除各类干扰源;13、生物电放大器的通频带选择:生理放大器滤波电路的设计,给定各类滤波器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在我给的笔记里面);第四章生物电测量仪器1、常用的生物医学电极;2、掌握心电图导联中的国际标准十二导联体系;I, II, III, aVR, aVL, aVF,V1~V6与身体上个位置电极的具体连接方式;了解Wilson中心电端;3、了解图4-24的心电图机基本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4、图4-30,浮地前置放大电路中的威尔逊网络连接、导联选择共工作原理、1mV定标电路、电极脱落检测电路、时间常数电路、光电耦合电路、灵敏度选择电路等;5、图4-40,电源电路中的整流电路、充电及充电指示电路、交流供电电路、蓄电池电压指示电路、自动定时断电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第1章_医学仪器概述

第1章_医学仪器概述

的接近程度。
X=A-B (X为精密度;A为单次测量的数值;B为这一系列数的平均值) 精确度 = 准确度 + 精密度
31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3)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指从一测量系统或线路环节的输入端测得的系统自身 的阻抗。 Vi=? Zr Vr
Zi
Zi Vi Vr Zi Z r
43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按临床应用分类
44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诊断用仪器
生物电诊断与监护仪器:心电图机、脑电图机 生理功能诊断与监护仪器:血压计、呼吸机、血流仪 人体组织成分的电子分析检验仪器:生化分析仪 人体组织结构形态的影像诊断仪器:超声、CT、MRI
治疗用仪器

7

简单的定义:
医学仪器是以医学临床和医学研究为目的的仪器。
8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 新石器时期,已出现医用石器,其中刺入人体组织 的石器叫“砭石”。
■ 2500年前,《黄帝内经》中所述的“九针”,是人 类 最早发明医疗器械。 ■ 到19世纪,听诊器、医用体温计。
9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38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8)共模抑制比:衡量生物电信号放大器对共模干扰的抑制能 力
Ad CMRR AC
Ad差模增益, Ac为共模增益
共模抑制比主要由电路的对称度决定,也是克服温度漂移 的重要因素。
39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二、医学仪器的特殊性: 人体检测特殊性
生物信号特殊性
噪声特性: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PET的发展

临床检验装备 第一册

临床检验装备 第一册

临床检验装备第一册第一章检验室中的神奇仪器在医院的检验室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仪器,它们如同神奇的工具,帮助医生们进行各种临床检验。

这些现代化的装备不仅提高了医疗水平,也为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1.1 血液分析仪:探测健康密码血液分析仪是检验室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

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帮助医生们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血液分析仪可以快速测定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量等指标,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1.2 尿液分析仪:隐匿疾病线索尿液分析仪可以对尿液进行全面的检测,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肾脏功能、代谢水平以及潜在的疾病风险。

通过尿液分析仪,医生可以获得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酸碱度等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1.3 血凝分析仪:揭示凝血秘密血液凝固是保护人体免受出血的重要机制。

血凝分析仪可以快速测定血液的凝血功能,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凝血状态。

通过血凝分析仪,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为手术前准备和抗凝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4 生化分析仪:化验奇迹的见证者生化分析仪是检验室中的重要设备,它可以分析血液、血清等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指标。

通过生化分析仪,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水平等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

1.5 免疫分析仪:抗体的捕手免疫分析仪可以检测人体内的抗体和抗原,帮助医生确定病人的免疫状态。

通过免疫分析仪,医生可以检测病人体内的病毒、细菌等感染标志物,为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6 培养箱:细菌的温床培养箱是检验室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为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提供理想的环境。

通过培养箱,医生可以快速培养出病原体,帮助病人进行病原学诊断,从而指导病人的治疗方案。

1.7 显微镜:细胞的探索者显微镜是检验室中不可或缺的仪器,它可以放大样本,帮助医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复习指导(含答案)

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复习指导(含答案)

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复习指导(含答案)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复指导(含答案)第一章医学仪器概述医学仪器的工作方式分为直接和间接、实时和延时、间断和连续、模拟和数字。

根据用途不同,医学仪器通常分为诊断用仪器和理疗用仪器。

诊断用仪器包括生物电诊断与监护、生理功能诊断与监护、人体组织成分的电子分析、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影像诊断。

理疗用仪器包括电疗、光疗、磁疗与超声波治疗。

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是为了研究、分析生理系统而建立的一个与真实系统具有某种相似性的模型,然后利用这一模型对生理系统进行一系列实验,这种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的过程就称为系统仿真。

建模是医学仪器设计的第一步和关键,是对生命对象进行科学定量描述的产物。

建模关系即模型的有效性度量主要包括复制有效,在系统输入与输出上认识系统;预测有效,对系统内部状态及总体结构认识清楚;结构有效,内部状态、总体结构及分解结构均有了解等三个层次。

广义而言,生理系统的模型不仅包括人造的物理或数学的模型,也应包括动物模型。

建模即建立一个在某一特定方面与真实系统具有相似性的系统,真实系统称为原型,而这种相似性的系统就称为该原型系统的模型。

模型的建立蕴含的三层意思即理想化、抽象化和简单化。

模型可分为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描述模型三种。

按照真实系统的性质而构造的实体模型即物理模型。

对生理系统而言,其物理模型通常是由非生物物质构成的,根据其与原型相似的形式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几何相似模型、力学相似模型、生理特性相似模型、等效电路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事物的数学特性,它不像物理模型那样追求与客观事物的几何结构或物理结构的相似性,但可较好地刻划系统内在的数量联系,从而可定量地探求系统的运转规律。

构造一个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系统中各个作用环节的描述即寻求一个适当的数学运算关系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内在联系和表征系统的固有特征量的提取即主要来源于实验数据的参量提取两个方面的内容。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手册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手册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手册第一章:概述1. 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科实验室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手册旨在为血液科实验室的操作人员提供准确、规范的操作指引,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室设备概述:血液科实验室通常配备了一系列仪器设备,如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血型鉴定仪等。

操作人员应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安全操作:在进行实验室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时刻注意安全。

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遵循实验室安全规程等。

第二章:血液标本采集1. 采血点选择:选择合适的采血点对于获取准确的血液标本至关重要。

在常见的采血点中,比如肘部静脉、手背静脉等,操作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点。

2. 采血方法:采血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针头规格、采血器等,并掌握正确的采血技术,以避免出现血栓形成、血液溢出等问题。

3. 血液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标本分装、保存等。

操作人员应标注标本的相关信息,并按照实验要求妥善保存。

第三章:血液细胞分析1. 血细胞计数:进行血细胞计数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的要求,准确调整相关参数,并根据标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

同时,注意消毒仪器和容器以避免交叉感染。

2. 血细胞分类:对于不同种类的血细胞,操作人员需根据其形态和染色特点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计数。

熟练掌握相关技巧,提高分类准确性。

3.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操作人员应注意准备良好的血液涂片,熟悉各种染色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以正确鉴定异常细胞及相关病理变化。

第四章:血凝分析1. 凝血酶时间测定:在进行凝血酶时间测定时,操作人员应准确选择适当的试剂和稀释液,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凝血因子测定:对于凝血因子的测定,操作人员需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调配好标准品和控制品,并合理安排各步骤的执行顺序,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 核医学影像类仪器,均是基于给病人施加放射性标记 药物,在人体外部探测所发射的γ射线而成像的。自 从1958年的H.O.Anger研制成功医用Gama照相机后, 借助于类似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SPECT(单电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成像)以及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已应 用于临床。它们提供了X射线成像技术不能提供的人 体生理代谢方面的重要信息。 ■ 图像能直接显示脏器的功能,属于功能成像。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精确度 = 准确度 + 精密度
精密度:说明测量仪器输出值的分散性,即对某一 稳定的被测量,由同一个测量者,用同一个仪器, 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连续重复测量多次,其测量结果 的分散程度。例如,某测温仪器的精密度为0.5℃。 精密度是随即误差大小的标志,精密度高,意味着 随机误差小。注意: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准确度:说明仪器输出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如, 某流量仪器的准确度为0.3m3/s,表示该测量仪器的 输出值与真值偏离0.3m3/s。准确度是系统误差大小 的标志,准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小。同样,准确 度高不一定精密度高。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6)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除被测信号以外 的任何干扰都可称为噪声。
• 外部噪声:电磁场干扰; • 内部噪声:电子器件的热噪声、散粒噪声和1/f噪

–信噪比定义为:
信号功率Ps与噪声功率Pn之比
PS S N PN
医学影像系
1.4
手动控制
辅 助 系 统
控制 与反 馈
开环控制 时间程序控制:理疗仪 闭环控制 反馈回路自动调节控制:睡眠治疗仪
数据存储与传输:网络传输 标准信号源 信号产生与能量 供应 仪器向人体施加能量:γ刀等
医学影像系
1.3

医学仪器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二、医学仪器的工作方式

(因检测和处理生物信号的方法不同,采用的工作方式)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补充)输出阻抗:指从一测量系统或线路环节的输出端测 得的系统自身的阻抗,即
Zh Vh V0 Z0 ZhFra bibliotekZ0 V0
Vh Zh
Zo为系统的输出阻抗 Zh为输出端接入的负载阻抗 Vo和Vh分别为系统输出端开路和接入负载阻抗Zh时 的输出电压 要提供给负载更多的功率就要尽量减小输出阻抗
医学影像系
1.3

医学仪器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记录与显示系统:

把信号转换为直接观察的形式

打印和显示

常见的记录器或显示器 直接描记式记录器

描笔偏转式: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心音图机等 自动平衡式:各类监护仪

存储记录器
数字式显示器:如电子血压计
医学影像系
1.3
医学仪器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输入或输出的物理 量不是电压或电流
输入或输出的物理 量是电压或电流
超声、放射等设备
医学电子仪器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医学电子仪器 测量、诊断 治疗类仪器
心电 脑电 肌电 诱发 电位
监 护 仪
血压 测量 仪器
心 脏 起 搏 器
心 脏 除 颤 器
高 频 电 刀
微弱信号处理 电气安全
医学影像系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 输入阻抗反映一个系统对其前一级系统的功率要 求,输入阻抗越高,它从前一级所吸取的电流越 小,因而越容易与前一级系统相连接,不致引起 前级输入信号的改变。许多生物信号都很微弱, 不能向测量仪器提供较大的电流,否则将会引起 被测量的生物信号发生变化(如幅度衰减)。因 此要求用于生物医学测量的仪器具有很高的输入 阻抗,例如生物电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一般为 2~10兆欧,用于测量细胞单位的微电极放大器 的输入阻抗高达数十至数百兆欧。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3)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指外加输入变量(如电压、力等)与相应变量(如电流、 速度等)之比为仪器的输入阻抗。 Vi=? Zr
Vr Zi
Zi Vi Vr Zi Z r
生理信号都很微弱 ,要 有足够的输入信号就须尽 量提高输入阻抗
一般生物电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比他本身的阻抗大 100倍以上才能满足要求。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直线加速器
分析仪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多生理参数监护系统
医学影像系
1.3

医学仪器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一、医学仪器的基本构成
信息检测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
记录显示系统
辅助系统
医学仪器系统框图
医学影像系
1.3
医学仪器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护
医学影像系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 学习医用仪器原理、使用及维护。
2 掌握医用仪器使用、维修方法。 3 为将来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 多实践,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5 博览、勤查、多问。
医学影像系
医学仪器与生物医学工程
• • • • • 生物医学工程学 核心: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研究对象:生物体 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 目的: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 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 系统。
物理量:身高、体温、血压
被测对象 信
化学量:PH值、血常规 生物量:生物电、生物磁


传感器:物理、化学量转换电信号
或电极:直接获取电信号
医学影像系
1.3

医学仪器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过压保护 放大 识别(滤波) 调制/解调 阻抗匹配
生物信息处理系统

信号预处理系统

信号处理系统
变换
分析
存储
记录
计算、叠加、建立生理系统模型
直接和间接方式:

直接工作方式:通过电极或传感器获取身体信号。 间接工作方式:通过测量其他关系量间接获取欲测对象量值。

实时和延时方式:

实时工作方式:如心电监护仪 延时工作方式:被检测信号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输出。

间断和连续: 模拟和数字: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医学仪器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 数字化X机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CT)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CT)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CT)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CT)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一、医学仪器的主要技术特性
------指衡量医学仪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1)准确度(accuracy)
也叫精度,指仪器的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理论值 - 测量值 准确度 100% 理论值
影响仪器准确度的原因: 不存在准确度为零的仪器 元件的误差 系统频响欠佳引起的误差 因非线性转换引起的误差 来自被测对象和测试方法的误差 指示或记录系统的机械误差 医学影像系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精确度:是精密度与准确度两者的总和,精确度高表示精密 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取两者的代数 和。机器的常以测量误差的相对值表示。
(a)准确度高而精密度低 (b)准确度低而精密度高
(c)精确度高
在测量中我们希望得到精确度高的结果。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5)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指仪器保持线性输出时允许其输入频率变化的范围, 是衡量系统增益随频率变化的尺度。

幅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
通频带:使仪器的输出幅度随频率的变化不超过规定值 (如3dB)的输入信号频率范围称为响应频率。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研制成功第一台心电图仪。 采用弦线式电流计做记录的, 创立的肢体标准导联的测量方法。 艾萨文因为其开创性贡献获得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与 医学奖。
医学影像系
1.2 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 20世纪中期,有了简易脑
电图机。

法国学者Berger首次采用 头皮电极记录到人脑电活 动 ,发现人脑活动的α 、 β 波节律,并第一次给出 了人类癫痫病发作时的脑 电图。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U No AU
通常用输入短路时内部噪声电压作为衡量信噪比的指标:
U Ni
UNi为输入短路时内部噪声电压, UNo为输出端噪声电压,AU为电压增益
对数形式:
U No U Ni 20lg AU
输出端的信噪比小于输入端的信噪比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7)飘移:
---是指仪器的输出量随时间或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包
医学影像系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8. 共模抑制比(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
衡量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为共模抑制比, 用下式表示:
Ad CMRR Ac
差模增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