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00字_端午节作文5篇

合集下载

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5篇)

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5篇)

【导语】端午到,快乐的粽叶呵护你,欢喜连连;幸运的丝线捆着你,好运天天;幸福的糯米粘着你,美好无限;平安的红枣守护你,健康无限;温馨的祝福追着你,情谊绵绵。

祝你端午开心,心情舒畅!《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

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

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过历代加工,与端午的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1、纪念历史人物;2、划龙舟;3、吃粽子;4、各种防五毒习术(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兰汤沐浴);5、游戏,如玩斗草、击球、射柳等。

与端午节相关的主要器具、制品有龙舟、粽子、五毒图、艾草菖蒲、钟馗画、张天师画、屈原像等。

端午节起源于民间习俗,其中有不少活动都是健康向上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端午节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有较强的生命力。

端午节对研究民间习俗的发展有重大价值,由于它是多民族共享的节日且包含跨国习俗,因此对研究民族文化往来、国际间文化交流、传统体育竞技、饮食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

2.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

这一天,我们都要要吃粽子,为什么呢?因为在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看见他们的祖国救不了了,所以他就跳江自杀了,他就是屈原。

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想让小鱼们不吃他的肉,去吃粽子。

过端午节时,我们还要穿新衣服、塞龙舟、扔粽子就不用说了。

中午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粽子,晚上妈妈用艾草熬成那种黑色的水,闻起来有一股药味,但妈妈说用这种东西洗澡,就不会被蚊子咬到。

端午节风俗作文(精选9篇)

端午节风俗作文(精选9篇)

端午节风俗作文端午节风俗作文(精选9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风俗作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风俗作文1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

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楚王却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悲愤极了。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

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端午节风俗作文2竹笋顽强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摇摇身子,来凑热闹,顺便带给我们一些竹笋叶,好像在喊叫:“快来咯!多么嫩的叶子呀!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农历五月是一个灿烂的春天,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忙得不易乐乎,拿起小篮和大伙蹦蹦跳跳来到河边,就动起手,别看我们小,但打芦苇叶的速度可不慢。

大家像比赛似的,抢着打。

不一会儿,我们的篮子里就装得汇成商学院的,一眼望去芦苇像被拔去新衣裳。

芦苇打好了,我们又来到竹林,竹笋已经长成青竹,身上的叶子也落了下来,我们捡在青竹旁边的落下来的叶子。

端午节的习俗的作文(精选18篇)

端午节的习俗的作文(精选18篇)

端午节的习俗的作文(精选18篇)端午节的习俗的篇1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带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了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习俗。

战国时楚国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屡次直谏楚王,楚怀王不听他的谏言,结果亡了国。

他在悲愤中跳入了汩罗江。

人们担心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让鱼儿吃,这样鱼儿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一天就被定为端午节。

每到五月初三,妈妈都会准备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然后嘴衔着一头,两手不停地搓捻,不一会五条线就合在一起了。

妈妈把我的手腕、脚腕处都系上五彩线。

系好后妈妈心满意是地说:“这下好了,五色线系上,一年都不会生病喽。

”端午节还有个习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亲眼见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糯米、大枣、白糖准备好,然后搅拌均匀。

接着,妈妈又找来了几片又长又大的叶子,将搅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个个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绳子绑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锅内煮,不一会儿一股香味扑面而来。

又煮了一会儿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米饭的香甜和叶子的清香融为了一体,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端午节的习俗的作文篇2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大家知道吗:每年是端午节。

这可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这个小常识大家要知道哦!对了,诉大家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要看仔细哦!“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带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水下喜洋洋。

”怎么样,好听吗?端午节还有许多活动,主要活动有两个,分别是:赛龙舟、吃粽子。

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范文(精选16篇)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范文(精选16篇)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范文(精选16篇)端午节的风俗范文篇1“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大街上便开始热闹起来。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段感人的经历呢!很久很久以前,才华横溢的屈原想出了一个富国强兵的办法,但是被小人告状,皇帝听信了,将他放逐出境,屈原一气之下抱着一块大石头,纵身投江自尽,永远地沉在了江底。

渔民看见了,纷纷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村民知道了,纷纷往汨罗江投入大桶大桶的黏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

随着年代的推移,撑渔船已变为了赛龙舟,撒黏米也变成了包粽子。

外婆是我们家的“包粽子王”,她拿着艾叶,用筷子挖了一大块馅,放在艾叶上,然后用多余的艾叶裹住馅儿,最后用绳子扎紧,一切动作都是那么流利。

包出来的粽子胖胖的,像一个碧绿的金字塔,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打开电视,只见一条长龙一样的船在水中飞快的疾驰着,二十几名水手使劲地划着船桨,整齐划一。

鼓手呢?他更是兴致高昂,观众席上人声鼎沸,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锣鼓喧天,激烈壮观。

真是一个热闹的端午节,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范文篇2五月初五是我们的端午佳节,中午,我在乡下的外婆家学包粽子。

我问:“外婆,你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呢?”外婆说:“可以啊!”我很兴奋,然后外婆一边教我包粽子,一边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锅里的粽子熟了,外婆把锅盖打开,一股香喷喷的味道从锅里飞了出来。

这胖嘟嘟的小娃娃,我看了都口水直流。

等我学会了包粽子,以后就可以包粽子给爸爸妈妈吃了。

今天真开心!端午节的风俗作文范文篇3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

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

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

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精选59篇)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精选59篇)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精选5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篇1五月天,是端阳。

插艾叶呀,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二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

每年一到这个日子,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动。

据说人们赛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不过,在我外婆家,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囊的习俗。

每年端午节,外婆会给我们一家包粽子吃。

她和我妈先去采摘一些新鲜的竹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中煮一煮,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

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

一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

外婆喜欢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吃白粽;妈妈喜欢吃肉粽;外公喜欢吃黑米粽哪些穿着绿衣裳的宝宝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里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马拿出来狂吃。

端午节前夕,妈妈会给我在裤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

我的香囊是蓝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闻到。

听妈妈说,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的作用。

我的最爱——端午节。

就是这样欢乐、祥和的一天度过。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篇2“嘿哟,嘿哟!”咦?是哪儿来的声音呢?哦,原来今天是端午节,他们正在赛龙舟呢!你看,每只船可以坐12到8个选手,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裹着红布,手上拿着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前进。

端午的习俗作文(精选35篇)

端午的习俗作文(精选35篇)

端午的习俗作文端午的习俗作文(精选3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的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习俗作文篇1“百里不同于风,千里不同于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

今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绿色衣服、香甜肉馅的小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长又绿的竹叶,把它卷成一个三角形的“小碗”,把洗好的米饭放进去,再放几片培根,最后用一条又厚又白的“被子”把培根盖上,把竹叶折起来,用彩绳绑好,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做好了!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说:“小粽子,小粽子,你怎么看起来这么好看?我不想吃你。

罪过是什么?我把你放进蒸笼煮三个小时再出来。

好吧,这就是决定。

”我命令母亲:“快,打开监狱的门,把小粽子扔进去,煮3个小时再放出来!”妈妈笑了,然后按照我的吩咐,把小粽子放进锅里。

时间一天天过去,3个小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

我赶紧拿起粽子,打开粽叶,咬了一口。

竹叶的香味和米饭的粘稠感弥漫在我的嘴边,我咬了一口。

这一次,我吃了熏肉,这使我有很多回味。

吃完粽子,我舔了舔手指,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妈妈,粽子还在吗?我完了“然后,”妈妈说,“桌子上有很多东西。

”妈妈还没吃完,我就冲到桌子边开始吃生活的每一点都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端午的习俗作文篇2今天是端午节,听爸爸说端午节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它又叫艾节、夏节和送时节,而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历代说法不一。

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因遭馋不用,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因为后在端午节投江,五日后报出父尸。

除了各种传说,各地的端午节的节俗很多,吃粽子就是端午节的饮食习俗,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怕鱼类吃屈原的遗体,便投米团、筒粽和鸡蛋喂鱼,后来渐渐变成了吃粽子。

描写端午节风俗习惯作文8篇

描写端午节风俗习惯作文8篇

描写端午节风俗习惯作文8篇1.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

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端午节吃的粽子通常是用糯米、肉、豆沙等包裹在竹叶里,口感香甜,是人们喜欢的小吃之一。

赛龙舟则是体现团结和合作精神的一项活动,每年端午节都会有各种比赛活动举行。

挂菖蒲则是一种驱毒驱邪的传统习俗。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前后进行其他活动,比如晒艾草,将蒿条和艾草挂在家门口、摆放五色丝线等。

这些习俗都是人们欢度端午节的方式,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及习俗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候,吴国的大臣屈原因为祖国被灭而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的原因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们担心鱼虾会吃他的尸体,于是就在江边放下粽子,引开鱼虾的注意。

赛龙舟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让人们体验龙舟竞渡的乐趣和体育精神。

此外,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挂艾叶、月下推杯、拜祖先等等,都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这些习俗,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3.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吃粽子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臣屈原,会用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偷食屈原尸体,于是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是我国传统的汉族食品之一,通常是用粘性较强的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

馅料有很多种类,包括咸肉、豆沙、蛋黄、红枣等等,口味也因地而异,北方粽子通常比较咸,南方则更多地采用甜馅。

在端午节期间,各地的粽子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浙江的咸肉粽、广东的荷叶粽、江苏的甜粽子等等。

端午节习俗作文(精选16篇)

端午节习俗作文(精选16篇)

端午节习俗作文(精选16篇)端午节习俗篇1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最后,方豪祝大家有一个快乐的端午节,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端午节习俗作文篇2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

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

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

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

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

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00字_端午节作文5篇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00字(一)每到端午节,大人们就到山坡上采艾叶、菖蒲,把艾草悬于堂中,菖蒲插于门榻,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

小孩子则喜欢把艾叶带在身上,不时拿出来闻一闻香气。

晚上,大人就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于身体健康。

另外,在端午节时,小孩要佩香囊。

这是听大人们讲的,我不知道我是否佩带过。

现在,端午节前后,都有人在广场上卖香囊,但香味泛泛,我不喜欢。

我最喜欢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都眼巴巴地盼着吃粽子。

端午节的前一天,外婆将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再捞干与一定量的大米混合在一起作陷儿。

然后准备好麻竹叶,将麻竹叶洗净、晾干。

麻竹叶包出来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竹叶的清香。

我们学校在端午节前后卖的粽子也是竹叶包的粽子,个头虽小但味美。

外公包的粽子很好看,他教我们包粽子。

因为麻竹叶薄,所以我们用两片叠在一起来包。

小小的竹叶在外公手里一晃就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小粽子。

我也学着外公的样子包起粽子来。

先拿两片麻竹叶叠在一起,再把它们裹成一个倒立的锥型,然后我开始放陷儿。

外婆看到了笑着说:“别贪心,小心你的粽子‘吃’破了肚皮。

”我一看,原来我把馅儿放得太多了,于是我倒出了一些馅儿,接着包起来,最后用绳子捆扎实,就这样我的第一只粽子就包好了。

我得意地把粽子在表姐眼前晃了晃,表姐扑哧一下笑了出来,“你那也叫粽子?”我仔细地与外公包的粽子作比较,原来我不小心把粽子包走了样了,别的粽子有棱有角,而我包的只有一个角,成了蛋卷冰淇淋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然后,我仔细地包了一个又一个,结果包得很好的没几个,管它呢,只要能吃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外婆很早就起来煮粽子了,等我们起来之后,外婆让我们把芝麻弄碎,我们几个小孩都抢着干,谁也不想在旁边打下手,于是我们就轮流起来干。

小表妹在旁边看热闹,不知是谁提议放几颗花生在芝麻里,于是我们把花生、瓜子和芝麻混在一起弄碎,等我们忙完了,粽子也煮好了。

我们一手抓一个,顾不上精挑细选,生怕自己看好的被别人抢了,也不怕烫手,抓起来就解开绳子,把竹叶剥开,沾点芝麻就开吃。

结果饭都不想吃了,每个人都拿着粽子在饭桌上啃。

我们还在粽子里放上猪肉混着吃,味道真是好极了。

外婆叹了口气,说:“真是服了你们了,连粽子都能吃出个新花样。

”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是呀,如今生活好了,连粽子的吃法也多了。

超市里的粽子光陷不同的就有好多种,但吃起来终究没有家里自己包的粽子的那种味道。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00字(二)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契机,每每打开粽子,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份流传千古的爱国忠魂……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再属于中国,在不久前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新一批文化遗产中,端午节堂而皇之地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不禁让众多华夏子孙大跌眼镜。

咱们在得知这条消息之后该做些什么呢?抱怨联合国相关机构处事的不严谨?批判韩国对历史的歪曲?或是为“粽子”的专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应该反思……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这期间,有许多值得沿袭的传统和文化。

当然,咱们的思维不能一成不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适当的改进。

但将它们统统淡忘是万万不可的,有人会说:咱们每年也都在过端午节,不能算淡忘。

这话听起来不错,可是仔细想想,咱们除了在“过”端午节之外咱们还做了些什么,还由于节日有过什么样的心灵触动吗?节日总归是要过去:庸庸碌碌,平平常常和往日一样消磨一天的时间,只是食谱变换,增加了一道“粽子”,还要被挑三拣四。

这就是中国的端午节,也许人人都会在那天想起屈原的投江,但不知能有多少人真正为他投入江水时飞溅的爱国情绪所震动?咱们正在腐化历史的精髓,压缩古人的情操,折断传统的翅膀。

反观韩国,不论端午节的起源是非,先看看他们对传统的尊敬:孔子所宣扬的礼仪在很久之前传入韩国之后再也没有中断过,韩国人对礼仪的遵循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他们对孔子的崇敬也超过了中国人,咱们只会死记硬背那论语,而韩国人早就将论语付诸于行动。

在10年动乱期间,中国人批判孔子精神的年代,他们却对者这为礼仪之父顶礼膜拜,也真正将孔子的精髓拜入信仰之中。

咱们辨证多年之后,才发现孔子精神需要取舍地保留,而黄海彼岸的国度却将其日益完善。

近年来韩流之风刮得国产电视剧站不住脚,从他们的电视剧中,很多中国人惊叹那里的礼仪,要去学习,效仿,但那其实是咱们的祖先创设的传统啊!那咱们还有什么理由批判端午节的归属呢?自己不珍惜传统,把传统的归宿交给尊重崇敬它的民族真是理所应当。

引用一句论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在题目中写下“我家乡的…”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传统不能丢,不能全盘否定。

由于,端午节永远是咱们家乡的节日,是每个中国人懂得节日!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00字(三)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

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

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00字(四)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

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

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啦,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

流传至今,便有啦吃粽子的习惯。

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

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啦。

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

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

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啦。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

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

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

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

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

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

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啦脸,咬紧啦牙,拼命地划。

太好啦,我们村的龙舟领先啦,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

龙舟的身后留下啦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

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啦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

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与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啦对胜利的渴望。

河面上热闹极啦,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啦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啦我多少喜悦与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00字(五)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

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与平时的过年过节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会让我乖乖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过节的规矩,例如“不许乱说话““不许偷吃冷粽子”“不许与小伙伴打闹”“不许玩水”……我总是批频频地点头。

外婆就让我早早睡下,好让明天能有个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厨房,此时外婆已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白嫩嫩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盛满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灶台上放着的几个小碟,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红糖。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外婆忙碌着。

乡下的灶台是两边的,一边用来烧水,一边用来煮菜煮饭,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净的鸭蛋放入大锅里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契机,每每打开粽子,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份流传千古的爱国忠魂……,用木瓢从另一个热水锅里舀几瓢水放入大锅中,然后还细心地放入一小勺的盐,接着就往灶里添了几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边,开始给我编络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长期劳动已经粗糙的像树皮一般了,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一个用红绳编成的络子就编成了。

此时,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捞起一个最大的用红纸沾水染成了红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净,装进络子里,挂在我脖子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