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面瘫)临床路径表单

合集下载

面神经炎(面瘫)临床路径表单课件.doc

面神经炎(面瘫)临床路径表单课件.doc
护□生活护理□生活护理
理□配合健康宣教□配合健康宣教


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1.1.1.

2.2.2.



是是□否,原因:□是□否,原因:□是□否,原因:

1.1.1.
退
2.2.2.



护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士签名来自医师签名重□拔罐治疗□拔罐治疗
点□电针治疗□电针治疗
医□微波治疗□微波治疗
嘱□服中药汤剂□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西药注射剂□静滴中西药注射剂
□服中西成药□服中西成药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项目□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主□介完成辩证施护□介完成辩证施护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要□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
要□完成病情初步判断与评估□进行中医症候诊断估,明确是否出院
诊□完成入院记录及首次病程记录□防治并发症□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程
疗□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程记录记录
工□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开始面瘫“常□完善入院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作规治疗”方案□进行中医症候诊断
□进行健康宣教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
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症候诊断
□进行健康宣教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小结
□通知出院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康复科护理常规□康复科护理常规□停所有长期医嘱
□普食□普食□其他疗法
□中医辨证□中医辨证临时医嘱:

面瘫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

面瘫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

• • • • •
4.西药治疗 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 5.物理治疗:磁疗,封包等。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完成路径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 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 径。 •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 1.风寒袭络证 •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 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 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 2.风热袭络证 •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 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 3.风痰阻络证 •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 胆南星、陈皮等。
• • • • • •
• • • • •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 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证 风热证 痰瘀互结证 气虚血瘀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 (七)入院检查项目 •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胸片、感染性疾病 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凝血四项; •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l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l20)和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肌电图(EMG)、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针灸—面瘫临床路径

针灸—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一、面瘫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7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8天至 30天。

(3)后遗症期:发病30天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壅络证风痰阻络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辅助检查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大便常规;4、肝肾功能;5、血糖;6、血脂;7、电解质;8、乙肝五项;9、心电图;其他根据病情选择检查项目1、听力测试;2、味觉测试;3、强度——时间曲线检查;4、电兴奋性检查;(七)治疗1.针灸治疗1.1.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面瘫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

面瘫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
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凝血四项;
•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 (八)治疗方案 • 1.普通针刺治疗: •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刺治疗。 •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面神经功能、中医症状评分。 • 患者进入路径第 30 天、60 天分别评定面部残障(FDI)评分。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临床路径
•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 一、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 (一)适用对象 •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ICD编码:BNV12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3)。 • (二)诊断依据 • 1.疾病诊断 •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 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 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 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
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灸学》(石学敏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社,2007 年)
•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 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

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与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

802)得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得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得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神经炎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临床路径一、面神经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二)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发现的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病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临床常规治疗。

2.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2)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7~10 d。

(3)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

(3)心电图检查。

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心、肺功能检查,超声检查:心脏、血管、腹部等(六)完成路径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30%以上。

(七)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针灸科 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科 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中医症候诊断
□进行健康宣教




长期医嘱:
□康复科护理常规
□普食
□中医辨证
□针刺治疗
□灸法
□拔罐治疗
□电针治疗
□微波治疗
□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西药注射剂
□服中西成药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
□胸片、ECG等
长期医嘱:
□康复科护理常规
□完成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情初步判断与评估
□完成入院记录及首次病程记录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开始面瘫“常规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症候诊断
□防治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程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二、面瘫(面神经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中医:面瘫(ICD-10:BNV120) 西医:面神经炎(ICD-10:51.8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0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7天






是否退出路径
□是 □否,原因:
1.
2.
□是 □否,原因:
1.
2.
□是 □否,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普食
□中医辨证
□针刺治疗
□灸法
□拔罐治疗
□电针治疗
□微波治疗
□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西药注射剂
□服中西成药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长期医嘱:
□康复科护理常规
□普食
□中医辨证
□针刺治疗
□灸法
□拔罐治疗
□电针治疗
□微波治疗
□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西药注射剂
□服中西成药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主要护理
工作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分级护理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 介完成辩证施护
□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 介完成辩证施护
□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