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解答

合集下载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一、认识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我国目前中小学就学人数进入高峰期、升学教育压力大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已十分繁重,职业压力在不断增大,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社会一般人群。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其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教师是教育影响的主导者、支配者。

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营造高品位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潜能的最大发挥,已成为家长和社会的强烈需求,那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根据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教师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为三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

1.发展性心理问题。

主要是指教师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自我素质方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及心理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

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帮助教师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教师。

2、适应性心理健康问题。

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

而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哈特曼认为:适应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以无须付出太高的代价去处理一个具有一般性及可预期性的环境。

3、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

当教师遭遇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重大挫折、重大创始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异常愤怒甚至冲动报复。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大全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大全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大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受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给予自身相应的情结、情感、动机、目标、看法、行为和结果。

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胜利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

不仅工作的主动性和兴趣受到压,其身心健康和工作率也会直接受到威胁。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始终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教师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下面针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维护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对老师们有所帮助,并借此祝老师们教师欢乐!(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 能主动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爱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例如,具有敏锐的观看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合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 喜爱教师职业,主动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劝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 具有稳定而主动的教育心境教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主动,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 能自我掌握各种心情与情感艰难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决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镇静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教师面试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教师面试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教师面试心理健康知识问答一、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师面试中的重要性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师面试中,考察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促进教学环境的健康与和谐。

二、教师面试心理健康知识问答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正常、健康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强等。

2.为什么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压力和挑战,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3.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能面临哪些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可能面临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

4.如何有效管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交流、参加培训、寻求专业支持等方式来有效管理心理压力。

5.如何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冲突?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冲突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保持冷静,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双方的共识。

6.在教育工作中,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方式来保持良好的心态。

7.请列举一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措施。

预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包括定期休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与同事进行交流、寻求专业支持、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等。

8.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专业培训、关注心理健康的相关书籍和文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9.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等方式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10.请简要介绍一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教师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和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支持等。

这些支持体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作为社会的主要教育力量,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但由于教学工作的压力和其他生活因素的干扰,教师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给自身和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深入反思,正视问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有深入反思,正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应多思考自己的工作状态,时刻关注自身的内心情绪。

如果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调适措施,避免问题恶化。

二、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全情投入的,但同时这也容易造成教师在工作中产生消极的情绪。

因此,要想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就需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教师们要学会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不要轻易放弃,努力着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所有挑战,从而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培养自己的爱好,实现自我价值人生在世,应当按照自己的诉求去度过,否则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趣。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教师在上班时会感到压力和疲劳。

在工作之余,教师们需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爱好,努力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从而在兴趣中获得满足感,实现自我价值。

四、学会自我放松,缓解压力教师工作压力大,看似无处不在。

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解压,轻则使自己身心俱疲,重则引发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因此,学会自我放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如舒展肢体、缓慢呼吸、听音乐等,来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

五、多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知识现代社会变化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科技和信息。

这就要求教师要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了解时代潮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适应性。

同时,多关注社会文化,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增强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

在工作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工作压力大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包括课程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评估、家长和学生的期望、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长期承受这种压力会导致教师身心俱疲,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情绪波动大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沟通和交流,长期的情绪管理使得教师的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因为教学事务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教师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沮丧甚至焦虑。

3.工作与生活失衡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很容易导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失衡。

长期忽视自己的生活需求,导致教师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4.学习与成长压力教师作为教育者,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然而,一些教师可能会因为学历不够、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而感到压力,影响到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建立健康的工作态度教师应该树立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正确认识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避免过分担心和焦虑。

2.合理分配工作和生活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工作之余,适当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3.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境。

针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寻求合适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避免情绪积聚导致心理问题。

4.提升专业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专业学习,增强自信心,减少学习和成长压力。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导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但在教学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只有教师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今天我们将探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工作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学生数量多等因素。

在面对这些工作压力时,教师们往往会感到焦虑、紧张,甚至产生情绪失控的情况。

2.学生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学生的不听话、不遵守纪律,甚至出现教室纷争等情况。

这些问题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

3.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这些改变和挑战会给教师们带来心理压力。

4.教育经验不足一些年轻的教师由于教育经验不足,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有效应对,这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困惑和挫败感。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寻求支持在面对心理困扰时,教师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会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2.建立合理的工作和生活规划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确保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3.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4.增强团队合作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共同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5.积极心态面对问题教师在面对学生问题和工作挑战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从困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6.提升专业素质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工作挑战。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促进1.增加工作满意度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积极关注教师的工作情况,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2.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教师认识心理压力和困扰的原因,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供老师们考试用)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供老师们考试用)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供老师们考试用)《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供老师们考试用)专题一一健康、心理健康的含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内容?(一)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做到: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进行真诚沟通。

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能做到:1.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2014-2015学年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安静平稳,反应缓慢,善于克制自己的人属于:黏液质2、个体内心的想法。

属于低效利用时间的:深层原因3、(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

4、常被迫采用多种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

是:回避型人格障碍5、评价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的理论基础为:正态分布6、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完成(心理测验)的方式来评估。

7、(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

8、当我们从明亮处到黑暗处,会在。

称为:暗适应9、失败的时间管理既有。

也存在:观念偏差10、(挫折)定义为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

11、对于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压力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应对12、强迫症包含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两个成分。

13、人体内有两种调节机构:神经系统调节和内分泌系统调节14、(焦虑)情绪的心理体验主要有担忧。

二、多选题15、以下属于工作缺乏计划性:我选了办事拖沓和行事优先级错误,文件整理缺乏规范性。

16、关于忧郁质描述正确:行为孤僻。

、体验深刻。

17、人际关系按表现内容分为:伦理性、法律性18、心理障碍的特点:ABCD19、根据希拉。

胆汁质的人:冲动、旺盛、暴躁20、改革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情境。

:选择、控制、修正。

21、一般而言,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控制感高、能更好适应新环境22、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尝试着从改革中找到(积极、有利)的一面。

23、在制定职业目标时,要遵循。

:ABCD24、猜疑是指猜忌、多疑。

主要表现有:怀疑一切、无中生有、与人斤斤计较三、判断题25、当个体难以做出决断、或者当个体难以判定。

错26、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对27、企事业改革中只要关注组织。

错28、性格是稳定的,但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对29、在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规模越大。

错30、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

对31、不良状态在正常人群组中不常见。

错32、肾上腺功能亢进的人,神经系统兴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同学们好!再过几天你们就是踏上教师岗位的真正的老师了,对于这个角色的转换,你在心理上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老师,你将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今天这堂课,将由我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如果进行心理调适》。

一、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到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对健康给予了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那么健康的具体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2、心理健康标准:实际上,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因为它受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是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是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进行真诚沟通。

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能做到:(1)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所以要求我们能做到:(1)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不会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

(3)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会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要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同时也说明,从事教师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表现1、教师心理障碍调查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重。

福建省心理学会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进行抽样调查。

发现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对该区的1253名教职工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42.28 %的教师存在轻度心理障,12.45%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7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2、教师心理压力调查200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组织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8699名参与调查的大、中、小学教师中,有34.6%的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47.6%的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有29%的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有38.5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那么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呢?1、抑郁焦虑症状。

表现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生活中表现为自残自杀等行为案例: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担心自己教不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4年11月,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重庆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的22岁女教师马某,上班3个月后留下遗书在宿舍上吊自杀。

亲人、同事扼腕叹息之余,更多的是震惊——长相漂亮、工作出色,又没有情感纠葛的她,实在没有自杀的理由。

而留在她寝室的遗书却显示,因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走上不归路。

2、人际关系症状。

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2011年3月26日,江西省都昌县一中英语老师冯贵平,因副高职称聘任问题与副校长江某发生争执,导致情绪失控,从4楼的走廊窗户跳下,身受重伤。

据了解,冯老师已执教30多年。

2003年,他被评为高级老师。

随后,他4次参加了学校副高职称的聘任,但每次都擦肩而过。

2007年6月27日,福建晋江市内坑中心小学的一名张姓女教师,从四楼跳下身亡,留下10岁的女儿。

据家属王先生说,前天晚上,他爱人一直在担忧自己班级的成绩,此前的一次考试,因为班级成绩不好,未与学校领导及教师及时沟通,她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责,压力大……3、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心理枯竭,是一种心理能量被工作耗尽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经常感到疲惫,工作起来没,有热情,没有力量。

其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有的甚至为了一句批评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对昆明市城区示范小学、城区一般小学、城郊接合部小学和农村小学共13所小学、701名教师的调查表明。

在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中,60.38%表现出了倦怠状态,其中44.11%处于轻度倦怠状态;14.13%处于中度倦怠状态,2.14%的教师处于高度倦怠状态。

案例: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

4、心理疾病症状。

这种症状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并开始疏远甚至憎恨学生,有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侮辱、猥亵学生等;重庆市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丁瑞婷因未按时到校补课,其班主任汪宗惠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

”之后丁瑞婷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

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 最后跳楼自杀。

汪宗惠老师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洛阳市13岁的初中生玲玲(化名)从6楼坠楼身亡。

玲玲因作业没完成遭到老师体罚——罚做“蹲起” 800个,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玲玲因体力不支摔倒,并遭到老师的打骂。

由于不堪忍受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当天下午玲玲跳楼自杀。

2015年以来,各种网络等媒体公布的教师体罚猥亵学生案近20多起……具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四、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导致教师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个人因素: 完美主义者、A型人格工作压力大2.学校因素工作任务繁重评价体系单一3.社会因素:工资待遇偏低公众对教师的期望高你是A型人格吗•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厌恶别人迟到•运动、走路、吃饭的动作很快•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休息和闲暇的时候有不踏实的感觉•情绪易紧张、激动•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好胜心强教学方面的压力源:个别问题学生很难管理 90.2%各类教学评比、公开课、竞赛压力很大 85.4%要搞科研、力求创新有难度 83.8%班级人数太多费较多精力 76.9%高评低聘的政策 72.0%职称评定方面有难度 70.9%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检查、评比、会议过多 70.5%教学方面的压力源:经常统考、统测,考教分离有压力 69.2%很担心自己班级在学校中的排名 66.2%工作时间长:73.6%的教师自评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13.8%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44.8%的教师在双休日工作时间超过3小时13.7%的教师在双休日工作8小时以上做个好老师:社会形象的期待满脑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不计报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无私奉献:“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做个好老师:专家学者的指导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专家说:“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