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故事
我的奶奶的故事

我的奶奶的故事奶奶是我最敬爱的人,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雨,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每当我听奶奶讲述她的经历时,我总是被她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所感动。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我的奶奶的故事。
奶奶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
由于家境贫困,奶奶从小就懂得节俭和勤劳。
她告诉我,小时候她每天都要帮助父母干农活,而且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虽然生活艰辛,但奶奶从不抱怨,总是笑着面对困难。
奶奶的坚强和乐观的性格在她年轻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她告诉我,她在十八岁那年嫁给了我的爷爷,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奶奶二十五岁的时候,爷爷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
奶奶独自一人抚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但奶奶没有放弃,她努力工作,将孩子们抚养成人。
奶奶的故事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奶奶四十岁的时候,她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医生告诉她只有一年的寿命。
面对死亡的威胁,奶奶没有绝望,反而更加珍惜生活。
她告诉我,她每天都会想着自己还有多少时间,然后尽可能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奶奶开始学习绘画,她的画作渐渐被人们所认可,她的作品也被展览在各地。
奶奶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感染了身边的人,她成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榜样。
然而,奶奶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她告诉我,她在五十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医生,他们相爱并结婚了。
奶奶告诉我,这位医生给了她新的希望和勇气,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奶奶告诉我,她的丈夫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给了她力量去面对一切困难。
现在,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她告诉我,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过。
奶奶告诉我,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听完奶奶的故事,我深受感动。
奶奶的坚强和乐观是我一生的榜样,她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我希望能够像奶奶一样,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的奶奶的故事就是这样,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过。
《奶奶的童话故事》

《奶奶的童话故事》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奶奶就像一个装满奇妙故事的魔法盒子。
奶奶总是在夏日的夜晚,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下,轻轻摇着蒲扇,开始给我讲那些充满魔力的童话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奶奶讲了一个小兔子和小狐狸的故事。
她说呀,有一只小兔子,特别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吓得直哆嗦。
而有一只小狐狸呢,聪明又机灵,但是特别调皮捣蛋。
小兔子住在森林深处的一个小洞里,每天就知道吃草和睡觉。
有一天,小兔子出门找吃的,不小心迷路了。
它急得眼泪汪汪,“呜呜呜,我要怎么回家呀?”这时候,小狐狸出现了,它晃着尾巴,笑嘻嘻地说:“小兔子,别着急,我来帮你!”小兔子半信半疑地看着小狐狸,怯生生地说:“你真的能帮我吗?”小狐狸拍着胸脯保证:“那当然啦!”
于是,小狐狸带着小兔子在森林里转呀转,可怎么也找不到小兔子的家。
小狐狸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哎呀,好像我也迷路啦!”小兔子一听,又吓得哭了起来。
就在它们俩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只老猫头鹰飞了过来。
老猫头鹰眨眨眼睛,问道:“你们这两个小家伙,怎么在这哭哭啼啼的?”小狐狸赶忙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老猫头鹰哈哈一笑,说:“跟我来吧!”最后,在老猫头鹰的帮助下,小兔子终于回到了家。
讲完这个故事,奶奶摸摸我的头说:“宝贝呀,遇到困难别害怕,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
如今,我长大了,但每当想起奶奶讲的那些童话故事,心里总是暖暖的。
那些故事,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路。
奶奶的三个故事

奶奶不识字,不能读书看报。
有时候,她倒也拿着报纸翻翻,指着一些大标题说:“你看,这是个‘人’字不是,这个是个‘女’字吧。
你当我一个字都不认识啊。
”更多的情况下,她会评论报上的照片:“这个丫头穿的是啥衣裳,整个脊梁都露在外头,有啥好看,丑死了!”不过,那还是她七十多岁的时候,后来,视力越来越差,电视也看不清了,更甭提报纸了。
奶奶年少时裹过小脚,走路不得力,上了年纪,更是时常腿疼,脚疼的,我们家住七楼,又没有电梯,自从搬过来后,她几乎就没有下过楼。
有时候,我问她:“奶奶,你想下楼去转转不?”“我不去,下去干啥?爬一趟楼,累死人的。
”“那你成天在家坐着,不烦啊。
”“不烦,我就在家坐着,蛮好的。
”但我想,她还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
每天,她有不少时间都是趴在凉台的窗台上,看着楼下的人来车往,看着附近学校的学生们上学放学。
每次,我去学校,或者我妈出去买菜,总是我们前脚离开家门,她就赶紧着走到凉台上,巴望着楼下,等着我们的身影出现在马路上,然后很快消失在街角拐弯处。
那个马路上的小小身影,延续着她和外部世界的全部联系,即便瞬间就走出了她昏花的视野,却也始终背负着她的目光,一直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总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常给我讲故事,但颠来倒去也就是那么三个故事。
一个是类似于田螺姑娘的,但说的是蛇姑娘。
说一个年轻农夫家里出了怪事,接连几天他收工回家,都看到桌上摆好了饭菜。
而他是光棍一条,家里再没有第二个人了,他心里纳闷,想看个究竟。
一天,他早早地收了工,悄悄走到窗户旁边,往里一瞅,不禁大吃一惊,只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做饭。
农夫一脚踹开门,堵住姑娘,问她是谁,不得已,姑娘只好承认自己是个蛇精,前几天为他所搭救,此来并无恶意,只是想来报答他。
再后来好像他们就在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但愿是这样的。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龙王嫁女。
说有一天,突然雷电大作,暴雨倾盆,大家伙都躲到家里,不敢出门。
可有一个人,不知怎的,还在外面,却不想撞到了让他魂飞魄散的一幕,他看见有一行人披红挂彩,吹吹打打从河里走出来,是给龙王的女儿送亲的…后面的情节给忘了。
奶奶的故事让我受益终生

奶奶的故事让我受益终生小时候,我常常陪伴在奶奶的身边,聆听她讲述那些令人动容的故事。
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那饱经风雨的人生经历和智慧的眼神,常常让我感到震撼和敬佩。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奶奶年轻时的坚韧和勇敢。
她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家,家境虽然贫寒,但她却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
奶奶告诉我,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辛,穷得只够填饱肚子。
她为了保证全家的温饱,常常早出晚归地劳作,甚至在晚上摸黑去山上背柴。
奶奶说,每次背柴,她都会默默地告诉自己:“只要一天一天地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有好日子的。
”正是这种坚韧和勇敢,让奶奶克服了生活的困难,最终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奶奶的慈爱和善良。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奶奶常常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忍让他人。
”她讲述了一个温暖又感人的故事。
有一次,奶奶在山上采草料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受伤的小狗。
奶奶心生怜悯,将小狗捡起来,用自己的围巾包扎好伤口,然后把它带回家照顾。
从那以后,小狗成为了家里最忠诚的朋友,陪伴奶奶渡过了晚年。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慈爱和善良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善待他人是一种美德。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奶奶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
虽然奶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她一直对知识怀有敬畏之心。
不管是听到电台广播的诗词朗诵,还是看见邻里小孩念书,奶奶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专心地倾听或观察。
奶奶告诉我:“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
奶奶讲述的这些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坚韧与勇敢、慈爱与善良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的重要性。
通过奶奶的故事,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如何待人以善良和宽容,如何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这些都成为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让我从小就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和正面的价值观。
奶奶的故事,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奶奶的故事留下美好

奶奶的故事留下美好一奶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用她的故事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黄昏降临,她总是会坐在摇椅上,轻轻摇摆着,然后开始讲故事。
那时候,我就像是一个迷失在梦境中的孩子,静静地聆听着她的声音。
二奶奶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村庄。
她告诉我,那个时候人们生活简朴,没有电视、手机和互联网。
他们靠种地、养牲畜来维持生计。
奶奶和爷爷在山间耕种,她照料着一片寒门学子,教他们读书写字。
她说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没有放弃对教育的坚持。
三奶奶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她的童年。
她说那时候正是战争年代,她和父母逃难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
那个地方的人们生活贫困,食物稀缺。
她告诉我,尽管困境重重,她父母仍然把一点点食物留给别人,因为他们相信分享的力量。
奶奶说每当她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她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感激。
四奶奶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她的婚姻。
她说她与爷爷是相识于一个婚姻介绍所。
当时的婚姻并不像现在这样自由,但是奶奶告诉我,他们相互了解后决定携手走过一生。
她说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夫妻俩互相支持,克服了一切困难。
奶奶告诉我,婚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她和爷爷一直在努力中幸福地生活着。
五奶奶的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她的信念。
她告诉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
奶奶说相信自己,相信未来,这是她一生的座右铭。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总是面带微笑,坚定地向前看。
奶奶告诉我,这种信念让她从容地度过了一生。
六每当听完奶奶的故事,我总是感叹人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奶奶用她的坚定和勇敢,为我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她的故事不仅留下了对家庭的珍视,对教育的重视,还在我心中点燃了对未来的希望。
奶奶的故事,无论时光如何荏苒,都将永远保留在我心中,为我指引前进的道路。
七奶奶的故事留下了美好,对我影响至深。
我希望将来也能像奶奶一样,用自己的故事去影响他人,用自己的行动留下美好。
我希望以奶奶为榜样,坚持我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将来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奶奶的故事

奶奶的故事奶奶出生于1932年古历腊月十七,老奶的娘家在现在的庆城县叫冰凌岔的一个地方,奶奶出生的那会儿,日本鬼子还没进中国,**他们还在江西玩…奶奶讲的最早的一件事,是她大概四五岁的时候,说她有个三叔,天天抽大烟,来她们家要油点灯,(因为抽大烟要点个油灯)其他人都骂的不给,她就去给偷,趁我曾外祖母睡着时,偷偷跪上案上,偷的往她三叔拿来的小瓶瓶里灌上一瓶油。
然后三叔就会给她那种板板糖吃。
那种糖我们小时候也吃过,用麦芽熬出来的,白色的板板,吃起来很粘牙。
奶奶说这些的时候,显得很开心,我想,日本鬼子还没进中国的那会儿,小孩子能吃个糖,应该是特别特别的甜吧…接下来的回忆,就满是痛苦的血泪了…因为那个年代的女孩子必修的一课——缠足…奶奶说她差不多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缠足。
那会儿在窑洞壁上挖两个洞,大小差不多脚能伸进去,然后用白布把脚绑住,塞进去。
其实远没有绑住这么简单,因为要用布把脚上肌肉绑死,让没有知觉,然后把骨头弄畸形,然后把所有脚趾头弄死,直接折下来,贴在脚掌上,这样就把脚弄小了。
说那会儿曾外祖母打的每天晚上给她绑上塞洞里,她就痛的喊一晚上,第二天还要拉着你在院子里走,鞋里全是血!我说那痛的能走吗,奶奶说那由不得你啊!直到绑的样子固定,脚上没了知觉,才算好了。
直到奶奶七十多岁时,还一直脚痛的穿着两双袜子,记得有次帮奶奶修过趾甲,脚骨头被扭的乱七八糟,满目苍遗…不知道中国那个混蛋弄的缠足风俗,那双脚上,古往今来,多少妇女的血泪啊!再下来,就到奶奶嫁到我们家的事了,这个奶奶没有详细的说过。
我们小时候有个儿歌,:“豆豆菜,顶锅盖,你爷娶你奶时你没在。
”呵呵,玩笑了…奶奶到我们家时大概十五岁,那会儿都是很早就结婚了,她说她来我们家时我二爷才一两岁,天天嚷着要她饱,时光壬冉,二爷如今都快70了…还说那会儿结婚都要把头发盘起来,都要银首饰,耳环。
每天都要弄好,要不婆婆会收拾你。
我就问奶妈把她的银首饰都那去了?呵呵,岁月变迁,早随着时光一起流逝了…再往下说的事情就是奶奶到我们家以后的事了,平凡的日常琐事中有着不平凡的生活史诗…那会儿太爷也就是曾祖父带着一家人就山里览生计,从现在的老家走了一百公里的一个山里,靠着几双手开垦了好几个荒山,种地,放羊…那个山的地方离奶奶的娘家应该是不远,老听他们说起山里的事情,但我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奶奶说那会儿正值战乱,土匪,马家军,乱打一通。
奶奶小时候的故事作文

奶奶小时候的故事作文奶奶小时候的故事。
我奶奶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辛,但奶奶却总是能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她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学会了坚韧和乐观。
奶奶小时候家境贫困,家里只有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一家人靠种田为生。
奶奶是家里的长女,从小就要帮助父母干农活。
她告诉我,小时候的她每天清晨就要起床去田里干活,有时候一天都吃不饱饭。
但是奶奶从来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总是笑着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奶奶小时候最喜欢听爷爷给她讲故事。
爷爷是个很有文化的人,他会给奶奶讲很多有趣的故事,有时候还会给奶奶讲一些古诗词。
奶奶告诉我,那时候她总是趴在爷爷的腿上听故事,那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除了听故事,奶奶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
他们会去田野里捉蝴蝶,去山里摘野果,还会在河边捉鱼。
奶奶说,那时候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奶奶小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辛,但是她却过得非常快乐。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读书,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是太差了,读书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但是奶奶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告诉我,她一直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好好地读书,然后考上大学,成为一名老师。
但是由于家庭的贫困,奶奶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奶奶告诉我,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她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帮助家里的父母干农活。
虽然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辛,但是奶奶总是能够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好日子。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的生活虽然很艰辛,但是她却总是能够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好日子。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好日子。
奶奶的烛光故事

奶奶的烛光故事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关于奶奶和烛光的温暖故事。
那时候,我们村里经常停电,一停电,整个世界就陷入了黑暗。
可奶奶总有办法,她会从抽屉里拿出那半截蜡烛,轻轻地点燃。
记得有一次,又停电了。
我和弟弟吓得紧紧抱在一起,奶奶却笑着说:“别怕别怕,有奶奶在呢!”说着,她熟练地划着了火柴,点亮了蜡烛。
那微弱的烛光在黑暗中摇曳着,仿佛是黑暗中的希望使者。
奶奶坐在我们旁边,开始给我们讲故事。
“从前啊,有个小兔子……”我和弟弟听得入神,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跳动的烛光。
这时,爷爷走进来了,嘴里嘟囔着:“这电啥时候来哟!”奶奶白了他一眼,说:“没电咱也能过得舒坦,你别在这瞎嚷嚷。
”爷爷嘿嘿一笑,挨着奶奶坐下了。
烛光下,奶奶的脸上有着柔和的光影,她的眼睛里透着慈祥。
我看着那烛光,感觉它好像有魔法,能把奶奶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时间一点点过去,电还是没来,可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和无聊。
因为有奶奶,有烛光,有温暖的故事。
后来,村里很少停电了,那半截蜡烛也不知道被奶奶收到了哪里。
但每当我想起那个停电的夜晚,想起奶奶在烛光下给我们讲故事的样子,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那小小的烛光,照亮的不仅是黑暗的屋子,更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奶的故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华年流水在我的感觉里,奶奶是一部极富传奇的大书。
这部传奇不仅在于她的非凡经历,而且在于她的生命历程对我成长的影响。
奶奶是在雪花飘飘的季节来到这个世上,又在雪花飘飘的静谧里安详地长睡而去。
奶奶一生对雪如痴如醉,常常让我在观她时亦如痴如醉。
奶奶临去前的那个冬天,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雪是从头天傍晚时开始落下的,望着鹅毛雪片,奶奶用一种我从未听见过的娇柔的声音轻轻地自语:明早可以睡个懒觉了。
我相信这话不是对我们说的,而是说给那个已随岁月远去的人。
第二天早上醒来层里不见奶奶,开门后,见一行脚印孤零零地伸向雪野,在脚印的那一端,包着红头巾的奶奶,化作一个小红点,无声无息地伫立着。
家里人都没去惊动她,甚至连她踏过的雪地也不去打扰,任软茸茸的一串小小脚窝,几分优美,几分凄婉地搁在那里。
奶奶年轻时的照片在过去流亡生涯中全部遗失。
但是,下雪的那个早上,我又一次让自己肯定了奶奶少女时代那超凡脱俗的美丽。
我曾不止一次想象着美丽的奶奶冲出闺阁的小楼,穿着白色裙裾,不顾曾祖父、曾祖母的反对,翩翩迈进女子师范学校时的风姿。
我曾白去流水似的想象,奶奶与英俊潇洒的军官爷爷相遇相亲相爱,并结为连理的浪漫情怀,我甚至大胆地假设,奶奶与爷爷一定是在雪地里相识的,在我想到这一点时,我清楚地感觉到那两道目光碰撞的那一瞬间的震颤。
我难以想象的是,在爷爷早逝不久,奶奶坚强地满怀悲怆生下遗腹子——我父亲时的景况。
失去了爷爷的奶奶,从此住在一幢大房子里,靠她丰厚的嫁妆和国民党军官爷爷留下的遗产,潜心培育着父亲,直到解放后,奶奶的房产被政府没收,她搬进平民区,从此便过起俭朴的日子。
光景不长,这种自食其力的平淡日子便被打破了,随着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及运动的频频席卷,奶奶和父亲开始了流浪生涯。
具有双重坏出身的父亲,这时理所当然地成了挨批挨斗挨整的改造对象。
父亲遭批判,奶奶便每天跟着他走街串巷陪斗。
看儿子在台上被人鞭打侮骂,奶奶便用针刺着自己的大腿,仿佛这样便可将父亲身上的疼痛转移到自己身上。
父亲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当他得知这事以后,曾跪在奶奶的面前将他这一生的眼泪都哭干了,直到奶奶死,他也没有落过一颗泪。
父亲像老鼠被猫玩够了,那些人便将奶奶和父亲下放到北方一个偏僻的乡村,住在一间茅草棚里相依为命。
在这个叫高岭的小村里,于深闺书香中长大的奶奶开始学着做各种农活:养鸡、种地、挖野菜,过着往往只有在米饭中夹着野菜、番薯、豆类等,才得一饱的日子。
奇怪的是,在那群山起伏、鸡犬相闻的宁静中,奶奶比以前更加丰润美丽起来,岁月的风霜一点也没有摧去她那美丽的气韵与高贵的风范。
甚至奶奶养的鸡也比别人养的鸡下蛋勤,奶奶种的白菜萝卜个头也比别人家的大。
奶奶的这份美丽,很快使得自己必须带着父亲第二次踏上流浪生涯。
奶奶并不惧怕强人。
村里的支部书记曾数次将父亲安排去看地瓜或修水利,然后便在一个深夜来到奶奶的茅草屋里坐下来。
一开始是以将奶奶安排到村里的仓库去住为利诱,随着便是有权有势的男人对付弱妇子惯用的强暴。
奶奶用她那只纤细的手抽了他一个耳光,再从牙缝里迸出一个字:滚!那种气质的力量,使得他再也不敢上门。
让奶奶重新流浪的是另一个人。
我曾想这人一定酷似爷爷。
他是一个右派,他的茅棚离奶奶的茅棚只有半里路,每当夜深人静时,奶奶就能听见他用俄语唱《伏尔加船夫曲》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村里人说,他过去是从不唱歌的,是奶奶来了以后,他才开始唱的。
也是一个雪夜,奶奶终于忍不住也唱了起来,接着就开门走到屋外。
天亮以后,从两处茅棚里牵出来的脚印清晰地铺在地上,两道脚印在相距几米就要相遇时突然终止了。
第二天一整天,奶奶都用手紧攥着那只红头巾。
梦里潇湘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周围的老人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唯有奶奶是个例外。
奶奶不仅识字而且还挺有学问。
上小学时,有一阵我怎么也分不清鲜和艳字,总是将它们搞混了,用鲜作艳,用艳作鲜。
为这事奶奶揪着我的小耳朵说过几次,可我仍然转眼就忘了。
那一回,当我又写错了以后,奶奶真的生气了,罚我将每个字写500遍。
我哭哭啼啼的半夜才写完。
一直没作声的奶奶,这时将我拉到怀里,一边给我洗脸,一边对我说:“饿了吗,想吃什么?”我说:“不想吃!”奶奶说:“那就喝点汤。
”奶奶说着就端一碗汤,我尝了一口,味道真是好极了。
我问奶奶这是什么汤,奶奶让我猜。
我猜了半天没猜着。
奶奶这才告诉我,说这是用鱼肉和羊肉混合后做的汤。
奶奶说,鲜吗?我说,真鲜。
奶奶说,你再想想它为什么鲜,因为它是用鱼和羊做的!奶奶这解释真是妙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写错鲜艳二字。
用现在的话来说,奶奶具有大专学历。
奶奶小时候,上过小学,读了几年家里就不让她读了。
后来,奶奶偶尔碰上了将要成为我爷爷的那个人,他极力劝奶奶随他到河北去读保定女子师范。
奶奶同家里说时,遭到一致反对,太爷爷太奶奶说女孩子读点书识点字就行,关键是要将针线活学好。
奶奶不和他们吵,自己把自己关进房,拿了一块布一门心思地绣起花来。
奶奶绣的是黛玉葬花,她在房里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不吃饭不喝水也不睡觉,甚至也不流眼泪,见人来劝时她反而先笑,笑得劝的人反倒落起泪来。
饿了三天的奶奶,越发楚楚动人,谁见了没有不生怜的,最后太爷爷没办法只好发话任奶奶去,并说看她读那么多书日后有什么用处。
奶奶毕其一生,只爱读一本《红楼梦》,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读了几百几十遍,奶奶不爱贾母,也不爱王熙凤,唯独对林黛玉特别钟爱。
她常常对我和妹妹说,年轻时,她将林黛玉当做自己的姐姐和妹妹,生了父亲以后,她慢慢又将林黛玉当作自己的女儿,现在她又将林黛玉当做自己孙姑娘。
奶奶称赞女孩子时,从来只用一句话,说你长得真像林黛玉,由于奶奶特别的气韵,她在女孩子心中显得很了不起,她们也跟着奶奶说,你是个薛宝钗。
外面的人不知道,这是一句贬人的话。
读《红楼梦》时,每逢到了黛玉葬花那一章,奶奶总是哭成个泪人儿,而一旦到了黛玉魂断潇湘时,奶奶便哭得死去活来,常常两天不思茶饭,只知道长吁短叹。
所以,一家人里谁都怕那个第九十八回,一旦奶奶拿起《红楼梦》以后,不管是谁外出,一到家总要先打听还差几回到九十八回。
从我记事时起,奶奶这样的“死”,每年都有两三回。
只要奶奶一翻开九十八回,再晴的天气,我们家也是一片忧郁的愁去。
父亲很小时,周围的人就问奶奶将来给他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奶奶说,不管怎么样,我决不当贾母。
父亲长到20岁时,便开始领女孩子上门来请奶奶认定。
奶奶看过之后,总是说,这是个王熙凤,或者说是薛宝钗。
父亲知道奶奶要的是林黛玉。
他又找了一个女孩领回来。
这之前,他请别人评价过,大家都说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
谁知奶奶见了以后,却说她不是林黛玉,而是秦可卿。
直到有一天父亲将母亲领进家门,那时母亲刚刚从大病中恢复过来,脸上的嫩红还可以看出那痛苦的痕迹,母亲穿着一身素色衣裤,纤纤弱弱的一副样子一出现在屋里,奶奶的眼睛便忽地一亮,禁不住地走上来,拉着母亲的手,也不知是悲是喜,眼窝竟真的潮湿起来。
不过,奶奶当时并没有称她什么,只是说了一句:这一生只要我在,就决不会再让你吃苦了。
母亲后来对我们说,当年奶奶讲的那话,她一直认为实该是对林黛玉讲的。
天下的真女孩只有黛玉一人,这是奶奶毕其一生而得出的结论。
玉洁冰清一个人的一生倘若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处世,实在是不容易。
然而,奶奶却用其一生的品行实现了这一点。
出身富贵却历经盛衰无常的奶奶,对人生得失领悟成定数。
她曾说《红楼梦》只有两个人不是俗人,那就是宝玉、黛玉,其他的人多为铜臭所惑。
奶奶的嫁妆里被她视为最珍贵的是十几幅清代字画和一些古瓷器。
爷爷死后,因房子被没收,这些心爱之物也在辗转迁徙之中一点一点地流失了,最后保存下来的只有四五幅字画和两个青瓷花瓶。
然而,在那“横扫一切”的年代里,面对抄家的威胁,奶奶一气之下将几幅价值很高的字画埋进屋外的荒地里,并用石块垒了一座无言的墓碑。
那时,满面泪水的奶奶面对父亲惊疑的目光说,我宁肯自己亲手毁掉这些珍宝,也不让那些人玷污了它。
而这些事情,奶奶在后来的岁月里只字未提,哪怕是那些文物贩子当着奶奶的面说某某的画值多少万元时,她仍是那样似乎一切都不曾有过的沉默着。
我们几个小的,因调皮不懂事,也是奶奶收藏品的败家子。
记得二妹小妹在读小学那会儿,意外地发现奶奶床底下有一筐铜钱。
当时,正流行踢鸡毛毽子。
二妹小妹简直如获至宝,自己隔一两天就去拿不说,还将铜钱大把大把装进口袋里,拿到街坊或学校与小朋友交换东西或送人做人情,等父亲发现时,那筐铜钱已所剩无几了。
父亲见了极为生气,罚两个妹妹跪着用皮鞭抽,说奶奶含辛茹苦留下的这点东西转眼就全给败了。
奶奶闻讯立即赶了过来,抱起两个孙女心痛得眼眶也红了,她骂父亲:几个铜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用得着这样打孩子吗?她们喜欢就让她们拿去玩好了!奶奶也并非对一切都不在乎,凡是她真正视为生命的东西如果被损坏了,则后果又不堪设想。
8岁那年,我乘奶奶不在家时,翻开了她那只平常不让我们靠近的红色小皮箱。
皮箱里有她出嫁时的首饰,有几幅年轻时与爷爷合拍的照片。
翻了一阵,我被一只白色雕花烟斗吸引住了。
我想奶奶又不吸烟,留着这东西做什么呢!我将它装进口袋一溜烟地跑出去,在同伴中炫耀一阵后,又和同伴一起打开了水仗。
当我回家后准备将烟斗放还到皮箱里时,才发现那烟斗不见了,我不敢声张,偷偷地问小伙伴们是否拾到,当我一无所获以后,又想这没用的东西丢了奶奶不会知道的。
谁知奶奶第二天下午就发现了。
她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就连父亲也是第一次见到。
那天我放学一进门,见奶奶端坐在竹椅上,脸上的那种惨白让人不敢看第二眼。
一旁的父亲冲着我大声呵斥:“是不是你拿走了皮箱里的烟斗?”我犹豫了一会儿,眼见躲不过便只好说了实话。
当奶奶知道事实以后,立即绝望地大声唤了一声爷爷的名字,然后就昏死过去。
奶奶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烟斗不是掉的,是他拿走的,他想我,要我过去陪他!这时我才明白那烟斗是爷爷最后一次上战场时留给奶奶的。
为了找烟斗爸爸和妈妈动员了所有邻居的孩子,光是送给他们的水果糖就有十来斤,然而,烟斗再也没有回到奶奶身边。
奶奶用那游丝般哀怨的声音说:人啦,我以为可让留有你气息的东西伴我入土,看来这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
为了安慰奶奶,父亲专门到省里找了一家文物商店,请人做了只与先前那只相差无几的烟斗,然后对奶奶说烟斗找到了。
奶奶看着烟斗,努力地对父亲笑了笑。
奶奶在很长时间里憔悴不堪,在这一段时间里她像着了魔一样对《红楼梦》加倍地入迷。
而对黛玉的惦挂终使她在这场灾难中挺了过来。
奶奶86岁那年终于彻底衰老了,病危之际,爷爷的远房亲戚蜂拥而至,要求分享爷爷留下的遗物遗产。
而这时,爷爷遗下的物什中有一幢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