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讲解
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序 号
名称
爆炸极限
火灾危 险类别
危化品
类别
接触限制
燃爆特性
物理特性
毒性
下限
上限
1
N,N
甲基
甲酰
胺
2.2
15.2
乙类
易燃液 体,类别
3
中国MAC(mg/m3):10m [皮]
易燃,遇明火、高 热或与氧化剂接 触,有引起燃烧爆 炸的危险。能与浓 硫酸、发烟硝酸猛 烈反 应,甚至 发 生爆炸。与卤化物 (如四氯化碳)能 发生强烈反应。
毒性:LD50无资料;LC50:233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序
名称
爆炸极限
火灾危
危化品
接触限制
燃爆特性
物理特性
毒性
杂质接触时,可发 生激烈反应而燃 烧,使容器破裂。
(水):1.14(-200℃)。
15
高碘 酸
乙类
氧化性 固体,类 别2
未制定
无机氧化剂。遇易 燃物、有机物会引 起爆 炸。受热 分 解,放出氧气。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 体,有微弱的特殊气 味;熔点:-95.6℃;蒸汽压:13.33KPa/15.8℃;沸点:68.7℃;闪点:-25.5℃;溶解性:不溶于水, 溶于乙醇、 乙 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 对密度(空气):2.97; 相对密度(水):0.66。
毒 性 :LD50:28710 mg/kg(大 鼠 经 口);LC50:无资料
6.7
乙类
易燃液 体,类别
3
3中国MAC(mg/m):100; 前苏联MAC(mg/m3):
50
易燃,其蒸气与空 气可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氧化剂能 发生强烈反应。流 速过快,容易产生 和积聚静电。蒸气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化学危险物品燃爆特性——可燃气体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和爆炸特性——可燃气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能引起火灾的气体主要是各种气体,包括管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甲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氢气、硫化氢、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乙炔、氯乙烯、甲醛、甲胺、环氧乙烷、炼焦煤气、水煤气、天然气、油田伴生气、液化石油气等;乙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氨、一氧化碳、硫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
可燃气体具有以下的危险性:1.燃烧性。
遇明火易燃烧可燃气体,容易引起大面积的火灾。
2.爆炸性。
可燃气体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遇明火可发生爆炸。
另外,液化可燃气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容器中的加热,体积迅速膨胀,也会引起爆炸。
3.受热自燃性。
可燃气体有时不需要接触明火,只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就可能发生燃烧。
4.扩散性。
一旦可燃气体泄漏,很容易扩散,一旦成灾,往往波及面较大。
5.毒害腐蚀性。
可燃气体大部分有毒,人体吸入后能引起中毒。
有些气体燃烧时会消耗空气中的大量氧气,也会导致人因缺氧而窒息。
由于有了以上的危险性,一旦可燃气体引起火灾,其产生的危害更大。
因为气体火灾具有以下特点:1.容易蔓延扩展。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物质更容易着火,而且燃烧速度快,特别是有可燃气体泄漏的火场,它可以快速传播并扩展到充满气体的有限空间和受影响区域,造成大面积火灾。
2.容易发生爆炸。
如果未燃烧的可燃气体大量扩散,积累到一定的浓度,就容易爆炸;当容器中的可燃气体承受一定压力或温度上升到一定极限时,也容易爆炸,危及人的生命。
3.容易复燃。
可燃气体在很多情况下是处于高压状态和压缩状态的,高压喷出的燃气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因其燃烧值大、温度高,使灭火人员很难接近。
即使一时能够扑灭火焰,灼热的金属喷口还有可能重新点燃继续喷放的未燃气体。
有些候误以为气源断绝,火焰被扑灭,就停止冷却气罐及其喷放口,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复燃起火或爆炸。
对于气体火灾的扑救,首先是切断气源,阻止扩散,使可燃气体不能进入燃烧区。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7
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
0.9
6.7
乙类
易燃液体,类别3
中国MAC(mg/m3):100;
前苏联MAC(mg/m3): 50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辛辣的刺激气味;熔点:<-72℃;蒸汽压:3.90KPa/20℃;沸点:99.8℃;闪点:9℃;溶解性:溶于水、乙醇;相对密度(空气):3.45;相对密度(水):0.94。
毒性:LD50:800 mg/kg(大鼠经口);1834 mg/kg(兔经皮)
LC50:8916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外观与性状:无色到浅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熔点:-94℃;沸点:80℃;闪点:12℃;溶解性:溶于水、乙醇;相对密度(空气):3.2;相对密度(水):1.06。
毒性:LD50:823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6
氮气
-
-
戊类
加压气体
未制定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09.9℃;蒸汽压:1026.42KPa/-173℃;沸点:-196℃;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相对密度(空气):0.97;相对密度(水):0.81(-173℃)。
刺激性:原液滴入豚鼠眼一滴,可引起角膜损害; 40%的溶液滴入兔眼,可引起角膜坏死。
4
丙烯酸乙酯
1.4
14
甲类
易燃液体,类别2
前苏联MAC(mg/m3): 5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温度超过20℃,能聚合积热,引起爆炸。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常有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序号品名H2 氢气1O2 氧气2CL2 氯气3NH3氨气4CO 一氧化5碳SIH4 硅烷6AsH3 砷化7氢危险性类火灾危主要危险特征险性类别别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甲类气体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藏时,漏气上涨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惹起爆炸。
第类不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焚烧爆炸的基本因素之一,能氧化大多半乙类气体活性物质。
第类不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焚烧爆炸的基本因素之一,能氧化大多半乙类气体活性物质。
第类有毒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遇明火、高热能惹起焚烧乙类气体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响。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类易燃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遇乙类气体明火、高热能惹起焚烧爆炸。
第类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响,有窒息性甲类易燃气体影响。
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焚烧时会开释出未结晶的二氧化硅浓烟。
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惹起钢瓶爆炸。
若硅甲烷在高压下开释或在高流速下,可能与空气形成混淆物而发生延缓性的爆炸。
第类强复原剂。
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遇明火、高热甲类有毒气体能惹起焚烧爆炸。
PH3磷化第类强复原剂。
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遇明火、高热甲类8氢有毒气体能惹起焚烧爆炸。
CH4甲烷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甲类9易燃气体烧爆炸的危险。
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甲类CH3F 氟甲气体化剂易焚烧爆炸。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气体比烷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10燃。
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甲类CH2F2 二气体化剂易焚烧爆炸。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气体比氟甲烷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11燃。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29
二氧化碳
第2.2类不燃气体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类
30
NO2
二氧化氮
第2.3类有毒气体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他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3
NaOH
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 有强腐蚀性,遇酸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放热,水解产生腐蚀性产物,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灼伤。对锌、铝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甲类
10
CH3F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甲类
11
CH2F2二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戊类
24
HCl
氯化氢
第2.2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戊类
25
H3PO4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苯类、醇类、醚类、酮类、酯类及丙烯腈等大容量储罐,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②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而应用砂土灭火。
③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因为强大的水流能使酸飞溅,流出后遇可燃物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酸溅在人身上,能灼伤人。
④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是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
⑤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形变或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ClF3
三氟化氯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品发生具有危险性的强烈反应。遇水猛烈反应,放出氟化氢和氯气。并能与砂子以及其他含硅物品(如玻璃、石棉等)强烈反应,也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激烈反应。高毒。腐蚀性强。干燥环境
甲类
18
甲苯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的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3
NaOH
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 有强腐蚀性,遇酸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放热,水解产生腐蚀性产物,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灼伤。对锌、铝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甲类
10
CH3F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甲类
11
CH2F2二氟甲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戊类
24
HCl
氯化氢
第2.2类不燃气体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戊类
25
H3PO4
磷 酸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燃烧性 不燃, 闪点 无意义;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腐蚀性。
戊类
26
SO2
二氧化硫
第2.3类有毒气体
燃烧性 不燃, 闪点 无意义;危险特性: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加,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类
27
CO
一氧化碳
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乙类
28
Cl2
氯气
第2.3类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乙类
6
SIH4硅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应,有窒息性影响。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燃烧时会释放出未结晶的二氧化硅浓烟。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引起钢瓶爆炸。若硅甲烷在高压下释放或在高流速下,可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而发生延迟性的爆炸。
第2.3类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15
SiH2Cl2二氯二氢硅
第2.3类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16
B2H6
乙硼烷
第2.1类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剧毒。在潮湿的空气中自燃。
乙类
3
CL2氯气
第2.2类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乙类
4
NH3氨气
第2.3类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乙类
5
CO一氧化碳
第2.1类易燃气体
甲类
7
AsH3砷化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8
PH3磷化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9
CH4甲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常见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
序号
品名
危险性类别
主要危险特性
火灾危险性类别
1
H2氢气
第2.1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甲类
2
O2氧气
第2.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甲类
21
CH4O
甲醇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2
C2H6O
乙醇;酒精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甲类
19
C6H12O
4-甲基-2-戉酮
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20
C4H8O
2-丁酮;甲基乙基酮
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12
NO一氧化氮
第2.3类有毒气体
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乙类
13
NF3三氟化氮
第2.3类有毒气体
强氧化剂。受热或与火焰、电火化、有机物等接触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还原剂能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14
C4F6
六氟-1,3-丁二烯
乙类
29
二氧化碳
第2.2类不燃气体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类
30
NO2
二氧化氮
第2.3类有毒气体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他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