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验

合集下载

红细胞计数检验PPT课件

红细胞计数检验PPT课件

价贵;环境 健康人群普查; 要求较高 大批量标本筛检
.
11
质量保证(显微镜法)
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误差来源有三个
技术误差 仪器误差 分布误差
.
12
技术误差
31 2 3 4
采血部位不当 稀释倍数不当
充液不当 血液凝固
.
13
参考值
RBC存在年龄 与性别的差异
成年男性:(4.09~5.74)×1012/L 成年女性:(3.68~5.13)×1012/L 新生儿:(5.2~6.4)×1012/L 婴儿: (4.0~4.3)×1012/L 儿童: (4.0~4.5)×1012/L
显微镜计数法 血液分析仪法
.
6
检测原理
显微镜计数法(重点)
RBC未排除 白细胞数量影响
用等渗液稀释血液后,滴入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范 围内的红细胞,经换算得每 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
7
操作
10ul末梢血或EDTA抗凝静脉血
加入2ml等渗液中,混匀
混悬液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
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及中央五个 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A。
女性 87~112 g/L
.
40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
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34
方法学评价
SDS-Hb测定法( HiCN替代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 ,试剂无毒,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
缺点:SDS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 不能直接计算Hb浓度;不能测定SHb ;
SDS破坏白细胞。
.
35
方法学评价
AHD575测定法
优点:试剂简易无毒、呈色稳定、准 确性与精密性较高。

红细胞测定实验报告

红细胞测定实验报告

红细胞测定实验报告红细胞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测定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本文将介绍红细胞测定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原理红细胞测定实验主要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分析。

血细胞计数仪可以自动计数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在红细胞测定实验中,主要测定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二、实验步骤1. 采集血液样本:使用无菌技术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并将其置于抗凝剂管中。

2. 处理血液样本:将血液样本置于血细胞计数仪中,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样本被完全溶解。

3. 开始测定:启动血细胞计数仪,选择红细胞测定模式,并按照仪器要求设置相应参数。

4. 结果记录:待测定完成后,将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三、结果分析红细胞测定实验的结果包括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简要解释和分析:1.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在4.0-5.5 × 10^12/L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红细胞计数可能与贫血或血液病相关。

2.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平均体积范围在80-100 fL之间。

过大或过小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可能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有关。

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中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的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范围在27-32 pg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可能与贫血或其他疾病有关。

4.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范围在32-36 g/dL之间。

红细胞检验

红细胞检验
血细胞检验
精品课件
贫血
精品课件
红细胞检验
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
起源于 骨髓
EPO
造血干细胞
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精品课件
红细胞生理
• 红细胞 主要成分为 血红蛋白( Hb )

Hb 血红素
原卟啉

珠蛋白
简记:355、455
精品课件
临床意义
一、降低 二、增多
贫血
生理性 病理性
红细胞增多症
精品课件
一、增多 (一)生理性增多
• 1.性别与年龄 • 2.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寒冷 • 3.缺氧:红细胞增高 • 4.长期献血。
精品课件
(二)病理性增加
1.相对性 由于大量失水/丢失血浆,血液浓缩。 如呕吐、腹泻、烧伤、排汗过多
2.继发性 继发于慢性长期缺氧的疾病。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3.绝对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CV)、造血系统疾病
精品课件
二、减少 (一)生理性减少 1. 6个月-2岁婴幼儿 原料不足、血容量增加 2. 老年人 造血功能减退 3. 妊娠:尤其是中、后期,
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红细胞相对减少 。
精品课件
(二)病理性减少
精品课件
复习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见于 2、大红细胞贫血见于
H-J小体、cabot环见于 3、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增多 嗜多色红细胞增多 4、靶形红细胞见于
5、泪滴状红细胞见于 6、缗钱状红细胞见于 7、点彩红细胞见于
精品课件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红细胞检查试卷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红细胞检查试卷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红细胞检查试卷三1、单选成人MCV参考范围是()A.91~112flB.80~100flC.85~95flD.85~100flE.95~120fl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成人MCV(江南博哥)参考范围是:80~100fl;新生儿MCV参考范围是:91~112fl。

2、单选对正常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描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双凹圆盘状,大小相似B.平均直径7.2μmC.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中央约1/3为生理淡染区D.胞质内无异常结构E.胞核呈圆形,无核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胞质内无异常结构,无胞核,直径大小约为7.2μm,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中央约1/3为生理淡染区。

3、单选Miller窥盘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是500个,大方格内(含小方格面积)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总数是180个,网织红细胞是()A.0.02B.0.04C.0.05D.0.06E.0.07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Miller窥盘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时,用小方格(A)计数红细胞,大方格(B)计数网织红细胞,按下公式计算:网织红细胞%=(B格内的网织红细胞数/A 格内的红细胞数×9)×100%。

4、单选用改良牛鲍板计数红细胞的实验中,计数面积为()A.25个中方格B.16个中方格C.5个中方格D.0.1mm3E.0.2mm3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手工显微镜法计数红细胞时,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5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5、单选下列哪些因素不会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加快()A.室温过低B.恶性肿瘤C.高胆固醇血症D.急性细菌性炎症E.严重贫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沉增快主要见于:①生理性原因: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者血沉增快;老年人血沉增快。

红细胞检验报告

红细胞检验报告

红细胞检验报告1. 概述本报告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检验结果编写的,旨在提供对患者血液状态的评估和分析。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们承担着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重要功能。

通过对红细胞的计数、形态和功能进行检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检验结果根据患者的血液样本,我们进行了以下红细胞检验,并得出如下结果:2.1 红细胞计数根据本次检验结果,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为X万/μL,处于正常范围内。

红细胞计数是衡量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的指标,它反映了患者体内输送氧气的能力。

2.2 红细胞形态在红细胞形态方面,我们观察到患者红细胞的整体形态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

红细胞的形态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某些疾病的存在。

2.3 红细胞功能红细胞功能方面的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红细胞功能正常。

红细胞功能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能力,以及对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3. 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检验结果,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形态和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表明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良好,身体的氧气输送和维持酸碱平衡功能较为正常。

然而,红细胞检验结果只是对患者血液状态的一个方面评估,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指标和患者的具体病史来进行全面的评估。

4. 建议和注意事项基于本次红细胞检验结果,我们建议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状态。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红细胞检验是必要的,以便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仅针对本次检验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5. 总结红细胞检验是评估患者血液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红细胞的计数、形态和功能的检验,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情况。

本次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形态和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这是一个良好的指标。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35
实用文档
36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4
实用文档
15
实用文档
16
实用文档
17
实用文档
18
实用文档
19
实用文档
20
实用文档
21
实用文档
22实用文档
25
实用文档
26
实用文档
27
实用文档
28
实用文档
29
实用文档
30
实用文档
31
实用文档
32
实用文档
33
实用文档
34
实用文档
寄生虫:当患者感染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 虫等时,可见红细胞胞质内相应的病原体。
3. 血液分析仪法 提供红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 常结果报警, 但不能提供确切信息,需用镜检血涂片核实。
实用文档
质量 保证
1.有合格的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人员 2.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进行镜检 3.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
低倍镜 细胞分布和染色
油镜
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其他异常细胞
4.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全片浏览
钝锯齿、泪滴、裂片、形态不整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低色素、高色素、
嗜多色、着色不一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
波环、寄生虫 、疟色素
红细胞排列异常 缗钱状形成、自凝现象 有核红细胞
实用文档
异常红细胞
9
实用文档
10
实用文档
小红细胞
11
实用文档
大红细胞
实用文档
13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实用文档
正常红细胞
双凹圆盘形 大小均一, 平均7.2μm (6.7-7.7μm); 淡粉红色, Hb充盈良好, 中央部位为生理性淡染区,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红细胞测试原理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红细胞测试原理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红细胞测试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进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分析流水线;提供参数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强大的质控功能;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今天今天整理关于红细胞测试原理。

(1)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积
多数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积使用电阻抗法,原理同白细胞检测一样。

脉冲的多少显示红细胞的数目,脉冲的高度代表体积,脉冲高度叠加经换算可得红细胞比积。

白细胞:红细胞约为1:700,其影响可忽略。

(2)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原理:被稀释的血液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某些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

在特定波长下比色。

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Hb含量成正比。

一般在530~550nm下进行比色,由于各厂家溶血剂配方不同,吸收光谱也各异。

最大吸收峰均接近540nm。

各型号血液分析仪必须以HiCN(氰化正铁血红蛋白)值为标准进行校正。

近年来有使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3)红细胞其他参数的检测
MCV、MCH、MCHC由检测出的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血红蛋白含量的实验数据,经内存电脑换算出。

RBC体积分布宽度(RDW)来自10余秒内对近万个红细胞检测数据,不同大小脉冲信号储存在不同通道,计算相应体积和细胞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外周血RBC体积异质性的一个参数,即反映RBC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由于短时间内测定样本量大,可以克服人工测量带来的主观因素影响,而且更直观,所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

红细胞检查讲义第一节概要本节要点:(1)红细胞生理(2)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成分、合成和代谢难点:1.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2.红细胞异常形态的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h 。

网织红细胞经约48h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约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一方面,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酶活性减低、膜生理功能所需能量减少、膜脂质成分发生变化,使红细胞膜变形性减低、脆性增加,使红细胞容易被脾脏“阻滞”而吞噬、破坏;另一方面,衰老红细胞膜表面所带负电荷减少、红细胞间排斥效应减低、易于聚集、体积增大,使红细胞容易被脾脏“阻滞”而吞噬、破坏。

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

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红细胞经过肺部时,肺泡中氧气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红细胞内,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被带到各组织;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流带回肺部,经肺泡排出体外。

如此往复,使全身组织能及时、充分地得到代谢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或HGB)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4458,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成人约含600g血红蛋白,可携约800ml氧。

研究发现,红细胞内充满小颗粒,最小直径约6.5nm,相当于1个血红蛋白分子,颗粒分布:近红细胞膜处最多,细胞中央最少,与红细胞有生理性中央淡染区现象完全一致。

1.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及成分血红蛋白分子是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含色素蛋白质。

色素部分为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铁组成,受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血红素和Fe2+的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铁的来源有两方面: • 1、食物: • 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海带、紫菜、木耳、香菇、 动物肝等, • 乳类、瓜果含铁量较低, • 用铁的炊具烹调食物可使食物中的铁含量大大增加 • 2、体内红细胞衰老破坏时所释放出的铁:经处理 后作为铁的来源而被再利用,每天约有6.3g血红蛋 白含铁(21 mg)被处理。
IDA 患者由于铁缺乏, Hb 合成减低,造成
红细胞内 FEP蓄积,所以FEP可以间接反应铁
的缺乏。红细胞原卟啉是较灵敏指标,但在铅
中毒时可升高。
发病机制:
根据病理和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 1.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SF下降。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明显下降, SF下 降,SI和TS下降,TIBC增高,FEP增高,出现 一般贫血症状。 3. 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红细胞下降和血 红蛋白下降,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血清铁(serum iron,SI):
正常参考值:男性 9~27 umol/L • 减低:缺铁贫 • 增高:溶贫、AA、铁粒幼贫 11~30umol/L ,女性
• 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 • 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 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的总量, 可反映血浆转铁蛋白的水平。
• 总铁结合力一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
正常参考值:男性 50~77umol/L 女性 54~77 umol/L
• 减低或正常:溶贫、继发患者 • 增加:缺铁贫、红细胞增多症
转铁蛋白饱和度( transferritin saturation,TS ):
是血清铁占总铁结合力的比值,它比血清铁和总铁 结合力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缺铁。
• 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
• 体内铁的分布
铁存在的部位 血红蛋白 储存铁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肌红蛋白铁 易变池铁 组织铁 转运铁 铁含量 (mg) 2000 约占全身铁的比率 (%) 62.1
1000
130 80 8 4
31.0
4.0 2.5 0.3 0.1
• (二)铁的来源
缺铁性贫血期符合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男性<120g/L,女性<110g/L, MCV<80fL , MCH<26pg , MCHC<0.31 ,红细胞形态 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铁<14ug/L ,总铁结合率>64.44umol/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外铁),铁粒幼 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卟啉>0.9umol/L (7)血清铁蛋白<14ug/L (8)铁剂治疗有效
反甲
实验室检查:
筛选试验:
RBC 下降、 Hb 下降、 Hct 减低、 MCV 减 低、 MCH 减低、 MCHC 减低、 RDW 增 大、Ret正常。 血涂片成熟红细胞体积减低,中央淡染区

扩大,典型的呈环形,小细胞低色素。
IDA血象:
骨髓涂片检查和铁染色:
骨髓涂片: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尤其红系增生 明显活跃( 30%以上),以中、晚幼红为主, 体积较小,胞浆量少而着色蓝、边缘不整齐,
• (四)铁的转运
• 血浆中的亚铁被氧化成高铁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
白结合,1分子转铁蛋白能结合2个三价铁离子,
将铁运送至利用和贮存场所。
• 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膜上有丰富的转铁蛋白受体。
• (五)铁的利用
• 进人胞质内的铁转移至线粒体内,在线粒体粗面
内质网的血红素合成酶催化下,与原卟啉结合成
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 当红细胞衰老死亡时,即被肝、脾和骨髓内的巨 噬细胞吞噬。 • 在巨噬细胞内,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先被氧 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素与珠蛋白分解,释放 出来的铁几乎全部在巨噬细胞中。
引起红细胞成熟障碍,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 血红蛋白下降,引起的贫血。
病因:
铁摄入减少
需要量增加
吸收障碍
慢性失血
发病情况: 经济状况,营养不良;钩虫病流行地 区。 高危人群: 妇女、儿童、婴幼儿。
临床表现:
一般贫血症状,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
心悸等。
特殊症状:
异常食癖、反甲、欧洲妇女出现吞咽困 难,儿童神经系统异常或智力发育迟缓。
• (三)铁的吸收
• 吸收量:主要取决于体内铁贮存量以及红细胞生
•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被吸收。 成的速度。一个健康人从膳食中能吸收所有铁的
5%~10%,而缺铁的人吸收量约占20%。 • 需求量:健康成年人每天需吸收铁0.5~ l mg,婴
儿0.5~1.5mg,月经妇女需1~2 mg;孕妇2~5mg。
呈锯齿状;核深染,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老
核幼浆),粒系、巨核系正常。
铁染色:外铁减少或消失,内铁下降
铁代谢的检查:
血清铁蛋白测定(serum ferritin,SF):
SF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情况,是诊断IDA 最敏感、可靠的方法。 正常参考值:
男性:15~200ug/L;女性:12~150 ug/L 减低:缺铁贫血早期
第三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
第一节
概 述
• 一、铁的代谢
•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 也是肌红蛋白、细胞呼吸酶(如细胞色素酶、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成分,是人
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 (一)铁的分布
• 人体大部分铁分布在血红蛋白中,少量存在于肌 红蛋白中,各种酶和血浆中的游离铁仅占极小部 分。 脾、骨髓和肠粘膜等处。 • 贮存铁的多少,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差别较大。
• (六)铁的贮存
• 贮存部位:铁主要贮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 贮存形式:主要为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 代 谢 障 碍 性 疾 病
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异常:
铁粒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IDA定义: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体内铁储备减少或耗竭
血清铁 TS= —————— ×100 总铁结合率 正常参考值:20~55% 减低:缺铁贫<15%
IDA 珠蛋白生成障碍 慢性感染 铁粒幼性贫血
SF 减低
N/↑ ↑
SI TS 铁染色 减低 减低 降低
N/↑ N/↓ N/↑ N/ ↓ N/↑ N/↑




游离原卟啉
(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yrin,FE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