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八章习题答案

宏观第八章习题答案
宏观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略。

二、选择题

ABBDB ADDCA DADA

14.A.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充分就业下的垂直线,说明长期不存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同时说明政府的需求政策在长期内是失效的,政府不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

三、判断题

√ ××√ ×√××

1、√ 。

2、×。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3、×。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既可能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也可能是结构性的。

4、√ 。

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6、√。有菲利普斯曲线可知。

7、×。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8、×。

四、简答题

1.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答:(1)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使劳动大军中的一部分没有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现象。

失业可以划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具体来说,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2)就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就意味着对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国民收入会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对失业的个人来说,失业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心理上的痛苦。另外,失业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本身可以造成除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以外的社会代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失业的代价:

①失业造成的产量损失。失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因为本期可利用的劳动资源不能延续到下期使用,所以本期可利用的劳动资源的闲置是永久性的浪费。

②失业的社会成本。失业所带来的另一重大成本是失业者及其家庭所面临的个人损失或心里上的打击。

③失业对分配的影响。失业成本的承担不平衡,失业具有重大的分配后果。根据失业持续时间可将失业分为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不同类型的失业造成的成本很不相同。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任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工作。

3.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混合性已经结构性等因素。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的原因,他是指商品市场在现在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超过总供给水平,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

(3)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拉上和总供给推进,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常,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①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③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的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①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②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③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但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4.试析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形成?对此应如何治理?

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政策对上述需求的刺激都会对社会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并不同程度地拉动通货膨胀率上升。总需求持续增加引发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治理对策: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

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5、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有那几类型,其各自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答:(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2)按经济中调整时间的长短,菲利普斯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两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政策含义。

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的调整名义工资水平。根据这种说法,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作出调整的时间间隔。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②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因此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是,从长期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五、计算题

1.若某一经济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6.8,1985年为110.5,1986年为113.6。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的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解: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1985198419851984

110.5106.8100%100% 3.46%106.8P P P π--=?=?= 1986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1986198519861985

113.6110.5100%100% 2.8%110.5P P P π--=?=?= 由已知可得:1987年通货膨胀率为:

198519861987 3.13%2

πππ+== 则实际利率为:

实际利率1987=名义利率1987—1987π=2.87%

2.社某一经济时期有6亿成年人,其中4亿人有工作,0.5亿人在找工作,1亿人没有工作但也没有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

解:(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4+0.5=4.5亿

(2)劳动力参与率= 4.5100%100%6

?=?劳动力人数可工作年龄人口数=75% (3)失业率=

0.5100%100%11.11%4.5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3.假定某人1996年的年收入达3万元。从1994年开始,新的累计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为:月收入800~2000元(含2000元)的税率为5%,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税率为10%。若1994年的物价指数为100,1996年的物价指数为125.试求:

(1)此人1996年的实际纳税额。

(2)此人实际收入的应缴税额。

(3)通货膨胀引起的政府税收增加额。

解:(1)根据此人1996年的收入30000元,月收入2500元,1996年应纳税额为

[]。)()(元132012%1020002500%5800

2000=??-+?- (2)由于1996年物价指数为125,而1994年物价指数为100,可得此人

1996年实际收入为元24000125

10030000=? ,月实际收入为2000元,则1996年此人实际应纳税额为

()。元72012%58002000=??-

(3)通货膨胀引起的政府税收增加额为600元。

4.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π=π-1-0.6(u-0.05)

问:(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减少3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解:(1)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可以直接得到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为:5%。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3%,则:

13%0.6(0.05)10%

u u

ππ

-

-=-=--?=,即必须有10%的周期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1.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小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不受力总是做匀速直线运送。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他们说的都不对。 因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如图,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这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 回原位置。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用力击打其中一个棋子时,其他棋子由于具有 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它们又落回原位置。 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当拍打窗帘时,窗帘上的浮灰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窗帘 运动时,离开了窗帘。 (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因为助跑后掷出标枪时,标枪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运动员助跑时的速度,这样可使标枪运动的更远。 4.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挑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说出你的理由。 能落在原来的起跳点。 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他跳起时,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原来与列车同样的运动状态,跳起的同时继续以与列车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因此能落在原来起跳点。 《8.2二力平衡》 1.在图中,F和F是物体所受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哪些情况下,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乙和丁 2.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一辆小车匀速向西运动,试画出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八章习题及解答

第八章习题及解答 8.1 为什么一般矩形波导测量线的纵槽开在波导的中线上? 解:因为矩形波导中的主模为10TE 模,而由10TE 的管壁电流分布可知,在波导宽边中线处只有纵向电流。因此沿波导宽边的中线开槽不会因切断管壁电流而影响波导内的场分布,也不会引起波导内电磁波由开槽口向外辐射能量。(如题8.1图) 题8.1图 8.2 下列二矩形波导具有相同的工作波长,试比较它们工作在11TM 模式的截止频率。 (1) 22310a b mm ?=?; (2) 216.516.5a b mm ?=?。 解:截止频率 22 1 m n 2c f a b πππμε????= + ? ????? 当介质为空气001c μεμε== (1)当2310a b mm mm ?=?,工作模式为11TM (m=1,n=1),其截止频率为 ()2 2 113101116.36GHz 22310c f ?????=+= ? ????? (2)当16.516.5a b mm mm ?=?,工作模式仍为11TM (m=1,n=1),其截止频 率为的 ()22 113101112.86GHz 216.516.5c f ?????=+= ? ????? 与工作频率无关。 8.3 推导矩形波导中mn TE 模的场分布式。 解:对于TE 波有z z 0,0E H =≠ z H 应满足下面的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 220000000 z z y x y x a x y x y b H k H E E E E ====??+=? ?=??=?? =??=?? (1) 由均匀导波系统的假设, a/2

()(),,,z z z H x y z H x y e -Γ= 将其代入式(1),得 222 22 20z z z z H H H k H x y z ???+++=??? ()()222222,0z k H x y x y ????++Γ+=?????? ()22222,0z h H x y x y ????++=?????? (2) 其中222h k =Γ+ 该方程可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设其解为: ()()(),z H x y f x g y = (3) 将式(.3) 代入式 (2),然后等式两边同除以()()f x g y ,得 ()()()()22 22211d f x d g y h f x dx g y dy -=+ 上式中等式左边仅为x 的涵数,等式右边仅为y 的函数,要使其相等,必须各等于常数。于 是,该式可分离出两个常微分方程 ()()2220x d f x k f x dx += (4a) () ()222 0y d g y k g y dy += (4b) 222x y k k h += (5) 式(4a)的通解为 ()sin cos x x f x A k x B k x =+ (6) 由于在x=0和x=a 的边界上,满足 0y x E == 0y x a E == 由纵向场与横向场的关系,得 2z y c j H E k x ωμ?= ? 则在x=0和x=a 的边界上,(),z H x y 满足 0z x H x =?=? 0z x a H x =?=? 于是将其代入式 (6)得 0A = ()m m 0,1,2,3......x k a π = = 所以 ()m cos f x B x a π= 同理得式(4)的通解 ()sin cos y y g y C k y D k y =+ 满足的边界条件为 0z y H y =?=? 0z y b H y =?=? 于是得 0C =

有机化学第8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 立体化学 一、下列化合物有多少中立体异构体? 1. CH 3CH CH CH 3 Cl Cl CH 3CH 3 CH 3 CH 3 Cl H H H H H H 3CH 3 Cl Cl Cl Cl Cl 2. CH 3CH CH CH 3 Cl OH CH 3Cl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l Cl Cl OH OH OH OH H H H H H H H H 3. CH 3CH 3 CH CH CH 3 OH CH 3CH 3 H OH HO H CH(CH 3)2 CH(CH 3)24. CH 3CH CH CH CH 2CH 3 Cl Cl CH 3 CH 3 CH 3 CH 3CH 3 CH 3CH 3CH 3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CH 2CH 3CH 2CH 3CH 2CH 3CH 2CH 3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Cl 5. CH 3CH CH Cl Cl CH 3 6. CH 3CH(OH)CH(OH)COOH CH 3 CH 3COOH COOH CH 3 CH 3COOH COOH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H H H H H H H H 7. BrCH 2CH 2CH O

3CH 2C=C=C H CH 2CH 3 H CH 3CH 2 C=C=C H CH 2CH 3H 9.1,3-二甲基环戊烷,三种 3CH 3CH 3 3 H H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所有立体异构。指出其中那些是对映体,那些是非对映体。 解:颜色相同的是对映体,不同的为非对映体。 1. CH 3CH=CH CH CH 3 OH CH 3 C=C H H CH 3 H OH CH 3 H OH H C=C H CH 3H C=C CH 3 H OH H CH 3 CH 3 C=C OH H H CH 3 H 2. CH 3 CH 3 CH 3 3 3 3 H H 四种立体异构,两对对映体

第八章 负债

第八章负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例各项中,不属于负债的是(C) A、应付票据 B、应付职工薪酬 C、预付账款 D、预收账款 2、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相比,最大的特点是(A) A.偿还期短 B.有明确的偿还期 C.没有明确的偿还期 D.利益费用低 3、企业为日常周转所借入的短期借款的利息应计入(A)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营业外收入 D.投资收益 4、采用总价法,企业在折扣期内付款而享受的现金折扣应贷记的账户是(B) A.银行存款 B.财务费用 C.投资收益 D.营业外收入 5、企业“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余额反应的是(B) A.应付供应商的款项 B.预付供应商的款项 C.应收客户的款项 D.预收客户的款项 6、如果企业不设置“预收款项”账户,在预收购货方的货款时,记在(D) A.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 B.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 C.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 D.应收账款账户的贷方 7、下列能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业务是(C) A.以银行存款支付购货款 B.以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 C.预收销货款存入银行 D.手袋投资款存入银行 8、下列属于非流动负债的项目是(C) A.短期借款 B.应付利息 C.长期借款 D.应缴税费 9、一般纳税人发生下列经济业务时,不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借方的是(D) A.购买货物支付的增值税额 B.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额

C.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 D.销售商品收到的增值税额 10、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其他付款”核算的是(A) A.收到出租包装物的押金 B.购买材料时,由销货方代垫的运杂费 C.销售商品时代垫的运杂费 D.本期预提尚未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 11、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D) A.短期借款 B.长期借款 C.非流动负债 D.流动负债 12、下列账户中,在短期借款利息核算时不会涉及的是(A) A.短期借款 B.应付利息 C.财务费用 D.银行存款 13、如果企业在1月16日销售商品1000件,单价20元,增值税率为17%,付款条件为“2/10,1/20,N/30”且客户已于2月4日按条件付款,则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在1月16日应贷记“主营业务收入”(B) A.19800元 B.20000元 C.19900元 D.23400元 14、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在分配时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C) A.生产成本 B.管理费用 C.制造费用 D.主营业务收入 15、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费用在分配时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A)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制造费用 D.主营业务成本 16、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在分配时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B)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制造费用 D.主营业务成本 17、企业发放给生厂工人的困难补助费应记入的费用项目是(C) A.应付职工薪酬 B.销售费用 C.生产成本 D.营业外支出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第八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材

第八章练习题 8.1为了评价从1979年7月起联邦放宽利率管制政策以来的影响,S.兰格用1975年第三季度至1983年第二季度数据估计得到如下模型: 1?8.58710.13280.71020.23890.6592 2.5831t t t t t t Y P Un M Y D -=---++ Se=(1.9563)(0.0992) (0.1909) (0.0727) (0.1036) (0.7549) 2 0.9156R = 其中,Y 为3个月国库券利率;P 为预期通货膨胀率;Un 为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M 为基础货币的变化;D 为虚拟变量,1979年7月1日前D=0,1979年7月1日后D=1。括号内是估计的标准差。试回答: 1)如何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2)放宽利率管制有何效果? 【练习题8.1参考解答】 1)各变量对Y 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整体模型拟合也较好。 2)由于虚拟变量D 对Y 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放宽利率管制对3个月国库券利率有显著影响。 8.2在一项对某地区大学生月消费支出的调查研究中,反映出不同状况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有差异,除了受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影响外,例如是否获得到奖学金、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家庭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性别等因素可能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有影响,而且这些因素间可能还有一定交互作用。选择比较不同状况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适当基础类型,并设定合适的计量模型检验如下几种状况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平均消费支出是否有显著差异: (1)来自发达地区、城市地区、得到奖学金的女生的平均消费支出; (2)来自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得到奖学金的男生的平均消费支出; (3)来自欠发达地区、城市地区、未得到奖学金的女生的平均消费支出; (4)来自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得到奖学金的女生的平均消费支出。 【练习题8.2参考解答】 建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8.3表8.4是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统计数据。 表8.4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现价消费水平统计数据 单位:元

应用回归分析,第8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8章 非线性回归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8.1 在非线性回归线性化时,对因变量作变换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在对非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化时,对因变量作变换时不仅要注意回归函数的形式, 还要注意误差项的形式。如: (1) 乘性误差项,模型形式为 e y AK L αβε =, (2) 加性误差项,模型形式为y AK L αβ ε = + 对乘法误差项模型(1)可通过两边取对数转化成线性模型,(2)不能线性化。 一般总是假定非线性模型误差项的形式就是能够使回归模型线性化的形式,为了方便通常省去误差项,仅考虑回归函数的形式。 8.2为了研究生产率与废料率之间的关系,记录了如表8.15所示的数据,请画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的趋势拟合适当的回归模型。 表8.15 生产率x (单位/周) 1000 20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废品率y (%) 5.2 6.5 6.8 8.1 10.2 10.3 13.0 解:先画出散点图如下图: 5000.00 4000.003000.002000.001000.00x 12.00 10.00 8.006.00 y

从散点图大致可以判断出x 和y 之间呈抛物线或指数曲线,由此采用二次方程式和指数函数进行曲线回归。 (1)二次曲线 SPSS 输出结果如下: Model Summ ary .981 .962 .942 .651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Std. E rror of the Estimat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x. ANOVA 42.571221.28650.160.001 1.6974.424 44.269 6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x. Coe fficients -.001.001-.449-.891.4234.47E -007.000 1.417 2.812.0485.843 1.324 4.414.012 x x ** 2 (Constant) B Std. E rror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eta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从上表可以得到回归方程为:72? 5.8430.087 4.4710y x x -=-+? 由x 的系数检验P 值大于0.05,得到x 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由x 2的系数检验P 值小于0.05,得到x 2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指数曲线 Model Summ ary .970 .941 .929 .085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Std. E rror of the Estimat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x.

宏观各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判断 1、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4、凯恩斯学派倾向于赞同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提倡政府在促进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5、经济学家评价经济模型时只需进行逻辑推理而不需考虑假设是否合理。() 二、单项选择 1、现代宏观经济学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遵循的基本步骤是() A.简化 B.加总 C.数量分析 D.以上都是 2、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消费问题时,所关心的是() A.消费者具体购买的是什么 B.消费者的各种支出进行加总而得到的一个总量 C.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D.消费者的总群体的大小 3、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当期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B.导致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C.导致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 D.一国居民生活的普遍幸福 4、宏观经济学理论或模型是() A.数学等式 B.对经济发展的预测 C.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政府政策改革建议 D.若干假设以及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 5、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增长理论重点阐明生产能力的增长 B.在中期内,生产能力看成是既定的。产量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 C.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产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D.短期内,失业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水平 答案: 一、√√√×× 二、DBDDD(5题B也不太对)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判断 1、古董商出售一幅古字画的收入应被计入其所在国家的GDP内。() 2、经济中所生产的产量翻了一番,则名义GDP也相应的翻一番。() 3、既无政府也无对外贸易的原始经济中,总投资等于总储蓄。()

第八章习题答案

3. 假设一个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50MHz,总线宽度为32位,每个时钟周期传送一个数据,则该总线的最 大数据传输率(即总线带宽)为多少?若要将该总线的带宽提高一倍,可以有哪几种方案? 参考答案: 最大数据传输率为:4B×50M/1=20MB/s 方案一:将时钟频率提高一倍;方案二:将总线宽度提高一倍。 4. V AX SBI总线采用分布式的自举裁决方案,总线上每个设备有惟一的优先级,而且被分配一根独立的总线 请求线REQ,SBI有16根这样的请求线(REQ0,…REQ15),其中REQ0优先级最高,请问:最多可有多少个设备连到这样的总线上?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最多可连接16个设备。因为在分布式自举裁决方式的总线中,除优先级最低的设备外,每个设备都使用一根信号线发出总线请求信号,以被优先级比它低的设备查看;而优先级最低的那个设备无需送出总线请求信号。此外,还需要一根总线请求信号线用于设置“总线忙”信号, 设有16个设备(DEV0,…DEV15),其优先级依次降低,将REQ15作为总线忙信号线。DEV0在总线空闲(REQ15没有请求信号)时可直接使用总线;DEV1在总线空闲时且REQ0没有请求信号时使用总线;依次类推,DEV15在总线空闲时且REQ0至REQ14都没有请求信号时使用总线。这样最多可以有16个设备无冲突的使用总线。 4.假定一个32位微处理器的外部处理器总线的宽度为16位,总线时钟频率为40MHz,假定一个总线事务 的最短周期是4个总线时钟周期,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如果将外部总线的数据线宽度扩展为32位,那么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到多少?这种措施与加倍外部总线时钟频率的措施相比,哪种更好? 参考答案: 一个总线事务过程除了数据传送阶段外,还包括其他阶段,如传送地址和总线命令、准备数据等,所以,完成一个总线事务所用的所有时钟周期并不都用来传输数据,也即最短的4个时钟周期中只可能有一个时钟周期用来传送数据。 总线最大数据传输率(总线带宽)是指在总线进行数据传送阶段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据量(也即是峰值数据传输率)。通常,在数据传送阶段每个总线时钟周期传送一个数据,若是这样的话,该处理器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B×40M=80MB/s;有些总线可以利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自传送一个数据,使得每个时钟周期能传送两个数据,若是这样的话,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2B×40M=160MB/s。 若采用32位总线宽度,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该总线带宽可分别提高到160MB/s和320MB/s。这种措施的效果和倍频的效果完全相同。 6. 试设计一个采用固定优先级的具有4个输入的集中式独立请求裁决器。 参考答案: 设计一个并行判优电路即可。 若BR0~BR3为4条总线请求线,优先级由高到低。BG0~BG3为4条总线允许线,则: BG0=BR0; BG1=(BR1)&(~BR0); BG2=(BR2)&(~BR1)&(~BR0); BG3=(BR3)&(~BR2)&(~BR1)&(~BR0) 7. 假设某存储器总线采用同步通信方式,时钟频率为50MHz时钟,每个总线事务以突发方式传输8个字,以支持块长为8 个字的Cache行读和Cache行写,每字4字节。对于读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3个时钟周期等待存储器读数,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对于写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2个时钟周期延迟,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3个时钟周期恢复和写入纠错码。对于以

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 一、判断题 1、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指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视在功率。 × 2、变压器接负载后,主磁通是由一次侧和二次侧电流共同产生的。√ 3、负载变化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4、电源电压变化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5、变压器空载和负载时,主磁通基本保持不变。√ 6、变压器可以用来进行频率变换。× 7、变压器可以用来进行功率变换。× 8、自耦变压器的电压比越大,共用绕组中的电流越小。× 9、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线径较一次侧绕组粗。× 11、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线径较一次侧绕组粗。× 10、由于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基本不变,所以变压器的铜耗称为不变损耗。× 二、选择题 1、对于电阻性和电感性负载,当变压器副边电流增加时,副边电压将( b )。 (a)上升(b)下降(c)保持不变 2、变压器对( c )的变换不起作用 (a)电压(b)电流(c)功率(d)阻抗 3、变压器是通过( a )磁通进行能量传递的。 (a)主(b)一次侧漏(c)二次侧漏(d)一次、二次侧漏 4、一台电压比为2的单相变压器,二次侧接有8?的负载;若从一次侧看,其负载为( d )?。 (a)4 (b)8 (c)16 (d)32 5、变压器的负载变化时,其( c )基本不变。 (a)输出功率(b)输入功率(c)励磁电流(d)输入电流 6、变压器电源电压升高,空载时其励磁电流( b )。 (a)略有增大(b)增大较多(c)基本不变(d)反而减小 7、变压器的同名端与绕组的(c )有关。 A、电压(b)电流(c)绕向(d)匝数 8、工作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不能(b);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不能()。 (a)短路;短路(b)短路;开路(c)开路;短路(d)开路;开路 9、自耦变压器的共用绕组导体流过的电流( a )。 (a)较大(b)较小(c)为一次二次边电流之和(d)等于负载电流 10、变压器的铁损耗称为“不变损耗”,是因为铁损耗不随( a )而变化。 (a)负载(b)电压(c)磁通(d)频率 11、变压器的铁损耗包含( b ),它们与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有关。 (a)磁滞损耗和磁阻损耗(b)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 (c)涡流损耗和磁化饱和损耗 12、变压器空载运行时,自电源输入的功率等于( b )。 (a)铜损(b)铁损(c)零 13、220V/110V的单相变压器,若将220V绕组接110V电源,变压器的容量( c )。(a)不可使用(b)保持不变(c)为原来0.5倍(d)为原来2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两个步骤连续加工,第一步骤制造甲半成品,转入第二步骤加工为甲产品。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半成品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 某年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的资料如下: (1)第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 表8-1 甲半成品 (2)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发出的单价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表8-2 半成品:件 (3)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 表8-3 甲产成品 要求: (1)完成甲半成品计算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的甲产成品成本计算单。 (2)对甲产成品进行成本还原。

2.目的:练习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新华工厂的甲产品是连续经过一车间、二车间制造的,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生产经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 表8-4 产品成本计算单 一车间:甲产品 表8-5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二车间:甲产品 表8-6 产品成本汇总表 甲产品 要求: (1)计算第一车间材料、工资、费用分配率。 (2)计算第一车间转入产品的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编制甲产品成本汇总表。 3.目的:练习综合结转法的成本还原 资料:某种产品某月部分成本资料如下: 表8-7 要求:(1)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保留一位小数)。 (2)对产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进行成本还原。 (3)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列出算式)。 4.目的: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 资料: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 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为产成品。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该企业本月(8月份)第一和第二车间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所耗半成品的费用)为: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12000元,工资及福利费6000元,制造费用2100元。 第二车间:工资及福利费6100元,制造费用11000元。 本月初半成品库结转半成品600件,其实际总成本12500元。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800件,第二车间从半成品库领用1260件。(半成品结转采用加权平均法)本月完工入库产品600件。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如下: 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3600元,工资及福利费2000元,制造费用3500元。 第二车间:半成品费用12100元,工资及福利费2200元,制造费用3500元。 月末在产品定额总成本如下: 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550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2500元,制造费用3600元。 第二车间:半成品费用5000元,工资及福利900元,制造费用2000元。 要求: (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按实际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计算产品成本。

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 1、 设图8、58中A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试求各电路得输出电压。 (a)U o2 Ωk 10Ωk 20(b)2V (c) U o3 图8、58 题1图 1. 解答:对图(a),根据运放虚短、虚断得特点可以得到 进一步可以求得 对图(b),根据运放虚短、虚断得特点可以得到 进一步可以求得 对图(c),根据运放得虚短、虚断特性容易求得 2、 电路如图8、59所示 ,集成运放输出电压得最大幅值为14V,U i 为2V 得直流信号,分别求出下列各种情况下得输出电压。 (1)R 2短路;(2)R 3短路;(3)R 4短路;(4)R 4断路。 o 图8、59 题2图 2. 解答: (1)时可以得到,求得 (2)时可以得到 (3)时支路无电流,放大电路相当于开环应用, (4)时可以得到 3、 如图8、60所示电路,设A 为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1) 写出U o 得表达式; (2) 若R f =3k,R 1=1、5k,R 2=1k,稳压管VZ 得稳定电压值U Z =1、5V,求U o 得值。

图8、60 题3图 3.解答:(1)图中得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了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其输出电压表达式为 当稳压管VZ 得稳定电压值时,,输出电压表达式为 当稳压管VZ 得稳定电压值时,,输出电压表达式为 (2),故输出电压表达式为 将,,代入上式得 4、 如图8、61所示电路中,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已知R 1=R w =10k,R 2=20k,U i =1V,输出电压得最大值为12V,试分别求出当电位器R w 得滑动端移到最上端、中间位置与最小端时得输出电压U o 得值。 U o R U i 图8、61 题4图 4.解答:设滑动电阻得滑动端得电压为,由运放得虚短与虚断特性可知 再设流经电位器滑动端下部得电流为,有 故流经电位器滑动端上部得电流为 可得输出电压为 (1)当滑动端在最上端时,有,代入式可得 (2)当滑动端在中间位置时,有,代入式可得 (3)当滑动端在最下端时,有,代入式可得 实际上,当电位器得滑动端在最下端时,运算放大器A 得负输入端得输入电压为 由于运放为理想运放,即开环电压增益,因此输出电压为 但就是根据题意,输出电压得最大值为,因此在情况(3)中,当输入为正时,输出电压为12V,输入为负时,输出为12V 。 5、 求证:如图8、62所示,有两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得电路得输入电阻相当于一个电容,电容值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第八章 习题解答

第八章 习题解答 题 8-1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判断图中各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简述理由。 解:(a)不能振荡,o o A F 18090~90o ??==+-因,而,故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不能振荡,虽然电路能够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但当o F 0?=时,13 F =&,而电压跟随器的1A =&,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o A F F 180RC 0~180180o ???==因,两节电路的,但当接近时,其输 出电压接近于零,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d) 不能振荡,放大电路为同相接法,A 0o ?=,选频网络为三节RC 低通电路, o o F 0~270?=-,但欲达到o F 0?=,只能使频率f=0。 (e)可能振荡,差分放大电路从VT2的集电极输出时A 0o ?=,而选频网络为RC 串并联电路,当f=f0时,o F 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①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如不满足,修改电路接线使之满足(画在图上)。 ② 在图示参数下能否保证起振荡条件?如不能,应调节哪个参数,调到什么值? ③ 起掁以后,振荡频率f o =? ④ 如果希望提高振荡频率f o ,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⑤ 如果要求改善输出波形,减小非线性失真,应调节哪个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本题意图是掌握文氏电桥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的估算方法。 解:①o o 0A F 0f f 0??===因,当时,,故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②因F e 1F F e 1R 2R ,R R >2R =5.4k <Ω故不能满足起振条件,应调整,使。 ③038 11 Hz 5300Hz=5.3kHz 2231010f RC ππ-= =≈??? ④可减小R 或C 。 ⑤可减小R F 。 题 8-7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P8-7所示电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哪些不能?简单说明理由。 解:本题的意图是掌握产生正弦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并根据上述条件判断具有LC 选频网络的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a) 不能振荡,o o A F 018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可能振荡,o o A F 18018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A F 180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d)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e) 可能振荡,本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f)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