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资料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导致物体形状、速度、方向改变的物理量。
-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量度,而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动能与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功:能量的转移或转换。
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 功率: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或能量转换。
3. 静电学- 静电力:由于物体带电而产生的力。
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可以是吸引力或排斥力。
- 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空间,通过电场线可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 电势能:由于物体处于电场中而具有的能量。
4. 电流与电路-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 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阻组成的路径,使电流得以流动。
5.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由磁体或电流产生的物理场。
磁场可以对其他磁体或导体产生力。
- 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6. 光学-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7. 声波和听觉- 声波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媒质进行传播。
-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 听觉:人类的听觉是感受和识别声音的过程。
8. 核能与核反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具有正电荷且包含质子和中子。
- 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辐射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精选)

卢瑟福原子模型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定参照物后,只看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四、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杠杆的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单机械1、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保持定值;受外力作用时,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相等,做旋转运动物体加速度相等。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外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施加的力交互相等,并且就其绝对值而言,相同方向。
4、惯性原理:物体运动中,它们本身质量的增加不会改变外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5、定向力:按照一定方向施加力而改变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力。
6、摩擦力:作用于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所受的反作用力。
7、重力:重力也称为万有引力、地心引力,是受到了物体本身重量影响,使物体下坠,由物体形成引力,把物体吸引力起来的力。
二、圆周运动1、角动量定理:物体在圆周运动时,它的角动量L的大小是它的质量m乘以它的速度v乘以它和运动圆心的距离r,即L=mvr。
2、简谐运动:按照一定周期反复运动的物体运动,它的角位移不断变化,所得的值是个定值。
3、角速度:物体和圆心的距离r旋转一周所花的时间叫周期T,它的角速度ω=2π/T,ω=v/r。
4、瞬时加速度:转动圆周运动时,物体的瞬时加速度是物体的角速度的变化率,即α=dω/dt。
三、静电1、正电和负电:一种物质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能量的电荷,有正电和负电之分,正电和负电可以是可以相互作用。
2、电容:指介电介质中电子的积聚效应,电容量是这种积聚效应的物理量。
3、电场:指因电荷而形成的向量场,重力可以引起电荷的移动,电荷分布又会引起新的重力场和电场。
4、电势:指场中所有电荷对另一点上的电荷所产生的作用力总和,可以用图形表示(即电势图),如在受电场作用的物体在某点的电势能总和为0,可以称之为电势的平衡点。
5、电力:指场中所有电荷每秒受到的电势差积分总和,物体移动时,其位置改变可以改变其受到的电势,以及它的电力,即随着物体移动,它受到的电势总和也可以发生改变。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是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教材,全册共有多个章节,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内容。
具体的章节和内容如下:
第一章动力学
1.1 运动的描写
1.2 速度与加速度
1.3 牛顿第一定律
1.4 牛顿第二定律
1.5 力和合力
1.6 牛顿第三定律
1.7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1 原子的发现
2.2 原子的性质
2.3 原子核
2.4 原子核的结构
2.5 电子的结构和分布
第三章热学
3.1 热传导
3.2 传热方式的比较
3.3 热传导的应用
3.4 火的温暖是怎样产生的
3.5 冷热源产生的热
3.6 热与机械能的转化
3.7 热与化学能的转化
第四章电学
4.1 电流的组成
4.2 电荷的守恒性与电流的连续性4.3 电路
4.4 导体的性质
4.5 电阻的性质
4.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4.7 简单电路的分析
4.8 电功与电能
第五章电磁感应
5.1 磁场的产生与性质
5.2 电流的磁场
5.3 线圈中的电流的磁场
5.4 磁感应强度
5.5 安培力的机制
5.6 感应电动势
第六章光学
6.1 光的直线传播
6.2 光的反射
6.3 镜面成像
6.4 光的折射
6.5 透明介质中光线的传播
6.6 透镜成像
以上是《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大致章节和内容。
具体的教材可以通过购买或在学校借阅图书馆中查阅到。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电功率(一)电能1、电能的获得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用电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3、物理学中,电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4、生活中常用度作为电能的单位,学名“千瓦时”;5、1度=1千瓦时,“千瓦时”的物理意义:1千瓦的用电器正常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1KW.h=3.6×J.6、电能表(又叫电度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7、电能表串联在干路上(一三孔进、二四孔出);8、测量较大电能时用计数器读数;计数器上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9、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10、“6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600转。
1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12、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就是消耗了多少电能;13、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二)电功率1、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用字母“P”表示。
2、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3、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4、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基本式P=UI。
这两个公式对不同情况下各种用电器的电功率的计算都适用。
5、导出的计算公式P=R、P=/R。
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
(即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6、公式中的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Ω),P——电功率——瓦特(W)7、P=W/t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W——电能——焦耳(J)——千瓦时(度,KW.H),t——时间——秒(s)——小时(H),P——电功率——瓦特(W)——千瓦(KW)。
8、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九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四篇

九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四篇【一:物体的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本资料专为九年级学生寒假使用而编写;内容涵盖了九年级电学部分所有内容,适合长沙市学生学习使用,本书教学按十次课(每次课80分钟)安排如下,仅供教师参考:九年级物理6A班课时安排书中各章节都提供了不少习题,供教学时选用,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
每次课编写120分钟教学内容,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层次从中挑选80分钟内容讲授。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敬望谅解。
第一讲简单电现象电路【教学内容与要求】1、知道摩擦起电以及电荷的基本性质2、知道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3、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
【重点与难点】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精要知识】1、电流的方向的规定: 。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2、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3、三种电路及两种电路连接方式(1)三种电路:①通路:。
②开路:。
③短路:定义: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2)两种电路连接方式:辨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路通断法:可以将电路中去掉一个用电器,若影响了其他用电器的正常工作,这个电路就是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
电流流向法: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后不分支路,依次通过各个用电器,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从“分支点”分成几条支路后,又在“汇合点”集合起来流回电源的负极。
等效电路法:有时电路图显得比较复杂,看不出几个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易画出电流的流向,这时我们可将原电路改画成直观的容易看出的形式,但不能改变其中各元件的作用。
4、电流表的使用(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流入,流出,否则。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原因:电流表相当于。
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 (2)【例题精讲】【例题1】、避雷针的尖端(是金属的)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这时避雷针电流的方向是 ( )A、从地面流向尖端B、从尖端流向地面C、因不知电荷的运动方向,所以无法判断【例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导体中有自由电荷存在,就能形成电流B、只要电路中有电源就能形成电流C、只要是闭合电路且有电源就能形成电流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题3】、(2002 长沙).如图所示,灯泡L1,L2属于并联接法的是()A B C D【例题4】、如图所示的电路,只闭合开关可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只闭合开关S2,S3,则只有灯亮;同时合上开关是绝对不允许的。
【例题5】、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的电流表进行实验,接人电路的量程是0~0.6A,则图示的电流为 A,但读数时,由于不小心,却按0~3A的量程读数,则它的读数是 A。
【例题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三点分别接人电流表,闭合开关测得电流分别为I A、I B和I 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I C等于I A和I B之和B、I A可能等于I CC、I A可能等于I BD、I B一定小于I C【例题7】、根据图所示的实物元件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并在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元件。
要求:两小灯并联;两电池串联;电流表A l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灯L2的电流,每只小灯泡中的电流都约为O.5A。
【巩固提升】1、如图中,你认为合理的电路图是()A B C D2、某同学使用电流表时,本应使用“一”和“3”两接线柱,但误将“一”和“0.6”两接线柱接人电路,而电流还是从“0.6”接线柱流人,从“一”接线柱流出。
这样做的结果将是()A、电流表的指针转过的角度变小了B、电流表的指针转过的角度变大了,电流表可能损坏C、电流表的指针不动D、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3、如图所示,四个电路图中,电流表接法错误的是()4、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1A,A1的示数为0.4安,则流过灯L2的电流是()A、0.4AB、1AC、0.6AD、1.4A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4A,则通过L1、L2的电流( )A、I1=I2=0.4AB、I l=I2=0.2AC、I l=0.4A,I2=OD、I l=0,I2=0.4A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成了如图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S l和S2时,你认为可能的发光情况县 ( )A、L l亮,L2不亮B、L l和L2都不亮C、L l和L2都亮D、L2亮,L l不亮7.根据下图所示实物图画电路图8.按要求完成下图所示电路图:串联并联9.如图所示,按图乙电路图的要求,把图中的实物图甲,用铅笔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
10.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请你帮助她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流路径.11、给你下列器材:一个低压电池组,一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只电铃和若干细导线。
请你设计一自动报警器的装置图。
要求:合上开关后,当门关起来时,屋内灯亮而铃不响;当有破门而入弄断细导线时,电铃便会响起来,主人能及时发现小偷。
第二讲、电流电压电阻【教学内容与要求】1、知道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
3、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4、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5、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6、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7、知道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知道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精要知识】(一)名称电量Q 电流I 电压U 电阻R概念 电荷的多少 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形成电流的原因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单位 库仑(C ) 安培(A )伏特(V )欧姆(Ω)单位 换算 1C =6.25×1810个电子所带电量AA A mA 63101101--==μVA V mV VkV 633101101101--===μ Ω=ΩΩ=Ω36101101k M测量验电器电流表电压表伏安法(二)规律1、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21I I I ==。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 1+I 2。
2、串、并联电池组的规律(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一节电池的电压。
3、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21U U U +=。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21U U U ==。
(三)仪器 1、电流表和电压表实验室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之前应注意观察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比较:电流表电压表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量程 不能超过量程 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不允许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能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例题精讲】【考点1:电路故障分析】【例题1】、(长沙)如图所示,小灯泡L l 和L 2规格相同,当开关S 闭合时, 两灯均发光,电流表A 和A 2比较, 的示数较大。
经过一时间后 有一盏灯熄灭,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且滑片P 无论怎样滑动,电流表A 的示数都不再发生变化,由此可判断,灯 已烧坏。
【例题2】(长沙)、在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c 、d 为四个接线柱,闭合开关S 后,灯泡L 不亮,若用电压表接在b 、d 间,闭合开关S ,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若将电流表接在b 、c 间,无论闭合还是断开开关S ,电流表都有明显示数,且灯泡L 发光。
则故障一定是 ( )L 2SL 1 A 、灯泡断路 B 、灯泡短路 C 、电阻R 短路 D 、电阻R 断路【考点2: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例题3】(长沙)某中学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们想到出电影院时门越窄,通道越长则人流越难通过,由此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于是他们找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各种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并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电路。
⑴连接电路时,开关S 应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置于________。
⑵请你根据电路图,在下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实物电路。
⑶经过测量,他们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比较表中的第1、2、3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比较表中的第1、4、7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考点3:电表的识别】【例题4】( 长沙)、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后,灯泡L 1和L 2正常发光,请在图中的圆圈内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
【考点4:电表的使用】【例题5】(长沙).在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L 2两端电压的是 ( )L 1L 2 V 2V 1 SABCD【考点5:电表示数变化】【例题6】( 长沙)、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 从闭合到断开时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B .电压表示数变小C .电路的总电阻变小D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不变【巩固提升】1(长沙)、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是__________伏。
2( 长沙).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__伏;只有不高于___________伏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3、( 长沙)、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后,灯泡L 1、L 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只灯泡突然熄灭,另一只灯泡仍然发光,而电压表V 1的示数变小,V 2的示数变大。
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灯L 1断路B 、灯L 2断路C 、灯L 1短路D 、灯L 2短路4、(长沙).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线较粗的电阻大B .若它们粗细相同,则导线较长的电阻大C .导线较细的电阻大D .若它们长度相同,则导线较粗的电阻大5(长沙 ).如上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表a 、b 的接法都是正确的,由图可知 ( ) A .a 是电压表,b 是电流表 B .a 是电流表,b 是电压表 C .a 和b 都是电流表D .a 和b 都是电压表6(长沙).在下列电路图中,能正确测出灯L 2电流的是 ( )L 1L 2L1L2A B C D7(长沙)、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